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仅存的100年前德国宿舍建筑
大年初三,电话给儿时的老邻居拜年,得知今年老邻居们就要搬出西公司老屋了,急忙询问:“西公司的德国老房子要拆吗?”回答说不可能拆吧,听说这儿的房子要保留,海岸路18号四方支部旧址展览馆要扩大,具体到底哪儿接收,还不清楚,只听说有关部门和铁路上都要求保护这处德国老建筑。
众所周知,胶济铁路起建于1899年,100年前,德国人在胶济线上除了建设有青岛、大港、坊子、黄台和济南等几个欧式车站外,大多数的车站都是结合中式当地建筑,建了简易平房车站,应付胶济铁路于1904年6月通车。在青岛辖区,建设了几个为数不多的院落式住宅房。其中云南路4号(前称8号院),杭州路5号(南公司),海岸路16号(西公司)等几处德国建筑。云南路4号院因两次扩建青岛站被拆除,南公司也于前几年改造居住,拆掉建了居民楼。
青岛市早就有碧海蓝天、红瓦绿树,万国建筑、东方瑞士之称。主要是因为德占时期德国驻青总督府把青岛沿海地区划归为欧人区,不准华人入住,欧美各国的财团和有钱人纷纷在欧人区建设自己的公寓私宅,甚至在100年后的青岛老市区,找这样的特色建筑并不稀罕,但是像老工业区的四方海岸路16号铁路职工宿舍这样的平房大院,也仅存这一处了。
云南路4号院,南公司5号院,海岸路16号西公司南院,是三处院落不大的居民院,据老人们讲,这三处住宅的样式大致相同,每个大院的住户也就住20几户人家,说明当初建设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提供给一般中国工人居住的,据说当初建设铁路的时候,中国工人是不管住的。就西公司的住屋来看,每个大门内住两户,称为对面房,每户有一大(约16个平方)一小(约6个平方)两间,也就是说这个大院最多也仅能住22户,却建有一男一女两处澡堂,每一处澡堂足有一套住户面积的大小,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xx的住宅了,那么多的铁路工人,谁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分析{zd0}的可能是,最早有德国技术人员同家属在这儿居住。
100年来,杭州路南公司宿舍(现在为南公司居委会,估计这个名称会长期存在下去),海岸路西公司宿舍,最早都是德国建设胶济铁路的附属建筑,南公司位于四方机厂以南,西公司位于四方机厂以西,我问过许多老铁路,这两处老铁路宿舍为什么不叫什么宿舍,什么大院,单单叫南公司、西公司,很多人说不明白,各有说辞,都说当时就是这么叫的,还有的说德国人叫宿舍就是公司。我想不会这么随随便便的就叫南公司西公司,肯定与某“公司”有联系。后来查阅到济南的报纸,根据【济南日报】《5座百年德式老建筑何去何从》的文章说:“《济南指南》是1914年出版的《济南商埠图》中,就标注此处为“胶济铁路高级职员公寓”(指济南某铁路宿舍),当时的名称叫“胶济铁路公司用地”。”我想南公司和西公司大概也与此有关系,一是当时这儿地皮标明是“德华山东铁路公司”建设用地,四方机厂以南的为南公司,以西的为西公司。另一种可能是这儿当初住的就是“德华山东铁路公司”的人员或者是办公地点,住在南侧的是南公司,住在西侧的是西公司,也很在道理。何况根据其建筑规模来看,也符合给德国现场技术人员居住的需求。
据南公司5号院和云南路4号院居住的老人讲,这两处住宅和海岸路西公司的住宅外观和内饰大致相同,尤其云南路4号院和西公司可以说是一张图纸的建筑。可惜的是南公司和云南路4号院都早已拆除,连个影子也没留下。现在幸好还有西公司大院保存完整,虽然院子被违章建筑包围,相信建筑本身没有遭到破坏。从显露在外的墙体来看,门窗的圆弧,突出的眉线,外墙的装饰线条,仿佛是一幅壁画。圆弧形大门,圆弧形窗户,厚重的门窗,加上铜质的把手和窗上的打关(类似插关),流露出当年欧洲人的审美。墙体是一砖半厚,近40厘米,有人在后院挖过水井,挖到一人深仍不见地基的根,也能看出德国人没有把这儿当成临时建筑。
海岸路18号已经是支部早期旧址展览馆,和16号差不多的面积,做展览馆已经够用了,没有必要把16号也改建为展览馆。其实16号仍然作为铁路宿舍,比作为展览馆要真实得多,只是要彻底xx违章建筑,还原老建筑的原貌。或者配合四方机厂改作铁路展览馆,将四方站恢复老车站的样子,摆上各个年代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作为胶济铁路的历史,展现给大家,会吸引很多的国内外游人参观。
1916年至1919年间日占青岛时期地图。
海岸路16号澡堂建筑的山墙。
海岸路16号公用厕所的外墙。
住户大门侧的窗台,粗糙的石头凿面。
住户的大门和窗户外装饰。
房顶的三角形草花通气口。
大门的铜把手。
云南路4号院。(现已拆除)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