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日记》 革命斗争前的 切.瓦格纳_窃鈇者__横沟洗行人_新浪博客
今天是老妈给我电话,又有短信,才知道是农历的生日。中国人就这样,生日有两个日子要过。年年陈成老姐都发短信给我祝福,要谢她。
下午抽空看了一部非常深刻的电影, 嬉戏,静寂中不失严肃与反思。摩托车日记就是这部深刻的电影。摩托车日记讲述 切瓦格纳怎么从一个普通的医学院临毕业的麻风病医生怎么变成了一位共产主义的革命家的历程。历程只有一年,一年的时间改变了切瓦格纳一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很想有这样的一段旅程。
 

目录[]

 


片名:机车日志(又译:摩托车日记)
英文名:The Motorcycle Diaries
导演:沃特·塞勒斯 Walter Salles
编剧:约瑟·里维拉 Jose Rivera
主演:盖尔·加西亚·伯纳尔 Gael García Bernal
罗德里格·戴拉·塞纳 Rodrigo De la Serna
米娅·麦斯特罗 Mía Maestro
类型:剧情/历史 分级:R(部分粗口)
片长:128 分钟
出品:焦点影业 Focus Features
上映日期:2004年9月24日(纽约/洛杉矶)
上映院线:167家(首映)250家(目前)
《机车日志》剧情:革命前的红色罗宾汉
“世界改变了你,你也能改变世界。”
《机车日志》是一部描述一段壮丽的自我发现之旅和追踪格瓦拉建立革命之心起源的电影,南美洲丰富而复杂的人类和社会形态也随着这两位志同道合的好友的旅程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切•格瓦拉这位“革命浪漫主义的{zh1}偶像”,阿根廷裔古巴xxx主义革命领导人,39岁就被杀害的伟大的革命家,正是通过这次近乎苦行的旅程,亲眼目睹了殖民主义对南美人民的剥削,间接地影响了他日后投身革命事业的决定。2004年1月,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放映后,博得了在场观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这部由巴西名导沃特•塞勒斯(代表作《中央车站》)导演、约瑟•里维拉编剧的电影,根据两位真实人物——阿根廷人埃内斯托•格瓦拉•戴拉•塞纳和艾伯托•格兰度的真实旅程改编而来。切•格瓦拉为这段旅行写下了《摩托车日记》,其中前言写道:“写这本日记的人,在他重新踏足阿根廷土地的那{yt}起就已经死了。组织与打磨过这本日记的那个我,早就不再是我;至少现在的我,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了。漫游南美洲对我造成的改变,远远超过我所能预见的。”
1952年1月,切•格瓦拉(盖尔•加西亚•伯纳尔饰)还是一个专门研究麻风病的23岁的医学院学生,他的好友29岁的艾伯托(罗德里格•戴拉•塞纳饰)也是一个生物化学家。两个人道别了各自的家庭和切•格瓦拉的女友齐齐娜(米娅•麦斯特罗饰),骑上1939年产的诺顿500摩托车,开始了一段充满浪漫色彩的冒险之旅。这辆古董摩托车载着两人离开熟悉而舒适的环境,走得越来越远,直到那个充满无限惊奇和刺激的目的地,而两人也因此变得亲如兄弟。
最终,这段历时八个月、行程8000里的旅途,从开始游山玩水的嬉戏目的,转变成深邃的发现之旅。整个南美充满了无穷的哀伤和无尽的希望,从无家可归的矿工到内河船上的xx,从麻风病人到出身显赫的贵族,切•格瓦拉和艾伯托发现了他们人生的共同目标,并下定决心去改变世界……
《机车日志》幕后:再现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
雷德福{sx}导演:《机车日志》的拍摄始于South Fork影业的执行制片罗伯特•雷德福、制片迈克尔•诺兹克和xx林企业的卡伦•腾克豪夫,他们意识到这是和沃特•塞勒斯初次合作的{jj1}机会,因为他曾经凭借《中央车站》的剧本获得1996年圣丹斯国际映像作家奖。罗伯特•雷德福说:“《机车日志》看起来是和沃特合作的好机会,尤其是切•格瓦拉这个题材这么棘手。我知道沃特接手它后肯定会重抒情和人文,远超过xx那个成为革命先锋的政治意义。”
