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清军对外战争连战连败的原因– 铁血网
  • 1
    共324条评论】【浏览13950IP

自1840年xx战争以来,清军在历次对外战争中几乎无一胜绩,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蒙受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片国土被强占,大量百姓被侵略者屠杀凌辱,中国几千年积聚的财富被洗劫一空,而这一切都与战争的失利有关。一向以来,人们都把清军战败的原因归咎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外国侵略者的先进武器,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历代腐败的王朝数不胜数,但象清朝后期这样在对外战争中一败再败阵的却并不多见。事实上,只要看看清朝的xx将领名单我们就可以知道,清军中知名将领不少,肯为国战死的也有许多,但真正称得上名将的却并不多,多数作战不知变通,只是一味死拼,在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都远远落后对手的情况下,如此死板的战术怎么能打胜仗?事实上,中国历代名将都讲究战法的多变和创新,从韩信、霍去病、李靖到岳飞,有谁的战法不是精妙绝伦,气势浩大。要知道,中国当时不是没有火枪火炮,只是射程较近、射速不高而已,而洋鬼子的武器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比我们也实在好不了多少。如果战术运用得当,本土作战的清军本应可以全歼为数不多的敌人,而不是被几千洋鬼子赶得到处跑。我这话不是站着说的,可以举例证明:

例子一:清朝时遗留的火炮和火枪,在抗战时曾被多处地方的民兵武装和地方抗日武装拿来袭击日军,并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战果。要知道,日本鬼子的武器可是比一百年前的英军厉害不少,为什么还是会败在使用土枪土炮(而且还不是洋务运动后造的,洋务运动后造的倒是相对接近当时的欧洲水平),没有经过专业军事训练的老百姓手下呢?除了战术对头,好象没道理可讲。

例子二: 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后四处掳掠,18岁的北京谢庄人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联军,歼敌上百。这些猎户出身的百姓顶多就几支鸟枪,怎么就能打败让清军将领xx的英法联军呢?

例子三:三元里抗英。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xx战争。次年5月29日,大队英军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妇女,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自发组成义勇队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yt}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后来清军居然勒令百姓解除包围,放任英军逃走。可怜这些百姓,可能连鸟枪和大刀片都不多吧,怎么会差点全歼英军呢?

例子四:手持几百火绳土枪,绝大多数人仍然手持大刀长矛的数千黑旗军利用野外有利地势,发挥近战肉搏的特长,遏制法军枪炮的火力优势,多次击败法军,甚至杀死过法国派到越南的殖民军司令,收复了大半中国属国越南的领土。而这支让诞生过天才将领拿破仑的法国深深畏惧的xx,充其量也就是一支民兵地方武装而已(1885年4月4日,中法签订停战协议。法国侵略者畏惧刘永福留在越南继续战斗,声言黑旗军一日不离越境,就一日不交还占据的澎湖岛。在清廷的逼诱下,刘永福于1985年8月率3000人入关,次年陂委任为广东南澳镇总兵。黑旗军被裁减为5个营,不足1000人,{zh1}竟只剩300人。)。

例子五:1884年, 法国军通过越南向我国广西边境进犯,一度侵入了镇南关 (今友谊关),中法战争爆发。已经年近70的老將冯子材, 临危受命,不顾年老有病, 毅然重返前线。

由于法军上次进攻时烧毁了镇南关, 使中国xx无关可守,冯子材就下令建起一道长墙作屏障。为打乱法军作战部署,冯子材领兵出关夜袭越南文渊,诱使法军不待援兵到齐提前发起进攻。当法军攻入关内,他指挥诸军死守两翼制高点,并以预备队抄袭敌侧后;危急之时,自己和两个儿子手持长矛领兵杀入敌阵肉搏,酣战半日,杀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是清军在抵抗外敌入侵的战斗中获得的一次全面胜利,它使清军在陆上战场的局面转败为胜,转守为攻。法军被击败的消息传到巴黎,茹费理内阁被迫辞职。冯子材随后采用夜战抄袭战法,连克越南文渊、谅山,重伤法军第2旅指挥官尼格里,将法军逐于郎甲以南。作为清军将领中少有的异数,70岁的老將冯子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原来在将领的正确指挥下,大刀和长矛也是能打败洋鬼子的。

