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印石资源(二)

彩 印 石 资 源(二)

2010-03-25 09:42:46 阅读19 评论0 字号:

 

彩印石形成、分布及利用状况

彩印石的形成

彩印石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高岭石、叶蜡石、珍珠陶石、伊利石等,由于成矿条件苛刻,因此矿床少,资源赋存量小,显得非常珍稀。以巴林石的形成为例,通过分析来说明:

巴林石矿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属古大陆边缘活动带,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接合部位。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二叠纪时在本区拼合,在拼合带北西侧形成了弧盆体系,即黄岗梁——乌兰浩特岛弧。其基底构造的弧盆体系构成了该区构造的基本骨架,并控制尔后构造的发展。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作用,侏罗世的构造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本区处于亚洲大陆边缘裂陷环境,构造活动以断裂为主,褶皱微弱,形成了一系列相间排列的地垒和地堑。它们呈北东——北北东方向展布,是亚洲大陆边缘裂陷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林石的产地位于白音沙那火山盆地南部边缘的化石山中心式火山中。本地区属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Ⅰ级)、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带(Ⅱ级)、大板—乌兰浩特火山喷发带(Ⅲ级)、大板半地堑式火山喷发盆地(Ⅳ级)、白音沙那晚侏罗世火山喷发盆地(Ⅴ级)。该火山的形成距今1.37亿年,基底为上二叠统林西组,出露于中心式火山外围。火山岩围绕火山通道半环形分布,呈围斜外倾分布于火山通道西、南侧,三个喷发旋回共用一个通道。该火山发育有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潜火山岩相及火山沉积相。

爆发相:由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岩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英安质角砾凝灰岩构成。

溢流相:由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等构成,近层状围绕火山通道分布。

火山通道相:同流纹岩构成,与周围的火山岩呈现侵入接触关系,化石山顶峰即为火山通道。

潜火山岩相:由碎斑流纹岩,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安山岩等构成,多数呈条带状分布于火山通道周围。

火山沉积相:由凝灰砾岩、凝灰质中粗料砂沉凝灰岩等构成,呈层状于溢流相之间。

化石山中心式火山经历了满克头鄂博、玛尼吐、白音高老三个旋回。

满克头鄂博旋回:堆积了厚度较大、岩性单一的纹质含角砾晶屑岩屑熔结凝灰岩,凝灰砾岩等。

玛尼吐旋回:火山活动以溢流——间歇交潜方式,堆积了以火山岩、石英岩与凝灰砾岩互层的堆积,其间不进伴小规模火山喷发。

白音高老旋回:火山活动表现为以喷发相堆积为主火山沉积的特点,爆发相以流纹质含角砾凝灰岩为主,火山没积相为沉凝灰岩,白音高老旋回火山活动不甚强烈,该旋回停止活动后,化石山中心式火山活动即告结束。

根据巴林石的成矿分析,巴林石的形成可分成四个阶段。

{dy}阶段:在火山热液作用下,使晚侏罗世形成的白音高老组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酸性熔岩发生了强烈的次生石英岩化作用,形成次生石英岩类岩石,呈面状分布于矿区内。

第二阶段:由于次浅成火山岩――碎斑流纹岩的侵入,其中的气水热液沿火山作用形成的断裂破碎带充填侵入,边上升边匀代围岩,使之{dy}次的面状次生石英岩类进一步蚀变,同时也形成了脉状的蚀变岩石——高岭石脉。

第三阶段:由于次浅成火山岩期后热液作用,使先期形成的高岭石脉又叠加一次蚀变作用,使之高岭石化,地开石化作用更加强烈,主体巴林石矿体形成,并伴生有汞的硫化矿化作用,该阶段是巴林石矿的最主要的成矿阶段。

第四阶段:由于火山期后的构造岩浆活动,使早期的巴林石矿脉遭到破坏,形成――引起以碎,裂结构成为主的巴林石矿体,并伴生有大理的硫化物气液的上侵,使之在较封闭的环境下和适当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冻石脉和鸡血石脉。

