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重点机型简略介绍_c'M_百度空间
顺序表及重点机型简略介绍:

SR-2;——SRT101;——XK(XM);——XE-7;——XD-11(XD-7)。

1958年设计生产的SR-2相机,是Minolta历史上的{dy}款35mm单镜头反光相机,虽然这架相机在功能上并不属于现代相机,但是其拥有的功能在当时仍然是{lx1}的。包括Minolta 35mm单反相机一贯采用的高亮型取景器系统;B门及1 ~1/1000s机械控制横走式布帘快门;焦距范围高达35 ~600mm,应用双层镀膜技术的Auto Rokkor镜头支持;以及具有{lx1}地位的,超大型即返式反光镜。
测光上,SR-2采用全开光圈测光。这种看似自动光圈的技术,其实是一种半自动光圈技术。使用中,相机控制镜头光圈处于叶片全开状态,方便摄影师取景构图;一旦快门被释放,光圈叶片会自动回缩至预先设定的光圈系数上以获得正确曝光;而之后,光圈叶片会一直保持在回缩位置上,而不是自动回复到全开状态,直到摄影师扳动卷片扳手进入下一张胶片的拍摄准备,光圈叶片才会受到触发回复到全开状态。
这种半自动光圈在使用上虽然不如现代相机那么简便,但是因为SR-2相机没有专门的景深预览按钮,而每一次快门释放光圈回缩之后,摄影师根据需要设定光圈系数时都能够直接在取景器中看到景深效果,所以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变通方式。


1966年生产的SRT101相机,保留了许多SR-2相机的成熟技术,包括微棱圆心聚焦屏;B门及1 ~1/1000s机械控制横走式布帘快门;超大型即返式反光镜。
测光上,通过内置于五棱镜取景器内的CDS测光体,采用TTL全开光圈测光。
这项技术对于现代自动相机来说,以及不足为奇了。更新式的,多分区矩阵式甚至是彩色矩阵式测光技术的应用,让摄影师毫不费力地就能获得最准确的曝光参数。而在当时的年代,在拥有TTL全开光圈测光技术之前,摄影师要想获得满意的曝光参数就必须频繁地将视线从取景器窗口转移到镜头光圈刻度及快门速度拨盘上。
最终,Minolta的SRT101改变了这一起。为了配合相机的这项功能,Minolta还向市场公布了新的镜头序列,MC Rokkor——联合测光镜头。
配合新的MC Rokkor镜头,SRT101在相机快门被释放之前,镜头光圈叶片始终处于全开状态,这就为取景器带来足够亮度以方便取景构图,而通过光圈耦合销钉,光圈实际设定被传递给相机,用于测光;直至快门释放,光圈叶片会自动回缩至预先设定的刻度以保证正确曝光;而随后,镜头光圈叶片会再次自动回复到全开状态。而不是象SR-2相机那样需要等到扳动卷片扳手,才能触动光圈叶片回复全开状态。
TTL光圈全开测光技术无疑是先进的,为了验证这项技术,Minolta的工程师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而在其中一种照片中,发现了TTL测光技术的弊端。
那是一种较为黑暗的前景主题被衬托在明亮天空下的场景。因为场景中上半部异常明亮的天空,影响了相机的测光系统,使得处于黑暗中的前景曝光不足。为此,Minolta的工程师提出了一项极具创新性的方案,就是在放置CDS——硫化镉测光元件的五棱镜取景器内加装第二组独立工作的CDS测光元件。因为{dy}组测光元件通过镜头读取现场光照强度以获得曝光参数;而第二组测光元件是通过单独的,于五棱镜取景器前面板上的测光窗口读取现场光线。在面对如明亮天空下的黑暗前景时,两个测光元件因为获得现场光线的工作高度不同,也就会获得各自不同的曝光参数。之后相机会将两组曝光参数加以综合,计算出平均值。这实际上相当于1980年代以后现代相机普遍采用的平均式测光技术。而这种计算了平均差值的曝光参数,会进一步控制明亮天空的曝光参数,而相对黑暗的前景信息也就能够被很好体现出来了。
Minolta的工程师把这种测光技术称为CLC——Contrast Light Compensation。采用了CLC技术的SRT系列相机,会在五棱镜取景器前面板上标刻出CLC字样。
在取景器内容显示,SRT101同样采取全机械式显示方式。
取景视窗下方,有一条快门速度刻度表,自左而右分别是B门及1 ~1/1000s的快门速度。上面,一只游动指针会根据真实快门设定而定位在相应刻度上。取景视窗右侧,是曝光指示区域。SRT101相机的实际测光,需要结合镜头光圈系数,快门速度设定,及胶片速度来完成。在测光中改变其中任何一项,最终曝光参数都会发生变化。在SRT101相机的显示信息中还包括相机电池检测信息,以保证相机的电力支持。
前后三个版本的SRT101中,第三版机型增加了反光镜锁,而这一功能也主要是为了使相机能使用一支21mm大广角镜头而采取的变通设计。21mm镜头有一个xx庞大的镜头后座,为了使用它,就必须升起并锁定反光镜,将整个镜头后座装入反光镜箱内。
SR-T101相机数据:
基本数据——1976 ~1975年生产。
快门——全机械控制横走式布帘快门,支持1 ~1/1000s快门速度及B门。
测光——使用CDS测光元件,测光元件位于相机五棱镜反光镜后方。测光方式为TTL全开光圈测光及CLC曝光对比补偿技术配合测光。
曝光范围——ASA100标准下EV3 ~17。
胶片范围——ASA6 ~6400。
反光镜——特大型即返式反光镜,有反光镜锁定功能。
取景器——固定眼平五棱镜取景器。
取景器内容——机械式竖列信息显示系统,显示快门速度刻度,及曝光指针匹配。超出曝光范围警告。
聚焦屏——带有聚焦微棱圆环的聚焦屏。
卷片系统——30°预备角,130°过片。
闪光同步——冷靴式闪光灯接点,闪光同步速度1/60s。
自拍机——手柄式控制。
电源——一枚1.35v PX625水银电池提供电源。可使用1.5v PX625A碱性电池取代。
尺寸重量——45 x95 x145mm;709g。



