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xx:电摩标准之争 各方观点荟萃_绿源电动车_新浪博客

导语

    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托车分标委(以下简称国标委)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下称《电摩标准》),将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的核心,是将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称之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范畴。这就意味着,超标的电动自行车必须按机动车管理,实行考驾照、上车牌、买保险手续,行驶在机动车道上,将出现电动自行车与汽车争路的景象。

该标准一旦正式实施,将使全国现有1.2亿辆电动自行车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2000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将变成无证生产的非法企业。500万就业工人将面临失业。

让我们看看业界各方专家、学者、人士的分析观点!孰是孰非,自有公论!

  缪文泉(《电摩标准》起草人之一,国标委摩托车分标委秘书长

               《电摩标准》与电动自行车标准是两个xx不同的标准,很多人产生了误解。《电摩标准》是按照摩托车的制动安全、灯光要求等来制订的,也是根据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来制定的。

 

专家(国标委)

    电动摩托车是摩托车的一种。摩托车从历史上就是按照机动车管理的,并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涉及安全、环保、节能等一系列标准,确保其在保障摩托车自身安全的同时,不影响其它交通行为参与者,从而保障各交通行为参与者的利益,维持交通秩序

 

工作人员(国标委)

    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行驶在非机动车道,速度高于自行车,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且事故认定也很难处理。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新国标更有利于监管、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

 

    在被问及制定新标准时有无征求公众意见回答:“暂时无法答复,但可以肯定地告诉您的是,标准拟定的程序合法,征求了相关企业意见,也征求了政府意见,否则无法通过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的审核。”

  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社会热点问题专家)

    “我为什么要给电动自行车说话,首先声明,我在电动车生产商那里没有任何投资,也不是任何一家电动自行车厂商的股东,我只是为中国的电动自行车车主说几句公道话。因为电动车从2004年开始发展到现在,全国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2亿辆,说明它很受百姓欢迎,它能保证老百姓准时上班。”

    “拿四种交通出行方式的能耗和碳排放来对比,同样以每人每10公里计坐家庭汽车要耗0.544公斤标准煤,排放1.15公斤二氧化碳;坐摩托车耗标准煤0.272公斤,排放0.575公斤二氧化碳;坐城市公交耗标准煤0.11公斤,排放0.23公斤二氧化碳;骑电动自行车则耗标准煤0.043公斤,排放0.082公斤二氧化碳。可以看出,能耗方面电动自行车约为公交的1/3,排放也很低。这些数据证明,电动自行车是绿色的。”

    “我先给你看一组数字,公安部公布的数字:2004年,中国“电动车+自行车”的死亡人数为14244人,到2007年就下降为10020人,年死亡人数比2004年下降了4224人。这比近年来煤矿工人死亡人数的减少,还大了一倍,而且这个数字的下降没花太大力气,你说是好还是坏?我认为,死亡人数的下降,是电动车界对我国交通安全作出的一个巨大贡献!”

    “我个人认为(电动自行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因为电动自行车一般做得比较矮,可以两个脚踩地,不仅两个脚踩地,而且脚后跟也踩地,不会摔跤。这个意义上讲,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比自行车还安全。而且事实证明,2007年自行车加上电动自行车,加在一起每年死亡人数有一个数字,2004年死亡数字有一个数字,这数字二者的相差,到了200年死亡人数少死了4224人。”

    “新修订的国标,是要把电动自行车赶到快车道上去,很不合理。” “作为消费者,我反对。作为一个研究中国城市交通的研究者,我也反对,因为它不符合当代交通发展的潮流。”

    “说穿了就是为了强占市场,xx是摩托车界看中了电动自行车这块市场很好。我们现在电动自行车按照我了解,一年的产量,出售卖掉的是2500万辆一年,这么大的数量。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经是1.2亿辆,很大的数字,他们觉得电动自行车的销路旺盛以后,抢夺了他们的市场,所以借机打压,我认为说白了就是这个。”

 

    “现在都讲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些同样适用于制定电动自行车国标这件事。关系很多人利益的事,决策时一定要民主,要多数人同意。如果举行听证会,我认为很有必要,听证会应该有各方面人士参加。如果方便的话,我也愿意参加听证会。”

  马贵龙(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动车{dy}人”、学者)

    “在电动自行车事故中,95%是由于被撞,而不是电动自行车撞死人。”

    “把电摩新国标与本来要修订的电动自行车标准“无缝对接”,显然不合适。”

    “标准里面有一个具体的数字:40公斤的质量,而这个数字,就像是在我们家门口紧贴着门起了一堵墙,这堵墙一建起来,我们没有活路了。”

    “我是搞技术的,现在{zd1}配制的电动自行车,应该是36V、10Ah铅酸电池。按照这个{zd1}配置,整车质量也将远远超过40公斤,现在用40公斤这个数字,把我卡住了,我车做不出来了。”