导演早熟悉原著:埃内斯托•格瓦拉写就的《机车日志》,并不是描绘一个男人如何蜕变成《时代》杂志定义的世纪偶像的旅程,这部回忆录是在他的南美之行几年后才完成。他在书中讲述了许多旅途中形形色色的见闻和人物,结合了日后他对这段旅行的重大意义的反刍,书中不谈革命却让人真切感受到革命的精神。当制片人属意沃特来为本片掌舵的时候,他已经很熟悉切•格瓦拉的著作,这本书深深地冲击了他。
原著的精妙之处:《机车日志》不仅是关于一个人的身份认同,也是对整个拉丁美洲的身份认同。对于那些来自同一区域的人来说,这种纠结在其中的私人体验更显得意味深长。沃特认为:当你读完整部书并理解和接受他们后,你就能体会到人们真的可以去改变世界。他也想这部电影去表达同样的感觉,那就是关于希望和探索的意义。这段旅行的精妙之处基于切艾两人洞察世界转变的事实,他们将会按照各自对旅程的理解去尝试改变世界。
提前请艺术监督:自从这本书出版后,为了将它搬上大银幕,制片人就一直联系编者吉亚尼•米纳,他是意大利新闻记者和纪实小说作者,后来成为影片的艺术监督。他和制作者们进行了对古巴哈瓦那的勘查,在那里他们开始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他们也采访了切•格瓦拉的好友和旅行伙伴艾伯托•格兰度,让人振奋xx的是,这位80多岁的老人,至今仍保持着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编剧擦肩诺贝尔:沃特•塞勒斯和制片人找到了约瑟•里维拉,来改编切•格瓦拉和艾伯托的书(后者著《和切•格瓦拉同行》)。这位波多黎各出生的获奖剧作家,曾经和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奎斯(曾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圣丹斯学院一起学习。塞勒斯和里维拉一起做了学多深入研究,他们阅读了所有现存的关于切•格瓦拉的传记,调查和整个剧本的编改耗费了里维拉两年的时间。
剧本不神化角色:为了平衡影片中对两个主要角色的描写,里维拉分别从切•格瓦拉和艾伯托的书中抽取了大量资料。与《机车日志》不同的是,艾伯托的旅行记录版本不是回忆录,它包含了大量作者本人的记事观察,这种即时性在重现旅途中发生的各种事件上起了重大作用。里维拉尽可能不让年轻的切•格瓦拉和后期的神化形象混淆,并重点突出两个人的人性一面,保留了原著中的幽默和纪实性。
{dy}支持方加盟:正当里维拉坚持不懈地编写剧本的时候,他们得到了{dy}个支持方“FilmFour影业”。2001年,执行制片保罗和丽贝卡加盟《机车日志》,带着FilmFour的资金帮助筹备拍摄,制片人艾德格德新组建的制作组也随后加入。在此期间,导演塞勒斯沿着书中提及的路线,开始了对旅途城镇的私人探访,去感受50年前主角的旅行。结果他意外地发现,现在的地形物貌,仍能重建作者当年的冒险和发现。
南美电影人支持:塞勒斯回忆他的{dy}印象是,1952年引起切•格瓦拉二人注意的建筑和问题大部分保留至今,这让他感觉原书如此接近现代,也许因为5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并未做大变动。《机车日志》应该属于阿根廷电影,所有与之相关的人都这么认为,这也是为了向电影的主要角色表达敬意。剧本完成后,制片方确定在阿根廷开拍,并获得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电影人的协助
《机车日志》制作:像革命偶像一样打造理想
要拿出诚意只选用当地演员:为了进一步表达影片的诚意,导演塞勒斯和工作小组决定从旅行的实际出发点开始拍摄。2001年11月,剧组开始{dy}次对阿根廷外景的全面勘查,次年1月直到5月按照原著的路线走访了不同的国家。同样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表现不同的文化,他们也决定启用各地区的当地演员。按照这个意图,影片开始在整个拉丁美洲挑选演员,其中自然包括来自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演员。
