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高基国家课题”遭主流厂家冷遇调查- 叶书利-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

编者按:

借助于该课题的实施,政府欲助推中国厂商实现信息终端突围。然而申报企业名单中却是一些“非主流”的终端生产商,而核心企业却“保持沉默”。

国际上各大巨头正抱团争夺信息终端市场之即,中国厂商们要么沉静得有点诡秘,要么也是单打独斗式的参与角逐。这本是中国信息产业实现突围的一次战略机遇期,但结果可能涛声依旧。

 

“核高基国家课题”遭主流厂家冷遇调查

IT时代周刊》记者/叶书利(发自北京)

 

一次本可视为中国信息产业突围的战略机遇,因遭遇主流厂家冷遇可能不了了之。

日前,知情人士张铭(化名)向《IT时代周刊》{dj2}披露了“核高基2010年课题46家申报企业名单。让人跌破眼镜的是,面对这样一项政府亲自充当幕后推手的前瞻性课题,提出承办要求的竟然只是海尔、TCL、汉王、爱国者、万利达和新科等6家“非主流”的终端企业。相反,为业界期盼的联想集团、华为、三大电信运营商和龙芯公司等位居产业链xx的核心企业,却踪迹皆无。

“核高基”是核心电子元器件、xx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是国务院于20061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由科技部领导,工信部牵头组织。

20091230,隶属工信部的核高基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核管办”)发出了《关于组织“核心电子器件、xx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年课题申报的通知》,其中的“课题4剑指未来的信息终端之争:以终端设备厂商或网络服务运营商牵头,联合国内CPU和操作系统研发单位,研发适应主流计算模式演变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信息终端产品。

借助“课题4”的实施,政府助推中国厂商实现信息终端突围的目的明确。然而,申报企业分布极度失衡的情形令人吃惊,课题前景令人担忧!

 

政府助推厂商突围

按照预想,“课题4”应该由国内大型主流整机厂商或电信运营商牵头申报,课题获批后,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与企业按照1:1:1的比例配齐研发基金。其中,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援助资金要提前到位。

核管办和其他相关部门均未透露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资金援助额度,但张铭表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将各出1000万元,产品上市后还可能得到政府采购的倾斜。

“课题4”涉及的外围程序均已明晰,唯独在核心问题上,官方态度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既未明确何谓“新型信息终端”,也不指明它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在采访期间,中科院计算所普适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益强谈到了他的个人看法:新型信息终端是指能够突破现有笔记本、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信息终端产品形态,在外形设计、技术或概念定义等方面有一定革命性突破的信息终端产品,其效应类似于苹果iPodiPhoneiPad给业界带来的冲击。

陈益强所在研究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负责基于“龙芯CPU”的低成本信息化应用的业务开拓,与“课题4”的研发方向吻合。

IT时代周刊》在调查中还得悉,“课题4”的申报工作已于129结束,在3月份,核管办将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申报单位进行答辩评审,但基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考虑,申报单位与答辩工作等信息可能不对外公开,{zh1}的评审结果将在6月份前后产生。

另据张铭透露,“课题4”在申报指南中明言“将支持不多于6家承担单位”,这意味着,该课题原则上不再有新企业出现。

依据“课题4”的描述,主要申报人应该是整机厂商与电信运营商。因此,曾有分析人士表示希望转型中的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其理由是,凭借庞大的客户群与渠道营销能力,它们更易于整合相关各方资源,以平台方式参与竞争,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然而,中国三大运营商集体选择沉默。

不过,坊间曾有传闻,龙芯欲联手中国电信参与课题申报,后来中国电信放弃申报,致使龙芯错过了这次的机会。而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沉默就显得有点诡秘。

那么,一项由国家出巨资支持的前瞻性重大技术课题,为什么最该应该出现的企业没有露面?陈益强分析认为,除了各企业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不排除它们报过“核高基”的一些其他课题,“公司应会把握一个度,不会什么都报,什么都拿钱”。另外,陈益强表示不排除各企业对新型信息终端的市场前景不表乐观,“因为该项课题的研发时间为2010年与2011年,产品投入市场后需实现35万台的保底销售量”,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销售压力。 

正因为中国核心企业的缺席,多数人对“课题4”的前景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海尔、TCL、汉王和爱国者等虽各自为相应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但它们对新型信息终端的定义能力远远不够,不可能在20102011年的短暂研发期内推出能够为业界认可的产品。张铭甚至断言它们可能在过答辩评审关时“全军覆没”。