1975年,SRT101被新开发的SRT201所取代。新相机增加了机背资料夹,公司铭文也改成了MINOLTA CAMERA CO., LTD.。除了这些外观上的改变外,新相机{zd0}的改变在于,使用了新的热靴式接点取代SRT101采用的冷靴式闪灯接点。这个红色的X标志可以用来提醒用户在使用闪灯时,注意连接同步快门速度。
SRT201 d型相机一直生产到1980年,才被全面停产。在{zh1}一版相机中,CLC辅助测光系统被取消,并采用了新的倒片组件。水平裂像聚焦屏为摄影师的快速聚焦创造了条件。


1973年,在SRT101的基础上,Minolta推出了所谓功能增强型的SRT102相机。
在外观上,SRT102相机采用C型机身,而SRT101采用的是B型机身。因为B型机身在顶盖边沿处带有“脊檐”式设计,这使得样式简洁的C型机身看起来更干净,更易于清理。外观上的另一个变化是,SRT102相机的五棱镜取景器更大,伸出部分更长。这是因为SRT102相机能够实现光圈直读,而伸出的部分就是用来加装光圈直读窗口的。但是要想实现光圈直读,配用的镜头必须是MC Rokkor及以后的产品序列。对于Auto Rokkor中那些光圈环位于镜身中间位置的镜头,则是无法实现光圈直读功能的。
功能上,SRT102另一个主要改变是增加了多重曝光。这使得这架相机更接近专业相机的范畴


1975,SRT102被SRT202全面取代。而这次版本换代也的确给Minolta带来了难题。SRT102在外观上,功能上应该是那个年代最成熟,最接近xx的相机了。新的相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设计,才能更好地取代它?Minolta的工程师为SRT202增添了机背资料夹及胶片前进窗口两项新功能,但是同时取消了反光镜锁。用两项看起来并不十分重要的新功能,去替代一项很重要的功能,这让一些用户觉得有些得不偿失。
但是无论怎样,SRT202都是那个时代最昂贵的手动曝光相机。而相机在缺电情况下仍然保持准确操作的机械式快门,也一直令后来的Minolta器材爱好者们着迷。


