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皮 是一类重要的制革原料皮,包括许多品种,主要是黄牛皮(包括不同毛色),其次是水牛皮、牦牛皮。牛皮可制药,应用广泛。 2、山羊皮 皮张较薄,纤维组织比绵羊皮紧实,皮革粒面细致,可制各类轻革,尤其是服装革和手套革等。 3、水牛皮 皮的特点是毛被稀疏,粒面较粗,张幅较黄牛皮大,皮厚而重,但纤维组织较疏松,弹性较差。 4、猪皮 是一类重要的制革原料皮,其特点是毛孔粗大,表面粗糙,皮的组织结构不够均匀,部位差别大。猪皮质地坚韧,可制各类皮革,应用普遍。 5、铬湿革 铬鞣后呈蓝绿色的湿革。同义词:蓝湿革。 6、灰皮 处于浸灰工序及浸灰完成的皮,皮已膨胀,毛已除去 7、剖层皮(革);剖层 在鞣制前剖层的称为剖层皮,带粒面的称为头层皮,以下依次为二层皮,三层皮,带肉面层的为肉面剖层皮。在鞣制后剖层的称为剖层革,带粒面的称为头层革,以下依次为二层革,三层革,带肉面的称为肉面剖层革;按用途和厚度需要将不同阶段的皮或革剖为两层或数层,或为使成革厚度一致而将皮的过厚部分片去的工序。同义词:片皮。 8、生鞣皮 已经过脱毛、浸灰工序,再用油脂处理(或用芒硝及油脂处理)后干燥的,有时还经过其他的准备处理,但未经过鞣制的皮,可用于制作织机的皮带、传动齿轮及鼓皮等。 9、盐干皮 由盐湿皮晾干而得。同义词:盐板皮,咸板皮。 12、浸灰 将去肉后的皮浸入石灰悬浮液中的工序。 15、浸酸 将裸皮浸簇酸和食盐的混合液中处理,使皮适于鞣制的一个工序。 17、去酸 将经过得酸而处于低pH值状态的裸皮,用碱性材料使其pH值升高至所需的工序。同义词:脱酸,退酸。 18、鞣制 使生皮不易腐烂的加工过程。皮蛋白质与鞣剂相结合,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的过程,即由皮变皮革的过程。 19、脱灰、脱碱 除去浸灰工序后留于皮内的在石灰及碱性物质,使皮中的酸碱值降低,以便于下工序*作。 20、削匀 削去革里过厚部分的工序。同义词:削里。 22、削匀机 在削匀加工中产生的伤痕。 23、含铬量 皮革中三氧化二铬(Cr2O3)的含量。 24、灰分 皮鞋在规定的条件下灰公后所得的残渣。 25、胶化 皮纤维在高温等条件下的化学变性。 26、浸酸皮 鞣制前的一个工序。处于浸酸阶段及浸酸结束尚未鞣制的皮。同义词:皮上带毛。 27、裸皮 已除去毛被和表皮层的生皮。 28、硝皮 皮革的鞣制叫硝皮。就是用鞣质对皮内的蛋白质进行化学和物理加工。它通过一系列工艺,并采用一些化学药剂,使牛、猪、羊等动物生皮内的蛋白质发生一系列变化,使胶原蛋白发生变性作用。鞣制后的皮革既柔软、牢固,又耐磨,不容易腐败变质。所以鞣制后的皮革可用来制各种皮制的日常生活用品。 29、毛皮、盐湿皮:牛刚被屠宰后扒下来的皮一般称为毛皮。毛皮易腐,为防止其腐烂,掉毛,烂毛孔,烂面,一般用盐腌制起来即为盐湿皮。盐湿皮一般能保存3~5个月。 30、生皮:毛皮和盐湿皮都统称为生皮。 32、白湿皮:就是將生皮处理到具有一定湿热稳定性(即收缩溫度)、一定的脫水作用,蛋白质发生了可逆变性的皮革在制品,就是一种“皮”和“革”的中间体。白湿皮属于环保类的皮革,非铬Cr鞣制。白湿皮有兩大特点:第1,胶原蛋白虽经变性但仍可脫鞣而恢復到生皮狀态,这就是所謂“可逆变性”。白湿皮具有一定的收縮溫度,但在某种条件下(如浸酸、浸碱、 软化)仍可失去其湿热稳定性而重現未鞣狀态。第2,白湿皮的胶原纤维经过一定的变性和分散,具有良好的脫水作用。白湿皮由于未使皮胶原蛋白发生{yj}变性,还未变成“革”,因此称白湿皮比称白湿革贴切些。 笔者认为,熬胶之皮革可认为分三种:生皮、白皮、蓝皮。三者区别及联系可认为是,白皮是生皮经半处理转化而成;白皮再进一步处理成为蓝皮;白皮可退化为生皮,蓝皮不可,蓝皮已成为革。硝皮、酸皮属白皮类,使酸皮脱水,进一步鞣制成硝皮,但此是铬粉鞣制前的鞣制。酸皮较软,制胶时不需晾晒,硝皮一般需晾晒。 (以上为河北阜城霞光明胶厂厂长整理,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