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5) - wuhelo100的日志- 网易博客

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5)

2010-04-01 16:36:22 阅读16 评论0 字号:

8  电气节能设计

 

8.1  照明节能设计

8.1.1  照明设计时,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所对应的各类公共建筑的照度标准、照度均匀度、统一眩光值、光源颜色等相关条文规定。

8.1.2  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8.1.2.1~ 8.1.2.5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以下各表所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8.1.2.1  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

 

8.1.2.2  商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

 

8.1.2.3  旅馆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

 

8.1.2.4医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

 

8.1.2.5学校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

注:1  下列照明设施不包括在内:

1)建筑中用于展示和加强的照明。如设有重点照明的商店营业厅,照明功率密度每平方米可增加5W

2)与设备或测试装置组合在一起的照明;

3)广告与指向性标志的照明;

4)商品特写或教育示范的照明;

    5) 设装饰性灯具场所,可将实际采用的装饰性灯具总功率的50%计入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计算。

2  表中功率密度除光源功率外还包括电器配件(镇流器等)的负荷

3  工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表格见《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6.1.7

 

8.1.3  室内照明光源的选择宜符合以下要求:

    1  高度较低房间,如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及仪表、电子等生产车间宜采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

2  高度较高的工业厂房,应按照生产使用要求,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亦可采用大功率细管径荧光灯;

3  一般照明场所不宜采用荧光高压汞灯,不应采用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

4  优先采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和高效的气体放电灯;

5  一般情况下,室内外照明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在特殊情况下需采用时,其额定功率不应超过100W

8.1.4  室外照明光源及灯具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功率大于100W的室外光源,其光效不应低于601m/W(不得使用白炽灯);

2  建筑景观照明设施宜控制外溢光和杂散光;

3  除水下照明等特殊需要外,应采用高效的气体放电灯。

8.1.5  灯具的光输出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采用直接照明的直管型荧光灯时,所选灯具的效率应符合表8.1.2.1的规定;

8.1.2.1  直管型荧光灯灯具的效率

 

2  采用间接照明时,所选灯具(荧光灯或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效率不应小于80%

3  采用直接照明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灯)时,出光口敞开的灯具效率不应小于75%,有格栅或遮光罩的灯具效率不应小于60%

4  采用光束角大于30°的投光灯时,所选灯具的效率应大于30%

8.1.6  应选择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高功率因数电感镇流器,公共建筑内的荧光灯等气体放电灯单灯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并应采用能效等级高的产品。

8.1.7  照明配电系统设计中应减少配电线路中的电能损耗。

8.1.8  三相配电干线的各相负荷宜分配平衡,{zd0}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

8.1.9  照明控制

1  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宜采用集中控制,并根据建筑使用条件和具体xx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对于旅馆建筑中的门厅、电梯大堂及客房走廊等场所,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自动调光装置;

2  旅馆建筑中的客房,每间(套)应设置节能控制型总开关。对于床头灯宜采用调光控制;

3  对于大开间的房间或场所,设有两列或多列灯具时,宜按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的方式和分组控制。对于xx采光良好的场所,宜按该场所照度自动开关或调光控制;

4  对于电化教室、会议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大空间的场所,按靠近或远离讲台进行分组控制。有条件时宜采用调光控制;

5  对于体育馆、影剧院、大型宴会厅、候机厅、候车厅等公共场所应采用集中控制,并根据需要采取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6  每个照明开关所控光源数不宜太多。每个房间灯的开关数不宜少于2个(只设置1只光源的除外);

7  个人使用的办公室,有条件时可采用人体感应或动静感应等方式自动开关的灯具;

8  大中型建筑,有条件时,可按具体条件采用集中或集散的、多功能或单一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

9  庭园照明、景观照明以及道路照明,应根据不同季节进行时间和光电自动控制。

8.1.10  有条件时,宜利用自然光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照明光源。

 

8.2  电力节能设计

 

8.2.1  变压器(变电所)、配电间、配电管井宜设置在负荷中心,以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

8.2.2  宜选择高效低耗变压器,宜选用D,yn11接线的变压器。

8.2.3  高压供电的用电单位,在变压器低压侧经并联电容器集中进行无功补偿后,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由市电电网低压供电的用电单位,经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后,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85

8.2.4  应正确选择变压器的容量与台数,宜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对于季节性负荷(如空调机组)或专用设备可考虑设专用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8.2.5  应合理选择供配电线路路径及导体截面。

8.2.6  公共建筑中的空调系统设备、给排水系统设备、电梯设备宜采用智能控制方式等节电措施。

8.2.7  应选择高效、节能电动机。

8.2.8  应根据电动机的不同种类、性能采用相应的起动、调速等节电措施。

8.2.9  有条件时,公共建筑中的门、窗等可实行智能化控制。

8.2.10  对公共建筑中的照明负荷以及冷冻机组、电梯、水泵、锅炉、风机等动力负荷宜分别计量,以便考核。

8.2.11  宜考虑谐波的影响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A.0.1外遮阳系数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SD  = ax2+bx+1                                    (A.0.1-1)

x =A/B                                           (A.0.1-2)

