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给教师的建议100条(7--15) - 春的梦想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 给教师的 建议100条(7--15)

2010-04-01 11:04:27 阅读13 评论1 字号:

 

引用


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检查家庭课业的那种很不顺利的状况,使我苦恼了不止一年:在这一部分工作上,经常是把时间白白浪费了。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很熟悉这种情景:当被提问到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所有其余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进行思考的,顶多也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的学生。一个疑问使我长期得不到安宁:怎样才能在检查功课的时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师对全班的工作都能检查到呢?

    使用草稿本是一个挽救的办法。譬如上几何课。全班都准备好让老师检查家庭课业。教师向全班提出两道作业题:求出圆面积的公式,自编一道求圆面积的应用题并解答出来;扼要说明三角形相等的特征。全体学生都把题目抄到草稿本里。在这里,草稿本代替了黑板,教师并不喊任何人到黑板上来做题。教师注意地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的工作情况。如果他想了解,某一个学生对求出的公式是否深刻理解,就让学生解释一下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等等。这时候没有必要把学生叫起来回答。每一个学生都在工作,就像他被叫到黑板跟前做题一样。教师随时(在完成作业的某一个阶段上)可以让全班或一部分学生停止作业。

    这种工作形式的优点,首先在于检查知识时用不着把学生都懂得的知识高声地重复一遍。教师有可能好像以简便的形式取得关于学生知识情况的信息。同时,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xx独立地工作。这里有两个重要因素:{dy},把检查知识变成了知识的积极运用;第二,教师有可能密切注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工作情况,考虑到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特点。现在,我们学校在检查家庭课业时,三至十年级的所有学生都使用草稿本。我们感到不这样做就没法检查学生的功课。经验证明,这种检查法能训练学生压缩地、经济地表达思想,防止他们死记硬背。那种拼命死记硬背的学生,永远也不能学会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抓不住要点。我们的检查方法则能训练学生在阅读和记诵的同时进行思想。

    如果用新的事实对各种概括进行新的思考,借这个办法来检查学生的知识(规则、公式、定理、结论),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检查知识时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在小学各年级,我们一般地不在上课开始时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用来检查知识。我们把检查知识跟加深、扩充和运用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例如,教师想要检查学生掌握下列定义的情况:句子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之间的语法联系等。教师让学生把草稿本打开,给他们布置一道实际性的作业题:造六个句子,句子里要用上“道路”(~opora)这个词的第四格和其他各间接格,并确定句子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之间的语法联系。有的学生很快完成了这道作业,教师就给他再出一道作业:造3个句子,这些句子里各包含1个、2个、3个同等的谓语。学生通过完成这种作业,既运用了知识,又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千万不要把打个分数作为检查知识的{wy}目的。应当尽量把知识的评定跟其他目的(首先是知识的重新思考、扩充和加深)结合起来。也不要走极端——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每一份书面作业都评定分数,这样做会引起不良后果。至于其中的道理,有待加以专门解释。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不应当把知识的评定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可以说,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根据学生对教师所给的评分所抱的态度,我们就可以准确无误地作出结论,断定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如何,是否相信和尊重教师。我想就知识评定的问题向教师提几点建议。

    {dy},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在我的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教过中学教学计划里几乎所有的学科(制图除外),可是我从来没有凭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回答(甚至所提的问题达2、3个甚至更多)就给学生打分数。我给的评分总要包括学生在某一时期内的劳动,并且包含着对好几种劳动的评定——包括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好几次回答)、对同学的回答的补充、书面作业(不太长的作业)、课外阅读以及实际作业等。我用一段时间来研究学生的知识,学生也感到这一点。到了一定的时间,我就对他说:“现在我要给你评分了。”于是又开始了研究他的知识的下一个阶段。这样学生也很明白:他的任何情况都逃不出我的注意。也许读者中会有人提出疑问:难道教师能把这一切都记在头脑里吗?也许,有些人会感到,要把有关学生脑力劳动的一切情况都记住有困难,但是我总觉得记住这些是一件最重要的事。难道把值得注意的事也忘记了,还能够对学生在教育中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进行教育吗?

    第二,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是从来不打不及格分数的。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zd0}的压抑。心情苦闷和精神抑郁,这种情绪会对学生的全部脑力劳动打下烙印,使他的大脑好像变得麻木起来。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着思想的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溪流。郁郁不乐、情绪苦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使掌管情绪冲动和思维的情绪色彩的皮层下中心停止工作,不再激发智慧去从事劳动,而且还会束缚智慧的活动。我总是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这一步将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认识的欢乐)的源泉。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第三,如果你看出,学生的知识还比较模糊,在他们关于所学的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中还有些不明确的地方,那你就根本不要给予任何评分。在我所教的{dy}个班里,都有一个学生,我对他的精神生活进行过精细的研究,我从他的眼光里就能看出,他对于我所提问的东西是否理解。如果这个学生的眼光表明他还没有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那么我就不评定他的知识——应当首先设法让学生学会知识。

  第四,应当避免提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重复教师所讲的东西或者从书本里背诵的东西。在教育过程中有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我想把它称之为“知识的转化现象”。这里指的是思维逐步地深入到知识中去的情况,即当学生每一次回头来看已经学过的东西时,都能在各种事实、现象、规律性中看到某种新的东西,研究和分析这些事实、现象、规律性的某些新的方面和新的属性及特点。应当把知识的转化作为复习的基础。关于这一点,拟另外提出单独的建议。

 