    “不能用一个标准把另一个标准限住,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电动两轮车的和谐发展空间,让节能减排得到更大的贯彻实施,使出行问题得到保障,使绿色交通达到更好的境地。”

  余晖(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但是我觉得我应该提醒这个行业的是在各地禁止的这种是有借口的,比如你这个速度确实太快了,经常出现在自行车道上把人撞了,或者是违规的进入了机动车道,影响了道路交通。我觉得这个行业在1999年标准出来以后,在发展若干年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个行业发展的问题,是否要考虑重新制定这个标准,行业进一步自律。包括消费者教育的情况,应该确确实实把它定位到非机动车,但是标准可以相应提高。作为政府来说,制定一个公共政策,应该尽量保证它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有群众意见的表达。目前的标准制定,忽略了这项标准的公共含义,其实是被一些强势的利益相关方所收买也好,我们学术用语叫“捕获”,政府制定政策部门,被强势利益集团给捕获了,为强势利益集团讲话。在目前我们国家大力倡导公共行政的改革,要使它变得更加透明化,科学化,与这个是相违背的。”

    “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比如美国,都要有一个成本效应的分析。我们这个公共政策,明显的从便捷、环保、安全性方面,不可能实现效益大于成本,反而会增加社会的成本,所以这项公共政策确确实实是比较缺乏理性。”

    “这个标准一旦要真正执行,交通xx在执行这个标准的时候,的确会碰到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个消费人群确实太多了,尤其是在上班高峰的时候,xx不可能来无穷处理这样一个案件和事故,{zh1}造成这个标准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执行。可怕的是什么?可怕的是就像出租车的xx一样,形成了一个隐蔽的市场,这个时候消费者的权利是受到损害的,因为他没有办法名正言顺的在自行车道上行驶,他随时面临着被罚款的危险。”

  倪捷(绿源集团董事长,中国自行车协会常务理事,电动自行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发达国家在电动自行车上是落后于我们的,因为中国是电动自行车发展中大的国家,美国是慢慢理解电动自行车,我看了一个材料,美国2008年2月通过了一个备忘录,关于在非机动车道上可以行使机动化车辆的框架决定,这里面给电动自行车一个定义性的描述,描述是这样,速度是20英里/小时,欧盟过去有一种描述,电动自行车可以提供动力,但是时速超过25公里以后,电机应该停掉,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动力是由人踩上去的。不管怎么说,他们数量上面都落后于中国,中国是电动自行车的主导国,电动自行车这个事情搞不定,在国际上我们也很没有面子的,什么意思?就说进工业化以来,所有的事情基本上是老美搞一些标准,我们抄就行了,电动自行车没有可以借鉴的,xx是中国自创的,走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产品,这件事情连一个标准与时俱进都做不到,我从研究生角度感觉到很没面子,因为这件事情我们是做的很棒的,因为我做了很多计算,包括很多节能减排的东西,我们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将近5000万吨,什么概念?用电动自行车替代摩托车,一辆一年可以减少大概400多公斤,1.2亿电动自行车就将近有5000万吨,中国现在减排的目标20亿吨在5年里,这样就占了政府目标的10%。奥巴马在推咖啡计划,每天也只有2.5万吨二氧化碳,这么伟大的一个事情居然连产品标准都搞不定,让老百姓担惊受怕,这件事我们真的不行。”

    “退一万步讲,我不从利益集团考虑,人民利益摆在{dy}位好了,我觉得这件事情不是伤害所谓的企业利益相关方,这件事情伤害的不是利益相关方里面有一个{zd0}的关方是老百姓,其次是电动自行车厂家,再其次是电动自行车配件商,利益有利方我现在还不知道是谁,利益伤害方特别广泛。{dy}个是骑电动车的,第二个是开汽车的,第三个广泛群体是制造电动车的,以及它的配件商,第四是卖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服务的。第五,xx也是受害者,xx为管这个事情麻烦死了。有利方是谁呢?可以这样讲,损人几乎不利己,因为我没有见过正儿八经做电动摩托车的企业,他还没有出来呢,他是准备诞生的,为自己准备的嫁妆而伤害了大量的人。”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统计等官方年报看,可以发现电动自行车从2001年到2007年均保持非常优异的交通安全指标。死伤比优于自行车,摩托车和公交车。个别电动自行车驾驶者违规在机动车道与汽车、摩托车发生事故的比例占据了全部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的95%以上。”

“现行电动自行车标准制定于10年前。当时规定电动自行车质量不能超过40公斤,是因为当时技术还不成熟,只好降低整车重量。”倪捷认为,目前普遍存在的电动车重量超标是因为标准过低。”

    “目前,欧洲的电动自行车{zg}时速是25公里,美国的是32公里。电动摩托车标准是不是限制了电动自行车标准的修订空间?对此国家标准委至今都没有明确答复。”

 张鸣(知名评论人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这个标准的出台,道路安全也许只是一个借口,一个堂皇的借口,在这个借口之下,实际上是摩托车厂家,看上了电动自行车庞大的市场,想用电动摩托车取而代之。”

“一种产品的生产标准,属于公共政策的范围,可是,电动摩托车标准的出台,既不问行业中人,也不管自行车企业的死活,更不管广大消费者的意愿……这样的政策叫什么呢?”

