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基础知识(下)_明珠_新浪博客

来源:

 

本期对於帽子(刀尖)、刃文(波浪纹)、地肌(摺叠锻造纹)等部份及正确的收藏观念做简明论述,为便於原意表达有关日文专有名词仍以原文表示,以免误译而背离原意。国人对於日本刀剑神秘传说众说纷云莫哀一是。喜欢的人不少,但精研此道者寥若星辰,多数人赏剑仍停留在利不利亮不亮的阶段,甚至用手触摸,其实锋利与光亮并非兵器良窳的关键,用手触摸刀刃更是{jd1}禁止,这是基本常识与礼貌,识者不可不察。电影与小说情节的描述通常为了增加剧情效果而言过其实,所谓的宝剑、妖刀不一而足。东洋兵器不论造形、材质、制作过程在在讲究科学方法,非神鬼所能左右,应以科学理性与美学艺术的健康角度来欣赏研究。

地肌是钢材摺叠揉合过程所形成的肌理纹路,各派摺叠法不同,形成的纹路自然不同,大致区别为∶

1.板目肌∶如木板年轮,形状接近椭圆形,并非规则圆形图案,形状大者称大板目,小者称小板目。刀刃地肌大多数属板目股。

2.木目肌∶木目肌形状比板目肌小形状更圆,各轮状排列较板目规则。

3.梨子地肌∶呈现出类似梨子表皮细密点状图案状,观察不易,必需仔细端详,否则容易误判为没有地肌的机械制品。

4.征目肌∶图案如木材年轮的平行线,线条平行比直,采用这种锻法的刀工为数不多。

5.绫杉肌∶形状如蛇行征目肌,各线条平行弯曲,状似平行波浪。这种锻造法只有月山派采用故又名月山肌,月山派在古刀期及新刀期并非xx流派,至新新刀期(十九世纪)月山贞一{dy}代被明治天皇诏封帝室技艺员迄今月山贞一第三代可谓日本当代{dy}名家,虽年逾八旬仍授徒锻造。
松皮肌纹路类似松树皮裂纹,古刀作者则重典型锻造则重一派刀工共同特徵,因此松皮肌又名则重肌。

 

无地肌除了刃文之外看不到锻造的肌理纹路,虽不见其纹路但做工仍经摺叠揉锻,只是摺叠方式异於其他流派而使肌理消失无形,称之「地无地铁风」这种锻法由新新刀鼻祖(十九世纪初)水心子正秀门徒池田一秀所创,因为看不到地肌所以容易被误判为工厂大量生产的模型装饰刀。无地肌之刀刃必需从刃文、刀形、中心(刀柄)等各部位综合研判才能判别是古代手工刀或是现代机械制刀,否则混淆难辨。

 

  栋即刀背脊,用来抵挡攻击,承受外力打击的部位,为抗外力冲击造型混厚俨如屋之栋梁而称为栋,栋种类依造形分为平、三、庵、丸等四种式样,庵栋顾名思义取其形式如寺庵屋顶,庵栋造型自古至今不曾中断流传最广,甚馀三种大多在古刀期作品偶而有之,不如庵栋广泛。切先依大小及形状大致分为大、中、小、猪首等。

 
弧度称为「反」,反分为腰反及鸟居反两种。腰反即在刀刃的腰部位置弯弧曲度{zd0}。鸟居反的弯弧平均分布在刀刃,接近圆周率,弯度最深的部位在中心地带,平均弯度造形类似日本神社前的鸟居故名之,又像我国宫殿前的华表故又名华表反。不同弧弯刀刃随使用者喜好向锻刀师订做,不同派别锻刀师造刀弯度亦不同。

艺术无国界,国人收藏外国文物风气不如欧美、日本,原因除中国文物种类多项目杂之外,其实心理因素、收藏动机与个人主见才是主导收藏方向的原因,妥善的规划与明确的方向,思考适合自己的收藏路线,摆脱五千年古文明的羁绊敞开多元文化胸怀,回游文物世界大海,则台湾成为亚太文物中心指日可待。