Minolta XK型相机——亚洲市场编号XM,是作为Minolta打开一直由Nikon和Canon垄断的专业相机市场而研发的。这也是Minolta历史上{wy}一款严格意义上的,专业级手动35mm单反相机。
功能上,XK相机光圈优先自动曝光,自动曝光及手动曝光控制等多种可选则的曝光模式。经过改良的取景信息显示,对于手动曝光控制尤为有利。包括快门速度与光圈直读信息直接反映在取景器内,方便摄影师控制曝光。16 ~1/2000s的快门速度可匹配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控制。
取景器信息显示上,与经典的SRT101相机相比{zd0}的改变就在于,在快门速度刻度上,相机会根据当前光圈设定给出推荐的设定并通过指针显示在竖列式快门速度信息窗口中。这为获得更准确的手动控制曝光提供了参考。
做位Minolta设计生产的一款专业相机,XK{dy}次提供了11种可更换聚焦屏,以满足不同聚焦场合的需要。11种聚焦屏包括:
P屏,水平裂像圆心磨砂屏幕,适合正常摄影场合需要;M屏,微棱圆心磨砂屏幕,适合正常摄影场合需要;PM屏,水平裂像圆心围绕微棱圆环磨砂屏幕,适合正常摄影需要;G屏,通体磨砂屏幕,适合正常摄影需要;L屏,磨砂屏幕上带有24块正方形栅格,适合建筑学摄影需要;H屏,光面屏幕带有双十字定位圆心,适合宏观,微观及天体摄影需要;S屏,光面屏幕带有定位圆心及贯穿屏幕的坐标刻度,适合宏观,微观及天体摄影需要;C1 ~C3型屏幕,光面屏幕带有微棱圆心,针对特殊镜头设计的高亮度屏幕;AP屏为对角裂像圆心屏幕围绕微棱镜圆环屏幕,常规摄影用屏幕。
除此之外,做为一架专业相机XK相机还拥有反光镜锁,景深预览,相机电池检测,自拍等常规功能。
相机快门,采用了钛合金制金属快门,以适应专业相机快门的工作强度。而且,在XK相机上{dy}次应用了电子控制快门技术,虽然只是有限的控制范围。但是这也带来另为一个问题,就是一旦相机电池的电力耗尽,相机快门将无法再工作,除非换上备用电池。
1972年XK相机问世,之后的1976年Minolta推出了{dy}个升级版产品。
第二版产品使用新的硅基测光元件代替原来相机所使用的CDS——硫化镉测光元件,这使得相机对低光照环境拥有更高的敏感性,对环境光线的变化反应更迅速。随着测光元件的升级,相机取景视野中的显示部件也换成了LED发光管。
其他的变化包括使用了新型的卷片机构等。
做为Minolta手动机历史上{wy}一架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相机,许多人认为,XK相机甚至比那些后来设计的现代相机更可靠,更值得信赖。除了那些被当时年代所限制的,相比之下已经有些落后的功能以外。
XK(XM)相机数据:
基本数据——1972年面世,与1971年发表的Nikon F2,Canon F-1等相机产品平行的机型。
快门——电子控制焦平面钛合金快门叶片;电磁快门可支持16 ~1/2000s自动曝光控制下的无级调节与4 ~1/2000s的手动快门速度设定;并带有两档机械式快门1/100s的X档及B门。快门响应时间9ms。
测光——使用双CDS测光元件,测光元件位于相机五棱镜反光镜后方。测光方式为TTL光圈全开测光,CLC曝光对比补偿配合测光。支持收缩光圈测光。
曝光范围——ASA100,f/1.2标准下EV1 ~17。相当于f/1.4光圈在1s快门下至f/8光圈在1/2000s快门下。
曝光补偿——-0.5EV ~3.5EV,1/2增减。
多重曝光——相机倒片释放键兼做多重曝光选择键。
胶片范围——ASA12 ~6400。
反光镜——特大型即返式反光镜,带有反光镜锁定功能。
取景器——固定眼平五棱镜取景器,取景范围近似于24 x36mm胶片面积的98%;放大倍率为50mm镜头聚焦无穷远下的0.8x。
取景器内容——取景器上方显示光圈直读信息;右侧竖列式刻度指针信息显示系统显示相机快门速度设定,包括M模式下手动设定快门速度与相机提供的推荐快门速度,及自动曝光模式下快门速度设定;有曝光补偿开启警告等信息显示。
聚焦屏——标准聚焦屏P屏,为磨砂面带有水平裂像测距圆心。此外提供8种可更换聚焦屏。
卷片系统——20°预备角,110°过片。
闪光同步——通过X接点连接的电子闪灯同步速度为1/100s;通过FP接点连接可实现全部1/2000s下的速度。
自拍机——手柄式控制,6 ~10s可选择时间设定。
电源——两枚1.5v氧化银纽扣电池提供电源。电池缺电时,过片系统会被锁定。
尺寸重量——84 x147.5 x48mm;670g。


1972年,市场上出现了Canon EF,Pentax ES,Nikkormat EL等拥有一定自动功能的高级消费型相机。虽然当时Minolta已经推出了XK,但是做为专业型相机推出的XK并不适合所有用户。
为了迎合市场需要,Minolta联合Leica与Copal共同开发了XE-7(XE-1)。
XE-7拥有Leica-Copal提供的,垂直移动静音式电子机械混合控制快门。这与Minolta一贯采用的横走式快门xx不同。快门在自动模式下具有4 ~1/1000s速度;手动模式下具有1 ~1/1000s及B门的速度。支持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及手动曝光。
在外形上,XE-7更象是一架SRT系列产品,只是要更大更重。相机的聚焦屏也使用了类似SRT102相机的聚焦屏,这让许多老用户颇有好感。只是,在取景器显示内容上做了修改,以适应更新的年代。
取景内容上,在取景器顶部中央光圈直读窗口右侧是手动快门速度窗口,显示手动模式下设定的快门速度;而同时在取景器右侧竖列快门速度刻度上,一只指针会根据相机提供的推荐快门速度自动匹配到相应速度刻度上。自动模式下手动快门速度窗口显示A以标明目前的曝光模式,竖列快门速度刻度上的指针会自动匹配快门速度。
XE-7相机拥有被认为是最出色的取景信息显示系统。相机在手动曝光模式下所提供的光圈与快门速度信息,无疑是全面而准确的。加上相机的推出快门速度,为获得更准确曝光提供了方便。而在Minolta后期的相机中,手动曝光模式下的快门速度窗口被取消,这使得用户很难确定当前相机快门速度的真实设定。
在功能上,XE-7更象是XK专业相机被取消了可更换组件的微缩版。相机拥有与XK相机xx相同的景深预览,可调整时间的自拍机,加减2度的曝光补偿,电池检测等。
因为使用了电子快门,XE-7存在与XK相机同样的,对电池的依赖。只是当XE-7相机的电池缺电时,相机会自动锁上反光镜,以免使用者获得错误曝光。当然,在拥有其它测光条件下,也可使用相机的B门或1/60s的X档的备用机械快门来继续完成拍摄。
XE-7被认为是35mm相机中{zyx}的设计,xxx的产品。Leica也曾依据XE-7型相机生产了其Leica R3型相机。而Minolta也根据XE-7开发了后续产品XE-5。
之后,随着一些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能更强大的新机型如Pentax ME,Olympus OM-2的上市,Minolta也开始设计推出XD-11。在市场上存在了3年的XE-7被正式停止生产。