正是因为巴林石以上成矿条件的特殊性,才造就了巴林石{dywe}的品性。寿山石、青田石、昌化鸡血,无一不是在类似的复杂成矿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彩印石资源是非常珍惜的。

 彩印石的分布

我国的彩印石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和内蒙古东部,其中福建寿山石开发利用的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公元420—589年。

寿山石  产于福建福州北郊的寿山村。地质研究表明,寿山石生成于距今约数千万年的中生代,当时福建地质出现过一次重大的变革,在寿山村一带山峦中,大量岩浆喷出地表。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期,伴有大量的酸性热液活动,它们顺着岩石的烈隙充填、凝结、晶化或与周围围岩交代作用而形成了彩石。它的主要矿物成份为地开石、高岭石、叶腊石等。密度在2.5—3.1g/cm3,摩氏硬度在2—3度之间。特殊的生成条件使寿山石具有晶营滋润的丽质与五彩斑斓的色泽,特殊的地理环境又培育出天之骄子,石中{zw}一一福建寿山田黄石。寿山石的品种极多,品质优良的石头多出于五花坑,坑头洞、水晶洞时而以田山昆坑、水坑、山坑{zj0}。田坑出产的石材系脱离石脉而独立成块,多年来一直埋于山昆沙士之中。黄颜色的称“田黄”,白颜色的称“白田”,黑颜色的称“黑田”,粉山昆红颜色的称“红田”,均是寿山石之中的{jp}。水坑石出产于寿山坑头洞,石头的山昆特征是结晶石,呈透明或半透明状。“鱼脑冻”、“黄冻”、“鳝草冻”、“桃花山昆冻”、“牛角冻”、“豹皮冻”等是水坑寿山石中的佼佼者。山坑石则是寿山石山昆中最普及的,目前市场中出现的寿山石,大多是山坑石。