1,请介绍一下关於日本刀的鉴定有哪些种纇?
答:日本刀的鉴定一般分为个人鉴定和团体鉴定,个人鉴定为鉴定专家的个人判定,早期有名的鉴定专家有本阿弥派,至今已有19代之多,多以折纸的鉴定书留世。其他还有水心子正秀,山田浅右卫门等。近代以後至今的有名的鉴定专家有饭村嘉章(已故),得能一男(不幸於2002年7諝h世),柴田光男,鹤田一成先生等。团体鉴定是一些刀剑或是刀装具的团体组织的鉴定,如今信用{zg}的是日本刀剑保存协会,评定的刀剑及刀装具按品质及稀有度评为特别重要刀剑,重要刀剑,特别保存,保存刀剑及早期的特别贵重刀剑等纇别。此外当然还有日本的重要文化财,重要美术品等,这一级以上的都属於日本的国宝,不允许出口销售的了。

 

2,一把带鞘的古刀,到底它的刀身价值高还是刀装具价值高?

答:这需要看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来说,都是先有了刀身,然後才会为它定做刀鞘,配刀装,古刀毕竟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了,铁的刀身除非是在战斗中严重受损,否则一般都还可以由研磨师将它恢复光彩。而刀鞘大多以木为主要材料,历经数百年还能保存原貌的却非常稀有,所以我们今日看到的很多古刀,它的刀装很可能是後来配做的,一般刀身的价值要高於它的刀装。但是也有保存完好的刀装具,因它原本的古刀已损坏,而後配了一把刚好能配上的一般的古刀,则显然这刀装具的价值要高於刀身了。

 

3,刀是时代越古老价值越高吗?

答:不一定,要看它的留世的数量和做刀出自谁手,或是品质的好坏而定。当今还在世的刀剑名家中,就有很多的价值不斐,远超过一些一般的无铭古刀的价值。像盛吉,国光,国正等名家的作刀,现在也成了很多收藏家眼中的热点。

 

4,我但心购买後入关的关税及法律问题,请问有何好办法?

答:关於关税及法律手续,因我们一般都是用EMS送付,详情请到您所在地的EMS国际邮局讯问。按中国现行关税条例,进口100年以上的古美术品是免关税的。按您的需要我们可以出具英文的海关告知书,证明您的邮件是100年以上的古美术品。

 

5,为甚么日本刀刀柄有的是一个孔,有的却有很多孔?

答:日本刀在最初做成的时候一般是只有一个孔,用来装鞘的时候插入目钉固定,後来随战斗的需要,刀有很多被截短,这样一来就需要从新在靠上一点的部位打孔来固定刀装,多孔一般表示曾被多次截断,甚至原本有铭文的也被截短後成为无铭了。

 

 

刀工——村正
村正——原是室町中期至天正年间约一百年间伊势的刀工世代传承之名,其时正是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的动荡时期,对于日本刀的需求很大。由于对武器的需求量太大的关系而产生了大量的劣质刀剑,但是村正仍然保留了先前的作风——只生产{zyx}的、可用于实战的刀。

 

村正作为刀工的姓名正式登场是在室町中期,而且作为刀铭也使用了约一百年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村正并不是某一个刀工的名字,这也可以通过现存的村正刀的外形和刀铭上分辨出来。就现在得到的资料而言,至少有三个(三代)伊势的刀工的通名叫村正。据考证,初代称左卫门尉,是伊势桑名人,现存由他制作的村正刀最早的一把是文龟元年(1501年)打制的,而且这把现在最古的村正刀上还有"势州桑名住右卫门尉藤原村正”的长铭。

 

妖刀——村正

村正之所以称为妖刀,固然一方面与它太过锐利,死在村正刀下的人很多有关,不过其{zd0}的背景应是村正与松平(德川)家的关系。天正七年(1579)九月十五日,德川家康嫡子松平(冈崎)三郎信康于远江二俣城xx,其原因是织田信长疑心筑山殿(家康正室)和信康与武田家暗中勾结。虽经家康百般解释,信长仍然下达了处死二人的命令,{zh1}家康迫于信长的淫威不得不违心接受了这一命令,筑山殿于八月二十九日被杀。

