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发展简史-2_飞翔摄影化妆学校_新浪博客

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826年。然而摄影术的诞生并没有从这{yt}算起,原因是尼普斯的阳光摄影
法,光敏度太低,没有实用价值。后来经过改进,为当时的印刷制版所采用。

7 世界上留存的用暗箱拍摄的最老的照片,1826年。这是从尼埃普斯的窗口拍摄的景色,左边
是鸽子棚的屋顶,右边是他的房子的一部分。

  现在人们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从1839年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开始的。路易斯·达盖尔
(Louis Daguerre,1787-1851),是法国巴黎的风景画家和舞台设计家,是当时法国很有名的艺术
家,他与尼普斯有过很长时间的合作。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他得知
了尼普斯的阳光摄影法之后,与尼普斯通信,并与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摄影方法。但尼普斯没有
同意达盖尔的主张,用银盐做进一步的实验。因此直到尼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也没有得到根本
的改善。直到1837年达盖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的实验方法,来彻底改进摄影的技术。

8 达盖尔肖像

  1838年,达盖尔用一块表面镀了银的铜板在暗室中用碘蒸气进行薰蒸,以使其表面产生一层
碘化银。碘化银就是我们目前所用的银盐的一种(银盐也被称为卤化银,它包括氯化银、溴化银
和碘化银),它有感光特性,见光后会分解出银。他把这种涂有碘化银的铜板,放在萧特式暗箱
里曝光,曝光大约15分钟,然后取出铜板放在水银蒸气上再次熏蒸,被曝光后拍摄下来的影像就
得到了加强和显现,但此时的影像还不能观看,否则又会重复以上的“悲剧”。因此,这时的影
像被称为“潜影”。以上的过程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显影”。{zh1}用次亚硫酸钠(硫酸苏打)固
定影像,即把未感光的碘化银溶解掉。这个过程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定影”。以上过程都必须在
暗室或专用的显影暗箱内进行。经过显影和定影的铜板{zh1}用蒸馏水把药剂洗干净,这样一幅
“照片”就形成了。达盖尔把它的摄影方法称为“达盖尔式摄影法”,而现代人则把达盖尔的摄
影方法称为“银版摄影术”。

9 达盖尔摄影法所需要的全套设备


图10 达盖尔摄影法的显湿机,1839年法国制作。使用一个水银灯,把水银加热到沸点,水银蒸气
使已暴光的平板感光金属板上的影像显现出来。显影机上方有红色玻璃可以观看显象效果和过
程。


图11 1838年,用“达盖尔法”拍摄的巴黎街景。曝光时间约15分钟,移动中的车子及人物都没有
拍摄下来。


图12 用银版摄影法拍摄的达盖尔本人的照片

  由于资金问题,达盖尔无法继续改进他的摄影方法。通过多方奔走,他的发明受到了法国政
府的重视,并获得了国家津贴奖。为了报答政府的关怀,达盖尔于1839年把他的全部技术专利公
布于众,无偿地献给人民。因此摄影术的诞生从1839年算起。

第三节 达盖尔后时代摄影的发展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发明不久,迅速在整个欧洲传播开来,并得到了多次改进。达盖尔的摄
影术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和工业、旅游业以及铁路交通的发展。
  与达盖尔同时,英国的一位地主兼业余科学家塔尔博特(Talbot),也进行过类似的摄影尝
试。他把氯化银涂在纸上作为感光材料,然后将已曝光的氯化银纸浸在浓盐水中,以防止影像的
进一步黑化,{zh1}将显现出来的负像通过光线曝光在另一张感光纸上,形成正像。只是塔尔博特
当时没有申报专利,才使得他的摄影方法没有得以流传。塔尔博特的摄影方法,被称为卡罗式摄
影法。

13 1835年塔尔博特用暗箱拍摄的相纸负片的复制品。负片的曝光时间是1.5小时。负片后面L.
艾比的窗口,至今仍在。

  达盖尔之后,在欧洲的多数国家和美国的主要城市中,都建立了像摄影室(Portrait
Studio),这些摄影室被称为“达盖尔式摄影室”(Daguerream Parlor)。当时拍摄一张达盖尔
式照片需要1分钟左右的时间曝光。由于达盖尔摄影术的发展,使得照相机制造业和感光材料制造
业都得以迅速发展,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老相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前后的产品。
  19世纪50年代,摄影术又经历了一场重大的变革,一种被称为“火棉胶”(Collcodion)摄
影法或“湿板”(Wet Plate)摄影法的摄影方法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这种方法比达盖尔式摄
影法与卡罗式摄影法更为复杂,但却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因此迅速普及开来并延续了很长时
间。
  达盖尔摄影法因用镀银铜板而价格昂贵,卡罗式摄影法显然便宜,但因为用于“拷贝”正像
的负像“底片”是纸介质,不透明,因而影像不清晰。于是人们尝试把氯化银涂在玻璃上做为底
片。但这必须找到一种胶合剂,使氯化银能牢固地附着在玻璃上,不然很容易被水冲走。于是人
们开始想到用鸡蛋清做胶合剂,但蛋清中能混合的感光化学药品是有限的,这影响了玻璃底片的
感光敏感度,使曝光时间过长。
  1851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高峰时期,一名伦敦雕塑家发现了一种被称为“火棉胶”的粘
性液体,可以作为感光材料的理想的粘合剂。这种火棉胶是用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清中制成的。
把它和感光药品混合后涂在玻璃上,通过光敏化后,装入照相机进行曝光,曝光后立即进行显
影、定影和水洗,于是一张玻璃底片就产生了。

