选购电源的注意事项_张成波_百度空间
  我们知道,额定功率偏小的电源很难满足系统的供电需求,轻则死机频频,重则无法开机甚至损坏硬件。正因为这种显而易见的后果使得消费者在购买电源时往往只重视电源的额定功率,而忽略了其它方面。
实事上,如今买电源早已不能单一地看重额定功率,还应在电源的静音、节能上多花些功夫,也许看到这你已经开始犯迷糊,额定功率是用数字表示,一目了然,而其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注意呢?别着急,通过下面的方法可以让你在额定功率外,更加了解电源。
静音——看电源风扇
  一般来说,电源静音效果取决于所采用的风扇大小,应注意选购采用12cm或14cm大直径风扇的电源,因为大直径的风扇可以较低的转速获得同样大的风量,从而兼顾静音与散热的需求。
输出能力——看电源标准
  我们知道,英特尔针对电脑电源提出一系列的设计建议和参考规范,这就是ATX12V标准,它对电源的物理尺寸、散热要求、各类接头配置、电气信号延迟等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定义,目前这种标准已经广泛作为非强制性的电源标准。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标准来简单判断电源的输出能力。
ATX12V规范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在近期经过了4个版本的更新,分别是较早的ATX12V 1.3版和2.0版,目前主流的 ATX12V 2.2版,以及今年年初发布的ATX12V 2.3版。比较老的版本我们自然不会考虑,而在2.2和2.3版本中到底选择谁更好呢?还是先简单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ATX12V 2.2与2.3标准的区别主要是对电源输出功率进行了从新分配,ATX12V 2.3标准的提出是考虑到酷睿系列处理器的功耗比较低,而显卡对供电要求日渐增大的情况,所以英特尔在该标准中降低了对处理器供电的+12V2路的功率输出,增大了对显卡供电的+12V1路的功率输出。另外此版本还在ATX12V 2.2标准的基础上,提升了对转换效率的规定,增大了对节能方面的要求。
虽然逻辑上普遍认为新标准总比旧标准要好,但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在2.3标准中削弱了对处理器的供电能力,虽然依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处理器的功耗是越来越低,但如果你选购的电源是为较早的处理器使用,那么符合2.3标准的电源就很可能出现问题。另外,由于这种标准刚刚推出不久,目前市场上符合该标准的产品远没有符合ATX12V 2.2标准的多,所以就目前来看,还是选择符合ATX12V 2.2标准的电源合适一些。
节能——看安全认证
  虽然在上面的电源标准中,ATX12V 2.3版要比2.2版的转换率高,理论上更节能,但实际上,电源的实际节能能力还取决于不同的生产厂商和采用的原料及技术——
对于节能的标准有很多,例如《微型计算机用开关电源节能产品认证技购买电源的三大误区
  都说电源是电脑的心脏,其品质好坏尤为重要,因为没有电,其它配件根本无法运行,更谈不上性能好坏。事实上电源和其它电脑配件的选取是存在一些本质区别的,或许CPU和显卡可以尽量买贵点的,以获取更高的性能。但电源即便是选择了价格更贵、输出功率更高的,却不一定能满足自身需求。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这与电源的工作机理和设计标准不同于其它电脑配件有关。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购买电源时容易出现的三大误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只看功率不看电源规范
从最早的ATX1.1版规范开始,到今天的ATX12V 2.3版规范,已经经过了数代的更新。这期间无论是电压分类、功率输出、接口种类还是节能设计等等,均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和变化。那是什么推动电源规范不断改变呢?事实上正是由于电脑配件不断升级,从而导致功耗不断发生转变所致。如同架构下CPU频率提升以及核心数目增加,导致耗电量和发热量增加。显示芯片内部集成度提高,外加工作频率提升,导致耗电量及功耗增加。
每当硬件耗电量发生大的转变以后,英特尔就会推出新的电源规范以应对主流平台供电需求。很显然,{zx1}的主流平台需要搭配{zx1}规范的电源使用。由于电脑配置不同,其耗电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具备多样性和不均衡性等特点。因此需要用户依靠丰富的电源知识来加以判断,只有贴合自身应用特点的电源才是好电源。
同为额定300W电源,从ATX12V 2.2版到ATX12V 2.3版各路电流输出的变化为:+12V2从13A降低为9A,+5V、+3.3V和+12V1的输出分别从12A、18A和8A提高到15A、21A和11A。这正是为了满足当前双核CPU功耗降低,而DX10显卡及周边设备功耗日益提升的需求。