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民间教育学常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当学生被迫在{yt}或几天之内做完曾经在几个星期和几个月里所做的事情,譬如说,一下子要复习完10节、20节甚至更多节课所教过的教材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大量的事实和结论一下子压到学生肩上,在他的头脑里把一切都搅和在一起了。何况,要复习的不只是一门学科的教材,还有其他许多学科哪!正常的脑力劳动无法进行,学生的力量被使用得过了头。   

怎样从教育学的观点来正确地组织复习呢?首先,我建议考虑到学科和具体材料的特点。譬如说,在九年级,复习几节物理教材跟复习几节历史教材,就远不是一码事。在布置学生复习诸如物理、化学、代数、几何这一类学科的规则、定律、公式和结论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主要地让学生完成实际作业——练习、应用题、画图、制表等等。同时,教师特别注意:学生要想完成一道实际作业,他就得熟悉两条或更多的原理。在完成这种性质的作业时,就在进行着一种对智力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的知识迁移的过程——即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对概括性的真理进行重新思考的过程。学生应当从新的、以前对他来说是未知的角度来看各种事物和现象。例如,数学教师为了复习而给学生布置一些应用题,学生要解答这些应用题,就得在头脑中既复习几何形的体积,又复习三角函数。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如果一条理论概括能跟另一条理论概括相接触、相联系、“挂起钩来”,那么就好像在知识的迁移上发生了飞跃:两条真理都被更深刻地理解了,学生在这些理论概括中看出了他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一条,也使另一条变得更加明白了。

    就代数、几何、物理这一类学科来说,我建议采用我校优秀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一种所谓综合复习。这种复习有许多变式。例如,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几何图形的模型,借助这个模型可以复习一系列重要的公式。或者教师指定学生们做出一些几何图形的示意教具,用它们可以直观地说明好几种定理。

    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的复习具有另一种性质。要把7、8节课所讲的教材复习一遍,那就等于要读40到50页书。在这里,当然不能用讲解新教材过程中所用的办法来进行复习。要复习分量很大的教材,就必须好像站得远一点来看它,以便使主要的东西看得更清楚,而次要的东西则不那么显眼。如果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把所有的东西从头至尾地反复地读,那就不仅会出现负担过重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材料的中心思想会被学生忽略过去,从而削弱了它们的教育作用。

    应当教给儿童从教材中解脱出来——即放过细节,抓住要点。你可以花几节课的时间来复习历史、文学的某些章节,具体地做给学生看,怎样不用从头到尾地读材料而进行复习。学生的知识面越广,其中能跟课堂上(以及课外)所要复习的材料“挂上钩”的知识越多,对于教材的领会就越深刻。你要教给自己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从次要的东西中抽象出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东西上。这种技能是形成世界观的基本功之一。

还有一种复习方式。我在教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时候,始终遵循一种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要求:让学生在每门学科的听课笔记里画一条竖线,在页边上留下一条空白地方,把那些必须永远牢记的东西用红铅笔写下来。学生应当在翻阅听课笔记的时候,着重复习这些规则、公式、定理及其结论(数学和物理——每周复习一次,化学——每两周复习一次,生物——每三周复习一次)。

15、怎样检查练习本

 

“检查练习本吞没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这是一位女教师在来信里所说的话。在这封信的下面,大概有成千上万的教师都会签名同意的。只要把那一叠一叠的待批改的练习本看上一眼,没有一个教师不为之寒心的。这倒不单是因为要付出好多个小时的劳动,而令人烦恼的是这种劳动是那么单调乏味,没有创造性。

    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迫切希望{zd0}限度地压缩批改练习本的时间,但是,“毫无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的练习本里有大量的错误。检查练习本的问题是学校的待解决的许多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则取决于几百条条件和前提。这里不可能提出某种单一的建议:“如此这般就行了。”但是,如果在整个学校、全体教师的工作中能遵循几条固定的要求,那么毕竟还可以把花在批改练习本上的时间减少2/3左右。

    首先,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一个说错或者写错的词,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不谐调,就好像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错误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应当向小学各年级的教师提个建议:你们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你们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形象地说,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你可以把孩子们带领到大自然中去,把各种花朵、声音、动作的极其细微的色调指给他们看,把人们的劳动作为一种创造活动展示在他们面前,并且让这一切都通过词、通过色彩细腻的言语反映出来。 

    我们上一些专门的课来教这些词,如朝霞,傍晚,草原,田野,河流,潺潺,闪烁,隆隆……我们就每一个词跟儿童一起编写作文。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他学习用词来表达最微妙的感情,用词来反映从周围世界得来的印象。这是学校里很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复杂的一门科学。

    你要把自己的学生从书本和思考引导到活动,再由活动引导到思维和词。活动应当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而自己的思想则应当通过词表达出来。这在实践上可以归结为如下的做法:尽可能经常地把学生自己的活动变成他思考和判断的对象。应当让你的学生讲故事,发表议论,汇报他亲手做过的事情,讲述他所观察到的事物。往往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应当布置这样一些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一定要讲述、汇报和报告,要求他把现有的知识“投入周转”,也就是说,使词成为进行创作的手段。

    为什么学生的作业里有许多错误,写得文理不通呢?我认为,毛病的根源就在于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在绝大多数的学科(特别是像语法、文学阅读、数学这类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能力落后于知识。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

减轻批改练习本的工作,涉及到教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但是在某几项前提下,还是能有所减轻的。{dy},在每一节语法课上,都分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把那些容易犯语法错误的词抄录下来,并加以识记。第二,让学生对于完成家庭作业先做好仔细、周密的准备,以预防错误。第三,可以说,凡是有经验的语言、文学、数学、物理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检查练习本的方法。经验证明,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检查。只有测验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给教师的建议100条(7--15) - 春的梦想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