XE-7的确是一架十分优秀的相机。只是,它太重了,难以在新的产品竞争中取胜。为了应对Pentax ME及Olympus OM-2的挑战,1977年Minolta推出了体型小巧的XD-11。这款相机的欧洲市场编号XD-7。
Minolta对XD-11的定位是:多曝光模式,拥有自动曝光控制的,小而轻的相机。实际上它还是世界上{dy}架拥有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模式的相机。为此,Minolta向市场推出了新的MD Rokkor系列镜头。新镜头被认为具有更xx的光圈机械性能,从而能更好地配合XD-11完成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控制。
做为应对Pentax ME与Olympus OM-2产品竞争的产品,XD-11增加了许多新的特征比如机身上使用了上等的柔软人造皮饰;由Seiko公司提供的新型静音式纵走金属快门,快门速度1 ~1000s;可更换数据机背;以及{dy}种可自主加装的相机驱动马达。而XK相机曾发行过XK Motor版,相机马达是固定在机身上无法分离的。
在相机取景器信息显示上,XD-11采用了全新的LED发光管技术,以取代XE-7型相机延续使用的竖列式刻度 /指针信息显示系统。取景器下方中央为光圈直读窗口,右侧有一个新开的窗口,在光圈优先模式下此窗口不工作,在快门优先模式下此窗口显示当前设定的快门速度。这种更直观的信息显示,却并没有被保留在广受欢迎的X-700型相机上。在X-700型相机上,为了确定相机快门速度,用户需要经常去看快门速度拨盘。
竖列于取景器右侧的LED信息显示系统,实际上包含了两套xx不同的信息系统,即1 ~1000的快门速度和14 ~32的镜头光圈系数。这两套截然不同的信息会根据光圈优先与快门优先曝光模式的选择,显示出来。这在Minolta相机产品中也是不多见的。在这些数字刻度的左侧,排列有用于点亮的LED发光管。也正是因为这排发光管对取景视野的挤占,使XD-11取景视野无法达到更高的95%以上的比例。
在XD-11相机上,Minolta应用了它最成功的聚焦屏产品——明锐型聚焦屏。在这块面积并不大的玻璃上,Minolta排列了数以百万计的蜂巢般密集的反光棱镜,用来提供更均匀的光照。新的明锐型聚焦屏甚至能在幽暗的拍摄现场为用户提供足够明亮的取景视野,而这一技术上的{lx1},也一直被Minolta保持着。同时,Minolta在标准型的PM聚焦屏之外还提供了AP屏,M屏及G屏等可更换聚焦屏,以满足不同取景的需要。
在电源控制上,XD-11也首先使用了触摸式开关,而不是象XE-7相机所采用的独立电源开关。这种触摸开关会随着用户的手指的触及而被启动,开始进入测光程序;在平时相机处在休眠状态以节省电力。
相机快门速度管理上,XK及XE-7采用传统的快门速度拨盘,全部手动快门速度,选择A则自动处于相机管理的自动快门速度下。而XD-11增加了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所以它的快门速度设定与前两款相机大不一样。在XD-11相机的快门速度拨盘上,带有O,B,X及1 ~1/1000s的速度选择,除此之外在没有任何曝光方式的设定。其曝光方式是通过快门速度拨盘下方另一个独立的选择开关来选定,包括对应手动曝光的M,快门优先的S及光圈优先的A。无论采用哪种曝光模式,都必须先设定功能拨盘使相机处于对应的曝光模式下,再设定快门速度拨盘得到相应的快门速度。
测光上,XD-11同样使用了一种新型的,被称为是“最终测定”的测光及曝光技术。
