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校门惨案,学校应该负责吗?等_风动云飞_百度空间

沈彬:南平校门惨案,学校应该负责吗?

  

    3月23日,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发生一起骇人的凶案:凶手郑民生出于报复社会的目的,持刀砍杀在校门口排队等候入校的小学生,致13人死伤。

这起凶案发生后,公众无疑急切想知道凶手施暴的心理动机。不过,笔者更关心另一些问题:学校该为校门惨案负责吗?经此一事件,全国的校长们又会有怎么样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真的对我们的孩子有益吗?

从个案说,凶手无疑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当地政府肯定会向受害者提供可观的“补偿”,以消弭社会矛盾。但本案的法律示范意义,更值得思考。这是一起非典型校园伤害案件:案发于校门口,并不是校内。一方面,家长已经将孩子安全送到了学校;另一方面,学生还没有入校,没有处于学校的监管之下。

不让学生早进校门,缘于校方在规避风险。不知从何时起,清早很多校门口就有大批的学生在排队等待入校,这成了道风景。为什么学校不让早到的学生入校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此时教师还没有到位,一旦入校发生伤亡事故,学校就要吃官司。今年7月将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也是将校方的责任期定在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期间”。

让大量未成年人聚集在校门口以及附近的人行道上,他们或者整齐分班级列队,或者打闹成一堆,这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南平惨案更是说明了这点,笔者甚至觉得:校门口大批没有反抗能力的小学生,又没有成年人监护,便成了那个心理失衡的凶手眼中的社会软肋。

但这种不安全的安排,的确使校方规避了“校园伤害”的风险。可是,我们应该就此苛责校方吗?不应该,因为正是之前家长、社会对于校方的“苛责”,让校方不得不规避风险,“理性”选择把早到的学生拦在校外面。不仅如此,同样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有不少学校取消外地旅游、郊游,甚至不惜取消春游、秋游,或者刻意搞“室内游”。

此次校门惨案之后,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应对之策多半有这么两条:一是加强对早到学生的监管,二是禁止学生在学校开门前聚集在校门口。令人悲观的是,笔者觉得后一种选择可能是校方更经济的“理性”选择。将学生从老师还没有上岗的“不安全”的校园,赶到更不安全的校门口,再赶到更加不安全的其他地方,这就形成了一个家长—学校—教育部门三方博弈的恶性循环。

一方面,公民的权利意识日渐兴起,一旦孩子发生涉及学校的人身伤害,家长必然打官司讨说法;另一方面,学校本身就是公益教育机构,不是保姆性质的经营机构,让它承担过重的保育责任,必然导致校方想方设法规避风险:不惜取消郊游,不惜把孩子拦在校门外,这也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

其中解决之道或在于国家实行强制保险,让学校摆脱校园伤害赔偿的风险,回归教育的本质。上海 沈彬 来源:东方早报.

于平:南平血案中那“难开的校门”

    这是让人难于自控的悲情:经证实,中年男子郑民生手持砍刀,在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门口连砍13名小学生,已造成至少8名孩子死亡。行凶原因,据说又是一个笼而统之的“报复社会”。

    南平血案中,最让我惊诧的细节,就是仅在55秒内,凶犯竟砍杀了13名小学生。莫说55秒砍杀13人,就是55秒找13个人,那也并非易事,而且小学生不是雕塑,他们会逃跑。我儿子现在四岁,他疯跑起来大人都追得吃力。是什么给了凶犯可乘之机,让13名小学生倒在血泊之中?

   后来,看到一个新闻的细节,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天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学生并不是在零零落落地进校,而是几十个学生都聚集在门口等待学校开门。新闻是这样描述的,“10分钟后的7点30分,校门将打开,他们可以像往常一样进入学校。然而,因为提前到校门口,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上课了。”

    数目众多的孩子,人头攒动地挤在校门口等开门,这是个致命的细节,反过来也给了凶徒机会。他冲进人群一路砍杀,让孩子几乎无处可逃。新闻报道说,有个孩子甚至在逃跑时自己撞到了凶徒手上,于是,重大伤亡就这样酿成了。

    那么,所有人无疑要问:学校的门啊,为什么那么难开?新闻报道说,已有家长质问学校:为什么学校不让孩子提早进门,学校规定要到统一时间学生才能进校门,明显不合理,管理制度为什么不能体现人性化和有效性管理?

