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 一个不能不说的秘密_山河_新浪博客
    在低碳、绿色环保越来越被高度重视的今天,在电磁辐射被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列入必须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的当今,面对我们使用频率{zg}、与自己最贴身的辐射源,我们困惑了--到底手机有没有辐射?如果有,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究竟大不大?如果危害大究竟有没有防范措施或解决办法呢?
  的确,手机作为现今最重要的通信信息传递方式之一,已成了我们最贴身的沟通工具,不用显然是因噎废食。但要用也需明明白白、使用得当。因为它密切的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健康,因为我们不拿健康说事,健康就要拿我们说事,当然我们也不可能不拿自己的健康不当回事,因此,这绝不是小题大做、危言耸听……
  手机辐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众所周知,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由于手机是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通信工具,按人均拥有量来衡量,每百人手机拥有量要远远大于电视、电脑和其他日用电器的拥有量,因此,对于手机高频度、高持续性的辐射究竟安不安全、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危害,便成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科研机构长期调查研究的对象。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有关手机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大小问题,在科学界和学术界虽然争论不休,但经过科学实验表明,可以肯定的是:长期使用手机的人的健康会因为手机的电磁辐射而受到危害,其程度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也不容忽视。在我国,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对手机辐射也提出了警示。佳木斯大学物理学教授谢宜臣认为,目前关于手机辐射的争议,其实仅仅是量的讨论,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谢宜臣分析说,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可从众所周知的能量守恒定律来理解。手机主要通过天线向外辐射微波,这种辐射其本质是能量的传播,这些微波能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当它们进入人体器官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它不会灭亡,它把这些能量传递给人体器官,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即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随着手机持有量的迅速上升,人们对手机辐射可能引发的健康安全问题也开始日益重视起来。不过,目前大多数手机使用者对手机辐射的了解还很不全面,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却表明,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远比想象中更为可怕。正因为手机辐射问题的客观存在,因而,世界各国对日益严重的手机电磁污染格外重视,纷纷制定相关法规治理手机电磁辐射环境。如在英国,政府卫生部明确劝告未满18周岁的孩子不要使用手机。而日本、以色列等国的科研机构也在积极探索降低手机辐射的新举措,以色列的科技人员前不久研制出了能够在一些重要公共场所禁止使用手机的新装置,以避免在医院、飞机等场所,由于手机的使用而造成公共危害。日本科学家也利用海洋中贝类的壳体经过加工,研制出了能够涂抹在手机外罩上的涂层,以减少或降低手机的电磁辐射。一些国家的管理部门还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手机对人类健康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手机辐射有多凶专家机构如是说
  据英国媒体报道,一名澳大利亚癌症兼神经外科专家通过研究得出惊人结论:使用手机比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人们使用手机超过10年,患脑癌的危险将增加1倍。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手机危害健康的{zx1}、最严重的警告。
  法国的研究人员在把西红柿置于手机的电磁波辐射中10分钟后,西红柿分泌了一种生物学家们十分熟悉的“紧张分子”,这种物质只有在植物腐烂的时候才会出现。经过推理,科学家们认为,手机的使用很可能会诱发人类的脑瘤、听觉神经癌和不育症的发生。
  手机有没有害?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手机制造商们认为,手机微波辐射只要控制在国际规定的辐射安全标准——一种叫比吸收率“2瓦/每公斤”的限度内,就对人体无害。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姚克教授的实验却得出论证:即使手机在国际辐射安全使用标准内,长时间使用仍然对眼睛等人体部位有损伤。实验证实:手机接听中产生的电磁微波会损伤眼球的晶状体,破坏细胞通讯连接功能。这项发现新近已发表在世界最xx的眼科类杂志——《眼科视觉研究》上。这项发现同时质疑了国际现行的微波安全标准,目前国际辐射电磁波协会将可能重新制定微波辐射的安全标准。
  在美国{zx1}公布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将 100名年龄为18至25岁的手机使用者与50名不使用手机者进行对比实验后发现,前一组人更加不易听清某些词汇。研究显示,连续4年以上每天接听手机至少1小时的人辨别声音更加困难。而右耳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大部分人接听手机时使用右耳。
  由西班牙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应用物理学系负责人塞巴斯蒂安教授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现有方法得出的数据显然低估了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塞巴斯蒂安说:“既然电磁场的强度较预期大,对健康的影响也会相应要大。我们估计,电磁辐射的危害会不断累积,在10至15年后,很可能出现更多因使用手机而导致的病症个案。”
  2008年瑞典瑞典隆德大学的一项医学报告指出,发自手提电话的辐射可能对使用者的脑部产生危险,其中包括出现老人痴呆症等。这给手提电话辐射有害的说法又增加了一个佐证。手提电话制造商们此前一直强调手机辐射量是符合安全指标的。这项研究令人对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所制订的安全指标产生了怀疑。专家们建议,{zh0}不要等到手机辐射有害被xx证实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挪威科技大学的博士冈希尔德·奥弗特德尔及其同事对1.2万名瑞典人和5000名挪威人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这些人都在工作中使用手机。结果显示,在挪威参加调查的人中,31%的人出现了至少一种病症,而在瑞典人中,13%的人出现了一种或多种病症。这份研究报告还显示:头疼最容易在打电话后半小时内发生,有时也在打电话当中发生。很多挪威人说,疼痛要在打电话5分钟以上时发生。很多瑞典人也说,打电话5分钟以上会有症状发生。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研究中心的一个科研小组在一份叫《繁殖与不育》的周刊上说,经过对361名男性的生殖能力做的调查,科研人员发现手机使用的频率、时间的长短与精液的质量有着某种联系。科研人员发现,每天手机通话时间越长,男子的精子数量和质量越低。
  在受调查的对象中,有一些人平均每天手机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这些人的精子数量和质量低得可怜。不久前,美国国家调查委员会称,孩子对手机辐射的吸收率可能比成人更高,受到的伤害会更大。
  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由于更早地使用手机,这一代孩子比成人暴露在无线电波环境里的时间更久。在2007年年底的时候,英国和法国的卫生部门都已经发出了孩子慎用手机的警示。
  ……
  辐射差异大健康通信有选择
  既然许许多多的事实证明手机辐射对我们的健康确实会造成影响,甚至是严重的影响,而我们的信息生活又离不开手机,那么有没有办法既保证我们正常使用手机又可规避辐射风险或减弱其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呢?
  据专家介绍,要规避辐射风险,首先对手机辐射的一些基本特点要了解,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zd0},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会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电磁辐射源距离人体的远近是辐射对人体影响大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发射源距离人体每近1mm,辐射对人体影响就会增大很多。
  而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制式的手机的辐射量不同,辐射量高与低的手机可足足相差10倍!而据现网实测,不同制式的手机的发射功率相差数百倍,同等时间内的辐射能量比甚至相差60倍以上!所以专家倡导大家尽量不要挑选和长时间使用高辐射的短波或高频的无线电话和对讲机,谨慎使用辐射相对较高的有些制式的手机,尽量选用具有超低辐射特点的绿色手机,这样可以{zd0}限度的避免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此外,6个不同国家的多家健康机构推出的“防治手机辐射8个妙招”,也值得我们借鉴:1)购买低辐射手机;2)使用手机耳机模式或话筒模式;3)多听少说;4)手机与身体保持距离;5)多短信,少通话;6)信号差时别用手机;7)限制儿童使用手机;8)别相信所谓的“辐射屏蔽”,它们更耗电,而且增大辐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手机辐射 一个不能不说的秘密_山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