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研究

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发展需要大工业支撑和带动,大力实施“工业兴区”战略,是巴州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省委“两个加快”、市委重大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区位劣势突出、经济基础薄弱的农业大区,如何破除发展瓶颈,深度挖掘发展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目标,探索出一条符合“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巴州工业发展之路是后发地区超常发展的{zj0}途径。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和先进技术带动,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传统产业升级为基础,以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标志,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我区工业发展水平的现实要求。我区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从总体上看,经济总量较小,发展速度不快,技术和产品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集群度低;支柱产业的支柱地位不突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地位作用不明显,总体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全区上下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工业兴区”战略,努力实现我区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巴州区工业发展现状

近四年来,巴州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增速保持在25%以上,特别是2008年工业增速达到30%,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创历史{zh0}水平。全区工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资源型工业主导作用突出。2008年,资源开发利用及农副产品加工领域规模企业达18户,占全区规模企业总数的69%;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4户,占全区亿元企业总数的80%,产值占全区规模企业总产值的46%。2008年,重点承接了江苏、浙江及周边地区在电子元器件、服装加工、建筑建材等项目上的产业转移项目。年初,苏州成夏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在我区组建了巴中华盛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新上了笔记本电脑外接电源变压器生产线项目;四川顶坚伟业有限公司在巴州区兴文镇实施建设年产100万吨水泥生产项目已竣工投产,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集群化发展态势良好。坚持“项目先行,基础跟进”的原则,近三年每年保证了十个左右工业项目的实施,基本形成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药品加工、机械电器、化工建材五大优势产业。2008年,推进了龙头食品面粉生产线、鑫锐齿轮后桥锥齿轮提质扩能技改等xx工业技改项目,抓住灾后恢复重建的契机,编制工业恢复重建项目30个,工业灾后发展提高项目50个。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以肉食品、粮油食品、罐头、啤酒、白酒加工制造为主的食品饮料业得到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区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纺织丝绸服装业实现结构升级,出口、纺织、服装加工产业链条基本奠定;中药材加工及医药制造业快速发展,基地建设及药品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机械制造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档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四川顶坚、鑫华建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优势产业的逐步形成,为形成规模更大、产业关联度更高、产业链更长的区域支柱产业创造了条件。

(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通过改制、培育、招商、承接等方式孕育并发展壮大了一批工业企业。改制重组并发展壮大了鑫锐齿轮、中兴纺织等一批国有老企业;新培育了东阳食品、盘龙滩畜产品、红叶卫生材料等一批“专、精、特、新”小企业群;引进了重庆啤酒、普瑞制药、华盛精密电子、四川顶坚伟业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通过吸纳民间资本等途径新建了惠昌食品、正华医药、宏润畜产品等一批产业发展前景较好的新兴企业;“胡婆婆”食品、大众食品、鑫华建材等一批小型工业企业展露生机。梯次明显、动态竞争的工业企业集群已经成为巴州区工业增长的主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2年的15家发展到2008年的26家,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6年间增加了7倍多,全区工业总量呈现快速扩张趋势。
   (四)社会贡献明显增强。一是促进了财税收入增长。近五年全区工业企业入库税金每年净增300万元以上,2008年全区工业企业上交税金超过3500万元。二是促进了城镇就业。近五年,民营工业发展为国企下岗职工和城镇居民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带动了运输、销售、广告、包装等相关产业发展。三是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近五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年均增长均在25%以上,成为拉动全区GDP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五)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助推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重点从领导力度、发展环境、资金扶持、硬环境建设等方面促进工业发展。成立了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坚持区级四大班子领导和经济工作主管部门挂包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实行检查企业申报制和企业减负责任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增加对工业发展融资xx的支持;出台了强有力的措施帮助实体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交通网络日益形成,水、电、气等工业发展要素逐步得到保障。从2006年开始,区政府设立了工业发展基金并逐年递增,加大了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008年工业发展资金增加到500万元。
    三、目前巴州区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转化利用率不高。农副产品加工均为初加工,资源就地转化利用的不足,使资源型工业缺乏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差。

(二)产业关联度较低。产业内部发展空间拓展不够,上下延伸、左右补充的产品少,出现较为明显的“单打一”现象。产业之间联系不紧密,互为基础、互相渗透的程度不高,特别是工业和农业之间尚未真正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三)大项目引进滞后。落户巴州区且能起到长远支撑作用的工业企业相对较少,工业发展后劲相对较弱。区属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多,亿元企业仅有5户,至今尚无利税过千万的企业。

(四)瓶颈制约尚存。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工业企业发展资金紧、用地缺、用电难的矛盾表现较为突出。仅区内现有规模以上企业,要保证其满负荷生产,尚差流动资金1.5亿元,企业扩张和引进更是困难重重。去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特别是出口型茧丝加工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受影响较大,导致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个别企业已陷入停产困境。

(五)发展环境欠优。一方面,部分优惠政策没有全面落实,特别是由于财政困难,工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担保xx基金发挥作用较差。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负担重,行政审批环节仍然过多、行政性收费仍然过高。同时,在为工业企业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人为设障现象。