    遥想自己学生年代,无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从未因为上学早到而被堵在学校门外。记得夏天的时候,常常早上六点不到就进校,班上门没开,一群小伙伴总在操场上尽情玩耍。可在这样一个越来越以人为本的时代,学校的大门却变得越来越难进,无论来多少学生,无论天气多寒冷、太阳多毒辣,只要未到上课时间,校门总是紧闭;到放学时间,学校又禁止学生在校内逗留,急不可耐地把大门关上;到xx节假日,学生想回学校打打球,也不被允许,整天校门紧锁。

    据说,学校之所以普遍这么做,主要原因是管理上的,怕在非上课时间进校,学生会发生安全事故。你去采访中国任何一个小学或者中学校长,他应该都会给你大谈这种制度的优点,说准时进校学校的安全事故明显减少云云。学校是卸责了,可孩子却叫苦不迭,安全事故也随之而来。记得媒体曾报道,一群孩子于午休时间在校门口等学校开门,结果冲来一辆汽车,造成两名孩子死亡。而现在,凶手更是把屠刀挥向一群被拒之门外的孩子。

    校门是用来帮助孩子挡住外来干扰与侵害,保护孩子安全的。而现在校门挡住的却是孩子,把他们推到莫测的社会风险之中,这实在是个天大的讽刺。细节决定命运,校门紧闭这个小小细节,葬送了至少8条生命,改变了13个家庭的命运。对此,我们所有的校长、教育局长们,你们是否有警醒、自责与愧疚呢?为了孩子,为了教育,我郑重地恳请你们,请敞开校门,救救孩子!请给所有家长一个安心的理由,还孩子在校园里快乐玩耍的权利

羽戈:福建南平血案意味深长的“精神病人”

有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挥之不去:为什么成人世界制造的灾难,最终往往由无辜的孩子充当牺牲品?

山西激战正酣,福建血光泛起。3月23日早晨,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发生重大凶杀案,8人死亡,5人受伤,皆是花季学童。凶犯被当场抓捕。据报道,此人名郑民生,曾担任社区医生,2009年6月辞职。

耐人寻味的是,血案爆发,很快就有新闻传出,最早称凶手是盲人,后被证伪;其后,多家报道提及凶手“曾有精神病史”,而有报道则指出“该说法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3月23日中午,《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天涯社区发表个人声明,要点有三:{dy}、不相信凶手是精神病人,相反,此人算计准确和下手残忍,恰在学童密集上学之时行凶,且刀刀捅肚子,非死即重伤;第二、判断“该案背后必有深因”;第三、政府如定凶手精神病人,即可全身以退,学童之死伤将归结为运气不好,不了了之……声明下方有民意调查,截至3月24日18∶40,共有27190人xx,79.2%的网友不相信凶手是精神病患者。

声明和xx的背后,恰恰是问题所在:为什么血案一发生,凶手就背上了精神病人的外衣?判定xx犯为精神病有什么深长的社会和政治意味?

郑民生并不孤独。此前,名噪一时的杨佳、邓玉娇等先后被怀疑为精神病人,连杨佳的母亲都概莫能外。邓玉娇案发后,曾被警方送往湖北恩施优抚医院接受强制xx,此后经司法鉴定,结论为“邓玉娇为心境障碍(双相),属部分(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这成为一审判决对其免除处罚的一大因素。

从社会学、政治学的视角审查,精神病就不仅是一种身体的疾病,还是一种社会病、政治病。现代社会讲求理性运转,精神病人则打破了理性的规范,反之,只要你溢出了理性,就可能患了精神病,不管你是疯子,还是天才。

上访者溢出了地方政府的正常治理秩序,不走法治路,而且越级,在官员眼中,不是精神病人才怪呢。xx犯溢出了要求稳定的正常社会秩序,xx就是制造动乱,导致民心惶惶,同理,你是精神病。将xx犯定性为精神病,一面即先行判定其为异类,制造一种身份歧视与智识歧视;另一面,其行凶动机就超出了常理,不再是报复xx,不再是心怀社会怨恨xx,他们拔刀而起,仅仅是因为精神病发作,神经错乱,你撞上刀口,则为巧合,只能认倒霉。这背后,可以掩藏多少剑拔弩张的社会冲突,多少一触即发的社会矛盾。

由谁来判别xx犯是否为精神病人呢,首先并不是精神病鉴定机构,而是公权力者。古人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圣人视百姓为病人,习惯了治国与治病一肩挑,今人更是将此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当精神病鉴定权掌握在公权力手中,除非我们理性如螺丝钉,否则都可能沦为精神病人。

也许,治国者更应该倾听赫尔岑那句名言:我们不是医生,是疾病。

{zh1}声明,以上所论只是针对一种病入膏肓的社会现象。关于郑民生到底是不是精神病人,我们期待中立性的精神病鉴定机构尽快作出司法鉴定。未经鉴定以前,我们只能视其为与我们一样的常人,正如在未经司法权判决以前,决不能视其为罪人。



郑重声明:资讯 【南平校门惨案,学校应该负责吗?等_风动云飞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