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书_姚家明_新浪博客

送    

剧团送戏下乡用的大卡车摇摇晃晃很吃重地停在了县政府院子里。司机小王“通”的一声关上车门,从车子上跳下来,走到文化局办公室门口,大声喊叫:“帮忙卸货,帮忙卸货,快点!”

有人问:“什么货?”

司机没好气地说:“什么货?书。”

钟会问小王:“谁给的书?”

小王说:“谁给的?省上给的。”

说话间,已到了院子里,只见那辆车上四方四正码着包装好的满满一车书。

司机找来了一张梯子,让两个人上去卸,两个在下面接,其余的往局里搬,整整干了半天,才把活干完,{zh1}一点数,总共上万册图书。

第二天,文化局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局长在会上特别强调了那一万多册图书的用途——这是省文化厅无偿赠送给文化局的,其目的是壮大地方文化馆建设。文化局目前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图书全部发放给全县10多个乡镇文化站。

文化局一共12个人,副科级以上领导占了6个。再除去司机和守电话的文书在家,其余4个人,局长做了分工:每人包4个乡镇,先是对各乡镇文化站进行摸底,底子摸清后,视各乡镇文化站的房子及人员编制再发送图书。三个月必须完成任务。

钟会因为资格老一些,又是分管文化市场的股长,局长多少对他还是照顾了一下,让他跑县城附近的4个乡镇:北关镇,太平镇,三马镇和泉水乡。

局长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大家态度必须端正,一个乡镇一个乡镇的落实,工作结束后,要写一个总结,向上级部门汇报。

钟会觉得这个工作还不错,成天坐在办公室里,把他坐得够够的,他也正想到乡下走走;反正这几个乡镇距县城都不远,近的就在县里,比如北关镇;远的也就是二三十里,骑上摩托,半个小时就到了。

临行前,局里几个领导对他们开玩笑:你们这可是给人家送好处的,到了下面,可要控制好酒量,不要让人家灌成了呆子。

钟会平时很少下乡,他想也许真的就像几个副局长说的那样,到一个乡镇让人家灌一次酒,几个乡镇下来,真的会把人灌成了呆子。乡镇那些干部喝酒他可是见过的,喝酒不要命,几乎每个人都是酒篓子。因此他就提前告诫自己,一定要控制好酒量,能少喝的,尽量少喝。

钟会选择的{dy}个乡镇是不远不近的三马镇。三马镇是个古镇,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曾于此试马,捉马,再挡马,因而留下佳话。镇政府建于312国道边上,房子大多是老房,里面有两棵上千年的松柏,还有一块古碑。

钟会是半上年去的,去早了不好,去晚了,又有噌饭之嫌。钟会把摩托停放在镇政府院子里,锁好,然后去找镇党委书记。虽然这事应该找镇长,但他听说现在乡镇书记都很牛,一般的事情书记不点头,乡()都不敢表态。

院子有两间新盖的砖瓦房,门前有一座小花园。这两间房子,其中一间住的是书记,还有一间住的是镇长。书记的房门关着,钟会敲了半天门,里面没一点动静;镇长的门倒是开着的,可里面没人。

钟会想既然镇长的开着,肯定就在镇上,就在花园边上等着。

眼下正是暮春时节,花园里的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钟会一边赏着花,一面等着人,一直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也没见镇长露面。到办公室一问才知道,书记到县上开会去了,镇长检查通村水泥路去了,刚走。戴眼镜的文书问钟会有什么事。钟会把来因讲了:县里要给镇文化站赠送1000册图书,无偿的。

这个文书大概爱看书,就惊喜地问:“那太好了,都是些什么书?”

钟会说:“大多都是中外文学名著,另外还有一些农村专业技术书。”

文书说,“这是件大好事,书呢?”