可以说,ATX12V 2.3版电源更适合用于组建主流游戏平台。相反若选购ATX12V 2.2版电源,尽管总输出功率仍可以满足一些主流平台需求,但CPU供电过高造成了浪费,而显卡供电不足则造成无法升级至更xx的显卡,所以并不适合用于组建当前主流游戏平台。
因此提醒玩家在购买电源时,除了要留意功率输出以外,还要留意一下电源规范,能进一步多看看各路电流输出大小是否贴合自身需求则更好。一般来说双路+12V设计的电源,+12V2用于为CPU供电,而+12V1用于给显卡供电,而+5V/+3.3V是为USB设备、硬盘、光驱、风扇、键鼠等周边设备供电。
误区二:被动PFC已过时,买电源只选主动PFC
受很多厂商及媒体的大力宣传影响,很多用户开始接触并认识了主动PFC设计,和主动PFC对立的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为被动PFC。或许是受到了“主动散热好过被动散热”的影响,很多用户认为主动PFC设计好过被动PFC设计,因此开始只购买采用主动PFC设计的电源。同时也认为主动PFC设计是高品质电源的象征,而一看到某些高功率电源仍采用被动PFC设计就会嗤之以鼻。
"被动PFC设计,PFC的英文全称为“Power Factor Correction”,意思是“功率因数校正”。其作用主要是滤除来自外部电网的杂讯干扰,二是防止电脑本身产生的杂波干扰电网。可以有效保护电脑配件安全,降低返修率。同时其自身也会涉及到损耗及转换效率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关于主动PFC设计能够带来更高转换效率及功率因素介绍的来源。"
"主动PFC设计,了解了PFC的含义和PFC电路的作用之后,可以看出PFC电路还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那么主动PFC是否就一定好过被动PFC呢?答案自然是不一定。虽然主动PFC设计在转换效率及功率因素等方面{lx1}于被动PFC设计,但成本较高,而且稳定性及使用寿命不及被动PFC设计。理论上来说,采用被动PFC设计的电源要比采用主动PFC设计的电源更便宜、更耐用。显然论实用,被动PFC设计仍不过时,当然也不能作为划分高低端电源的标准了。"
误区三:接口越多越好
经常听到很多朋友抱怨自己的电源接口过少,并因此防碍了正常使用,大加抱怨。因此下决心日后买电源一定要选接口多的电源,孰不知这样很容易着了奸商的道。很多商家为了忽悠消费者购买杂牌电源,借口就是接口越多支持的配件越多,xxx更高。由于这一符合正常逻辑的推断具备很高的隐蔽性,因此很多用户在忽略总功率输出的前提下着了奸商的道。
事实上接口多少要与电源的功率输出相匹配,够用就好。一些高品质电源为了安全起见,有时会在接口方面设计显得过于保守。如康舒IP 430电源额定功率高达380W,却没有提供6pin PCIE供电接口,接驳xx显卡时还需要另配转换线才行,带来了不便。虽然这种设计非常的安全,但还是建议厂商能够作出合理的改进。相反如果总的功率输出并不是很高,即使带有多个PCIE供电接口,也不代表就可以支持SLI及交火平台。
因此建议大家理性看待接口多少,一般来说,额定300W及以上电源才会带PCIE供电接口,至于CPU供电,{zh0}为20+4pin主供电并搭配4pin辅助供电,如果有8pin辅助供电接口更好。至于大4pin接口和SATA供电接口的数量之和,额定350W及以下电源约为6-8个,至于SATA供电接口数量多少则视电源设计而定,玩家需要自行选择购买。
总结:
从以上分析当中可以看出,电源的选购绝不只是看品牌、看做工、看功率这么简单,需要了解更多的参数和功能。这不单只是为了防止被奸商忽悠,还是为了很好的满足自身应用需求。对电源知识了解的多与少,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DIY玩家攒机水平的高与低。如果你不了解电源相关知识就称自己是DIY高手,显然还有些过早。如果你想进一步提升你的攒机水平,不妨多了解一下电源的选购技巧,而且这还会让你事半功倍,收到奇效。
术要求》和“能源之星”,其中前者要求轻载、典型负载、满载的{zd1}转换效率为72%、77%和75%,后者的{zx1}标准“能源之星4.0”和目前要求最苛刻的80plus标准一样,都要求电源在轻载、典型负载和满载下的转换效率均要达到80%以上,选购符合此类标准的电源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虽然此类电源的售价比较高,但长期使用可节省可观的电费。
  
总结
  当然,在电源上可看的地方还远不止我们介绍的这些,但只要我们把握了问题的主要矛盾,其它问题便迎刃而解。选购电源前,除了对上面提到的电源风扇、电源标准以及安全认证做详细了解外,还应根据自己机器的实际配置考虑相应的产品,例如留意主板是否有辅助供电接口?是4针还是8针?显卡是否需要6针接口的外接电源?硬盘或光驱的SATA供电接口需要多少个?总之,在选购电源时应该对所配机器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zd0}程度上兼顾静音和节能。


郑重声明:资讯 【选购电源的注意事项_张成波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