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人口因素- 高阳酒肆- 珀尔修斯之弓- 和讯博客
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人口因素 [原创 2010-04-07 09:48:33]   
 

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人口因素

 

无论是历史研究者还是政治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演进社会发展过程中,都更多的专注于哲学思想,社会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甚至地理环境对历史演进的影响。却经常忽略了人口因素这一要件。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口因素对于历史发展道路的选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导致了在某些所谓历史关口时刻的必然走向。这里就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我的关于人口因素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点心得感受。

 

根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中原地区,拥有和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城邦等原始文明决然不同的人口分布状况。中原地区广泛分布着密集的新石器时代先民聚落。无论是在人口数量还是在人口密度方面,都是其他文明无法比拟的。

 

这样的人口分布情况,加上适合早期农耕渔猎的河滨地区有限,导致了中华先民缺乏长距离自由迁移的可能。而黄土地的特性,使得农业生产更多的依赖对小块土地付出更多的劳动力,而不是简单粗放的刀耕火种。

 

定居精耕农业,获得了比粗放经营农业更多的粮食,使得人口得意迅速增长。新增的人口需要更多的耕地,慢慢的填满了整个中原地区。国家形态也从商周时代的点状封国变成了春秋后期到战国时的领土国家。

 

由于各个封国人口众多,所以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时代,列国诸侯就可以动员起足够的xx,进行兼并战争。并最终导致统一的秦帝国的出现。而封建欧洲类似的情况要等到中世纪后期才开始出现。

 

统一的帝国,需要足够的粮食来养活国民。而且农民是帝制时代能够向政府提供最稳定的财政资金的来源。所以历代帝国都因此重视农业。而从新石器时代就形成的人口密集的情况,导致农民在有限土地上只能实行精耕细作。农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而政府出于牧养国民,xx富商豪门对皇权的威胁以及获得稳定财政收入的需要,重农轻商,节制资本,裁抑兼并。限制商业资本的发展。

 

由于新的高产物种的引入,入宋代引入占城稻以及清初推广番薯玉米。粮食产量增加带来了人口的进一步激增。人口增加导致了人均耕地减少。

 

宋代人口达到了一亿人。但是由于耕地有限,农地生产的粮食仅仅能满足农村人口的需要,无法向城市提供更多的粮食,所以宋代的城市化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就出现了停滞。而农村的耕地也被划分成了极小的地块。

 

明清两代人口更是从2亿发展到了4亿。六百多年间,整个国家一直存在劳动力和人口过剩的状况。城市和工商业能够吸收使用劳动力非常有限。

在当时,只有小农经济和家庭作坊能够不支付工资,消化如此众多的劳动力。所以人口无法向城市和其他产业分流。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导致了社会的均贫化。

 

反观欧洲,因为人口和劳动力有限,城市工商业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商人和庄园主积极通过改进庄园生产模式,如圈地养羊,来减少低xxxx的农业的劳动力人口,使之转入城市工商业。才导致了工业革命。而中国庞大过剩的劳动力,阻碍了农业生产转型的可能。有限的工商业无法匹敌大量的乡村家庭作坊生产。使得帝制时代的中国,没有像工业革命的英国那样通过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能。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人口因素- 高阳酒肆- 珀尔修斯之弓-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