钟会说,“局里让我们先到下面摸一下底,摸清该镇文化站的房子及人员编制后,再把书拉来,到时候省上还要下来检查,镇上要有一名领导具体负责这件事。”

文书说:“还这么复杂!那好吧,领导回来了我向他汇报一下,你把你的手机号留下来,领导安排好了,我跟你联系。”

话说到这里,钟会知道人家是在委婉地下逐客令了,就把手机号留下来,然后不声不响地走出去,一直走到摩托车跟前,把锁打开,带着情绪踩着油门。摩托车大声吼叫一声,开出了镇政府院子。这个时候已经马上十二点了。

钟会后来又跑了两个乡镇,情况和三马镇都比较类似,那些书记和镇长要么要理不睬的,要么直接对他说,送什么书?现在谁还有闲功负看书?

钟会十分痛心,省上给的这些图书,大多是中外文学名著,非常珍贵,他们怎么看不上呢?乡镇文化站真的已经名存实亡了吗?这些东西。

骂归骂,任务还得完成,不然{zh1}局长下来检查怎么办?总结怎么写?本来是给人家做好事的,如今却翻过来了,他得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求情,央求人家安排一名干部落实这件事, 腾出房子堆放图书。乡镇的房子都非常紧张,连专门存放图书的房间都没有,图书送来之后,大多都堆放到库房里——里面乱咕隆冬。看到新的图书放在尘埃中,钟会的心里像刀绞一般心痛。什么没有房子,他明明看到好几间房子空着,里面不是做舞厅、xx室,就是做其它娱乐场所,他们不重视文化,你有什么办法?

钟会想,距县城近的乡镇是这种状况,稍远的,情况也许会好些吧。因为乡下更少受到城市的影响,人应该更爱书一些。因此对于泉水乡,他是满怀信心的。

谁想情况更糟,真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在其它几个乡镇,钟会起码还有一个主管文化的副镇长领着,具体落实这件事,到了泉水乡,领导根本不出面,他找书记,找了好几趟,找不着人;又寻乡,也是寻了好几次,连人影都没寻着。后来办公室的文书看他跑得可怜,才把一个姓李的文化干部找来,让这个文化干事协助他落实这件事。

文化干部在乡镇上怕是最没有地位的,他领着钟会跑了半天,连半间房子也没寻着。

钟会心里窝了一团火,正想发气,那个文化干部说:“钟股长,你都看到了,乡上实在没房子;领导也不把它当回事,你就把图书送给其它乡镇吧。”

钟会说:“你别胡扯了,这是上面的指示,每个乡镇必须落实1000册图书,上面到时还要来检查。”

“照你说,不要还不中呢。”

“当然了。”

“哪还有这等事,人家不要,硬往头上栽?”

“我就不明白,这是件大好事,你们竟然不领情,难道你们平时就不看书?”

“看啥书呢,实话对你说吧,有空了大家都去玩牌打xx。”

“那每年的文化工作是咋搞的?”

“啥文化工作!妈的,他们根本就不把文化工作当回事!我这个文化专干,在乡镇只是个跑腿的,打杂的,提干、捞钱啥好事都临不到我。”

“唉,真是想不到。”

“想不到吧!有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说?”

“啥话?”

“你们就不该送图书,应该送钱,这多书折合成钱,大约就是三五万块钱吧,你想,要是你送三五万,不说三五万,就是一万块,书记乡长跑都跑不及,你还找他们呢,你就是入地三尺,他们都能把你从地底下挖出来。”

钟会心里凉透了,这就是现在的乡镇文化现状。上面还好心扶持文化站的发展呢,其实大多数文化站都临近消亡了。文化干部只是成了摆设。乡镇上{wy}重视的就是经济。这怪谁?但问题不解决不行,钟会只好实话对文化干部说:“这件事无论如何得落实,现在其它乡镇都完成了,如果你们乡镇落空,上面来检查,出了漏子,领导怪罪下来,就是你的责任了,那你就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干瘦的文化干部一听这话,就大骂那个姓宋的文书不该把这件事拧到他头上,他无职无权,咋落实这件事?。

“你找间房子就行了,这是啥了不起的事!”