四、下一步巴州区工业努力方向

继续发挥资源的、政治的、区位的优势,内挖潜力、外争支持,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2009年工业增速要保持在25%以上,到2010年,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

(一)强特色,纵深开发资源。特色就是生命力、就是竞争力。要继续纵深开发资源,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到2010年,做大做强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药品加工、机械电器、化工建材等优势产业,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一是发展优势产业。重点要把饮料制造、畜禽肉类综合加工、优质粮油精深加工、医药制造、纺织丝绸业等培育成有规模、有特色优势(巴州绿色)、有全国xx品牌、有大企业集团的区域特色支柱产业。二是培育潜力产业。加快天然气资源开发进程,争取落实天然气就地转化利用指标,启动曾口化工产业集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进大型化工产业集团,重点开发生产合成氨、硝酸、乙炔等天然气中下游化工产品;加快新型建材工业的发展,立足竹木资源开发,新上竹材、木材及高精度中纤板加工项目,开发木制品、竹制品加工新项目。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引进发展新型装饰材料、环保建材项目。三是拓展配套产业。重点抓好饲料加工业、包装印刷工业、轻工业、机电工业的发展。

(二)优布局,推进集群发展。工业企业集中发展,是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需要。要以现有的工业园区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布局,积极打造工业集聚板块和增量平台,努力引进企业入园发展。一是重规划引导。积极协助市政府搞好恩阳工业园软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参与曾口化工产业集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发展留足空间。围绕高速公路、铁路建设规划,重点以农副产品为依托,打造工业走廊和工业重镇,坚持从大手笔、大工业、大发展的角度出发编制规划,加大规划引导力度。二是重标准建设。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注重运用市场手段,支持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坚持“项目先行、基础跟进”的原则,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逐渐完善集中区基础设施,树立现代生态园区新形象。三是重特色发展。分类引导企业在集中区落户,形成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的工业集中区。在恩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制药、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曾口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化工、新型建材等新兴工业。以恩阳、曾口、兴文等集镇为重点,建设重点工业重镇,重点发展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利用的企业。

(三)树品牌,加强自主创新。只有坚持不懈地走品牌发展之路,才能促进企业不断开拓市场、发展壮大。要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化利用科技成果的能力,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一批品牌工业产品,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到2010年,力争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10户。一是倡导组建企业集团。以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基础,以骨干企业或xxxx为核心,采取紧密型或松散型联合的方式,组建建材、食品加工、化工企业集团,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对外竞争策略。重点支持冷冻肉制品、食品罐头、粮油面粉、生丝坯布、汽车配件、中药饮片等拳头产品,争创{gjj}绿色食品品牌、省部级xx商标、四川省xx产品。二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对区内现有已具备一定条件、拥有一定市场的企业,支持和鼓励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或加快成立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或委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品深度开发,进一步加快产品的换代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做大品牌。三是大力引进xx技术人才。政府和企业互动,引智和引才结合,积极推行智力入股、重奖引智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吸引紧缺的xx技术人才到巴州创业,以一批固定或相对固定的xx技术人才xx企业品牌发展。四是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政府探索制定有利于品牌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企业进行技改扩能、产品研发提供支持和帮助。企业探索建立有利于激发创新的制度,重奖、重用对企业作出特殊贡献的人才。

(四)盯项目,强势招商引资。积极招商引资,广泛借力发展,是做强工业的必然选择。要以项目作载体,充分发挥政治、区位、资源优势,灵活招商方式,扩大招商成果,力争工业项目竣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保持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不断增添发展后劲。一是抓特色项目。围绕资源型工业做项目,增强项目吸引力。立足资源型工业的上下延伸、左右补充,既支持和鼓励区内现有企业走内涵式扩大的路子,积极技改扩能,又坚持走外延式扩大的路子,努力引进新的有实力的企业开发资源,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化工、机械制造产业群,实现循环或半循环发展。二是抓大型项目。坚持用大手笔、大气魄抓大项目,挺起工业经济的脊梁。继续支持龙头食品、惠昌食品、鑫锐齿轮、普瑞制药等支柱企业加大投资,巩固已有产品,开发新产品,纵深开拓关联领域,不断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以开发转化利用天然气资源为重点,加快化工项目的策划、论证、包装和推介,促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又加紧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加快新项目开工,形成新的增长极。三是抓潜力项目。高度重视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扩张意愿强的工业企业,积极引进、大力扶持,促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区内重点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帮助一批规模以下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尽快迈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

(五)抓服务,创造良好环境。环境宽松,保障有力,才能使工业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快发展。要切实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全民重工业、谋工业、抓工业的浓厚氛围。一是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工业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月、每季度分析研究工业经济形势,探索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新办法、新途径。继续实行区级领导、区级部门定点联系规模以上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摆脱金融危机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切实xx要素制约。留足工业用地,优先、从简、快速办理用地手续。抓好电力调度,全力保证区内重点企业用电需求。用好工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担保xx基金和技改贴息基金,鼓励企业合法、多渠道融资。三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重大工业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过程。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办好行政服务中心,实行行政公示制、服务承诺制、阳光收费制,公开、透明服务。坚持政企分开,完善执法监督、民主评议机制,杜绝多头执法和“三乱”现象。

 

 

 

 

二OO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研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