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雨一路歌
近年,在中国报业广告发展趋缓的情况下,作为《精品购物指南》分管广告经营的副社长,乔福刚提出了报业经营的“三次销售理论”和“三环理论”,成功地使《精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根据《精品》的市场定位,提出“1+X”媒体组合模式的竞争策略,突出《精品》在北京报业市场独树一帜地位的同时,为自身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生存环境,保证了广告营业额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记者走进了乔福刚宽敞整洁的办公室,走进了乔福刚的营销世界。
从四开八版到{dy}品牌一波三折
初见乔福刚,好像邂逅了一位久未谋面的故人。这个老总有点亲民,是慕名而来的记者对乔总的{dy}印象。然后,在一杯茶、一支烟中开始了访谈。乔福刚在《精品》创刊伊始即负责广告经营工作,见证了《精品》从四开八版的小报发展成为中国大众时尚生活媒体{dy}品牌的历程。虽然他一直强调《精品》的成功是整个管理团队及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但在《精品》十六年跌宕起伏的三个发展阶段中乔福刚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创刊到1999年的{dy}阶段,《精品》的报纸定位是大众化的生活服务+消费资讯。此前中国没有生活服务类报纸,《精品》的出现在国内报业市场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报纸门类。
第二阶段是乔福刚离开《精品》的1999年底到2001年。这时期,《精品》在第二代都市报的冲击下,管理内部出现了问题,包括乔福刚在内的很多中高层骨干在半年之内相继离开。新的领导班子对《精品》的办报方向做了重大调整,加入新闻元素,开始了向新闻市场进军的步伐。对此,乔福刚认为是一种战略层面上的调整,没有对错。对数字十分敏感的他对这时期的《精品》当然还是以客观数字来说明,他透露:“2000年,《精品》收入创历史新高,但在北京市场所占的份额却下降,从1998、1999年的20%以上降到2001年的8%,发行量从单期20-25万份跌到9万份,营业额从1500万跌到385万。”
2001年底乔福刚等领导骨干重新回到《精品》后,做了急救改版,带领《精品》进入了第三阶段的发展。这次改版没有做第三方市场调查,凭经验对现成资料进行分析,把《精品》重新拉回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定位,同时加入了时尚元素。乔福刚表示:“‘时尚北京人’将成为《精品》的主要目标人群。北京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包括外籍人口将成为北京未来的主流人群,对北京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他们在消费上追求生活品质,乐于接受时尚事物,对时尚类xx产品有相当的支付能力。市场定位对于媒体来说就是读者定位,产品定位就是内容定位。《精品》的定位就是满足人们关于时尚生活、时尚消费方面的需求,提炼成两句话就是:‘时尚消费参考,精致生活顾问’。”
“1+X”媒体组合模式成就竞争策略
调查显示,生活服务类媒体与新闻类媒体的读者群及阅读需求重合率只有15%,而新闻媒体间的重合率却高达70%-80%。乔福刚根据这种需求的差异化,提出了经典的“1+X”竞争策略,1指的是《精品》,X指的是北京市内发行的任何一份新闻类报纸。他坦言:“任何企业只要在北京做广告,可以通过1+X的媒体组合模式基本实现经常性读报人口的全覆盖!新闻类报纸有同质化的倾向,无论是《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还是《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等,定位都是大众新闻类日报,发行区域是北京,内容是新闻。它们不仅内容一致,连受众对象也是一致的。买这些新闻类日报的读者{dy}需求是看新闻,而有消费和购物的欲望才会买《精品》,这就是1+X的来源之一。”