那人一听不言转了,他闷着头想了一会儿,突然惊喜地说:“钟股长,有了!”

“什么有了?”

“房子有了,我领你去。”文化干部马上领着钟会出了乡政府院子。一出门就是一条古街,中间是青石板街道,一面是高高低低的房子,开着各式各样的商店;另一面是乡政府的院墙和几间房子——有一间房门对着街,当作门面房被人租用。

文化干部把钟会领到那一间房子跟前,对里面大声喊叫:“春花。”里面答应了一声,接着走出一个穿白衬衫的清清纯纯的姑娘。

“李专干,你找我有啥子事?”

“你这房子里有多余的空间吗?”

“做啥么?”

“放书。”

“放书?放啥子书?”

“好书,啥书,平时你看书要掏钱买,现在白送你一千册图书,愿不愿意?”

“有这好事!书呢?”

李专干就指指钟会说:“这是县上来的钟股长,专门负责送图书的。”

“行么,那你们就把图书送来,放我这儿。反正这也是你们乡上的房子,你们想用就用吧。”

钟会走进去,只见里面一个柜台,柜台两面是两个货架,货架上摆放的是五颜六色的粮种和菜种包装袋,中间是一道布帘,布帘后面支了一张床。房子进深比较长,里面还剩了很大一段空间,放书是能放,真正把书放在这里面,钟会有一种好东西被糟蹋的感觉,心里着实感到很不是滋味。但不放在这里,又能放哪里?

钟会仔细看了看,对那女子说:“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再把布帘往里挪一挪,腾出一米多的位置,支两个书架,把书放上去。”

春花听钟会这么说,就进去用脚步量了量,然后说,“可以。”

姓李的文化干部一听问题解决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对钟会说:“库房里刚好有两个旧书架子,我负责搬出来。”

钟会说:“那就多谢你了。”

几天后,钟会就把那1000册图书送到了泉水乡。

书架已经放好。钟会让李专干把书的册数点了,写了一个收到条,任务就算完成了。钟会发现,这个叫春花的子女非常爱惜书,他和李专干说话的时候,春花开始把一册册图书摆放到书架上,她放得非常认真,非常细致,书上有一点灰尘,她都要用手帕擦一擦。临走时,钟会特意对春花说:“你一定要保护好这些书,谁借可以,但不能弄丢了,上面还要来检查的。”

春花说:“没问题,爱看书的,都懂得珍惜书;不爱看书的,你就是白送,他也不希罕。”

春花这句话引起了钟会的注意,他想不到这个看似很普通的乡村女孩子竟有这等见解,就问她:“你今年多大了?”

“十九岁。”

“咋不上大学?”

“没考上。”

“咋不补习?”

“懒得补习。”

“为啥?”

“考上大学了能咋?还不是一样找不着工作。”

“平时爱看书吗?”

“爱看。”

“那好嘛,这些书保你看个够。”

春花笑了,说:“我有这个想法,把这些书统统看一遍。”

一晃几年过去了。{yt}钟会突然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泉水乡那个照看图书的春花竟然成了一名作家。这个乡间女子近年来一连在《收获》《当代》等xx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中短篇小说,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她的其中一篇小说还被一家公司买去了版权,改编成了电视剧。省文学院得知春花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农村青年之后,决定把她调到文学院,做为省上重点培养的青年作家。

春花临走前还特意到文化局拜访了钟会,对钟会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她说她就是靠阅读那1000册图书积累了写作经验,通过勤奋写作,她才走出了一条路。

钟会听了这话心里很高兴,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呀,他想不到自己当年的一个无奈之举竟无意中做了一件大好事。

“那一千册图书还在吗?”钟会问。

“交给乡政府了,现在那间房子正式成为乡文化站了,里面配了两名文化干部,专门搞文化工作。”

“都是你影响的吧?”

“占一部分吧。现在我们当地不少人都喜欢读书了。”

听了这话,钟会心里感叹不已。

 

 

送    书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送 书_姚家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