包括XK与XE-7相机,测光系统都是在MC Rokkor镜头联合测光功能的配合下,采用一种机械式的测光方式,对现场光做出评估性测光及曝光。这是因为相机测光系统工作时镜头的光圈叶片始终处于全开状态,而不是预先设定的系数上。而真实的预设光圈系数则是通过光圈耦合销钉传递给相机测光系统的。而XD-11的“最终测定”就是在相机快门做出动作,光圈叶片回缩到预设刻度的瞬间,进行最终测定并对曝光值加以修订。配合这种测光及曝光技术,XD-11应用了昂贵的硅基测光元件,以提高测光反应时间。
Minolta为XD-11设计开发了专用的闪光灯系列,X系列闪光灯。当X系列闪光灯接驳在相机上,相机会自动匹配快门速度而无需手动改变快门速度拨盘到专有的X档。当闪灯充电完毕,取景器内LED闪光管会闪烁提示。
与前两款相机相比,XD-11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增加了可添加驱动马达。这只产品编号Autowinder D的马达,能提供{zg}2fps的过片速度,并且因为自身的小巧体积更便于携带使用。与Autowinder D相配合的,是可更换数据机背Data Back D。使用数据机背,可以在胶片一角打印拍摄时间。
XD-11作为Minolta设计生产的一款成功机型,存在许多变种。这些变化包括外部装饰的,和机身内部机械设计的修正。比如在最初的产品中所采用的超软型人造皮饰,会随着使用而收缩,为此Minolta就推出了采用新型皮饰的修正机型。
XD-11(XD-7 /XD)相机数据:
基本数据——1976年面世,与Canon A-1,Nikon FE,Olympus OM2n等相机产品平行的机型。
快门——采用垂直移动金属制备焦平面快门叶片;线性电阻输入,低电压电压回路控制,金属钐 -钴复合磁铁制备快门释放部件;电磁快门支持1 ~1/1000s速度下自动曝光与手动控制曝光及1/100s的X档闪灯同步接点;备用机械快门有1/100s的O档及B门。
测光——使用硅基成像测光元件,测光元件位于相机五棱镜反光镜后方。测光方式为TTL中央重点测光,正常情况下为全开光圈测光,支持收缩光圈测光。
曝光范围——ASA100,f/1.4标准下EV1 ~18。相当于f/1.4光圈在1s快门下至f/16光圈在1/1000s快门下。
曝光补偿——±2EV。
多重曝光——相机卷片系统同时提供多重曝光功能。
胶片范围——ASA12 ~3200。胶片速度设定拨盘位于相机倒片机构下,有锁定。
反光镜——接近143mm的特大型即返式反光镜,带有气压避震系统。
取景器——固定眼平五棱镜取景器,取景范围近似于24 x36mm胶片面积的94%;放大倍率为50mm镜头聚焦无穷远下的0.87x。自带-1°屈光度调节,可通过取景器目镜校正镜片进一步修正。取景器目镜内置有遮光幕帘。
取景器内容——LED发光二极管指示S模式下的光圈系数,及A与M模式的快门速度信息;超出正常范围的曝光过度与曝光不足信息;连接X系列闪光灯后的闪灯准备就绪信息;以及设定在O及B门信息。
聚焦屏——磨砂聚焦屏,中心为水平裂像测距圆心带有聚焦微棱圆环。
卷片系统——30°预备角,130°过片。可使用Auto Winder D自动卷片器。
闪光同步——通过PC接点及热靴连接的电子闪灯,快门速度可选择电子快门的X档或机械快么的O档,闪光同步速度均为1/100s及以下速度;通过FP接点连接闪光灯泡,闪光同步速度为1/15s或更慢。Minolta X系列闪光灯能实现在相机上的自动管理功能,包括Auto Electro -Flash 320X,200X,132X,118X。
自拍机——手柄式控制,10s时间设定。
电源——两枚1.5v碱 -锰或氧化银纽扣电池提供电源,负责相机自动曝光控制及电子快门管理。电池缺电时,取景器内LED发光二极管无法点亮,电子快门无法释放。
尺寸重量——51 x86 x136mm;560g。