在品牌推广方面乔福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多媒体信息碎片化的环境下,单靠拉广告的战略已经不存在。给客户做附加价值,才能带动营收的增长。随着《精品》品牌的成熟,客观上也需要大品牌的匹配,也就是品牌媒体吸引品牌客户。提高媒体影响力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影响什么样的人,二是影响什么样的品牌,能够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群,并影响有影响力的品牌,这个媒体品牌影响力才足够强。”从2003年开始,《精品》每年都要举办两次京城名人高尔夫赛,北京的时尚人群几乎都愿意参加,连平时爱好不多的乔福刚也乐于去打上几杆。同时,为了影响有影响力的品牌,每年1月8日《精品》在社庆日举办时尚盛典,给一些品牌授予{zj1}影响力品牌的称号。这一活动影响力也很强,被很多大品牌看好。
“三次销售理论”打破传统经营理念
中国传媒业自身没有市场化理论,《精品》在多媒体发展的环境下,做为资讯产品,必须满足读者的两个需求,即精神阅读需求和物质消费的需求。做为媒体,只有社会新闻信息,没有实用的广告信息,是残缺的;光有广告,没有新闻信息,同样残缺。在这种情形下,《精品》把广告当做内容来经营。在这个经营过程中,乔福刚提出了“三次销售理论”,颠覆了“办好报纸,发行量越大,读者越多,广告就越多”的传统办报理论。他解释道:“对于《精品》,广告已经成为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y}次我们编好内容,根据读者的需求定好定位;第二步把读者需求的内容采集上来,把消费能力卖给广告主;第三步,把我们有效的广告信息消费给读者。”
这一点在他媒体经营的“三环理论”中也有一个说明。办事严谨的乔福刚为记者画图解释道:{dy}区是广告主需要、读者需要、媒体的报纸定位也需要的理想状态,但难度很大。第二区给媒体带来的是效益,第四、五区体现的是效率。第四区是读者阅读需要与广告主需要相吻合,这时,广告主的广告投放回报是{zh0}的,读者的阅读需求满足是{zg}的。第五区是媒体的编辑方针定位,与读者的阅读需求相吻合,任何一个媒体想要长期良性的发展必须时时刻刻关注读者变化,并且根据这种变化及时的调整版面内容。(附图)看到记者似懂非懂的表情,他举例说:“《精品》在每年四月份的时候都会推出“美白”专刊,因为读者中女性多,她们四月份会计划购买美白产品,需求量大。组织一批美白产品的广告,和读者的需求相吻合,从而实现广告价值的{zd0}化,读者满意,厂家也高兴,这就是我们追求的{zg}境界。”
下一步战略,平行复制
在面临拐点的背景下,报业整体走低,《精品》六年来却增长290%。这种增长使《精品》摆脱了第二阶段时面临的生存危机。对于今后的发展,乔福刚满怀信心,他介绍:“2006年7月出版了{dy}份子刊《风尚志》后,我们就根据市场需求和我们所具备的条件,做了一些对市场更加细分的新刊物。如今,《精品》有四报五刊两网,四报是指北京的《精品》、沈阳的《时尚生活导报》、广州的《精品生活》、昆明的《精品消费报》;五刊包括:《风尚志》、《优品》、《世界》、《数字商业时代》、《玩家旅游》;两网就是精品网和移动网(精品手机报)。”同时,他还拿出这些刊物给记者翻阅。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消费趋缓,中国是一个所有的跨国集团、跨国品牌看重的销售市场。这些国际品牌,随着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品牌建设、品牌塑造功能的完成,开始加大对销售业绩的考核,在市场策略上开始重视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布局。在这种环境下,《精品》开始在二三线城市平行复制。这种复制是一种内容、品牌、管理经验以及广告客户渠道的输出。因为国内几乎所有国际一线消费类品牌都与精品合作,而这些渠道是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媒体所不具备的。乔福刚告诉记者,“《精品》已经完成04年开始的{dy}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就是要打造以《精品》为核心的xx都市生活时尚、影响大众消费选择的传媒集团,内容就是《精品》在各个中心城市的平行复制。《精品》的品牌概念已经相对成熟,在这个时尚品牌下去做产品的延伸和规划,使各种产品找到自己相对的细分市场,做好集团内部的规划。《精品》的复制,是一种地域性的区隔,而不是内容区隔,是一种市场选择,也是一种市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