以上种种事例充分说明清军的失败与其将领的指挥无能是有很大关系的。事实上,一个只知道带着部属去送死的指挥官并不一定比一个只知道逃命的指挥官做得更好,毕竟都是打了败仗。

清军在{dy}次xx战争后,既没有认真研究侵略军的作战特点,也没有探求克敌制胜的新战法,而是固步自封,保守老一套的战法。北洋水师在{zh1}一战中居然放弃海战,转而死守威海卫,以致被日军水陆夹击,全军覆没。如此使用海军,着实是世间少有。即使是李鸿章下了令,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只是一个大臣的命令,丁汝昌却听从这一错误命令,结果不仅自己赔上了身家性命,还连累了众多海军将士和百姓无辜惨死,更让中华民族在此后数十年间饱受日寇凌辱。中国古代典型的夜袭、侧袭、设伏战法基本消失,空有大量骑兵却没有大胆使用骑兵绕击敌人侧后,断敌交通线,袭敌后方及炮兵,以致虽有优势的骑兵,不但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反为敌人所败。而敌军深入我国腹地,补给困难,如果能针对此点坚壁清野,并在适当地点设伏,何至于几千英法联军就打到了北京城呢?三元里抗英时,连农民也知道趁大雨敌军火器难以使用时发起攻击,饱读兵书战策的清军将领居然连这也不会,着实让人愤怒。相对海军而言,陆军的失利更不能让人接受。毕竟老旧的火器一样能xx的,关键在于你怎么用,更何况甲午战争时及之后清军使用的武器并不比侵略者落后多少。如果能充分发挥本土作战的优势,通过袭扰、设伏、下毒等手段,即使不能全歼敌人,至少打个平手也是能办到的,但可惜,我们很少见到能熟练使用以上战法的将领,至于后世的游击战,连北美的印第安人都会,可清军就是不会,非但不会,还要竭力阻止百姓以此来袭击敌人,真是可悲。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清军之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那些尸位素餐、愚蠢至极的将领也应该负上很大一部分责任。

清军名将少,除了时运不济外,与统治者出身异族也有很大关系。清朝政府习惯重用满族将领,排斥汉族将领,使许多优秀的汉族中下级军官无法得到提拔。同时清朝的军官选拔制度的欠缺也是一重要原因,武生考的是老掉牙的兵书战策,还有刀枪剑戟等在近现代战争中根本很难用上的武器。结果考出来的武生除了会背兵书纸上谈外,其他的并不比赵括强多少。而后期更是连这各考试也几乎没了,军官都是将领的亲戚或朋友,或者干脆就是招安来的土匪。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排斥。另外,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客观环境的限制,清军中能认真研究敌国和现代战争和武器的屈指可数,知已不知彼甚至连已也不知,怎么打胜仗?类似的情况在清朝灭亡后仍然存在,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xx中任人唯亲,排除异己的例子比比皆是。几岁的张学良就是团长,十几岁时就是师长,二十岁当了军团长,可惜在涿州撞上了傅作义,露出了马脚。

再往后看国民党军在抗战中的表现,将领的无能更是登峰造极。刘峙、汤恩伯、胡宗南、罗卓英等蠢才居然能当上战区司令长官和兵团司令,国军抗战焉能不败。反观李宗仁、白崇禧、张自忠、孙立人、陈明仁等优秀将领,或是因为属于杂牌军,饱受排挤,不是被剥夺兵权,就是被早早赶上前线送死,然后趁机收编其xx。象傅作义那样能独领一军又没有被吃掉的着实是凤毛麟角(傅作义部的存在更多的是利用蒋介石和阎锡山之间矛盾的结果)。而嫡系xx中仅有的名将孙立人、陈明仁两人,一个是毕业于美国军校,不是黄埔嫡系,又非浙江老乡,所以被整几乎是必然的事。陈明仁虽有攻上惠州城头(秦汉的老爹孙元良不知道是不是年老糊涂加上贪功贪惯了,连这大功也居然敢冒认,要知道海峡两岸活着的黄埔生可还有不少啊,害得秦汉也到处被人笑)的首功,又是黄埔一期生,但可惜不懂政治,多次顶撞“校长”,而且对反共不太卖力,所以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这位抗日名将居然被撤职了。即使抗战胜利后也没有好日子过,打了国民党军少有的胜仗(四平保卫战)后,陈明仁因为几袋做工事的黄豆而再次被撤职,看来这位名将在蒋介石心中还没有黄豆重要。幸好他{zh1}投了共,否则下场恐怕不会比孙老兄好多少。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2309999_1.html