 陆金龙(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

    “《电摩条件》是强势利益集团利用标准的手段设置技术壁垒和准入壁垒,容易造成社会的不公平性;而且可能造成城市交通拥堵混乱,使人民生命面临巨大危险,让不安全因素倍增。”

    “建议暂缓实施《电摩条件》新国标。”“目前中国自行车协会的相关申请已经拟好,预计本月10日前提交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

  龚孝燕(天津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

    “生产电动自行车的,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国家支持不多,它们主要依靠自身发展,为这个产业和产品的创造、研发、走向成熟,耗尽心血,有的企业家甚至倾家荡产。但这个标准,却把这些中小企业推向无法生存的边缘,有可能使数百万人失去工作,这显然与政府希望社会稳定的要求不符。”

    “明年1月1日标准就要实施了,但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见到正式文本,这是不正常的。”

    “行业标准,应该xx和规范产业的发展,而不是阻碍这个产业的发展,或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工具。”

  周干峙(建设部原副部长)

    “对于交通的管理,关键是在车速上,城市限制摩托车是对的,关于电摩在交通管理上要考虑大家的安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控制,不能简单地不让它上慢车道,也不能让它上人行道。”

    “全国大城市几乎都出现拥堵,北京、上海等城市为了解决拥堵采取“公交优先”的措施,但是却出现了“又堵车,又空车”的情况,一些城市开始反思“公交优先”的缺陷,而电动自行车解决了工薪阶层上下班的交通问题。“我现在每天骑电动自行车,年纪大了出行不便,这可以解决坡路、上下电梯等不便,可以从床边直接骑到菜市场,很适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赵学中(江苏新日电动车公司总经理)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90%以上的电动车企业都在超标生产之列。”

胡刚(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

    “新标准或将会使得行业内出现一轮破产高潮,众多的中小电动车企业由于不符合摩托车生产条件而将破产。”

    “如果标准真的实施,必将给行业带来一次洗牌。”

 

张剑(爱玛电动自行车董事长)

    “电动自行车的标准是10年前的,时速低于20公里,已经不适合市场的需求了。在行业标准还没有出现的时候,电摩的标准出来了,把电动自行车的领域划为己有,如果电动自行车企业想生产质量大于40公斤、时速高于20公里的产品,必须申请电摩的批件,要求企业必须有8000万的注册资金,2个亿的固定资产,具备一定的检测能力,否则不能申请。事实上,电摩行业现在是限入,不接受新的申请。”

    “车架钢管的管壁不能低于1.2mm,否则不安全,必须用管壁为1.4mm的钢管。这样,单纯车架的重量就9公斤,电池的重量为17公斤,再加上零配件,低于40公斤的电动自行车做不出来。”

    “我们只能去整合一些摩托车生产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电动车销售代理商(随机采访)

    “我也是看网上才知道的,按说,这样的规定,厂家应该事先和我们说,毕竟马上就要执行了。可问了厂家,厂家也不知道。”

 

公安局交管、法制部门有关负责人(武汉)

    “现有的电动自行车中90%都超过了“车重40公斤以内,时速20公里以下”标准,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立法将会十分慎重。新国标出台后,草案可能要作相应调整,经过严格的立法程序,{zh1}经省人大立法,才能实施。电动摩托车如何管理,要等省里的法规出台,在此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市民(长沙随机采访)

     “这事靠谱么?我稍微加一下油门,时速就在30公里了,最快的时候还可以跑到50公里,是不是以后也要像汽车一样买交强险?”

    “光是这个电池就接近30公斤,还不算车架,一个车子算下来50公斤时有的,电池轻了跑不长,如果只能跑个20公里,那消费者谁要,不如骑自行车。”

市民(武汉随机采访)

    “我本来骑这个电动车就是图个方便,但是如果又要考驾照,又要上牌照,很麻烦,可能以后就不会骑电动车了。”

    “骑这种车我在快车道上走,快车道我能比得上汽车吗?也不安全。”

    “把它列入机动车以后,全部走机动车道的话,交通事故会急剧上升,增加了交通的隐患,增加了交通管理的难度。”

    “平时开30公里/小时,要是限速20公里/小时,上班都不方便,肯定不开了。”

市民(北京随机采访)

    “你看前面二环堵成这样,电动车要是归为机动车,那我就得上机动车道,你说还走得动么?”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热点xx:电摩标准之争 各方观点荟萃_绿源电动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