1982年,X700横空出世!!!


相机类型: 35mm单镜头反射式相机,手动聚焦。
适用镜头: Minolta MD /MC卡口手动聚焦镜头,包括MD /MC系列及前期Auto系列镜头。
快门类型: 电子控制焦平面横走式布帘快门
快门速度: M下1s~1/1000s及B门;P /Av下4s~1/1000s无级变速。电压低时快门停止释放。
取景器: 固定式眼平五棱镜取景器,-1°屈光度调节。
取景范围: 取景范围约为胶片实际成像范围的95%
取景放大倍率: 50mm镜头聚焦无限远下,取景放大倍率0.9x。
聚焦屏: 明锐型磨砂聚焦屏,中心带有水平聚焦裂像及微棱环。8种可更换聚焦屏,需经由维修站更换。
反光镜: 3层镀膜特大型即返式反光镜
测光系统: SPD硅光敏测光元件,位于取景器五棱镜后方。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技术,全开光圈TTL测光。
测光范围: EV 1 ~18(ISO100下,f=1.4 1s ~f=16 1/1000s)
胶卷感光度范围: 手动设定ISO25~1600。1/3挡增减。
曝光方式: P -程序式曝光;Av -光圈优先曝光;M -手动曝光及TTL闪光灯曝光。快门速度拨盘上P /Av挡有锁定。
曝光补偿及曝光锁定: 50mm /1.4镜头及ISO100胶片标准下为±2EV,1/2EV增减。
景深预测: 有
取景信息: 取景器视场右侧有当前曝光方式P /A /M信息显示,快门速度,曝光补偿信息等。视场下方有光圈直读窗口。专用闪光灯充电完毕后,有发光二极管提示信息。接触快门同时,测光系统启动,持续显示15秒钟测光信息。曝光错误,程序曝光中光圈设定错误有信息提示。快门速度低于1/30时有声音提示,可关闭。
闪光灯: 通过热靴及闪光同步插孔连接,{zg}闪光同步速度1/60s。
自拍机: 10s设定,启动后有红色LED指示灯显示及声音提示。
卷片系统: 手动卷片及退片。30°预备角,130°卷片角。有安全装卷显示。使用Winder G型卷片器{zg}每秒可连拍2张;使用MD-1卷片马达时可选择单张 /每秒2张 /每秒3.5张。打开相机后盖计数器自动归零。
快门线插孔: 有
机身材料使用: 铜质机身,零部件采用工程塑料。三脚架接口部分使用铝合金。
电源: 1.5V SR44 /LR44纽扣电池 x2
体积及重量: 137 x 89 x 51.5mm;505g。
推出时间: 1982年,市场推出时售价99000日元。


X-700型相机是在Minolta成功推出XD7型相机之后,经过数种型号相机的改进和提高,在1982年推出的。相机一经推出,就夺得了{dy}个“欧洲相机”称号。这也是欧洲摄影杂志首次共同举办年度相机产品的评选活动。
在X-700上,Minolta使用了自行开发的程序式自动曝光模式。这种曝光模式能够根据现场光线条件自动选择光圈与快门组合,完成正确曝光,并以此结合TTL闪光控制技术驱动X-700专用的PX系列闪光灯完成正确闪光曝光。为了突出这种先进的程序式自动曝光系统,以及结合多功能数据后背带来的多重自动功能,Minolta公司在X-700机身上加上了显著的“MPS”标志,亦即Minolta Program System。在当时来说,如此先进的功能的确是很难跨越的。
在测光技术上,X-700虽然使用了当时普遍流行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技术,但是在同类型相机中,X-700对于这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是最成功的一例。实际使用中,只要当被摄主体处于画面中央占据主要位置,相机测光系统都能根据现场光线获得准确曝光,无需二次手工修改曝光参数。只有在现场有强烈光线直射进入镜头,或者被摄主体处在异常明亮区域,极端复杂的现场光线会干扰相机测光系统时,才需要人工修改曝光参数。
镜头使用上,X-700兼容所有Minolta生产的所有手动聚焦镜头。不锈钢材质的镜头卡座采用54°右旋角度连接镜头,利用镜头耦合拨杆连接光圈叶片,全开光圈测光。而MD系列镜头更能配合机身功能强大的P门,自动组合快门与光圈系数,完成拍摄;相对于早期的MC系列镜头,由于缺少对应的光圈定位信息传递系统,所以只能在X-700上面实现快门优先自动曝光功能。而更早期的Auto系列镜头,就只能采用全手动曝光了。
设计上,Minolta采用了当时{zxj}的技术。X-700利用石英晶体,使机身程序电路能在1/30000秒内连续发出低电压的电流控制信号,具有非常高的xx性。相机快门的释放磁铁采用了耐久性更强的钐 -钴材料。在P门下,控制电路依靠线性电阻采用无级式输入方式分别记录光圈与快门速度两个不同的变量,并依照特殊的“更快速”程序设定发生作用;而在Av模式下,线性电阻同样会采用无级式输入方式记录快门速度的变化,并将结果反馈于相机的控制电路。
由于X-700的市场定位是高等级业余型相机,所以相机本身并不包含XD7型相机的两挡机械快门和多重曝光功能。而且早期机型没有曝光锁定,直到后期Minolta才在自拍机上加装了曝光锁定功能。
虽然是业余机型,Minolta还是为X-700配备了多达8种的可更换聚焦屏,包括P1 /P2 /Pd /M /G /L /S /H,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wy}的不方便,是更换聚焦屏必须经由公司指定的维修机构来完成,不象Nikon等机型xx可以由用户自行更换。且这些可更换聚焦屏异常稀少,市面上很难见到。
X-700的取景器信息并不是很全面,但是一目了然。其中表示程序式曝光的P字母为绿色显示,表示Av模式的字母A及手动曝光的字母M为红色表示。对应快门速度,分别有1000 ~1的数字显示,当环境光线超出有效测光范围时,会出现红色向上或向下的三角箭头警告信息。闪光灯充电就绪后,快门速度60会出现持续闪烁。使用曝光补偿时,同样会出现相应的红色*闪烁。
相机电源采用两节1.5v碱锰纽扣电池(A-76)或1.55v氧化银纽扣电池(S-76)。电池供电不足时,取景器内LED无法点亮,进而快门无法释放。