 

平台之争

就在中国政府加紧布局新型信息终端之际,国际上相关各方早已抢先入局,其中的主角无疑是以英特尔为首的通用芯片(以下简称“X86”)阵营和以ARM为首的专用芯片(以下简称“ARM”)阵营,主战场就是介于PC与手机间的中间地带。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PC已难当主角,将利润池设置在PC端的X86阵营率先感觉到危机四伏。身处困境,该阵营在{ldz}英特尔的带领下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

2007年,为了试探PC与手机间市场的反应,英特尔推出了移动互联网设备(MID)与上网本两个概念,前者为主角,后者为配角。

MID与消费者已接受的终端产品形象相差极大,少有企业愿意花费高昂的成本去尝这道鲜,上网本则因与接受度极高的笔记本电脑形象相近,轻易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华硕在200710月携EeePC带头冲向战场后,获利不少。2008年,宏基又利用规模化成本优势将其发扬光大,书写了X86阵营史上的一段“无心插柳柳成荫”的xx。

眼见上网本一路高歌猛进,ARM阵营的高通公司的董事长兼CEO保罗雅各布在20094月的美国无线通信展上,当场下达战书:用高通的Snapdragon处理器向英特尔“凌动”(Atom)芯片在上网本市场的垄断地位发起攻击。两个月后,在Computex台北电脑展上,飞思卡尔、高通等推出了装有Snapdragon芯片的智能本。

近日,虽然高通大中华区总裁孟樸向《IT时代周刊》强调“智能本和上网本更多的是补充而不是竞争替代关系”,但这种说法是反应的是真实现状,还是孟樸在有意淡化两大阵营间的火药味,抑或是借此突出智能本的差异化定位,各方解读不同。

不过,先不论保罗雅各布在刚推出智能本概念时曾有过一番针对上网本的挑战书式的讲话,仅是飞思卡尔公司营销主管格伦巴切斯(Glen Burchers)直言不讳的话语中就可瞧出一些端倪。格伦·巴切斯说:我以前也曾喜欢上网本这个名字。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以上网本的名义推出,它们却均已被定义为‘Wintel’,即搭配英特尔芯片并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产品。飞思卡尔则希望创建一系列搭配自己的芯片并安装开源Linux软件的上网本。

格伦巴切斯的回答指明智能本的本质就是一款上网本,只是相关零部件装备不同。而国内多位IT业内人士也向本刊记者坦言,智能本就是ARM+Linux版的上网本,它和上网本之间的关系就是两大阵营的正面“肉搏”。

200710月华硕推出{sk}EeePC2008上网本概念正式确立,中间大致相隔一年时间,2008年年中,上网本开始大红大紫。而ARM阵营旗下智能本的发展轨迹几乎与此相近。

20089月,广州天通传输技术有限公司量产了一批采用ARM处理器+Linux操作系统的8.9英寸笔记本电脑。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它们当属智能本。但当时没有“智能本”概念,直到它于20096月被ARM阵营的领导厂商确立后,智能本开始为业界接受。在今年1月举行的美国消费电子大展(CES)上,智能本成为主角,加入主流行列。

但是,上网本与智能本在发展时间上的近似不是巧合,有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有意安排,体现了两大阵营试探新市场的默契心态:先试探市场,再静待市场反应,{zh1}等市场成熟后伺机爆发。

利益竞争中,一旦原有格局的平衡点被打破,冲突便难以停止,直至新的利益格局被确立。正当ARM阵营借助智能本投入到PC与手机间战场之即,英特尔转战手机市场,将“炮弹”射向了对方阵营的大本营。

2010215,英特尔与手机巨头诺基亚推出了新一代专门针对移动终端的智能操作系统MeeGo。境外媒体的分析认为,英特尔的目的不言自明:带领X86阵营在手机端建立自己的领地。

受到英特尔直接挑衅的ARM公司总裁都德布朗为此大动肝火:英特尔想通吃电脑和手机两块市场,我们的答复是NO!为什么他进入我的地盘,我就不能直接跑到PC市场上去呢?

