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玻璃在线- 玻璃资讯- 巴黎世博让玻璃“说话” 日本鲤鱼跃上琉璃


玻璃产品
巴黎世博让玻璃“说话” 日本鲤鱼跃上琉璃

width=450


【世博会人物榜】埃米尔·加莱

埃米尔·加莱(Emile Galle,1846-1904),法国琉璃艺术大师。加莱发明了一系列玻璃工艺,其中最有特色的为玻璃套色技术。在1878年、1889年和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加莱的琉璃工艺品曾亮相。

1878年,巴黎世博会召开,一位青年玻璃艺术工匠送上了新作。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是玻璃艺术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刻,也没有人意识到一位艺术巨匠即将诞生。他便是琉璃艺术代表人物--埃米尔·加莱(Emile Galle)。

width=186

width=220

width=171



日本鲤鱼“跃”上琉璃

埃米尔·加莱,1846年出生于法国南锡市一个玻璃制造商家庭。幼年起加莱便跟随父亲查尔斯·加莱(Charles Galle),学习玻璃制作工艺。

青年加莱不仅掌握了大量法国的传统玻璃技术,而且在仿造16世纪德国珐琅彩玻璃杯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一时期,加莱最崇拜的是法国玻璃艺术家约瑟夫·布罗卡德(Joseph Brocard)。后者对于加莱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不小的影响。

1862年,加莱被送去德国魏玛学习雕刻和绘画。在那里,加莱花了大量精力研究植物学,这不仅是因为个人兴趣,更在于各式各样的植物能带来创作的灵感。

1866年,加莱学成回国并继承家业,正式开始了琉璃创作事业。为了进一步开拓视野,加莱经常出入伦敦和巴黎的各大博物馆,希望能从伟大的艺术品中得到灵感。也就在这一时期,他接触到了陌生的东方艺术。

加莱就如同一个勤奋的学生,孜孜不倦地研习这来自古老东方的文化;又如同一个虔诚的信徒,膜拜着美好而神圣的艺术。他常常在博物馆描摹玻璃工艺品的装饰细节。

与同时代大多数人一样,加莱也为当时在西方艺术界走红的古典日本艺术所吸引。日本艺术的典型特征是构图上的非对称原则及精美优雅的线条与色彩的运用。这些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传统审美标准,并且很快形成了对日本风格艺术的狂热迷恋。

从加莱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出,许多艺术品主要运用了描金、珐琅彩和雕刻等装饰手法,东方艺术的痕迹可见一斑。而在那些琉璃花瓶上“游弋”的鲤鱼,无疑就是源于日本绘画风格。

印象派艺术也对加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曾花费数年时间,尝试在玻璃艺术上创作出帆布油画的效果。加莱视器皿的设计为词语的视觉表达,他曾经说过,要让玻璃器皿能“感化人”。

加莱发明套色玻璃

1872年,加莱的工作室成立,他的琉璃事业上升到另一阶段。

在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加莱向世人展示了玻璃器皿新作,这些作品强调回归手工质感,其自然流畅的新艺术风格大获赞赏。与此同时,世博会上丰富的艺术展品也给加莱提供了创作的土壤,他吸取着各种异国养料,为艺术风格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这届世博会上,加莱还遇到了艾格纳·罗塞留。这位当时的玻璃艺术界公认的“天才的改革者”,发明了许多新的玻璃装饰技术。罗塞留大胆的技术实践对于加莱的触动非常大,他激发了加莱采取一种更加个性化的方式,把玻璃材料的运用从传统范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那以后,加莱在玻璃工艺上做了许多实验,从材料构成的化学成分到熔炼过程的温度控制以及后期处理,发明了许多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技术,包括玻璃套色、镶嵌、贴花、雕刻玻璃的染色、绘彩、敷珐琅彩、酸蚀以及与金属的衔接等。这些新技术成了他日后能够屹立于琉璃艺术大师之列的雄厚“资本”。