 以下是引用勃勃君 在第237楼的发言:

你不是说“水火不容”吗?那就帮你腐败。给你美元。让你花去。
这就是杜鲁门总统当年制定的推动中共腐败的新式遏制政策的{zx1}步骤。
遏制你不一定要和你没接触。
接触照样遏制你。


可恶的杜勒斯先生到死也没搞清楚这么伟大的战略.................

可恶的麦卡锡,迫害了多少忠实执行总统策略的好人....

伊一定也素共产党的特务..............
 以下是引用mrzmdj 在第114楼的发言:
『引用panzergu』
继续吹!

1870年色当惨败后法国举国奋发!1875年前就交足了普鲁士开出的50亿金法郎的赔款!随后就迅速扩军!让俾斯麦悔青了肠子—— 怪自己当时太“仁慈”!“没有让法国流尽{zh1}一滴血”。

中法战争是1882年才开始算打起来!那个时候的法国早就恢复国力了!




还普法战争普法战争的——丢不丢人?


////////////////////////////////////////////......

拜托——普法战争和中法战争都是历史教科书上的必学内容——
 以下是引用mrzmdj 在第114楼的发言:
『引用panzergu』
继续吹!

1870年色当惨败后法国举国奋发!1875年前就交足了普鲁士开出的50亿金法郎的赔款!随后就迅速扩军!让俾斯麦悔青了肠子—— 怪自己当时太“仁慈”!“没有让法国流尽{zh1}一滴血”。

中法战争是1882年才开始算打起来!那个时候的法国早就恢复国力了!




还普法战争普法战争的——丢不丢人?


////////////////////////////////////////////......

清军确实打了胜仗——这没错!但是你要把镇南关大捷和历史上的诸多转折点战役相提并论——那简直就是太幼稚了!

镇南关清军虽然获胜——但是困境根本没有丝毫改变——相反法军由于退到了出发地北宁,原本拉长的补给线的压力又得以舒缓——打仗不是拼人数!而是拼后勤、拼保障!没有后勤保障的xx就算人数再多,不用敌人动手,大自然都会帮助敌人先把你消减个三、四成!

胜利人人喜悦,但是胜利下的危机又有几个人是清醒地看到的呢?
『引用panzergu』
继续吹!

1870年色当惨败后法国举国奋发!1875年前就交足了普鲁士开出的50亿金法郎的赔款!随后就迅速扩军!让俾斯麦悔青了肠子—— 怪自己当时太“仁慈”!“没有让法国流尽{zh1}一滴血”。

中法战争是1882年才开始算打起来!那个时候的法国早就恢复国力了!




还普法战争普法战争的——丢不丢人?


////////////////////////////////////////////////////////
咱们争论就争论,我前面就事论事,可没讽刺过你什么,你说的东西我不知道,你告诉我便罢了,有必要说我“丢人”吗?

相信你对法国历史应该蛮了解的,所以你一直肯定的说法国有多强,这个不提,我和你说的是中法战争这件事,清朝打了胜仗,但是紧接着却签署了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我说清朝表现的很窝囊,这一点你认吗?你要不认的话,继续强调法国有多强多狠,那我只能这么理解了,清朝虽然打了胜仗,但是老佛爷他们却敏锐的意识到,法兰西这个国家厉害,“举国奋发”,现在虽然胜了,以后还得败,所以还不如现在就签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好让他们以后不打我们清朝,于是,清朝的行为不是窝囊,而恰恰是一种聪明理智的行为,你是这么认为的吗?