闪光灯系统
为了配合Minolta X-700及X-500这些带有TTL闪光控制功能的相机,Minolta单独设计开发了带有PX编号的专用闪光灯。而之前带有X编号的闪光灯在两款相机上,只能自动设定同步速度并在取景器内显示充电完毕信息。
PX系列专用闪光灯包括Minolta Auto Electro Flash 280PX,360PX以及专门为微距摄影开发的Minolta Auto Electro Flash 80PX环型闪光灯。这一系列闪光灯都属于带有半导体闸流节电装置的TTL自动控制热靴接口闪光灯。作为PX系列闪灯中的一个特例,还有一款Minolta Auto Electro Flash 132PX闪光灯。这款闪光灯虽然支持TTL闪光控制功能,但是闪灯本身并没有半导体闸流节电装置。这支拥有32米指数的闪光灯,除了灯头能够垂直仰起90°以外,闪光灯本身并没有任何可选择的控制功能。
280PX 360PX
闪光指数 28(ISO100,50mm/1.4下) 36(ISO100,50mm/1.4下)
涵盖角度 35mm镜头视角。加装广角散射片可配合28mm镜头。 35mm镜头视角。加装广角散射片可配合28mm镜头及24mm镜头。
闪光输出控制 2档。通过Hi /Lo电源输出设定完成。 9档。包括TTL闪光控制输出;3挡自动光圈选择;5挡手动电源输出选择。
闪光范围 TTL自动闪光控制距离:P模式下0.7 ~7m,Av模式下0.06 ~20m TTL自动闪光控制距离:P模式下0.7 ~8m,Av模式下0.7 ~25m;传感器模式下:0.7 ~13m。
电源 AA电池x4,可使用Ni-Cd充电电池;及Power Grip 2电源手柄。 AA电池x4,可使用Ni-Cd充电电池;支持Power Grip 2电源手柄;及AC Adapter 5型电源转换器使用交流电。
闪光持续时间 自动1/50000 ~1/1000s;手动1/10000 ~1/1000s。 TTL模式下1/50000 ~1/700s;传感器自动模式下1/40000 ~1/700s;手动模式下1/7000(1/16闪光输出时) ~1/700(Full闪光输出时)s。
回电时间 0.3 ~9s 0.2 ~10s
闪光次数 70 ~2000次 50 ~2500次
体积重量 102 x70 x60mm /220g 125 x76 x85mm /395g
市场价 18500日元/80美元 35000日元/140美元
280PX最初是为X-700相机设计的紧凑型闪光灯。闪光灯个体小巧,易于使用。依据闪灯背部的距离表,只要保证被摄主体没有超出{zd0}闪光距离,配合X-700相机的各种曝光模式基本上都能得到正确的闪光曝光。同时,由于采用了镜间测光,即使镜头安装了复杂的滤光镜片,闪灯同样能够自动完成闪光补偿,不必进行手动调整。而缺少TTL自动闪光控制的闪光灯,就需要调整光圈增加曝光量,以得到正确的闪光曝光了。
在配合MD-1相机马达之后,280PX能实现{zg}每秒2张照片的连闪,在连接了2型电源手柄之后,更能实现3张的高速连闪。
闪灯功能控制上,设定TTL自动时,在闪光涵盖范围内不限制相机镜头的光圈设定。手动设定中有Low /High两档电量输出。在配合MD-1马达以后,选择Lo电量输出可以实现{zg}每秒2张的连闪;而加装了2型电源手柄之后,更可以提高到每秒3张的频闪。
作为一款紧凑型闪灯,280PX闪灯的灯头无法做出水平或垂直的摆动。闪灯背部带有TTL自动闪光正确指示信号灯 - FDC;热靴插座前面预留2型电源手柄接口。

360PX是1985年之前,Minolta设计生产的性能{zg}的带有TTL闪光控制功能的专用闪光灯。这款能够同时进行程序,自动及手动控制的闪光灯,除了配合X-700及X-500等相机完成TTL控制闪光曝光外,还能配合诸如XD及XG型相机发挥其强大的功能。
功能选择上,闪灯背部的控制面板上带有TTL闪光输出,相机传感器自动光圈选择下闪光输出,以及手动输出控制。
其中,传感器自动光圈选择是在ISO100标准下,通过相机传感器配合镜头的三档光圈(f/2.8,f/5.6,f/11)控制闪光输出,完成正确闪光曝光。手动输出选择则是以0.5EV为单位,当闪灯输出电量分为Full,1/2,1/4,1/8,1/16五档,以获得不同的闪光指数。其中在1/16输出时,闪光指数仅为9米;同时在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此档与MD-1马达配合可实现同步频闪(Winder Sync)。
其他还包括充电完毕指示灯,兼作试闪按钮;自动闪光正确指示灯,兼作光圈与拍摄距离及胶片感光度对应拨盘的照明开关。热靴插座前带有PC同步线插孔及专用2型电源手柄接口,侧面带有TTL同步线插孔。可以外接电源,可以通过5型转换器使用交流电。闪光灯灯头可以垂直抬起90°,水平转动180°。
360PX还拥有种类繁多的配件。包括各色滤色片,ND中灰色减光滤片,W1型广角散射片(28mm镜头用)及W2广角散射片(24mm镜头用),反射闪光支架等。