加莱最有特色的技术成就要属玻璃套色。1898年4月,他取得了这项技术的专利权。所谓玻璃套色,其专业术语为“玻璃镶嵌工艺”,即把半流质的各种颜色玻璃层覆盖在同样处在半熔融状态下的各种颜色的玻璃胎上,然后用酸蚀或磨削的方法雕刻图案,形成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的浮雕式花纹,产生表、里两层不同颜色对比的效果。由于玻璃厚度的不同而产生颜色深浅的变化,特别是经磨削和剜刻后,能产生非常微妙的层次变化,加上玻璃的不透明性,从而制作出具有朦胧、抽象和浮雕感的表面肌理,视觉效果相当美妙。

这项工艺在玻璃工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使玻璃作品{dy}次释放出玻璃材质的内在生命。随着时光的推移,加莱的套色玻璃浮雕器皿愈显其光芒,已成为拍卖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珍品。

晚年风格彻底转变

1889年,巴黎再次举办世博会,加莱共送展了300件琉璃工艺品。不透明的胎质、自然主义的造型和纹饰,成了其作品风格的主旋律。他那糅合了大自然、爱国热情以及象征主义因素的套色浮雕玻璃成为焦点,并获多项大奖。

世博会为加莱带来巨大的荣誉,水晶玻璃套色车刻装饰的“俄耳普斯杯”成为这届世博会上荣获头等奖的作品,其代表了埃米尔·加莱艺术创作的{zg}成就。

作品主题来自希腊神话故事,定格了一对情侣--琴师俄耳普斯与水精灵尤丽黛,再也无法扭转命运之轮而天人永隔的那一瞬间,作品由器身底色的特殊效果营造黑色星云变换之景,结合棕黑色玻璃色彩来象征性地描绘这一悲剧性主题。极强的戏剧性张力使观众们无不动容。

加莱创作“俄耳普斯杯”时得到了好友法国南锡画家维克托·普鲁凡的帮助,普鲁凡为作品绘制了草图,再由加莱依样雕刻出图像,作品周肩装饰有卷草并标注了拉丁文铭刻,人物旁边则有法文铭刻。

到了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加莱的作品再一次成为明星。此时,他的创作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造型以及诡异的色彩,对于年过五旬而欲将素来坚持的唯美风格做彻底转变的艺术家而言,其挣扎非外人所能理解。他刻意破坏xx的设计,显示出他在面临自我突破时的苦闷、焦虑。从晚期的作品中,人们能看到他想挣脱束缚,自由飞翔的决心和意图。

1904年,加莱不幸因铅中毒去世,但他创作的琉璃新技术和艺术理念仍帮助和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着美。

加莱为什么称其作品为“语意玻璃”?

除了在工艺技术上的创新,埃米尔·加莱的玻璃艺术在美学观念上也有很大的突破。加莱的知识和兴趣非常广泛,在音乐、绘画、文学,甚至包括植物学、自然学、化学等科学领域都有研究。加莱将这些研究融进他的玻璃创作中。

在加莱的设计中,大自然是永远的主题。他曾说:“我们的根深植于森林间的土地上,存在于水潭边的沼泽中。”对加莱而言,大自然是艺术的{wy}灵感来源,也成为他玻璃创作的特色。他力图把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做成自然界的一个缩影,如:飞翔的蝴蝶翅膀、飘荡在水面上的芦苇、幽深静谧的丛林以及在风中摇曳的幼嫩花朵。

在加莱晚期作品中,对于大自然的情感表现更加细腻,艺术风格也更倾向于柔美和朦胧--既可看成象征主义的,也可说成是印象主义的,这xx取决于他在创作时的情绪。

加莱的表达风格是细腻和柔美的,他的设计稿像古典线描稿一般优雅细致,记录着不断涌现的灵感。加莱还常常把波特莱尔、梅特林克的诗句刻在作品上。他把这些有文字面貌特征的玻璃器皿称为“语意玻璃”.






2010年3月4日
资讯来源: 东方早报








郑重声明:资讯 【世界玻璃在线- 玻璃资讯- 巴黎世博让玻璃“说话” 日本鲤鱼跃上琉璃】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