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史(第2卷)(1896-1911)

《中国邮票史·第二卷》记述了清代国家邮政时期的邮票发行情况,时间起自1896年,迄于1911年,内容包括万寿和小龙加盖改值邮票、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日本版和伦敦版蟠龙邮票、宣统纪念邮票,以及欠资票、快信票、邮资明信片和蟠龙加盖西藏贴用邮票等邮资票品。
  当清代国家邮政于1896年3月20日(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奉旨开办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处于危机重重之中。列强各国正在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王朝内外交困,风雨飘摇。清代国家邮政甫经成立,英法两国即在邮政主管人员的安排问题上展开激烈的争夺,直接影响了中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的进程。清末政局动荡,机构变动频繁,主管海关(和邮政)的衙门在十年中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又到督办税务处,{zh1}才由邮传部接手,这不能不对邮政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中国近代国家邮政的邮票发行工作,就是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艰难起步的。
  清代国家邮政是仿效西方国家(主要是英国)的相关制度设立的,在其开办后的十余年中,仍由海关兼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正是依靠海关提供的组织框架和必要的资源,国家邮政才得以在与列强“客邮”和本土民间信局的竞争中,在既无专项经费又缺专业人才的情况下,维持生存并逐步发展壮大。从邮票发行管理的角度看,清代国家邮政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dy},建立垂直的中央集权式的管理体系。这种脱胎于海关组织的机制,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规划邮政推广的步骤,从而为邮票发行工作有序而有效地展开奠定了基础,符合邮票发行要求信息通畅、令行禁止的内在规律。第二,制定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清代国家邮政制定了中国{dy}部邮票章程,参与制定了中国{dy}部伪造邮票等项治罪章程,其关于邮票保管、储存、请领、记账及使用等具体规则,为后来各个时期邮政主管部门所沿用。第三,根据邮政业务的需要xxxx和邮资票品。清代国家邮政在中国邮票史上创造了许多“{dy}”,如{dy}批加盖改值邮票,{dy}套正式的纪念邮票及发行规定,{dy}套欠资票,{dy}种快信票,{dy}版邮资明信片等等。清代国家邮政邮票发行中的得失成败,为后世提供了值得认真总结和汲取的经验教训。
  本卷编写体例与{dy}卷相近。{dy}章介绍邮政状况,限于篇幅,只简略叙述了清代国家邮政创办的过程,以及要了解邮票发行必须掌握的邮政发展背景,如各地邮政官局正式营业的时间,官局针对“客邮”和民局的经营策略,邮政推广的概貌和邮政管理的沿革等。这一章还专辟一节,介绍和分析清代国家邮政在邮票管理和使用方面的规章制度。第二至第八章大致按时间顺序分述各套邮票和邮资票品,内容涉及邮票筹印的起因,图案设计的特点,制版印制的经过,以及发行和使用的情况等。与邮票发行关系比较密切的币值变动、邮资调整和印制工艺等分别在各章中结合具体邮票记述,邮票的版式特征、齿孔差异及纸质变化等,一般不作过多描述。1897年开始发行的加盖改值邮票,内容较为丰富,故分两章(第二、三章)介绍。清代国家邮政成立后正式筹印的蟠龙邮票,分别在日本和英国订印,制版印刷工艺不同,发行和使用情况差别更大,所以也分为两章(第四、五章)。宣统纪念邮票,欠资票、快信票和邮资明信片,以及蟠龙加盖西藏贴用邮票,内容均相对独立,故分别在第六、第七、第八章予以记述。
