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中的月亮之城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宜春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建华 2009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dy}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这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千多万江西儿女为之自豪,也为之摩拳擦掌准备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宜春,这个建设中的江西省{dy}个生态城市,更是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建设,踌躇满志的宜春人要把家乡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的城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速“月亮之城”的绿色崛起。 如何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宜春的经济发展,让“月亮之城”在绿色中崛起?对此,宜春市市长龚建华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以下简称《中国经济周刊》)的访问,详细阐述了宜春谋求绿色崛起战略。 《中国经济周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宜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有何深远影响? 宜春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生态环境优越,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3.4%,有4个{gjj}森林公园4个和12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境内7条主要河流均达到饮用水标准,10个县(市、区)的大气质量都达到国家标准,可以说,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宜春儿女为之雀跃,也明白这是千载难逢的大机遇,更明白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我们以此为加快宜春发展的强大动力,秉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是特色、发展是核心”的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赶超进位、绿色崛起”的要求,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进一步完善全市发展思路和规划,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速培育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进一步加快宜居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力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宜春{zd0}的品牌和优势。我们的城市发展就是要做好山水文章,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打造中部地区{zj0}宜居城市,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探索一条符合市情的科学发展之路。 中心城区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促进繁荣”的思路,纵深推进“三大战役”、 “13579”绿色工程,大力实施“六个六”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城市大会战的深入实施,力争3年内中心城成为建成区面积超70平方公里、人口超50万的大城市,并成功创建国家宜居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县市按照“加大投入、拉开框架、完善配套、美化环境”的要求,加大城市建设投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使城市面貌有大的改善,城市品味有大的提升,顺利实现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小城镇重点在完善规划、强化功能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承载能力,使之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桥梁,成为吸纳农民进城镇居住和从事二、三产业的载体,成为扩大内需启动农村消费的平台,成为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科技服务等方面的便民利民中心,成为建设“森林宜春”、农村清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重点抓好10个省级示范镇、20个市级示范镇的建设。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宜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成效如何? 一是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六大产业推进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招商引资如火如荼。六大产业累计开工项目129个,项目开工率为65.87%;开工项目累计签约资金149.75亿、2000万美元、2.8亿港元;开工项目中,投资亿元以上的46个。 二是环境越来越优美。城区现有公园9个,广场10个,游园37个,500米辐射半径内均有市民可休憩之处,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94%、39.42%、14.32平方米,绿化品位和档次大大地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bfb},袁河秀江段全年水质达标率{bfb};近年来,中心城区每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都达到了365天。 三是生活越来越便利。中心城区道路总长度达到224.51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8.19平方米,超出宜居城市标准3.19个平方米,城区主干道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主干道无障碍化。小街小巷改造已进行了六期,改造率超过95%,基本上做到路平、灯亮、排水畅通。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较高,万人拥有公交车数为10标台。 五是居民越来越幸福。中心城区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两房”建设始终走在全省前列,住房保障三项指标全部达到宜居城市标准;通过开展宜居社区、文明社区创建,社区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小区干净整洁,街巷路面完好,社区管理有序;城区刑事案件发案率0.158%,刑事案件破案率为90.9%,居民安全指数较高,5月份还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 我们将继续探索打造宜春生态宜居的方式、方法,在这条惠及百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快。 《中国经济周刊》:宜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走得是符合市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那么宜春为谋求绿色崛起将大力发展哪些产业?重点打造的产业是哪些? 我们积极策应世界低碳经济、新能源革命浪潮的兴起,培育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重点围绕锂电新能源产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机电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产业招商,进一步加速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努力形成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特色产业。继续把高安建筑陶瓷、樟树盐化工、丰城煤电、奉新纺织、上高鞋革、万载有机食品、宜丰竹木加工、靖安硬质合金等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心城区锂电、医药、建材、机电等六大主导产业作为扩大开放、做强工业的主战场,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物流平台、服务平台等相关配套建设,不断增强园区产业集聚能力,积极创建一批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基地。 尤其在锂电新能源方面,宜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钽”是我省的五朵金花之一。宜春钽铌矿不仅是我国{zd0}的钽矿,也是世界{zd0}的锂矿山,现探明的可开采氧化锂储量为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 我们利用“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品牌优势,按照“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建千亿元工程,打造亚洲锂都”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将锂电新能源产业列为全市的战略发展产业来重点推进。力争3-5年形成年产35-50万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锂动力汽车30万辆的生产能力,建成中国{zd0}的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届时,锂资源将成为新能源经济的紧缺资源,谁拥有了它,谁就拥有了发展主动权。 为加速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宜春举全市之力实现“建设千亿元工程,打造亚洲锂都”的战略目标,把锂电产业从六大产业中突出出来,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战略发展产业来推进。 为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原有的对工业企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宜春市委、市政府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出台新的鼓励和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政策体系。 此外,召开宜春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论证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家793锂电项目首席科学家吴锋等知名专家进行论证,并获通过,在充分吸收和采纳与会专家的中肯意见和合理建议的基础上,又组织人员及时进行了调整充实,制定了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更加符合循环经济政策、更加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科学规划。预期发展目标:{dy}阶段(2009-2012年):锂电新能源产业年产值力争2012年底前达到80亿元;第二阶段(2013-2015年):锂电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力争2015年底前年产值达到300亿元;第三阶段(2016-2020年):形成比较完整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力争2020年底前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得到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省委书记苏荣、省长吴新雄、纪委书记尚勇、副省长洪礼和、副省长谢茹先后就宜春市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将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列为全省第六个高新技术产业、第十四个重大产业、第四个千亿元产业工程以及省级锂电高科技产业基地和省级锂电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目前,宜春已建立了国内{dywe}的省级锂电高科技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 20平方公里,首期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按照功能区划有:锂电技术研发及检测中心、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区、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区、锂电池隔膜生产区、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区、锂电池生产区、锂电池动力车生产区、太阳能灯具生产区以及综合服务区。园区内的上市公司江特集团,有全国{yl}的电机研究中心,能为锂电池电动轿车提供{zy}质的“心脏”电动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能为为本地电池企业提供xxx{zh0}的正极材料;一批生产加工能力较强的机械加工企业,如;先锋机械厂、宜春一机厂、长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风动工具厂等,均有大量多余的加工能力,特别是三九宜工的特种汽车列入国家汽车目录,可为锂电池电动轿车提供强有力的产业化服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近30家汽车配件企业的汽配生产基地,主要以车用电控系统、车用标准件为主,可为锂电池电动轿车提供部分零配件。 宜春大地正在兴起打造亚洲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亚洲锂都的热潮。 《中国经济周刊》:对于宜春未来的蓝图,您有何构想? 我希望宜春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环境越来越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宜春这座“月亮之都”真正实现绿色崛起,成为现代的“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