 以下是引用mrzmdj 在第109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panzergu 在第108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mrzmdj 在第107楼的发言:
......
这你可说对了,当时法国刚刚被德国打的一败涂地,割地赔款,其在亚洲的殖民扩张能力极其有限,也就不奇怪其陆军会被清军打败,即便说是海军,如果不是清军的窝囊打法,(窝到马尾海港里不准对上门的法军开火)也不至于损失惨重。
况且,这跟法军会不会继续打也没有关系。这件事的恶劣之处恰恰在于,我跟你打仗,我已经打赢了,但我不但不享受胜利果实,反而送给失败者战利品,这种对外的在骨子里的窝囊实在是让人无语的。

“其在亚洲的殖民扩张能力极其有限”?吹吧——反正吹牛不需要花钱!

你认为茹费理下台是因为“法国人民”的反战吗?错了!正相反——“法国人民”认为法军在越南的表现丢了法兰西的老脸!群情激昂地嚷嚷着要增兵再战——而实际情况是大批的法国精锐正向越南集结,并对冯子才的南下清军形成人数和素质上的双重优势——相反,此时的清军倒是真的没有什么继续攻击的能力了——

我可没说过茹费里下台是因为什么法国人民“反战”。
法国那时刚被德国收拾了一顿,他在海外的扩张能力可不就比其盛时要有限,简单的常识,这又叫什么吹牛?
人家大兵要来,就怕了,就开始主动求和,就连已有的胜利都不再相信,连打都没打就开始丢盔卸甲,不指望清军能跟中国人民解放军似的什么硬骨头都能啃,但像这样的窝囊也确实是罕见的。

继续吹!
1870年色当惨败后法国举国奋发!1875年前就交足了普鲁士开出的50亿金法郎的赔款!随后就迅速扩军!让俾斯麦悔青了肠子——怪自己当时太“仁慈”!“没有让法国流尽{zh1}一滴血”。
中法战争是1882年才开始算打起来!那个时候的法国早就恢复国力了!

还普法战争普法战争的——丢不丢人?
 以下是引用panzergu 在第108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mrzmdj 在第107楼的发言:
......
这你可说对了,当时法国刚刚被德国打的一败涂地,割地赔款,其在亚洲的殖民扩张能力极其有限,也就不奇怪其陆军会被清军打败,即便说是海军,如果不是清军的窝囊打法,(窝到马尾海港里不准对上门的法军开火)也不至于损失惨重。
况且,这跟法军会不会继续打也没有关系。这件事的恶劣之处恰恰在于,我跟你打仗,我已经打赢了,但我不但不享受胜利果实,反而送给失败者战利品,这种对外的在骨子里的窝囊实在是让人无语的。

“其在亚洲的殖民扩张能力极其有限”?吹吧——反正吹牛不需要花钱!

你认为茹费理下台是因为“法国人民”的反战吗?错了!正相反——“法国人民”认为法军在越南的表现丢了法兰西的老脸!群情激昂地嚷嚷着要增兵再战——而实际情况是大批的法国精锐正向越南集结,并对冯子才的南下清军形成人数和素质上的双重优势——相反,此时的清军倒是真的没有什么继续攻击的能力了——

我可没说过茹费里下台是因为什么法国人民“反战”。
法国那时刚被德国收拾了一顿,他在海外的扩张能力可不就比其盛时要有限,简单的常识,这又叫什么吹牛?
人家大兵要来,就怕了,就开始主动求和,就连已有的胜利都不再相信,连打都没打就开始丢盔卸甲,不指望清军能跟中国人民解放军似的什么硬骨头都能啃,但像这样的窝囊也确实是罕见的。
 以下是引用mrzmdj 在第107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panzergu 在第101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mrzmdj 在第93楼的发言:
人要窝囊了,武器再好也没用。
挨打这个东西跟什么国家落后、体制落后之类的有关系,但也不是{jd1}的。
说落后,俄国人也落后,但不妨碍其人在百年间开疆扩土。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也被英法联军给打了,但英法联军除了打击一下俄国在黑海的势力外就不敢再有其他进展了,因为他们知道俄国人不好惹,拿破仑的例子在那儿摆着呢。
从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中国对外国态度的柔弱和过分退让都充分暴露了出来。加上大清国本来就不算强国,屡屡受欺负也就不奇怪了。

不败而败不过是历史笑话而已——你以为法国人当时真的没有勇气打下去了吗?

