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创新”的艺术

被“创新”的艺术

2010-04-09 23:23:44 阅读10 评论0 字号:

捡来的碎珊瑚石本来放在花盆中的,结果“创新”成这副模样,混充艺术!

这次到三亚旅游,最尽兴的是蜈支洲岛的旅游。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海水,细软的沙滩,成群的热带鱼;还有许多天上的,水面的,水下的刺激项目。就算最最普通的沙滩拾贝,对于一月的杭州来说,{jd1}是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的浪漫。

然而,许多支离破碎的珊瑚石,随着海浪在沙滩上翻滚或堆积,与刚才水下看到的顺着水流摇曳的活体珊瑚,xx是另外一种景象。

终于带着一丝留恋,一些惋惜和无法浪漫的心情,将不忍心丢弃的珊瑚带回了杭州。说句实在话,原来是想让它呆在花盆中的,后来觉得珊瑚石蛮好看的,就形成了眼前的这玩意,当时心里还暗暗地赞美了一下。

可是后来却把我难住了,想给它起名,满脑子尽是:胡编乱造,不伦不类、作秀、臭美之类的词组。

算什么东西,也说不清了!

一个珊瑚石盆景?可是我在水下看到的珊瑚丛不是这样的。也无法再现密集簇拥,顽强向上的鲜活神态。

算树桩盆景或山水盆景?显然都算不上。

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借助老树、古木、奇山、怪石的姿态,通过精心培植和艺术构图,在方寸之间,移山缩水,形成一幅气韵生动的活的立体画。可眼前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树枝造型。

那么算插花艺术?

插花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以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插成一个精致美丽的花卉艺术品。原以为插花艺术是小日本那边传过来的,实际上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唐朝时期已经盛行起来,到明朝插花艺术最为鼎盛。也许是当时的皇帝或达官贵人想独享大自然的美丽,同时又不想要具有生命力却并不怎么漂亮的植物主体,或者按自己主观意愿重新配置的案头摆设,久而久之便成为了艺术。

我想我那个用碎珊瑚重新配置插接而成的玩意,只能算一个不伦不类的摆设。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被“创新”的艺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