14 早期的10*12英寸湿板底片


图15 P.德拉莫特于1853年拍摄的火棉胶照片。这是英国水晶宫从海德公园搬出后,在伦敦南部重
建时拍摄的一组记录片中的一幅。


图16 拍摄湿板照片时的情景,拍摄者在拍摄远离工作室的照片时,要带上帐蓬和各种化学药品。

而代表现代摄影术的“干板”和胶片则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了。


四节 从湿板到胶卷

一、从湿板到干板

  火棉胶的发明是促进了湿板摄影的发展,湿板摄影大大缩短了曝光时间,可以说真正意义上
的摄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湿板摄影也大大促进了摄影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摄影师掌握了这
一技术。在欧洲和美国由于湿板摄影技术的传播,掀起了一股肖像摄影热,越来越多的照相馆如
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湿板摄影也带动了一个业余摄影的群体,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开始接触摄
影。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志立于摄影的人,他们拍摄了一大批那个时期的自然景观和人
文景观,也拍摄了一大批xx人物的肖像。这些照片为人类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早期摄影纪录。

 旅行家F.弗里斯于1856年的一次尼罗河旅游中,拍摄了这副火棉胶金字塔景色照片。


 高级摄影室备有各种风光北京,xx拍摄立柜式人像。这对夫妇所选的是一幅暴风雪背景。


 “玩”,O.雷兰德摄,1855年。这是在摄影室拍摄的舞台式抒情照片,得到人们极高的评
价,被认为是艺术照片。


 “作家博得莱尔”,F.纳达尔摄,1856年。纳达尔原是一位画家和作家,19世纪50-60年
代,他在巴黎用火棉胶拍摄了许多xx人物。


 “C.达尔文”,J.M.卡梅伦摄,1869年。

  湿板摄影同样也带动了摄影器材,主要是照相机的发展,当时出现了两个镜头的立体照相
机,也出现了四个镜头的多底照相机。


1860年用火棉胶的风箱式相机。


方便摄影师携带型套机,1860年法国杜布罗尼公司制作生产。成套设备包括:照相座机、药
水、平板感光片、相纸、xx盘、漏斗、固定相机用的三角架和使用说明书。


 1866年法国的阿道尔.贝尔希(Adolphe Bertch)发明的自动立体相机,使用66mmX140mm平板感
光材料。f:16固定光圈的消色差镜头。一个快门装在叶片的前方,保证暴光的正确。金属制作机
身。

  然而湿板摄影法过于复杂,外出摄影必须带一大批附属设备及药品,还要携带作为暗室用的
帐篷,这一切都阻碍了湿板摄影法的进一步普及。湿板摄影法是摄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
它最终被更加先进的干板摄影法取代了。
  自从火棉胶发明以来,人们始终在寻找一种更好的涂布材料,使涂布后的乳剂可以在干燥以
后使用,这样就避免了摄影前临时制做湿板的一切复杂工序和携带各种附属设备。人们开始试验
各种涂布材料,然而涂布后银盐的的感光性能大大降低了。
  一直到了19世纪的70年代,人们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粘合剂,叫做“明胶”,用它代替火棉
胶,可以制成干燥的感光玻璃片,这种感光片被称为“干板”。明胶的发明是摄影史上划时代的
革新,它使摄影从创始阶段进入实用阶段,它与我们目前使用的感光胶片,本质上已经没有区别
了。
  1871年,英国的一位医生马多克斯(Maddox)在《英国摄影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一种混
合有溴化银的糊状胶合物,将它趁热涂布在玻璃上干燥后,化学药品不会象火棉胶那样发生结晶
现象。这种糊状胶合物就是明胶。这种明胶与溴化银的混合剂被称为“感光乳剂”,将它涂布在
玻璃上即可制成干板,这种乳剂干燥后,在冲洗时会适当膨胀,但不会脱落,这有助于显影和定
影作用的发生。至今我们仍在沿用的就是这种感光乳剂。
  很多人对马多克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他们惊喜地发现,在乳剂的配制过程中,延长加热时
间,会使乳剂的光敏度大大提高。他们把这个过程叫做“熟化”。马多克斯的方法很快就被加工
厂用于批量生产,这样摄影师在拍摄时只需带上几块工厂生产的干板即可,而无须自已临时加工
配制感光材料。这一重大革新极大地推动了摄影的发展和普及,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感光材料工
业和照相机工业的发展。


图25 法国保罗.纳达尔(Paul Nadar)公司在1888年生产的xx快照(Express Detective)相机,使
用90mmX120mm的平板或软胶片感光。后部有装胶片的框架


图26 法国在1990年生产的旅游相机,使用180mmX240mm的平板感光片。这种相机生产了很长时
间,深受专业摄影和业余摄影爱好者的欢迎。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摄影的发展简史-2_飞翔摄影化妆学校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