式中  SD——外遮阳系数;

x ——外遮阳特征值,x$1时,取x = 1

ab ——拟合系数,按表A.0.1选取;

AB ——外遮阳的构造定性尺寸,按图A.0.1A.0.5确定。

A.0.1  水平式外遮阳的特征值

A.0.2  垂直式外遮阳的特征值

A.0.3  挡板式外遮阳的特征值

  A.0.4    横百叶挡板式外遮阳的特征值

A.0.5   竖百叶挡板式外遮阳的特征值


附表A.0.1   外遮阳系数计算用的拟合系数a,b

气候区

外遮阳基本类型

拟合系数

西

夏热冬冷地区

水平式(图A.0.1

a

0.36

0.5

0.38

0.28

b

-0.8

-0.8

-0.81

-0.54

垂直式(图A.0.2

a

0.24

0.33

0.24

0.48

b

-0.54

-0.72

-0.53

-0.89

挡板式(图A.0.3

a

0.00

0.35

0.00

0.13

b

-0.96

-1.00

-0.96

-0.93

固定横百叶挡板式

(图A.0.4

a

0.50

0.50

0.52

0.37

b

-1.20

-1.20

-1.30

-0.92

固定竖百叶挡板式

(图A.0.5

a

0.00

0.16

0.19

0.56

b

-0.66

-0.92

-0.71

-1.16

活动横百叶挡板式

(图A.0.4

a

0.23

0.03

0.23

0.20

b

-0.66

-0.47

-0.69

-0.62

a

0.56

0.79

0.57

0.60

b

-1.30

-1.40

-1.30

-1.30

活动竖百叶挡板式

(图A.0.5

a

0.29

0.14

0.31

0.20

b

-0.87

-0.64

-0.86

-0.62

a

0.14

0.42

0.12

0.84

b

-0.75

-1.11

-0.73

-1.47

A.0.2 组合形式的外遮阳系数,由各种参加组合的外遮阳形式的外遮阳系数(按A.0.1计算)相乘积

  例如:水平式+垂直式组合的外遮阳系数=水平式遮阳系数×垂直式遮阳系数

        水平式+挡板式组合的外遮阳系数=水平式遮阳系数×挡板式遮阳系数

A.0.3当外遮阳的遮阳板采用有透光能力的材料制作时,应按式A.0.3式修正。                    

SD =1-(1-SD*)(1-η*)                           A.0.3

式中SD*——外遮阳的遮阳板采用非透明材料制作时的外遮阳系数,按A.0.1计算。

η*——遮阳板的透射比,按表A.0.3选取。

 

A.0.3   遮阳板的透射比

遮阳板使用的材料

规格

η*

织物面料、玻璃钢类板

 

0.4

玻璃、有机玻璃类板

深色:0<Se ≤ 0.6

0.6

浅色:0.6<Se≤0.8

0.8

金属穿孔板

穿孔率: 0<φ≤0.2

0.1

穿孔率:0.2<φ≤0.4

0.3

穿孔率:0.4<φ≤0.6

0.5

穿孔率:0.6<φ≤0.8

0.7

铝合金百叶板

 

0.2

木质百叶板

 

0.25

混凝土花格

 

0.5

木质花格

 

0.45

注:本附录引自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局部修订稿。

A.0.4 中空玻璃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透过率)

A.0.4  中空玻璃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透过率)(上海皮尔金顿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注:1.遮阳系数

遮阳系数SC定义:透明玻璃构件太阳能的透过率和3mm普通的玻璃太阳能的透过率的比值。

                  

SC 遮阳系数(无量纲)

G  玻璃构件太阳能的透过率

g  — 3mm普通白玻璃太阳能透过率g=0.87

遮阳系数越小,太阳能透过率越小,(3mm普通白玻璃的透过率为0.87,遮阳系数为1,{zd0})夏天进入室内的太阳(热、光)越少(有利于空调节能)冬天也一样(但不利于采暖节能)。

2.可见光透射比(透过率)

可见光的检测根据标准为《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过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2680—94

  可见光透射比检测时,采用的仪器为分光光度计,测定光谱反射比时,配有镜面反射装置。可见光的区域380—780nm(太阳光区350—1800nm;远红外区4.5—25um)。遮阳系数与可见光透过率之比一般在0.8~1.2之间。

A.0.5 外窗窗框系数

注:外窗遮阳系数等于玻璃遮阳系数与窗框系数的乘积。

 

A.0.6 正面活动外遮阳的外窗传热系数修正系数

 

 

附表A.0.7  不同遮阳措施的遮阳系数

附表A.0.7-1  典型形式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

 

 

 

 

 

 

 

 

注:1  位于窗口上方的上一层阳台也作为遮阳板考虑;

    2  本表引自《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4.0.8

附表A.0.7-2  夏季不同遮阳措施的遮阳系数

 

 

 

 

 

 

 

 

 

 

 

 

 

 

 

注:本表摘自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5) - wuhelo100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