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通胀”能否给汽车价格带来尴尬

“准通胀”能否给汽车价格带来尴尬

2010-04-07 02:06:22 阅读618 评论0 字号:

“准通胀”能否给汽车价格带来尴尬

  这两天,围绕着钢材的涨价问题,给国内汽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虽然,已经有一些商用车等企业及时做出了暂不涨价的反应、但从制造的整体上来讲,受到相应的波及,显然是在所难免的!这也不能不使消费者会连带性的产生,对国内汽车价格走向的疑问与顾虑。可以说,从年初的“准通胀”效应发生、到车价的起伏难定问题,都无不在汽车市场上形成一个较大的疑惑空间。而从汽车发展的规律上看,价格的下探又是挡不住的必然趋势。所以,市场如何在这样一个环境里,给出消费者相应透明的答案,就非常的至关重要了。

  对于社会的CPI增长不足百分之三的情况下,似乎不能以通货膨胀一概而论。但由于汽车这样一个涉及到广泛经济领域的产品,它的任何上下游价格的不稳定,都很可能带来汽车价格的巨大起伏问题。如这一次钢材的涨价,虽然每吨不过七百元,但它能够给汽车制造的问题,确实非常显著的。以汽车原材料生产基地宝钢为例,通过这一次钢材料的涨价,就已经退回了十万吨汽车的用钢订单……。这样一个行为,影响到汽车总产能尽管尚不足百分之五,但它可能带来的后续反应问题、所带来的对汽车价格体系冲击问题,都是不能不令业界xx的重点。

 

  原材料对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汽车的原材料一旦涨价,其对于汽车制造本身的影响、自然是非常直接的。尽管这样的大范围涨价,对于汽车的车型影响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也就是说,通常的影响在于用钢的具体比重上,如轿车的用钢会在一吨左右、商用车的用钢会在三顿半左右,而重型车辆的用钢就会更大等等。这样的直接影响,就会分阶段性的表现出来。同样也需要指出的是,汽车价格往往是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步进行必然的下探的。这样,就会形成市场价格受不稳定因素影响的问题,而对于新年度的汽车市场,显然有着很大的难以预知性。

  其实,从许多商用车企业的及时表态中也不难推断出,相应轿车企业在这个方面的两难问题,更是非常的严重。排除了库存、积压等因素所带来的短时缓解,其他层面的生产,也就必然会面临这样一个两难的尴尬。一方面企业要直接面临市场竞争中的价格需要,更何况国内的价格,尚没有xx发展到成熟的价格体系;另一方面又要更直接的接受原材料的涨价现实,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企业如何在保障质量与技术的基础上重视控制成本、创立新技术以及替代方式的制造途径,都应该是对汽车企业的最直接考验。

 

  保障汽车价格体系的稳定为何刻不容缓

 

  前一阶段,当被问及国内的CPI增长,是否能够直接引发相应的通货膨胀。其相关的经济学家所给出的答案,就是认为这样的增长,尚不足以称之为通货膨胀。其原因就在于,虽然许多零售商品价格在持续的增长,但由于汽车、家电等商品的降价作用,还是维持国内价格体系平衡的主要因素。而现在,钢材料的增长已经成为现实,由于它所占汽车制造的比重已达到七成左右,所以,需要客观认清通货膨胀问题的同时,更需要认识到汽车价格在市场主体中的作用、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作用,都是决定国内汽车制造能否遭遇阻力的关键。

  对于汽车价格在市场中的作用问题,就是需要考虑到,中国市场价格的稳定程度、尚不足以与世界中心市场的地位相符合。不但许多产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存在相应的价格差、还在于国内的产品与价格透明度仍有待加强。从这两个方面看,自然就可以看出国内汽车价格在市场中的作用,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理顺空间。而对于价格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问题,更是国内产品相应优势所在,如果不能够清醒的意识到原材料涨价、会直接抵消掉这一大优势,可以想象,国内汽车制造将会遇到什么样的竞争冲击了!所以,在原材料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如何能主动的保持好对价格的合理化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曾有观点认为,来自外放的输入性通胀,也是造成一些原材料增长的原因。客观的说,这些伴随着经济大环境改变的问题,早就应该是汽车制造业需要未雨绸缪的大事。我们虽然不敢说,商用车企业能够再不涨价问题上扛多长时间,但不解决好相应的隐忧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相应的连锁反应。到那时,相信就会出现许多企业有心无力、与更多的无奈。同样,如果不能从市场角度,及时的认清楚这一点的话,后续的消费问题也就会接踵而来了。所以,原材料的涨价本身并不一定都是对汽车制造也不好的事,如果企业能够未雨绸缪的面对这样一个状况,并很好的从技术、从市场积极营销以及从把握住消费服务等方面入手,多营造些诚信与理解的话,相信针对汽车市场价格方面的尴尬,自然就会慢慢的化解了!

 

                                     

 (本文系供网易汽车{dj2}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准通胀”能否给汽车价格带来尴尬】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