青田石  因产于浙江省南部青田县的图书洞、方山、白垟、岩垄、风门山一带而得名。在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晚期,浙江南部青田地区火山爆发,岩浆从地下喷出地表,形成一种含硅、铝较多的流纹岩。这种流纹岩经过漫长地质时期的多次蚀变,逐渐蚀变为叶蜡石,即我们所说的青田石。可见,浙江青田石矿床属于岩浆喷发成因类型。青田石的矿物成分为叶蜡石。最早利用开始于宋代中晚期,鼎盛于明代。青田石大多产山口一带,青田石共生在叶腊石中,所占比例极小。青田石种类繁多,有一百余种。名贵品种首推灯光冻,其次为蓝花青田、封门青、竹叶青、芥菜绿、金玉冻、黄金耀,奇石者有龙蛋、封门三彩、夹板冻、紫檀花冻等。灯光冻,又名灯明石。微黄纯净细腻,温润柔和,色泽鲜明,半透明,光照下灿若灯辉,故名。灯光冻质雅易刻,明初已用于刻印,名扬四海,为青田石之{jp},“高出寿山诸石之上”,价胜黄金。产山口封门,旦洪和方山白垟。近年时有产出,数量极少,难得大方。封门青,色淡青,如春天萌发的嫩叶,有的偏黄、白。质如灯光冻,微透。緣刻印章,最宜走刀,尽得笔意,为难得之珍品。产山口封门。此石极纯,了无杂质,故曰“清”,以产地加特征为名。 质纯,细腻,不冻、色泽鲜明,是制作印章和精雕品的上等石材。蓝青田,又名封门蓝,宝蓝色,质细腻,有些石内常隐现白色冻点,比重大,硬度小于4.5,宜制印章。罕见价高,产山口。蓝青田如呈点状或片状分布于浅色石料中,则称蓝星青田、蓝带青田。白果:乳白或灰白色,如白果。质细、结实、不透,有柔嫩感,刀感好,是上等印材。塘古黄白冻,质纯洁无暇,黄似田黄,白如封门,黄、白冻石常伴生,色间过渡自然,难得大块。产塘古。黑青田,色为正黑,色泽明亮,质纯而细润,常夹生其他颜色冻石,界线分明,是制印、雕件的优质石料。艺人常巧用俏色,作品别具情趣。产山口、塘古。麦青,青灰、绿灰或黑灰色,质稍粗,近似黑青田,两者极易区别。红木冻,红木色,质细润,光泽好,常夹生青白、淡黄色冻石,甚为珍贵。产季山。蜜蜡黄,色似蜂蜡,深浅不一,质细腻。通体明净、无杂色者为上品。产山口。冰花灯光冻,浅豆青色,半透明状,内多含片状、絮状纹,石质细腻柔和,石性与巴林石相近,纯净无瑕者为珍品。此石呈层状夹生于其他雕刻石中,难得大的块体。产方山白垟,近年发现。绿青田,色为绿和墨绿,质细,晶莹,性脆。石中常隐黄、遏色似云状、梅桩状斑和黄、白色点。产山炮村,俗称山炮绿。露天开采,料多方大。质纯净、色泽鲜明、无杂质斑点者为佳品。金玉冻,颜色多为中黄、淡青两色相间,色间过度自然。质细腻、柔和、少裂,是青田佳石之一。产山口。紫檀冻,习惯称呼,约定俗成,其实不是紫檀冻的冻石。此石的地一般为紫檀色,细腻,不透,受刀。料中夹生淡青或浅黄色囊状、层状冻石。形多方大,是雕刻花卉的理想石材。产山口。同一产地的紫檀花和紫檀冻外观相似,但夹生的浅色石料非冻石,石质一般,两者极易区别。夹板冻,简称夹板。冻石呈层状夹生于普通青田石或熔结凝灰岩中,层次分明,似夹心饼干,故名。冻石和夹板因产地不同,颜色各异。冻石厚度不等,多者数层。夹板越硬,冻石越佳,是青田石雕优质原料。产山口、方山、季山、塘古等地。千层纹,深浅不同的颜色层状相间,色层厚薄不等,界线分明,对比强烈。石质细腻,结实少裂,适于奏刀。产山口。龙蛋,俗称岩卵,酷似蛋,大小不一。紫棕色薄“蛋壳”,裹生着不同颜色的冻石“蛋黄”。外壳有硬有软,软的受刀。冻石以浅黄、淡青色居多,纯净温润,为青田石之珍品。龙蛋产周村,多堆积于高山坡积层或蕴于地表孤岩中。采石者无“气头”可循,从山脚上逐层搜掘,或劈石取“蛋”,十分难得。五彩青田,又名五色青田、五彩冻。此石一般由数色组成,同一颜色又有层次变化,两色间往往有过渡色相隔,绚丽多彩。质地细润,极易受刀,刻成作品视觉主题突出,能充分表达意境,是青田石珍品之一。产于浙江青田山口镇。

 昌化鸡血石  产于浙西北岩山的昌化,昌化鸡血石是辰砂与高岭石、地开石、叶蜡石等多矿物共生的集合体。辰砂,俗称朱砂、丹砂,是鸡血石“血”的主要成分,有鲜红、大红、紫红、淡红等。它的矿体形成于7500万年前的火山活动。矿床穿过10多座海拔千米的山岭、山岩,形成了10余公里的曲折条带。昌化鸡血石的开采利用,根据现有文字记载,始于元代,兴于明清,距今600多年历史。经过多年的开采,昌化鸡血虽然还保有一定的储量,但每年产量极低。昌化鸡血石是辰砂与高岭石、地开石、叶蜡石等多矿物共生的集合体。辰砂,俗称朱砂、丹砂,是鸡血石"血"的主要成分,有鲜红、大红、紫红、淡红等。 高岭石、地开石是鸡血石质地的主要成分,纯净者为白色,但常因含有多种元素而染成斑斓迷人的色彩和图纹,又因其蚀变完善程度的不同而呈现透明、半透明、微透明和不透明等状态。宝石界认为在世界200多种宝石矿中,昌化鸡血石是色彩最为丰富、最富于变化的石材。它的矿体形成于7500万年前的火山活动。矿床穿过10多座海拔千米的山岭、山岩,形成了10余公里的曲折条带。