相关名词:FDC –Flash Distance Checker(闪光间隔检测)。其它品牌的闪光灯,在标注自动闪光正确指示灯时通常使用Auto Check。而Minolta一直使用FDC的缩写来标注。

自动卷片系统
Minolta X-700相机能够使用的自动卷片系统一共两款产品,Minolta Auto Winder G卷片器与Minolta Motor Drive 1型卷片马达。
Auto Winder G Motor Drive 1
适用机型 XG系列及X系列相机 X系列相机,及XG-M相机
操作方式 使用相机机身快门 使用马达手柄快门
运行速度 单张,2张/秒 S -单张,Lo -2张/秒,Hi -3.5张/秒
工作指示 卷片动作中LED闪亮;胶卷拍摄完毕驱动马达自动停止,指示灯同时点亮。
电源 AA电池 x4,6v电压 AA电池x8,12v电压
尺寸重量 135 x35 x37mm /210g 149 x72.5 x98.5mm /305g
其它 利用MD电缆,可以连接2型电源手柄。
Minolta的G型卷片器无论从外观到具体规格,都是一种基本型号的卷片装置,性能与其他公司产品类似。由于Minolta XG及X系列相机采用的是布帘快门,这种低速的卷片器比起高速的1型马达就更具有优点。不但可以减轻对相机快门的磨损,而且其小巧的体积更适合一般摄影用途的使用。
卷片器使用4节AA电池提供电源,在测试环境温度为20°,相机装卷36张胶片,使用全新电池的标准下,碱锰电池和镍镉电池的续航能力均为70卷左右,碳锌电池为50卷左右。而使用Ni-Cd充电电池则能达到150卷。相同的测试条件下,1型马达的续航能力分别为碱锰及镍镉电池100卷和碳锌电池80卷。
MD-1型马达除了能够提供每秒4.5张的高速连拍以外,自带的手柄握把还增加了相机使用中的舒适度。此外,马达侧面带有竖拍快门,为立帧摄影提供了方便。

多功能机背
作为Minolta MPS组成部分,在推出了X-700相机之后,Minolta针对相机设计开发了一款X-700相机专用的多功能数据机背,Minolta Multi Function Back。这款采用了石英晶体 - 微电子集束技术作为核心的数据机背,能够记录数据并通过编程来控制X-700相机自动完成相应的操作。这种功能的实现当时无疑是非常令人震惊的。这也是X-700相机能够赢得1982年“欧洲相机”称号一个重要的原因。
多功能机背采用六键输入,液晶屏幕显示,4节纽扣电池供电。不间断工作下,液晶屏幕理论工作寿命为5年。
具体操作上,打开护盖,左上角的FI按键是日期和时间打印功能键。按下FI键后再按下MODE键可选择:时 /分 /秒(24小时制);年 /月 /日;月 /日 /年;日 /月 /年和随意的数字编号及递增的数字编号等功能。其中H /M /S表示小时 /分钟 /秒,Y /M /D表示年 /月 /日。NO表示编号,COUNT表示递增数字编号。
左下角的开关推至AUTO位置,在按下快门时可自动打印数据;开关推至OFF位置则只显示数据而不在胶片上打印数据。此时数据后背只起到电子时钟的作用。将开关向右推至MAN位置为手动打印,这时需要按下旁边的专用手动打印按键才能打印。如果相机安装了MD-1型马达,手动打印按键的使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按下FII按键,再按下MODE按键,则可以选择长时间曝光(L),间隔曝光(I)和拍摄张数(F)。其中长时间曝光和间隔曝光可组合使用,但间隔时间必须大于长时间曝光时间。长时间曝光时,相机速度盘必须设定在B门上。
调出所需的模式后,先按下标有菱形图案的按钮,选择要修改数据的位置。然后按下标有“0-9”字样的按钮,输入所需数字。完成之后,按下S按钮,即可启动后背进入工作状态。中途按下FI钮可取消设定。
这种多功能数据后背其实只有B门计时和间隔拍摄两种功能。以现在的要求而论,功能并不算多,操作还很复杂。但是在1980年代,这种设计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针对X-700设计开发的更多附件,包括远程遥控组件,闪灯离机工作组件,后备电源支持组件,以及更多的附件连接线,脚架配套接驳件等,不一而足。


郑重声明:资讯 【Minolta 重点机型简略介绍_c'M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