这你可说对了,当时法国刚刚被德国打的一败涂地,割地赔款,其在亚洲的殖民扩张能力极其有限,也就不奇怪其陆军会被清军打败,即便说是海军,如果不是清军的窝囊打法,(窝到马尾海港里不准对上门的法军开火)也不至于损失惨重。
况且,这跟法军会不会继续打也没有关系。这件事的恶劣之处恰恰在于,我跟你打仗,我已经打赢了,但我不但不享受胜利果实,反而送给失败者战利品,这种对外的在骨子里的窝囊实在是让人无语的。

“其在亚洲的殖民扩张能力极其有限”?吹吧——反正吹牛不需要花钱!

你认为茹费理下台是因为“法国人民”的反战吗?错了!正相反——“法国人民”认为法军在越南的表现丢了法兰西的老脸!群情激昂地嚷嚷着要增兵再战——而实际情况是大批的法国精锐正向越南集结,并对冯子才的南下清军形成人数和素质上的双重优势——相反,此时的清军倒是真的没有什么继续攻击的能力了——
 以下是引用panzergu 在第101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mrzmdj 在第93楼的发言:
人要窝囊了,武器再好也没用。
挨打这个东西跟什么国家落后、体制落后之类的有关系,但也不是{jd1}的。
说落后,俄国人也落后,但不妨碍其人在百年间开疆扩土。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也被英法联军给打了,但英法联军除了打击一下俄国在黑海的势力外就不敢再有其他进展了,因为他们知道俄国人不好惹,拿破仑的例子在那儿摆着呢。
从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中国对外国态度的柔弱和过分退让都充分暴露了出来。加上大清国本来就不算强国,屡屡受欺负也就不奇怪了。

不败而败不过是历史笑话而已——你以为法国人当时真的没有勇气打下去了吗?

这你可说对了,当时法国刚刚被德国打的一败涂地,割地赔款,其在亚洲的殖民扩张能力极其有限,也就不奇怪其陆军会被清军打败,即便说是海军,如果不是清军的窝囊打法,(窝到马尾海港里不准对上门的法军开火)也不至于损失惨重。
况且,这跟法军会不会继续打也没有关系。这件事的恶劣之处恰恰在于,我跟你打仗,我已经打赢了,但我不但不享受胜利果实,反而送给失败者战利品,这种对外的在骨子里的窝囊实在是让人无语的。
 以下是引用mrzmdj 在第93楼的发言:
人要窝囊了,武器再好也没用。
挨打这个东西跟什么国家落后、体制落后之类的有关系,但也不是{jd1}的。
说落后,俄国人也落后,但不妨碍其人在百年间开疆扩土。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也被英法联军给打了,但英法联军除了打击一下俄国在黑海的势力外就不敢再有其他进展了,因为他们知道俄国人不好惹,拿破仑的例子在那儿摆着呢。
从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中国对外国态度的柔弱和过分退让都充分暴露了出来。加上大清国本来就不算强国,屡屡受欺负也就不奇怪了。

不败而败不过是历史笑话而已——你以为法国人当时真的没有勇气打下去了吗?
人要窝囊了,武器再好也没用。
挨打这个东西跟什么国家落后、体制落后之类的有关系,但也不是{jd1}的。
说落后,俄国人也落后,但不妨碍其人在百年间开疆扩土。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也被英法联军给打了,但英法联军除了打击一下俄国在黑海的势力外就不敢再有其他进展了,因为他们知道俄国人不好惹,拿破仑的例子在那儿摆着呢。
从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中国对外国态度的柔弱和过分退让都充分暴露了出来。加上大清国本来就不算强国,屡屡受欺负也就不奇怪了。
 以下是引用威廉古堡 在第35楼的发言:
一个是武器不行,这应该归结于西洋之发展、我之固步自封
另一个是满汉不团结,满人先是不用汉人,综观清史,做到大将军之职的汉人进仅岳忠霖一人;到后来太平天国,满族利用汉人,却只是乡族团练之辈,自不会有光照华夏之威风,曾国番可以说厉害,但到头来也不能位列朝廷
汉人英勇作战,却不如满人弃城而逃,看看史书令人汗颜!若满汉一家,未必有次数败!