巴林石   因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而得名。形成于距今1亿年前的晚诛罗纪,属含水的铝硅酸盐类。是以高岭石、地开石为主的多种矿物组成的粘土岩。按其颜色、质地、结构的不同,分为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石等五大类上百个品种。巴林石于1973年开始规模化开采。全矿区共有六个采区,仅一采区进行过地质详查。一采区探明地质储量12000吨,矿区远景地质储量可达几十万吨。巴林石中凡含有硫化汞即辰砂者,不分地、色、质,均属鸡血石类,辰砂在巴林石中呈块状、条带状、浸染状及角砾状分布,颜色有鲜红、朱红、暗红。按质地、颜色等以“…红”命名,如彩霞红、夕阳红等。整体颜色以黄色为主的巴林石则属于福黄石系列,巴林福黄石与寿山田黄石极为相近,难分伯仲,是巴林石中的珍品。福黄石以“…黄”命名,常见有褐黄色、黄色、橘黄、淡黄色等,按颜色、纹理等分为若干品种,如鸡油黄、蜜蜡黄、水淡黄。整体结构细腻、透明一半透明、无鸡血、不以黄地为主的巴林石为巴林冻石,以“…冻”命名,冻石类是巴林石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命名也是各有所长,主要根据颜色、图案等具体命名,如桃花冻、水草冻、鱼子冻等。巴林彩石是由单一颜色或多种颜色组合的不透明巴林石,与其他类别巴林石最明显的区别是地子不透明,突出特点是色彩丰富,巴林彩石以“…石”命名,具体以颜色、图案、纹理分为若干种类,如豹子石、金银石、黑白石等。巴林图案石则是具有xx景物图案的巴林石,具备了一定的观赏价值,凡出现人物、动物、植物、文字等各种图案的,都属于巴林图案石,一般以赏石艺术的发现和对其主题、内涵及意境的理解而命名。

2.3彩印石利用状况

彩印石具有质地滋润、柔而易攻、通灵剔透、色彩丰富而备受金石界、雕刻艺术界的名家所喜爱。彩印石是刻制图章和各种工艺品的优良材料。它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彩印石篆刻艺术,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彩印石作品由于具有收藏性、观赏性和继承性,加之原料的珍稀性,成为凝聚财富的奇珍异宝,因此备受上层社会所珍爱。彩印石文化或彩印石雕的可考历史,发端于南朝,距今1500多年。早在1500多年以前,彩印石就已被艺人作为雕刻材料。考古发现的最早彩印石雕,当推1954年在福州出土的南朝石猪。到了唐末时期,以文咏石、以文传石,标志着寿山石文化已处于生长期。彩印石雕艺术真正进入士大夫阶层是在明朝。明清时期,已出现了一批技术高超的名雕刻师及其传世佳作,有更多的文人雅士加入到创作和发展彩印石文化的行列。在当今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有识志士已经脱离传统观念,收藏热随之兴起,推动金石、雕艺市场的空前繁荣。随着对彩印石的需求增大,彩印石的价格也在节节攀升。但是彩印石矿产资源却在逐渐减少,有的甚至接近枯竭。以巴林石为例:

 

                              巴林石近年来储量、开采量以及平均市场销售价格对比表

 

四大名石中,除了巴林石由于开采时间短还能形成规模化原料石的开发之外,其它三大彩印石基地的寿山石、青田石和昌化石由于开采时间长,矿石储量枯竭(已经很难找到一条完整的未开发矿体),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多(产权复杂,矿主采矿的目的性变化),已经无法形成规模,很难对其进行工艺石材的调查。以青田石为例,由于青田石大多产于浙江丽水青田县的山口一带,据地质测探,可供开采的叶蜡石储量约有580万吨(青田石共生其中),但可用石雕治印的石材仅约占万分之五,其中上品者少之又少。每年开采的叶蜡石约15万吨,真正产出用于工艺的青田石材仅仅几公斤到几十公斤而已。