男一号现在炙手可热:在主角切•格瓦拉的人选上,导演塞勒斯的决定几乎获得了一致的认可,他们决定启用墨西哥当代{zyx}的男演员盖尔•加西亚•伯纳尔(代表作《爱情是狗娘》、《衰仔失乐园》、《不良教育》),当时的伯纳尔正处于上升期,便马上接受了邀请。伯纳尔出生时正处于切•格瓦拉这个拉丁美洲英雄形象深入民心的时候,他的生活自然受到强烈的影响,他认为《机车日志》必然会加强人们对信仰的追求。
男二号演技不错就是肥了点:选角导演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找到正崛起的罗德里格•戴拉•塞纳,担当老友艾伯托•格兰度角色的演员。这个年轻的演员曾在剧院受训,现频繁出现在阿根廷的各个媒体上,本片正好让他走上了国际舞台。尽管塞勒斯觉得罗德里格的体形对于当时的艾伯托来说大了点,但他那种像意大利伟大演员维多里奥•加斯曼的传统表演,混合了幽默和戏剧性的方式总会给人带来惊喜,巧合的是他还是切•格瓦拉的远房亲戚(看看他们的姓)。
主演们必须接受书本再教育:两位男主演很快开始准备他们的角色,他们阅读了各自角色相关的原始资料和传记,也观看了塞勒斯和吉亚尼•米纳对艾伯托•格兰度的采访。伯纳尔甚至还翻看了切•格瓦拉那段生活期间读过的书,其中包括《法国存在主义》和《拉丁美洲社会理论》。而罗德里格也得以看到格兰度未经编辑的日记手稿,并xx15磅来更好地表现主人公。塞勒斯还带着两人拜访了格兰度本人和切•格瓦拉的家庭,格兰度本人也曾亲临片场观看指导。
练车、球、舞、身体和语言:伯纳尔和罗德里格还接受了长达14周的密集训练。在这期间,他们学习如何驾驶诺顿500摩托车,以及增强他们的足球技能。罗德里格还要学习曼波舞和探戈,掌握哥多华口音。伯纳尔则要学习阿根廷-西班牙口音,进行日常身体锻炼达到切•格瓦拉的健壮体形,这种锻炼给他在拍摄横渡亚马逊河时提供了很大帮助。片方还组织剧组加入研究班并举行讲座,进一步了解拍摄的题材,内容包括阿根廷电影历史、印加帝国、50年代流行音乐和50年代的阿根廷、智利、秘鲁。
在30多个外景地直接讲故事:演员训练和准备期间,塞勒斯和工作小组便从切•格瓦拉旅行中拍摄的照片等寻找灵感,美指设计出符合时代又突出演员的场景,他们采用直接的方式拍摄故事,在摄影上也务求自然的节奏。最主要的摄影在2004年9月中旬开始,并持续了84天。电影涉及30多个外景地,其中主要包括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巴里洛切、智利的特木科、阿塔加马沙漠和法尔巴拉索、秘鲁的伊基多斯和马丘比丘。
歌曲 也是歌颂格瓦拉的
-摩托车日记
曲:怪兽词:阿信
小纸-小夕
横越过南美洲
一万两千里的贫穷
我骑著狂妄的一股冲动
无垠的大地啊种不出一个梦
只看到那无数的
饥饿的孩子和绝望佃农
呜谁在等待英雄
呜我把左轮瞄准无情天空
谁愿意和我
一起写一个传说
你还梦不梦疯不疯
还有没有当初浪漫温柔
谁愿意和我
一起写一个传说
就算谁能消灭了我
却夺不走我们作梦的自由
music
印地斯的天空
千年没有出现彩虹
失业的老人在弹著斑鸠
谁露宿在街头
谁却住在皇宫
日记上写满了梦想
我决定要用这一生背诵
呜谁在等待英雄
呜我把左轮瞄准无情天空
谁愿意和我
一起写一个传说
你还梦不梦疯不疯
还有没有当初浪漫温柔
谁愿意和我
一起写一个传说
就算谁能消灭了我
却夺不走我们作梦的自由
music
呜谁在呼喊自由
呜我用生命挑战宿命宇宙
谁愿意和我
一起写一个传说
你还梦不梦疯不疯
还有没有当初浪漫温柔
谁愿意和我
一起写一个传说
就算谁能消灭了我
却夺不走我们作梦的自由
谁愿意和我
一起写一个传说
你还梦不梦疯不疯
还有没有当初浪漫温柔
谁愿意和我
一起写一个传说
就算谁能消灭了我
却夺不走我们作梦的自由
PS:纸上一定会有夕阳般的传说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摩托车日记》 革命斗争前的 切.瓦格纳_窃鈇者__横沟洗行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