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看待诺贝尔经济学奖?_卡丁车碰碰车_新浪博客

2010-4-4

怎样看待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更深入的讲是我们如何看待外部世界的问题。自从五四以来,国人就在争论着怎样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一直争论到现如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上法律制度经济学的课上隐隐约约感觉到作为中国经济学两大阵营中的某一方的阵阵火药味,口头上说要我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在表述上明显的褒一方贬另一方,其实我倒觉得应该将两种理论都呈献给同学们,让同学自己做出选择和判断,否则就会陷入精英主义的陷阱,代替我们做本应属于我们自己(我们这一代)应做的事情。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否应成为中国经济学者们的目标?这一直存在争议。国内不少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都呼吁过应该进军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少活跃在经济学术界的青年一代也常常流露出这种想法。当然也有持相反观点的。每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布时,国内的众多经济学家都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不能概括经济学的全貌,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学的发展进程以及经济学研究的{zg}水平。不对它进行充分xx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在世界上的影响是如此的广泛和深远。但我们并不能盲目推崇诺贝尔经济学奖。当我们把它当作“经济学{dj1}荣誉”的时候,是希望通过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xx,把中国经济学研究推向国际化,正如中国经济也正处于国际化的进程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学术成就可以在很多方面给我们借鉴。这些方面可以包括观察问题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视角、研究问题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手段等等。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真正精神在于:为经济学研究在方法上、手段上、符合现实上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模型,并且激励人们不断创新,深化人们对经济学和经济系统本身的认识。

很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一直被认为是缺乏科学理论支持的,因此,新一代的经济学者正广泛吸收国外的经济理论,以补充我们所缺失的理论营养。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一直致力于论证计划经济优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涌现了一批以xxx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家。但与其说那是关于经济的科学理论,不如说是关于经济的哲学性思考。抽象的哲学论证代替了实证分析,对政策的诠释代替了理论研究。直到现在,我们仍可明显的感受到中国经济学存在的两大阵营:一是沿袭传统的xxx主义的经济学家;一是融合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当然也有一些人试图进行“中西合璧”,但效果并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就注定中国的经济学发展必定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两套xx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价值理论的根本冲突使得中国经济学家之间曾有过激烈的互相论战。但是现在的这种情况已经趋于缓和,这多多少少也缘于经济学的巨大包容性,经济学家对自由选择认识更为深刻,也就更能容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研究经济学。

目前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感到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足,越来越多的经济现实不能从经济学著作中找到答案。这种情况迫使中国经济学者xx和借鉴国外经济理论。近几年以来大量出版经济译著和外文原著,就是这个潮流的昭示。

从一开始就有人提醒,西方经济学不是灵丹妙药。它在西方的成功不一定表示移植到中国也会成功。是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是西方经济发展规律的总结和精炼,但是因为西方和中国有着不同的经济运行的制度背景和其他相异的元素,因此,我们更需要自己的经济学。

在一个国际化的进程中,经济学将会构筑一个开放的平台,它可以考察社会主义,也可以考察资本主义,也可以解释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在这个平台上,中国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存在各自的理论。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应该怎样看待诺贝尔经济学奖?_卡丁车碰碰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