 

当信康切腹之际被派遣成为介错人(介错人即替切腹者解除痛苦、砍其头的人)的是服部半蔵正成和天方山城守通纲,当时具体的职务是半藏担任介错,通纲担任检视,事实上他二人都很不愿担任此任务,但是事实是无情的,当信康切腹时,三人都十分悲伤,尤其是半藏,在信康切腹之后已无法举刀,而使信康承受了很大的痛苦,此时通纲见状,不顾悲痛,毅然拔刀砍下了信康的头。事后二人一边哭泣着一边向家康报告信康的{zh1},此时家康也十分伤心,突然家康问通纲介错时用的是哪把刀,通纲回答说是"势州千子村正”,家康顿时颜色大变。事实上,家康以前的松平家两代当主都是死在了村正刀下, 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于天文四年(1535年)在尾张国守山被家臣阿部弥七郎一刀斩杀,那时弥七郎用的就是村正刀,后来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被近侍岩松八弥暗杀,当时八弥使用的也是村正,而家康本人幼年在骏河时也曾被村正xx了手指,这些虽然都可以说是巧合的,但是在庆长五年(1600年)关原合战中织田河内守长孝(织田有乐斋嫡子)的长枪又误伤了家康的手指,即当年受伤的那一手指,更巧的是此长枪也是出自势州村正打造的,这一切不得不让家康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以上诸事件都是村正与德川家的相关事件,而且无一吉兆(甚至后来骏河大纳言忠长切腹时使的也是村正刀),后来家康断定:"村正刀是专门作祟德川家的妖物”,并下令毁弃所有的村正刀。因此到了江户时期,虽然势州村正的刀工仍然在打制日本刀,但迫于幕府的压力,也没有人敢公然使用"村正”的刀铭了。但由于村正刀的优良品质武士们把以前有刀铭的村正刀都被改成了无铭刀或磨去了"村正”铭记,伪装成了其他的刀铭。

 

另外在江户时期自从剑相学流行后开始讲究从刀的锐利品格等判断吉凶,而当时社会的和平风气并不喜欢这种太过锋利的实战用刀,这时以锐利和适于实战出名的村正也是由于这一原因而开始被称为"妖刀”、"邪剑”的。到了江户后期,村正即妖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了。

 

为什么与德川家相关的不幸事件都与村正有关呢?事实上当时伊势桑名与三河之间通过海上交通经常进行贸易,刀剑作为伊势特产大量流入三河,因而村正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武器在松平(德川)家广泛的装备着,甚至连足轻也装备着村正的刀,而且据《三河物语》记载,当时三河武士的战斗斩杀率相当高,甚至武士平时训练时的负伤率也是很高,究其原因,除了和三河武士武风硬朗有关,村正刀太过锋利应也算是缘故之一。作为一种在松平家广泛装备的武器,要不想和松平拉上关系恐怕都是困难的(毕竟松平家的诸位死在村正刀下的都是由"自己人”杀的)。又有一说,虽然是家康本人首先提出了"村正妖刀说”,但是不敬鬼神xx的他恐怕对其也并不是真的相信,只是一连串的巧合使他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种恐惧吧。后来到了大坂之阵、幕末时期,"在德川家作祟的妖刀”这一说法被许多反对德川的武士们所利用,他们纷纷在自己的配刀上刻上"村正”的刀铭,其中较有名的是倒幕派公家三条实美自大宰府天满宫进行倒幕祈愿时奉纳的村正短刀,西乡隆盛也有以村正短刀和铁扇xx的逸话。

 