战火已然在各大终端领域全面展开,双方阵营都表现得寸步不让。ARM公司CEO沃伦·伊斯特(Warren East) 指出:我不认为ARM能在PC领域取代英特尔,我也不认为英特尔能够在智能手机领域取代ARM。”但英特尔发言人比尔考尔德(Bill Calder)随即作出不妥协的回应:“英特尔仍将致力于手机领域的市场拓展,不会因为无法获得领导地位而将市场拱手相让。”

既然各自无法攻陷对方的中央根据地,两大阵营除了争夺中间地带、在各自对方建立“敌后根据地”,在其他终端市场的对垒也不能排除。沃伦·伊斯特就认为,双方还可能在电视机、汽车等逐步增设互联网接入功能的信息终端展开直接竞争。

 

中国企业的死与生

在信息终端之争中,世界上的巨头企业都在大显身手。与之相反,在中国,除了相关政府部门表现积极外,中国主流厂商纷纷选择了沉默。

分析人士指出,在骚乱的战局中,最难受的恰恰是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中国厂商,让他们此时分散精力去申报“核高基”课题,未免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2008131,联想集团以1亿美元价格将手机业务出售,以更专注于PC市场的开拓。然而,22个月后,联想CEO杨元庆又尴尬地以2亿美元将之回购。一出一进之间,联想先净亏1亿美元。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买回手机业务后,“更专注于PC市场开拓”的联想集团又宣布了移动互联网战略,这不得不让人质疑联想集团企业战略的明确性。此外,还让联想身处尴尬的是,为其新战略打先锋的产品是ARM阵营的智能本,而不是传统盟友英特尔主导的上网本。

华硕依靠EeePC缩短了联想的差距,宏基又凭借上网本将联想集团稳稳地踩在脚下(宏基在2009年收购GatewayBell Packed两家PC厂商后,在全球市场份额上超越联想),眼见大势不妙的联想也匆忙紧跟,但不久即发现,上网本冲击了原有的笔记本市场。

受伤后的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罗瑞瑞德(Rory Read)带着“上网本未来几年后将不复存在”的示好宣言,带领公司投向智能本的怀抱,但因为无法拿捏智能本与平板电脑的市场竞争前景,联想集团干脆“脚踏两只船”,推出了智能本与平板电脑的“双性体”——IdeaPad U1

张铭认为,排名全球PC销售榜第4的联想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硬件生产能力,与前三甲相比,联想没有规模成本优势,继续依靠原有生产模式的压力巨大,而因业务线单薄与技术积累有限,公司转型不易,联想集团未来可能会被收购。

和联想集团相比,同样需要高度警觉的还有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们。

表面看起来,电信运营商与信息终端之争毫无相干,但事实是,它们同样面临严峻的未来生存问题。从正在出现的行业趋势看,各大巨头皆采用全业务模式抢占信息终端,它们不可避免地蚕食着本属于电信运营商的地盘,一旦该市场被IT企业抢占,未来的电信运营商将可能沦落为产业链中无足轻重的通道商。

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才会在App Store问题上始终不肯屈服于苹果,即使因此失去苹果Iphone的代理权也在所不惜。并且反过身来,中国移动迅xx仿苹果App Store,在全球运营商中率先推出自己的网上应用商店Mobile Market,以强化自己的增值服务能力。为了让自己走得更快更远,今年33,中国移动向外界确认将在合适时机入股上海浦发银行,为发展未来增值服务中的重要业务手机支付业务铺路。

还值得注意的是,王建宙率领中国移动高层在2009年的{zh1}{yt}突然造访腾讯,也让业界嗅到了别样的味道。此前,坊间一直盛传中国移动与腾讯在眉来眼去。

中国移动和腾讯对王建宙的这次突访均不多言,但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王建宙能成功拉拢马化腾,中国移动一方面可以获得对方旗下的庞大客户群,为自己建立更广泛的用户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将腾讯的增值服务业务注入自身旗下,极大地增强自己的增值业务能力。这对于时下在该领域正处饥渴的中国移动来说,无疑是个巨大诱惑。

中国移动虚实相济的行动令人眼花缭乱,但这只是全球运营商未来面貌的一个缩影。

215,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一幕电信运营商生死大迁移的连续剧正在上演。当天包括中国联通在内的24家全球电信运营商结盟,共同打造手机应用开放平台——“大规模应用方案联盟,其宗旨就是未来能为各大信息终端用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以免沦落成单一角色的通道商。

 

 

  • 谁在关注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卫战胜
  • 个人名片 叶书利
郑重声明:资讯 【“核高基国家课题”遭主流厂家冷遇调查- 叶书利-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