  清代国家邮政发行的邮票距今已将近一个世纪,官方虽然公布过一些文献资料,但数量不多,远远不能满足编写邮票史的需要。本卷编写过程中发掘出一批以往未见利用的档案文件,主要包括日本版蟠龙邮票和清代{dy}版邮资明信片印制当事人的公私信函,以及海关造册处关于伦敦版蟠龙邮票印制工艺和价格、改变刷色、添印新面值、加盖欠资票等业务的往来公文。这些档案资料,提供了蟠龙邮票印制和发行内容丰富的细节,据此可以纠正长期以来流行的一些错误说法。对于该时期的邮票,特别是万寿、小龙加盖改值邮票、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和清代邮资票品,中外集邮家和研究者在半个多世纪中,广泛搜集实物资料和文件记载,精心研究,取得了相当有说服力的丰硕成果,本卷的相关部分尽量予以择采。此外,本卷还从旧时邮票目录、书信集、论著和邮刊文章中,爬梳出一批相关资料,以与档案文件和存世实物相互印证,较为详实地论述了邮票和邮史研究中探讨已久的一些问题,如“IPC”与“PIC”的关系,海关造册处所存的110令有水印纸,“北海票”、“莫伦道夫票”和“飓风票”,以及伦敦版蟠龙5分邮票刷色等。


前 言
{dy}章 清代国家邮政的开办与发展
 {dy}节 清代国家邮政的筹办
   一、设立国家邮政取代客邮的计划
   二、甲午战争前的邮政筹备
   三、清代国家邮政的开办
 第二节 清代国家邮政的发展
   一、大清邮政官局的营业
   二、邮政官局初期的经营策略
   三、邮政业务的发展
   四、总邮政司和邮政总办
   五、邮传部接管大清邮政官局
 第三节 清代邮票的使用和管理
   一、中国{dy}部邮票章程
   二、伪造邮票等项治罪暂行章程的出台
   三、清季有关邮票使用和管理的规则
第二章 小龙和万寿加盖改值邮票
 {dy}节 清代国家邮政的邮资计费单位
   一、银两与银元
   二、银元(洋银)邮资的筹划
   三、银元邮资计费单位的确定
 第二节 小龙和万寿邮票的加盖改值
   一、大清邮政官局的临时措施
   二、小龙和万寿加盖改值邮票的种类
   三、“北海票”和“莫仑道夫票”
   四、小龙和万寿邮票的加盖程序
 第三节 小龙和万寿加盖改值邮票的发行和使用
   一、小龙和万寿加盖改值邮票的发行日期
   二、小龙和万寿加盖改值邮票的使用和停售
第三章 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
 {dy}节 红印花原票
   一、从国家xx到海关印花
   二、江海关筹印可贴用印花
   三、红印花原票的印制
 第二节 红印花邮票的加盖
   一、加盖缘起
   二、红印花邮票的加盖字模和印版
   三、红印花邮票的加盖程序
 第三节 红印花邮票的发行
   一、红印花邮票的加盖和发售数量
   二、红印花邮票的发售和使用
第四章 日本版蟠龙邮票
 {dy}节 清代国家邮政筹印新邮票
   一、新邮票的最初设计方案
   二、蟠龙邮票三种主图的确定
   三、邮票订印地点的选择
 第二节 日本之行与邮票订印
   一、邮票印制的三项提议
   二、{dy}份邮票合同的签订
   三、续印邮票合同的讨论与决策
 第三节 日本版蟠龙邮票
   一、制版工艺
   二、纸张和版式
   三、邮票印刷及其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 日本版蟠龙邮票的发行
   一、邮票的交货和印数
   二、邮票印制的后期事宜
  三、邮票发行日期的确定
第五章 伦敦版蟠龙邮票
 {dy}节 伦敦版蟠龙邮票的筹印
   一、改变邮票订印地点的酝酿
   二、北京方面指导制版工作
   三、新面值与新刷色
 第二节 印制工艺和邮票特征
   一、雕刻和制版
   二、有水印纸和无水印纸
   三、刷色和齿孔
   四、邮票印制的价格
 第三节 邮票的印制数量和发行使用
   一、邮票的订印和供应
   二、邮票的印制数量和发行数量
   三、伦敦版蟠龙邮票的发行
 第四节 蟠龙对剖票
   一、“飓风票”的由来
   二、福州对剖票的使用
   三、重庆对剖票的使用
第六章 宣统纪念邮票
 {dy}节 筹印与印制
   一、宣统建元与邮票筹印
   二、宣统纪念邮票的印制
 第二节 发行和影响
   一、组织发行的特别措施
   二、由旺转衰的邮票发售
   三、清季拟筹印的纪念邮票
第七章 欠资票、快信票和邮资明信片
 {dy}节 欠资票
   一、大清邮政关于欠资邮件的规定
   二、蟠龙邮票加盖改作欠资票
   三、伦敦版欠资票
 第二节 快信票
   一、清代国家邮政的快信业务
   二、快信票的版别
   三、清代快信票的使用
 第三节 邮资明信片
   一、清代邮资明信片的筹印
   二、邮资明信片的版别
   三、邮资明信片的发行和使用
第八章 清代西藏地方贴用邮票
 {dy}节 西藏邮政历史
   一、古代邮政
   二、英国“客邮”的侵入
   三、大清邮政官局在西藏的开办
 第二节 蟠龙加盖西藏贴用邮票
   一、前期邮资与蟠龙邮票的行用
   二、蟠龙加盖西藏贴用邮票的面值
   三、蟠龙加盖西藏贴用邮票的发行和使用
附录一 大事年表(1896—1911)
附录二 邮票一览表
附录三 邮政资费表
附录四 文献选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邮票史(第2卷)(1896-1911)】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