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重庆火锅文化”_元应_新浪博客
                                          聊聊“重庆火锅文化”

 

            为了交作业,今天坐在电脑面前,采用凤凰卫视的“剪刀加浆糊(口水)”聊聊“重庆火锅文化”“拼”了这篇文章。作为一位重庆人,总算对重庆火锅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并“创造性”聊聊“重庆火锅文化”从重庆火锅产生的渊源角度来分析重庆火锅发展的历史沿革,其次分析人们在吃重庆火锅中形成的里俗语现象,然后分析火锅对重庆人性格形成的影响。由此来透析重庆火锅蕴含的文化。

           

     重庆火锅的历史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麻、辣、鲜、香而享誉中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块瑰宝,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上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重庆火锅形成了独特地“火锅文化”。本文试从重庆火锅产生的渊源角度来分析重庆火锅发展的历史沿革,其次分析人们在吃重庆火锅中形成的里俗语现象,然后分析火锅对重庆人性格形成的影响。由此来透析重庆火锅蕴含的文化。

一、重庆火锅的渊源

(一)、重庆火锅的由来 

     在我国,火锅产生的历史较久远。在三国到汉朝时期,由于“五熟釜”等器具的出现,火锅开始成熟到唐、宋时期,由于经济发展、人类饮食活动增加,烹饪也随之有了快步发展,“火锅”也得到了丰富和改良。“火锅”又叫“暖锅”,一般由紫铜、白铜、银、不锈钢、瓷器等制成。“火锅”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烹饪方式,逐渐也形成了一种食品的代名词。

 明清时期火锅开始盛行,不但重视内容,也注意形式。发展到当代,火锅更是花样翻新。真正有记载的是宋代火锅,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了吃火锅之事。清烹饪理论家袁枚《随园食单》中有对火锅盛行情景的记载当时除民间食用火锅外,从规模、设备、场面来看,以清皇室的宫廷火锅为最气派。清帝王的冬季食单上写有:野味火锅、羊肉火锅、生肉火锅、菊花火锅等。锅具形式已有双环方形火锅、蛋丸鱼圆火锅、分隔圆形火锅等。”(1)

     大约在清代道光年间,重庆的筵席上才开始有了火锅。四川作家李颉人在其所著的《风土什志》中说四川火锅发源于重庆2)他写道:吃水牛毛肚的火锅,则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得,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它高尚化了,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人的口味。”3)

      重庆火锅在发展中形成了“红汤”与“白汤”之分;“红汤”又叫“毛肚火锅”,“白汤”又称“菊花火锅”。在这基础上后来又形成了有名的“鸳鸯火锅”。此火锅在1983年全国烹饪名师表演鉴定大会中大受赞誉,制作厨师获得了优秀厨师称号。参赛的“双味火锅”由当时四川大学的熊四智教授命名为“鸳鸯火锅”。

(二)重庆火锅的特点 

      地道的重庆火锅独具特点,从火锅汤卤的制作到食材的精挑细选上,再从油蝶的配制到吃法上都很讲究。“重庆火锅虽然调味突出辣与麻,但它很注意“五味”的和谐,从而具有辣而不燥、麻而不烈、进口味浓、回味绵长的特点。”(4)

首先是食材的挑选上特别讲究。一般主要食材有干辣朝天椒、花椒、郫县豆瓣、豆豉、姜、冰糖、黄酒、牛油、植物食用油;另外还有一些辅助香料配料。干辣椒一般产地范围广,选材较方便。“豆瓣酱以四川郫县出产的为xx,豆豉以永川陈年豆豉为好,其它的如冰糖、黄酒、老姜等在购买时也同样要选质量好的为佳。”(5)干辣椒除了增加汤卤汁里爽口的辣味外,还有去腥的作用。“冰糖,具有减缓辣味刺激,使汤味变得味道更醇且略带回甜的作用;黄酒,具有除腥去异、增香提鲜的作用,可使味道变得浓醇绵厚;老姜,是火锅烹调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因为它能有效地去腥压臊,故具有调味增鲜,除去异味的作用;牛油,是重庆传统毛肚火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因此被看作是川味火锅中的重要标志之一。牛油在火锅中能起浓稠火锅卤汁,上味增香的作用。”(6)

其次,火锅汤卤的制作是每家火锅店的重要秘密,吃火锅最重要的就是品尝每家火锅店不同的火锅汤卤的味道。在食材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制作火锅汤卤讲究的就是甜、麻、辣、苦、咸五味的调和。

然后是吃法和油碟配制上的讲究。xx地道的重庆火锅油碟只有一种;就是碗碟里加上麻油,然后加上大蒜泥、盐巴、味精或者鸡精;另外还可以根据每人的口味加上香菜和豆腐乳,豆腐乳一般选重庆忠县出产的品牌。油碟的功效就是增加菜的香味又减少麻辣味引起的燥热

