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引日志:临镜台——老银收藏日记(三十八)

转引日志:临镜台——老银收藏日记(三十八)

2010-03-28 14:33:01 阅读11 评论0 字号:

                                           

                                            

                                           

我喜欢有书卷气的女子。

虽然古人总是口口声声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然细究历史,留有美名的终究还是以知书识礼的女子为多:东晋谢道蕴,初唐长孙皇后,宋代李清照、朱淑真,清代陈端生……正史里也收录过不少古代女子的文字,如《隋书》里就全文收录过萧后《述志赋》,《旧唐书》也全文收录了贤妃徐惠规劝唐太宗的奏疏。不但收录,而且对其文字给予的评价颇高。可见古代男人其实也不是那么喜欢愚昧无知的女人。仔细一想,这又是再理所当然不过了。才子们夜读书时,难道希望为他们添香的红袖是个蠢笨无知的女子么?

说到底,他们喜欢的是有才学有情趣,但又知道进退的女人。换言之,就是聪明但又可以驾驭的女人——至少要让他们有能够驾驭的错觉。如若不信,试看汉初吕后,隋代独孤皇后,史书也说她二人够聪明够有才。独孤皇后更是手不释卷,素有德行。可因为这两个女人的都够刚硬,够有手段,是以如今说起这两个女人,许多人的印象里只有两个字:悍妇。

与其说古人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如说旧时女人应该要有装傻的智慧。现代女性自然更不必理会这样的傻话。若说无才便是德,那么不妨缺德一点。腹有诗书气自华,年轻的外表是留不住的,智慧却可以。更何况,女子执卷时温婉从容的神情亦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我对这样的风景是如此心仪,所以不难想象当我看到这个外销花丝戒指时是何等惊艳。戒指仍是典型的中国外销首饰特色,以银花丝盘绕而成,中间镶嵌宝石或半宝石。这一次戒指上镶嵌的是一枚高浮雕仕女图。戒指的花丝部份未曾鎏金,经过时间洗礼显得颇为黯淡,却更突出了戒指中心的人物。

戒指上的女子独坐青石之上,手捧书卷,面目含笑,似乎正读到书中精妙之处。从她坐于石上,且衣衫飘逸似乎正随风舞动的情形来看,这女子明显是在室外。于是我自动在脑中补充了戒指未曾刻画的留白:春日朗朗,园中正值繁花如锦。园内清池因微风吹拂,荡开层层涟漪。池边杨柳轻摆,青石上则是佳人临水照花。柳絮如绵,不断落在书卷之上,故她得时时拂拭方能继续。

这样的景致,别说男人,就算同是女人的我想来也是怦然心动。无怪《红楼梦》里,宝玉与黛玉共读《西厢》时,瞧着专心读书的黛玉脱口而出:你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这一场景我最喜欢越剧舞台的表现。徐派向来高亢华丽,可这两句唱词,却多了点缠绵婉转。到了“多愁多病的身”时,声音渐低,几不可闻,却有一道余韵悠长,撩拨得黛玉神思恍惚,良久回过神,才啐了一声,扬言要到贾政面前告状。这不过是为了维持大家闺秀的教养矜持,宝玉一慌神,她便盈盈一笑,轻声骂:“呸,原来是个银样蜡枪头。”

那一个呸字,千回百转,直如呖呖莺声。幼年读《红楼》,并不是那么喜欢黛玉,觉得她刻薄矫情。年纪渐长,才始觉她其实是个性情中人。而读书至此,方觉此女端的是风情万种。

正如唱词所言,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也只有那一抹书香才成就得了黛玉的傲骨诗魂。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转引日志:临镜台——老银收藏日记(三十八)】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