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3 19:16:07 阅读7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全球变暖之痛:冬奥即将消亡? 来源:法制晚报
眼下温哥华冬奥会的"雪荒",让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全球变暖的窘境。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后,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
据日本气象厅日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终数据,预计全球平均气温(含海表温度)将比1971年至2000年的平均值高出0.31℃,创下1891年有统计以来的第三高值。而近100年全球气温上升了0.68℃。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导致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冰层变汪洋北极熊发现被"淹死"
当人们的活动范围以及视野在扩大时,我们身边的冰雪世界却逐渐在"xx"。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以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勾勒出这样的画面:北极{zd0}的冰架沃德·亨特冰架7年前一分为二,科学家大为震惊。
从1970年开始,冰层的宽度和厚度出现急剧下降,40年内减少了40%。而由370名专家参与的研究称,北极将在2013年至2030年出现夏季无冰现象。
而这已经开始威胁"靠冰"为生的动物。研究发现,人们首次发现了淹死的北极熊。
它们漂游近百公里以寻找冰面,就像无力挣扎的人在水中一般,它们已经无栖息之处。过去广阔的冰层,如今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仅如此,科学家们对遍布全球的冰川胜地表示出了极大的担忧:15年内,美国冰河国家公园的冰川将成为历史;哥伦比亚的冰川在以年计的速度缩小;同样,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脉,当人们看到零散的雪迹时,将会怀念以往遍坡山雪的美景。
雪线在爬高中国冰川年退10米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今后数十年间,不断升高的气温将使雪线持续向更高海拔推进。
雪线指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累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成冰川。而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区通讯员李忠勤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雪量的多少。
李忠勤教授称,20世纪以来随着气候变暖,冰川的加速退缩在中国亦十分显著。早在2003年科研人员就发现,昆仑山冰川融化速度加剧,雪线上升最快时达每年100米。而更为严重的是,中国50%的冰川退缩和变薄,雪线上升、冰川后退的平均速度为每年10米至20米。
未来猜想
全球变暖使得春天似乎在“加速度”地到来,而皑皑白雪的冬天却“来得快去得快”,冬奥会将何去何从成为人们担心的问题。
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数位国内外xx环境学专家,进行“冬奥会猜想”。
■冬奥会将消亡?
选址增难度暂不会消失
冬奥会缺雪现象以往时有发生,但目前还不能妄下结论称冬奥会从此将消失。
但是从长期看来,人们可能面临的窘境就是雨水量和冰雪量的下降,或者在短期内两者变得紊乱。
无论如何,在未来的50年内,冬季在地球的一些地区还将维持其原有的活力。
因此,冬奥会在选择举办地时要比以往更加谨慎。
——美国xx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
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一些举办过冬奥会的地区将不可能再举办,因为举办冬奥会的地区的气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温度低、降雪多的特点。
全球变暖是大趋势,但每年的情况也不同,每一年降雪量会有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举办的难度,但并不至于不能举办。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区通讯员李忠勤
■如何拯救冬奥会?
低碳生活减缓全球变暖
尽管专家们认为环境因素短时间内还不会让冬奥会消亡,但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危机,各国家、地区已经展开各种措施,让冬奥会能走得更远。
李忠勤教授称,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
因此,缓解冰川融化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效等。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够减缓全球变暖的步伐。
举办地区走向“高纬度”
美国xx环境史学家约翰·R·麦克尼尔认为,今后的冬奥会选址将变得更加重要。未来的冬奥会将更多地在高海拔和高纬度的地区举行。
莫斯科国立大学地理系教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俄罗斯通讯员维克多·波波夫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未来的冬奥会应该保持现在的模式,使其“原汁原味”。不要改变冬奥会本身,而要改变冬奥会主办城市的选择标准。
下届冬奥会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