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改造_唐山机床电气改造_百度空间
 7.2、改造的技术准备 改造前的技术准备充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造能否取得成功。技术准备包括:

7.2.1 机械部分准备

     为配合电气改造而需进行的机械大修改造的测量、计算、设计、绘图、零件制作等应先期完成。同时对停机后需拆、改、加工的部分等应事先规划完毕,提出明确要求,与整个改造工作衔接得当。

7.2.2 新系统电气资料消化

     新系统有许多新功能、新要求、新技术,因此改造前应熟悉技术资料,包括系统原理说明、线路图、PLC梯形图及文本、安装调试说明、使用手册、编程手册等。要有充裕的时间来对上述资料进行翻译(进口系统)、消化、整理、核对,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7.2.3 新旧系统接口的转换设计

     根据每台设备改造范围不同,需事先设计接口部分转换,若全部改造的,应设计机电转换接口、操作面板控制与配置、互联部分接点、参数测量点、 维修位置等,要求操作与维修方便、合理,线路走向通顺、中小连接点少,强弱电干扰最小,备有适当裕量等。局部改造的,还需要考虑新旧系统的性能匹配、电压 极性与大小变换、安装位置、数模转换等,必要时需自行制作转换接口。

7.2.4 操作、编程人员的技术培训

     机床电气系统改造后,必然对操作、编程人员带来新的要求。因此提前对操作人员和编程人员进行新系统知识培训十分重要,否则将影响改造后的机 床迅速投入生产。培训内容一般应包括新的操作面板配置、功能、指示含义;新系统的功能范围、使用方法及与旧系统的差别;维护保养要求;编程标准与自动化编 程等等。重点是弄懂、弄通操作说明书和编程说明书。

7.2.5 调试步骤与验收标准的确定

     新的电气系统改造完以后,怎样进行调试以及确定合理的验收标准,也是技术准备工作的重要一环。调试工作涉及机械、液压、电气、控制、传感 等,因此必须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其它人员配合。调试步骤可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从外到里进行,也可先局部后全局,先子系统后整系统进行。验收标准是对新系 统的考核,制定时必须实事求是,过高或过低的标准都会对改造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标准一旦确定下来,不能轻易修改,因为它牵涉到整个改造工作的各个环节。

7.3、改造的实施

  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进入改造的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内容按时间顺序分为:

7.3.1 原机床的全面保养

     机床经长期使用后,会不同程度地在机械、液压、润滑、清洁等方面存在缺陷,所以首先要进行全面保养。其次,应对机床作一次改前的几何精度、尺寸精度测量,记录在案。这样既可对改造工作起指导参考作用,又可在改造结束时作对比分析用。

7.3.2 保留的电气部分{zj0}化调整

     若对电气系统作局部改造,则应对保留电气部分进行保养和{zj0}化调整。如强电部分的零件更换,电机的保养,变压器的烘干绝缘,污染的清洁,通 风冷却装置的清洗,伺服驱动装置的{zj0}化调整,老化电线电缆的更新,连接件的紧固等等。只有对保留的电气部分做好过细的{zj0}化调整工作,才能保证改造后的 机床有较低的故障率。

7.3.3 原系统拆除

     原系统的拆除必须对照原图纸,仔细进行,及时在图纸上作出标记,防止遗漏或过拆(局部改造情况下)。在拆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新系统设计中 的欠缺之处,应及时补充与修正,拆下的系统及零件应分门别类,妥善保管,以备万一改造不成功或局部失败时恢复使用。还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可作其他机床备件 用。切忌大手大脚,乱扔乱放。

7.3.4 合理安排新系统位置及布线

     根据新系统设计图纸,合理进行新系统配置,包括箱体固定、面板安放、线路走向和固定、调整元器件位置、密封及必要装饰等。连线工作必须分工明确,有人复查检验,以确保连线工艺规范、线径合适、正确无误、可靠美观。

7.3.5 调试

     调试必须按事先确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调试人员应头脑冷静,随时记录,以便发现和解决问题。调试中首先试安全保护系统灵敏度,防止人身、设 备事故发生。调试现场必须清理干净,无多余物品;各运动坐标拖板处于全行程中心位置;能空载试验的,先空载后加载;能模拟试验的,先模拟后实动;能手动 的,先手动后自动。

7.4、验收及后期工作

  验收工作应聘请有关的人员共同参加,并按已制定的验收标准进行。改造的后期工作也很重要,它有利于项目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使设备尽早投产。验收及后期工作包括:

7.4.1 机床机械性能验收

     经过机械修理和改造以及全面保养,机床的各项机械性能应达到要求,几何精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7.4.2 电气控制功能和控制精度验收

     电气控制的各项功能必须达到动作正常,灵敏可靠。控制精度应用系统本身的功能(如步进尺寸等)与标准计量器具(如激光干涉仪、坐标测量仪等)对照检查,达到精度范围之内。同时还应与改造前机床的各项功能和精度作出对比,获得量化的指标差。

7.4.3 试件切削验收

     可以参照国内外有关数控机床切削试件标准,在有资格的操作工、编程人员配合下进行试切削。试件切削可验收机床刚度、切削力、噪声、运动轨迹、关联动作等,一般不宜采用产品零件作试件使用。

7.4.4 图纸、资料验收

     机床改造完后,应及时将图纸(包括原理图、配置图、接线图、梯形图等)、资料(包括各类说明书)、改造档案(包括改造前、后的各种记录)汇总、整理、移交入档。保持资料的完整、有效、连续,这对该设备的今后稳定运行是十分重要的。

7.4.5 总结、提高

     每次改造结束后应及时总结,既有利于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有利于整个企业的技术进步。

八、数控改造几个实例

1、用SIEMENS 810M改造X53铣床

     1998年,公司投入20万元,用德国西门子810M数控系统、611A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对公司的一台型号为X53的铣床进行X、Y、Z三 轴数控改造;保留了原有的主轴系统和冷却系统;改造的三轴在机械上采用了滚轴丝杆及齿轮传动机构。整个改造工作包括机械设计、电气设计、PLC程序的编制 与调试、机床大修,{zh1}是整机的安装和调试。铣床改造后,加工有效行程X/Y/Z轴分别为880/270/280 mm;{zd0}速度X/Y/Z轴分别为 5000/1500/800 mm/min;手动速度X/Y/Z轴分别为3000/1000/500 mm/min;机床加工精度达到±0.001mm。 机床的三坐标联动可完成各种复杂曲线或曲面的加工。

2、用GSK980T和步进驱动系统改造C6140车床

     1999年,公司投入了8万元,采用广州数控设备厂生产的GSK980T数控系统、DY3混合式步进驱动单元对公司的一台加长C6140车 床的X、Z两轴进行改造;保留了原有的主轴系统和冷却系统;改造的两轴在机械上采用了滚轴丝杆及同步带传动机构。整个改造工作包括机械设计、电气设计、机 床大修及整机的安装和调试。车床改造后,加工有效行程X/Z轴分别为390/1400 mm;{zd0}速度X/Z轴分别为1200/3000 mm/min; 手动速度为400mm/min;手动快速为X/Z轴分别为1200/3000 mm/min;机床最小移动单位为0.001mm。

3、用GSK980T和交流伺服驱动系统改造C6140车床

     2000年,用广州数控设备厂生产的GSK980T数控系统、DA98交流伺服单元及4工位自动刀架对电机分厂的一台C6140车床X、Z 两轴进行数控改造;保留了原有的主轴系统和冷却系统;改造的两轴在机械上采用了滚轴丝杆及同步带传动机构。整个改造工作包括机械设计、电气设计、机床大修 及整机的安装和调试。车床改造后,加工有效行程X/Z轴分别为390/730 mm;{zd0}速度X/Z轴分别为1200/3000 mm/min;手动速度 为400mm/min;手动快速为X/Z轴分别为1200/3000 mm/min;机床最小移动单位为0.001mm。

4、用SIEMENS 802S改造X53铣床

     2000年,公司投入12万元,用德国西门子802S数控系统、步进驱动系统对公司的另一台型号为X53的铣床进行X、Y、Z三轴数控改 造;保留了原有的主轴系统和冷却系统;改造的三轴在机械上采用了滚轴丝杆及齿轮传动机构。整个改造工作包括机械设计、电气设计、机床大修,{zh1}是整机的安 装和调试。铣床改造后,加工有效行程X/Y/Z轴分别为630/240/280 mm;{zd0}速度X/Y/Z轴分别为 3000/1000/600 mm/min;手动进给速度X/Y/Z轴分别为2000/800/500 mm/min;最小移动单位为0.001mm。



郑重声明:资讯 【数控机床改造_唐山机床电气改造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