由于开采的叶蜡石矿化点多,规模小,加之达到工艺的要求的石材为交易隐蔽(采矿主与雕艺师之间根据矿石的质地、颜色、纯净程度、可雕刻性以及艺术附加值等多方面因素在秘密状态下的小规模不定期交易,很难掌握交易价格。

巴林石矿共有5个采区,上表中巴林石的储量为一采区的详查报告储量,由于其它采区无地质勘探储量材料,未纳入计算。由于巴林石的品种多(五大类上百个品种),原材料工艺品种石料单位数量市场销售价格差异太大,无法一一列出,上表按市场平均销售价格计算的。

彩印石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彩印石资源总量小,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短缺,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大,品种逐渐短缺,品质逐渐下降,矿产储量严重不足。彩印石资源无较大型矿山,已经发现开发利用的品质除少数新开发矿山外,经过多年开发大都较差,贫矿多富矿少,利用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竞争力弱。                                               

3.1彩印石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在查明的我国彩印石矿产资源储量中,可供经济利用的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比例不到30%。截止2006年底,寿山石、青田石查明保有总储量不足5000吨,巴林石一采区地质详查查明保有储量约1万余吨。按照2005年我国彩印石矿石产量和资源利用水平预测,彩印石静态保证年限除巴林石可采50年外,另外几处只可采几年到几十年,有的矿山几近枯竭,已经处于残采或无矿可采。如果考虑经济高速发展对彩印石矿产品需求的增长因素,并扣除因乱采滥挖对资源的破坏,其保证年限更低。

彩印石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矿山的产能和资源状态,是直接制约彩印石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多数彩印石矿山的处境十分困难,可采储量不足,产能下降,效益低下,关闭加速,矿产原料自给率下滑。同时矿山的开采深度、难度、成本均在不断上升。我国彩印石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地质勘查投入相对下降,地勘工作严重萎缩。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地勘工作规模逐渐萎缩,至九十年代更甚。一方面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消耗猛增,而另一方面地勘工作规模快速下降,这与20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态势形成鲜明的反差。地勘工作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地勘费投入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地勘部门对彩印石矿山的研究、勘查投入的工作量越来越低。

2.矿业法制不完善,矿业秩序混乱,滥采乱挖,破坏资源的顽症屡治不愈,甚至成为腐败的温床。

我国的矿产资源法在1986年已颁布,虽经修改,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汤经济的要求。另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也很突出,虽然大量的是违法乱采,但越权发证、有证乱采的情况也不少。矿业秩序混乱,既造成资源破坏,又使矿业权缺乏安全保障,矿业权人合法权益受侵犯的情况较普遍,国家规划矿区形同虚设,以至地勘单位、矿山企业、民间资本乃至外商均不愿投资地质勘查。通常的情况是采矿的不找矿,找矿的采不了矿。地质工作进展步履艰难。

3.矿业体制改革滞后

我国矿业领域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型的“矿山企业”单一模式,特别是近年来短期行为和趋利思想,致使只采矿不找矿,形成不了资源消耗与补偿的良性循环。另外缺乏矿业风险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畅。

4.矿山负担重,处境困难

1994年实行新税制后,宝玉石矿山的税赋由1%左右增加到4%。资源补偿费的征收与使用也不尽合理。由于矿山企业的区位劣势,矿山办社会的负担很重,企业效益差,无力开展边部和深部的找矿,加重了资源危机。资源是人类可能利用的自然界物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亿万种,从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观来看,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海洋资源、物种资源、气候资源和旅游资源xx类。同时,资源又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由于不可在生资源随着人类的不断利用,数量越来越稀少。针对资源的不断减少,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彩印石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很多沉重的话题,实在是一篇很长很大的文章。如何做好,我们拭目以待。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彩印石资源(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