重庆火锅在吃法上也有一定讲究。鸭肠、毛肚、耗儿鱼是重庆人吃火锅必不可少的菜品;如果没有这三样菜品,重庆人宁愿不吃火锅。但是少了前面所述的油碟,对重庆人来说吃火锅的口感就不舒服。从汤卤里夹起的食物一定要放入油碟里,食物的热量会迅速散发到油碟中,这样吃起来就不会太烫。就会觉得辣中带香、麻中带甜,回味无穷。重庆人吃火锅一般喜欢喝啤酒,而不是白酒,因为冰凉的啤酒有助于散去肠胃中滚烫的食物热量;女性一般喜欢喝冰凉的豆浆和豆奶,豆浆和豆奶都不要太浓。

 二、与重庆火锅有关的俚俗语现象 

     重庆人一般待客或者亲朋好友聚会等都喜欢吃火锅,众人围坐

火锅桌旁,有的大声说笑,有的沉默不语,谈天说地。在吃火锅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些俚俗语,重庆人俗称“言子”。

俚俗语就是指有口语色彩的通俗而定型的固定短语或句子,包括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和俗语。通俗化、口语化是俚俗语的主要特征。俚俗语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是各地的人们在生活劳动中逐渐产生流传开来。

重庆话中有一些与火锅有关的俚俗语,如“内部油碟”就是其中一个。火锅食物又麻又辣又烫,为了减少对胃部的刺激,人们就用到了油碟。吃火锅时把食物从锅里拈出来在碟子里蘸一下再吃。“内部油碟”字面意思是如果认识火锅馆内部的人,油碟的佐料就好一些。作为俚俗语,用来比喻有内部关系的人,表现出对当前不正之风的讽刺。又如,“三伏天吃酒烫火锅——热心热肠”,这个歇后语形象地表现出重庆人的生活特点和性格特点。再比如“雄起”是川渝有名的一句俚俗语。在很早以前,拉船的纤夫沿岸拉船时口中喊的号子嘿唑!嘿唑!雄起!雄起!”用于互相鼓劲;后经重庆人在吃火锅过程中广泛流传;主要是指吃火锅喝酒时,喝酒的人要扛得住,不能倒下或者拒喝。

三、重庆火锅对重庆人性格形成的影响  

   重庆火锅不光是一种饮食方式,更是对重庆人的性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重庆人形成了豪爽热情大方,重情重义、团结协作,敢闯敢拼的创新性格。

     提到重庆人,首先想到的是重庆人吃火锅时,男性赤膊上阵吆五喝六体现出的豪爽热情大方的性格。亲戚好友聚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周围,在人们大快朵颐的同时,感情也如同火锅一样升了温。在炎炎夏日,人们吃火锅时挥汗如雨的场景,把重庆人的豪爽、耿直率真、热情大方体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包容性又有韧性的性格就在这样的饮食方式的熏染中形成了。

    重庆人对人对事都是热心肠,只要能够帮忙的事情绝不迟疑。重庆人办事爽快,能办的就办,绝不推三阻四、拖泥带水;不能办的就不办,决不虚情假意、曲意逢迎。重庆“言子”中的“不存在”、“搞得定”就能很好地反映重庆人的这种性格。重庆人与人交往,率真、热情、真诚。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藏不掖、光明磊落

   重庆人还非常重情重义,团结协作。从重庆人吃火锅时,不断的举杯撞杯中,就能看出重庆人的这种性格。经过历史上有名的“张献忠屠川”后,巴蜀之地人口大量减少,大量外省人迁移到重庆。历史上记载有七次大量移民进入重庆。移民来到陌生的地方,需要互相帮助,就很需要团结协作,注重情义。

    在抗日期间,郭沫若任厅长的第三厅以及后来的“文工会”,团结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起着重庆抗战文化统一战线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 “文化工作者一致团结起来!”文坛上一扫过去分立的现象,迅速打破原有的文化派别的对立局面,组成一系列抗日文化团体,如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重庆分会、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等,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7)  

     重庆还特别具有敢闯敢拼的创新性格。从火锅样式的发展中,随着人们生活健康观念的改变,开发出了“滋补火锅”、“保健火锅”、“药火锅” 等。特别是为了满足有的食客喜辣,有的食客喜欢清淡型的要求,重庆人开发出了世界盛名的“鸳鸯火锅”。

     重庆人不断开拓进取,敢为人先。“重庆是我国西部开放最早的城市。自1891年开阜以来,重庆人在中国西部得风气之先,较早接受西方近代文化。自那时起,重庆人就以追求时尚、敢为人先著称。向楚民国《巴县志》曾详细记载了“海通以还,欧风东渐”,重庆人“城随西俗,乡染世风”的情景。”(8)

     重庆火锅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还从中折射出重庆人的文化之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重庆人的性格特征,从中xx出重庆的地域文化蕴含。

 

 

注释

(1)源远流长的火锅文化--重庆新派火锅潭鱼轩系列报道之一,载《经理日报2005 日第B01 企业新闻

(2)(3)、《连锁与特许》编辑部:《品味重庆火锅》,载《连锁与特许》2005年第4期。

(4)(5)(6)重庆火锅的文化透析,杨欣,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

(7)简论抗日战争对重庆人文精神的影响彭星霖潘洵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9月第23卷第5期 

8)重庆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赵修渝程波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23卷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聊聊“重庆火锅文化”_元应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