"汉人英勇作战,却不如满人弃城而逃",这话说的,偏见大大的,那个朝战狂奔五百里的叶志超还不是个汉人。
 以下是引用威廉古堡 在第35楼的发言:
一个是武器不行,这应该归结于西洋之发展、我之固步自封
另一个是满汉不团结,满人先是不用汉人,综观清史,做到大将军之职的汉人进仅岳忠霖一人;到后来太平天国,满族利用汉人,却只是乡族团练之辈,自不会有光照华夏之威风,曾国番可以说厉害,但到头来也不能位列朝廷
汉人英勇作战,却不如满人弃城而逃,看看史书令人汗颜!若满汉一家,未必有次数败!

汉满一家 ,当时可能吗!!!!哈哈哈!!!!
在当时满人的眼里汉人不过是他们的奴隶。
我还是同意有的朋友说的,外国侵略者打的是我们压迫我们的殖民者,他们都是一路货色。
政治是造成屡败的根本原因。1.{zd0}的任务是防备人民和汉族地主,所以不可能以全部力量和资源对外作战。2.防止人民和汉族地主借对外做大。3.防止人民对自己无能的责罚,所以不允许xx大范围机动作战,那意味着首先要放弃大量国土,很容易造成举国上下批判投降主义的舆论,造成政权不温。所以,总而言之,命令当地xx守土有责,死守到底;接着,见好就收,譬如中法战争,避免国力消耗于与洋鬼子的战争之中,导致政权被xx。所以,清只有勇将,而不可能有良将。
 以下是引用panzergu 在第69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曹大眼 在第68楼的发言:
北洋水师在{zh1}一战中居然放弃海战,转而死守威海卫,以致被日军水陆夹击,全军覆没。如此使用海军,着实是世间少有。即使是李鸿章下了令,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只是一个大臣的命令,丁汝昌却听从这一错误命令,结果不仅自己赔上了身家性命,还连累了众多海军将士和百姓无辜惨死,更让中华民族在此后数十年间饱受日寇凌辱。
---------------------
恕在下直言,LZ不太懂历史。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私军,所以任命自己的心腹丁汝昌担任水师提督,而刘步蟾等留洋的科班人员只能担任舰长。丁汝昌不听李鸿......

相比阁下,LZ还比较懂历史!北洋水师是当时四支水师中{wy}能使用“大清帝国海军”的舰队!

北洋水师之所以在甲午战争中归宿悲惨的真正原因并非李鸿章的避战保船!而恰恰是听从了海军外行们的指手画脚!

即使是李鸿章下了令,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只是一个大臣的命令,丁汝昌却听从这一错误命令。。。
--------
我说的是LZ上面这句话。丁汝昌是个不懂海军的陆军军官,凭什么当上北洋水师提督?李鸿章才是丁汝昌真正的主子!
 以下是引用倭奴国总督 在第80楼的发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黄继光、xxx等战斗英雄齐名的胡修道,1931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一入伍便赴朝参战。上甘岭战役中,他一人打退敌人41次进攻,歼敌280余名,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张桃芳一人狙死的霉菌才215个吧,还是人老胡厉害。炮手那历史学家头衔该给出你,你看看他的头衔(签名档)是什么

人数是在下说错了——不过这并没有关系!即便小胡同志打死的敌人再多!但是依旧不能xx一点:个人英雄主义永远左右不了战争的成败!没有一场战争是依靠兰波打赢的!

所以——炮手那头衔还是让他自己好好留着吧!

PS:相信三元里英军死亡200的人(貌似还包括你)不配拥有这个头衔那谁还有资格呢?
 以下是引用panzergu 在第67楼的发言:

张桃芳一人狙死的霉菌几乎比老胡多两倍——可是光靠个人英雄主义能最终消灭得了敌人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黄继光、xxx等战斗英雄齐名的胡修道,1931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一入伍便赴朝参战。上甘岭战役中,他一人打退敌人41次进攻,歼敌280余名,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张桃芳一人狙死的霉菌才215个吧,还是人老胡厉害。炮手那历史学家头衔该给出你,你看看他的头衔(签名档)是什么
郑重声明:资讯 【[原创]清军对外战争连战连败的原因– 铁血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