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苑掇英(原创)

    

故苑掇英





                               斗酒听竹


老北关,我家住的大院错对门有一老式门楼,早年经常去那里玩。为阜阳报印刷厂老厂址,曾日日熟视无睹从门前走过,灰暗的白墙环绕着幽深的小巷,搭眼一望,岁月沉甸甸的感觉立即笼上心头,叫人心不禁一沉。虽是冥冥如隔世一般,好奇怀旧、伤感惆怅的情愫,还是让人期盼并陶然着。

报纸印刷史也是阜阳历史的一部分,走向印刷厂的老厂址,每一步似乎都有一个故事,仿佛脱了粉的老式黑白电影,模糊又清晰,被历史这个导演用梦太奇的手法,一一展现出来。倾刻嗅觉中弥漫了芳香的油墨味道,听觉在有节奏的机械声中穿梭,视觉里小憩的工人师傅正直起腰擦着汗。地上垛放着成堆的成品和半成品,望着即将完成的书籍,连蝴蝶也醉了。

仰视老车间翘首蓝天的尖顶,不敢妄自菲薄,仍然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宽敞的门窗仿佛在告诉我,当年这里可是全阜阳地区信息的策源地。

酒醒方觉浓烈,爱过始知情浓。当一个人知道怀旧的时候,是一种超脱,也是一种游离。当梦开始的时候,意味着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自光绪二十四年{dy}张报纸诞生至1949年解放,很长时间里,安徽很多报社没有自己的印刷厂,靠别的印刷厂或外界印刷局代印,仅存的小厂也多为木刻或石印。当时的阜阳《午报》就是石印的。抗战后,安徽有了自己的报纸印刷厂,印刷设备和器材略有改善,无论官办还是民办,规模都不大,设备多为手摇铸字炉、宋体字铜模、钢版、铁笔、玻璃、排刷等简单工具、蜡纸油印或石印。

《阜阳报》1949年8月1日创办,8开2版铝印,3日刊,1954年由拼版改浇版纸型印刷。1956年用胶印可带单彩印刷。到了60年代,立式轮转机、小高速轮转机、为铅版印刷服务的照相机、照相制版机、化铅炉、浇版机、刮底机、铸字机等也开展相继使用。《阜阳报》当时有一台43寸的日本式轮转机。那一时期阜阳报刊主要有《阜阳报》、《阜阳县报》、《文艺宣传材料》、《火箭》、《首太报》、《界首报》、《亳县日报》、《颍上报》、《新闻》、《临泉服》、《蒙城报》、《太和报》、《东风》杂志、《阜南报》、《涡阳报》、《涡阳教育》等。

早年的厂房,现为居民住所,报社印刷厂从这里搬出后,先是到三中以北,后到现在位置。随着阜阳的发展,“向后看”的情结会越来越纠缠着阜阳人,在发掘阜阳文化因子的同时,阜阳人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历史。此时此刻,怀旧的“旧”字,已不再是程度的表述,而是我们失去多时的“精神家园”。这种回忆,遗忘尘缘,意寻回豁达。也许是将撕碎的梦拼接在一起,做一次记忆旅行。或许,多年以后我悠思逐远,还会故地重游的。

郑重声明:资讯 【故苑掇英(原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