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马可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至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dy}次横跨大西洋上的无线电报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在无线通信初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大量使用长波及中波进行通信。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发现的短波通信,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兴起前,它一直是远程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并且目前对应急通信和xx通信依然有一定实用价值。
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dy}阶段为上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第二阶段为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第三阶段为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第四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通信频段扩展至900MHZ~1.9GHZ,而且除公众蜂窝电话通信系统外,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系统、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等各类移动通信手段,适应用户市场需求同时兴起并各显神通。第五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
为接续lnternet移动游览应用的无线应用协议(WAP)与无线连接技术蓝牙已经产生。无线接入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领域.它从概念上产生了一个重大的飞跃,即不需要缆线类物理传输媒质而采用无线传播手段来代替部分接入网甚至入网的全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无线接入网品种繁多,如移动卫星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集群通信系统,一点到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微波蜂窝的无线本地接入系统等短距离之内的接入技术主要有蓝牙、红外线、DECT、IEEE802.11和共享无线接入协议(SWAP)/HomeRF等系统。继广域网、局域网之后,最近人们又提出了“无线个域网”。这一新概念将小范围应用提升至网络理论的高度。相比较而言,蓝牙系统更具有代表性,它正根据WPAN的概念向前发展。事实上,蓝牙和WPAN的概念相辅相成,蓝牙h已经是WPAN的一个雏形蓝牙的标准是非专利的,蓝牙已成为目前通信领域的一个新热点,预计不远的将来就可成为小范围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国际标准。总之,无线通信技术前景一片光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数字化社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数字化社区的特点是信息的交流非常的广泛和方便,无论是实验室、办公室还是家庭,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社区中的设备也都由电脑控制。如果它们之间的通信仍然采用有线方式的话,这将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蓝牙技术将为我们建立一个全无线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蓝牙标准已制定了和计算机以及与Internet、PSTN、ISDN、LAN、WAN、xDSL等网络的接口协议,其目标是用单一的蓝牙标准来建立起和众多国际标准的连接。我们可以使用无线传输来连接办公室和家庭中的电子设备,甚至包括键盘、鼠标等也采用无线传输。我们拥有一个无线公务包,以便携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为代表,采用无线方式和其他设备或网络相连接,使我们拥有一个可流动的办公室。Internet和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电脑以外的各种数据源和网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设备装上蓝牙系统,既可免去使用电缆的不便,又可不受内存溢出的困扰,随时随地可将所摄图片或影像通过同样蓝牙系统的手机或其他设备传回指定的计算机中。PD装上蓝牙系统后,采用无线方式收、发E-mail甚至浏览网页将更为方便。蓝牙的硬件电路可以做到微型化.在Headset上应用非常合适。装上蓝牙h系统的Headset可以使它和手机进行无线连接,也可以使人在小范围内自由走动地打电话、收听音乐,在较大的范围内召开电话会议。微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性给蓝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开拓了近乎无限的空间。例如,蓝牙构成的无线电电子锁比其他非接触式电子锁或IC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各种无线电遥控器(特别是汽车防盗和遥控)比红外线遥控器的功能更强大,在餐馆酒楼用膳时菜单的双向无线传输或招呼服务员提供指定的服务(如添茶、加饮料等)将更为方便。利用蓝牙做出来的传感器可以随时监视家庭中的冰箱存量的变化,从而随时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物品,如果再连接到lntemet上的话,可以实现网上购物。
回顾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个人通信的移动性与无缝隙覆盖多媒体综合业务需求将愈来愈突出。我们要积极促进无线领域的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为全球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国际社会与全人类的发展而贡献力量。
张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