长船清光(十六世纪),是日本冈山地区古刀期xx刀工。
铭文:备州长川清光
备注:
嵌百宝刀是日本古美术精华部分。华丽之外更表现高度工艺水平,制作风格属于芝山派(今东京浅草地区)。原放置于日据时代的台湾总督府,现为收藏家藏品。刀刃上不论线条、平面与棱角均极工整规范,外装在硬木的基础上加以雕刻与镶嵌,材质有黄杨、象牙、朱贝、青贝、玛瑙等多种材质,工艺上最难能可贵的是刀鞘及握把都是弧形的,各种镶嵌材质的硬度(或者称脆度)自然也不一样,各种材质必需雕出与刀鞘一致的弧度才能嵌上去,各种材质雕成各种不同精致造型,如树叶、花朵、蜜蜂、蝴蝶、岩石、树干、螳螂等已是高度精细工艺,而且必需掌握好各材质不同硬度,以便下刀施工不会失误,这种复杂材质与弧度镶嵌是刀装工艺水平的{jz},自然不是平面镶嵌所能相比。

在东洋古兵器中,它集古朴典雅与华丽灿烂於一身。

 

日本刀的诞生

日本刀以其弯曲的形状而xx大约是在平安时代的时期确定的。

由于武器与武具的形状通常都是跟着不同时代的战斗型态而跟着变化。平安时代的战斗开始从以徒步为主转变成骑马为主的战斗形式,为方便在马上操作与便于砍劈而生出了形状弯曲的刀,此即所谓的"太刀"。

 

日本刀的分类

分类的方法主要以寸法、形状、时代、生产地、作风和作者铭等为主,而高度的鉴定需要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

 

1.根据长度来分类

长是指刃长,是不包括握柄部份的刀全长。
种 类 寸 法 (cm) 寸法 (尺寸分厘)
短刀 1-29.9 0.33-9.87
愶指 30.0-59.9 9.90-19.77
刀,太刀 60.0- 19.80-

 

2.根据制作年代分类
称 呼 时代 (年号) 时代 (西历) 备 注
直刀(上古刀) 古坟时代-大同3 西元707年为止  
古刀 大同3-元扈3 806-1572  
新刀 天正1-应庆3 1573-1867 文化元年至应庆3年止又叫"新新刀"
现代刀 明治1-平成 1868-现在

3.根据生产地分类

 

五畿七道 国 名 备 考
畿内(5国) 山城、大和、摄津、和泉、河内 山城,大和五传之二
北陆道(7国) 越后、佐渡、越中、加贺、能登、越前、若狭  
东山道(13国) 羽后、羽前、陆奥、陆中、陆前、磐城、岩代、下野、上野、信浓、飞弹、美浓、近江 美浓五传之一
东海道(15国) 常陆、安房、上总、下总、武藏、相模、伊豆、骏河、远江、三河、尾张、伊势、伊贺、志磨、甲斐 相模五传之一
山阳道(8国) 播磨、备前、美作、备中、备后、安艺、周防、长门 备前五传之一
山xx(8国) 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  
南海道(6国) 纪伊、淡路、赞岐、伊予、土佐、阿波  
西海道(9国) 筑前、筑后、丰前、丰后、肥前、肥后、日向、大隅、萨摩  

 

4.根据有代表性五个生产地的刀工作风(传)分类

 

五个传 特 征 古刀期xx刀工 新刀期xx刀工
山城传 以直刃(直线刃纹)居多 三条宗近、来国俊,来国光等 梅忠明寿、肥前忠吉、伊贺守金道等
大和传 以直木纹般的淬火刀纹千手院一类、当麻、手悬等 越前康继、仙台国包、南纪重国等
相州传 沸腾般的乱刃纹(淬火时产生席位颗粒刀纹)居多 新藤五国光,xx,贞宗等 繁庆、直胤、清磨等
美浓传 刃纹中交杂着一些尖型刃纹 兼代、兼定、村正一类等 政常、大道、大村加仆等
备前传 淬火时在刃纹上产生一条白纹 友成、正桓、包平等 河内守国助、助广、水心子正秀等

 

 

注释:

镰仓期(上古期)知名刀工:
⑴.短刀{dy}名匠---藤田郎吉光
⑵.六兄弟---国友、久国、国立、国清、有国、国纲.
xx:镰仓末期"天才级"与"祖师级"的头号刀匠,属相州传。其所铸刀纹为沸腾般的乱刃纹,地肌布满灰白色刃纹点,其刀目前皆是日本国宝。

 

