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旧事之十九:煤球_补牢_新浪博客



    1970年代中期以前,沪上相当一部分居民楼都不通煤气。

曹杨一村的老房子建于1950年代,到了1967年,沿着兰溪路又修建了五栋五层楼的房子,本地人称新房子。新房子其实不止五栋,只不过有三栋是连体的罢了。

我们家搬迁到新房子的时候,我才两岁。据外婆说,当时我们那栋楼里只有四楼一户人家。大约一年以后,新房子才被陆续搬来的居民住满。

新房子是起初就安装好了煤气管道的,但没有煤气灶台。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煤气才通到新房子。政府只通知来气的日期,安装煤气表,但不负责提供和安装煤气灶台。所以,每户人家都按照自己的经济条件设计煤气灶台,并请专业师傅定做。比较多的煤气灶台都是木头做的,面上铺一层水泥,抹平干透之后,再在水泥上涂一层漆。我们家的灶台是用弟弟的摇篮改造的。弟弟的摇篮与幼稚园的摇篮几乎一式,大约一米二高,长也差不多,宽约七十公分,四条腿,四周是格状的护拦。那时候煤气表是吊在煤气灶台下方的,木制摇篮的下面都是空的,所以很方便查煤气数。新房子的每层楼有两个门洞,每个门洞有三户住家,除了逢4和6的门牌是里外套间,其余的都只有一间房,公用厕所与厨房。一间大约只有八平米的厨房,没有排风扇,挤着三个煤气灶台,却基本没有发生过煤气中毒事件,显然与沪上人一年四季都习惯于开窗子有关。

在煤气通到新房子之前,家家户户都是用煤炉的,也有极个别的用煤油炉。

我们家用的是一只矮胖的煤炉。每天清晨,外婆都会跟邻居们一样,拎着炉子到公共走道里,点了废纸和木柴给炉子生火,随后放进去适当的煤球,用葵扇煽,等到煤球彻底着了,浓烟散尽,才把炉子重新拎回厨房。完成生火,上海话叫炉子烊了。烊了的炉子,要到晚间烧好洗脸洗脚水之后才会被熄灭。不做饭的时候,通常都会先从炉底通炉灰,然后用火钳少量搛一两只煤球放在火上,再用中间开了孔的铁板盖严炉口。这样可以保持炉火不灭,又不至于意外起火。到下一次做饭之前,须得看几次炉子的,因为要添加煤球。有时候人忙于做针线,或者做其它生活,会忘记看炉子,等到想起,炉子却早已灭掉了。重新给炉子生火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遇到这样的恍惚事,人难免是要抱怨的。炉子灭了,上海话叫阴掉了。“阴”,只是用它的音,我也不晓得正确的是哪个字。炉子生生灭灭,朝夕不止,居民们{yt}到晚跟着就得倒好几次煤灰。

有人生炉子,自然就得开爿煤球铺。曹杨一村的煤球铺在小菜场后门边上,面朝东,还没到铺子跟前,地上就开始黑了,很像一处肮脏的仓库。长大以后回想,其实煤球铺并不算肮脏,只不过到处都是黑黑的煤尘罢了。

煤球铺是个不准确的说法,因为铺子里不光卖煤球,也卖煤饼、煤砖。煤球和煤饼私家用得多,长方体的大煤砖则主要是公家单位的锅炉房用。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煤饼,觉得模样很好看,而且好用,无论把煤饼放进炉内,还是把烧透的煤饼搛出炉外,都可以整体打理,难得会碎,不像用煤球,一只一只放进去就多费时间,而且烧透的煤球没法搛,只能从炉底用火钳通,结果就是一堆碎灰。再者,煤饼买回,都是一只只地靠墙摆好,整齐有序,还出形状,但煤球却只能堆在大簸箕或者篮子里,一点看头没有。我问外婆我们家怎么不烧煤饼,外婆说,呆子!烧煤球的炉子和烧煤饼的炉子哪里就是一式的?又问,那为什么道理不换一只炉子呢?外婆道,换炉子不要钱那?这个炉子好好的,换了做啥?白去钱,活浪费。

有的人家会把烧透的煤饼,整齐地摆在垃圾箱边,经常堆得有好几层高。垃圾箱是水泥砌的,很大,通常两三天由环卫工人清理一次。调皮的男孩子,老是会爬到垃圾箱顶,然后纵身跳到烧透的煤饼上,结果煤饼瞬间即被踏碎,鞋子里也就落满了煤屑。他肯定之前以为烧透的煤饼也是不易碎的。每当这时,边上围观的孩子就会哈哈大笑,指着那个出洋相的孩子说,个这戆大!(上海话,意思是:这个傻瓜)

我经常要跟外婆去买煤球的,慢慢也晓得,煤球到底还是比煤饼要便宜一些的。

{zpy}的当然是煤渣了。煤渣就是用散在地上的碎煤灰和上少量黄烂泥揉成的小煤团,可以生火,但是因为品味不够,远不及煤球、煤饼好烧。

大块的煤砖被烧透取出以后,基本上形状依然完整。在曹杨商店的后院里,我好多次看见大人们用这种烧透的煤砖和和好的烂泥盖简易房,作为夜间值班室或者仓库。我好奇,烧透的煤砖能结实得了吗?而且还用烂泥砌?趁着没人的时候,我用拳头使劲敲打那烧透的煤砖,结果怎样?虽然不见得会整体破碎,但还是经不住拳头的气力,部分破碎或者一半被打坏。值班室或者仓库再简易,上面也终归是有顶的,那顶不比我的小拳头气力大?那要是这样的话,用这些烧透的煤砖盖起的简易房还能不塌?

我特别担心,时不常会去看看简易房,说来也怪,那房子还真就没塌。几年以后,因为要重新规划用地,它们被拆除掉了。这事我到现在也没找到答案。怪得很。

新房子通了煤气以后,家家户户的炉子并没有被扔掉。每逢要过春节,许多人家还是会重新点起煤炉,炒瓜子、花生之类的南货,因为煤气灶要用来做菜,好多的菜,甚至还要放上蒸笼蒸自家做的包子。彼时亲朋好友的走访主要在春节,准备了足够的菜就是为了请客用。户上的冬天气温基本都在3、4度,冷的时候在零下2、3度,极其偶尔会低于这个温度,所以烧熟的菜在碗柜里放上十天半个月是{jd1}不会变质的。

炉子还有个作用,给尿裤子的孩子烤湿裤子,或者给婴儿烤尿布。沪上本来就潮湿,到了天凉,衣裳没个两三天是很难干透的。彼时的孩子穿衣裳,都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没恁多的换身衣裳,婴儿的尿布更是不可一时或缺,所以对每个家庭来说,煤炉都起过历史性的作用。

彼时,很多店铺的名字都很革命,诸如“东方红”、“前进”、“向阳”之类的,不过曹杨一村的煤球铺取名却较比老实,就叫“曹杨”。也好,不授人以柄,就不会惹祸。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上海旧事之十九:煤球_补牢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