刀身制作过程

  

刀身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刀身之优劣除了靠刀工的技术外,还要靠几分运气,并非xx可以用经验与技术加以控制。通常一名锻造师四名助手合力锻造,历时约二个月可成一把刀,完工後再交给研磨师研磨。通常用叫做搭搭拉炉来冶链铁矿,提链出庖丁铁与玉钢,再加反覆折叠锻链以增其弹性与韧性,就像揉面粉做馒头一样,揉得越到家吃起来越带咬劲,软硬适中,回异於机器馒头。经锻链後以玉钢为心铁,庖丁铁在外,将玉钢包於其内,庖丁铁具弹性与韧性做为刀的外皮,玉钢具有坚硬的特性适合做刀口的材料。锻造复合成刀型後在下水淬火前覆以一层特制泥土於刀身上,靠近刀背部份覆较厚泥土,依次渐薄而下,刃口处则不包泥土,刀身下水淬火时刀口未包泥土处 ( 刀刃波浪纹部份 ) 直接与水接触可增加其硬度,包覆泥土部份并未与水直接接触可增加其韧性与弹性。淬火即所谓的热处理,其作用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使刀口坚硬不易缺口。一把好刀应软硬兼备,於格斗时刀之两侧具有弹性可吸收化解对方兵器攻击造成之震力,避免手掌被震麻木而兵器有脱落之虞,而刃口因坚硬的特性不易成缺口,成功的克服了传统铁器过软或过硬的矛盾,使之软硬兼顾攻守得宜,这是东洋兵器的特性。

日本揉刀术并不是日本人发明的,而是中国唐朝的一种技术,连同刀型与铸造技术一起传到日本,所以才有唐样大刀的名称,但刃部的钢材一旦磨光,露出内部的铁心,那把刀就没用了,所以後期才会被淘汰,日本刀刃部硬度约58-60,心才为48-50,这是一种较局部淬火的技术,但有可能会产生内应力,而且一把武士刀经过一次战争後,那把刀的寿命也差不多了,而武士刀的重量最轻900公克最重1200公克,要是超过1500或1700公克,就会对关节产生损伤,而中国刀不会,这是因为剑道的运刀法违反人体力学的关系想知道日本刀对上中国大砍刀时是什麽情况的话,可以去看(无限住人),里面那个天津久影用的就是中国刀法与大砍刀

 

日本刀主要有4部份1 玉钢 2暗光花纹钢 3包钢法 4局部淬火,而其中玉钢就是高碳钢,是日本人发明的,虽然硬度高,但易脆,而暗光花纹钢与包钢法都是唐朝时连同刀的形状与双手剑派一起传过去的,因此当时的日本刀不叫武士刀,而叫唐样大刀,而日本人淬火时采用高温过火(还是低温回火我忘了,想知道自己去查)虽然可以提高硬度但易脆,日本刀的硬度为58-60,可以更高,但会使刀身容易折断,就硬度,日本刀是很精良,但就耐用度,xx是废物,其缺点有

 

1寿命短
在日本战国时代时,一场战争就可以换掉一把刀

2无法修复,一但刀身有裂痕,那一把10万块的宝刀,就跟一快废铁一样,唐朝政府就是差一点被包钢法搞到破产,因此包钢法才会在中国绝迹

3像玩具一样,易坏

而武士刀之所以会硬度高,是因为武士刀的韧口很薄,易卷口,因此需要提高硬度,以增强耐用度与杀伤力,一个剑道高手,杀了100个人後,其刀与刀的碰撞次数可能不到一次,所以剑道最忌讳刃口相格,因此武士刀试刀适用死人试刀,而中国刀剑因为要面对许多重兵器,加上碰撞次数高,因此试刀时,是以刃口砍石头,以不卷刃为主,其注重的是弹性顺带一提,日本武士刀遇到大刀队之所以会死的那麽惨,是因为日本武士刀只砍人,而大刀队则是人也砍,刀也砍,当时大刀一把重达20斤,也就是12公斤,是武士刀的十倍,武士刀根本承受不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日本刀基础知识(下)_明珠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