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生物能源产业前景广阔_四川麻风树_百度空间

科学时报 曹湘洪 2008-06-17 10:57:23 [字号: ]

   我国石油消费持续增长,2007年石油消费量达到3.71亿吨,同比增长7.18%,对外石油进口

  依存度达到49.8%。石油资源赋存及生产和石油消费的地区和国家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一旦石油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的石油生产出现问题,世界石油供应不可避免会出现严重危机。紧张的世界石油供求形势需要我们加快发展生物能源产业。

   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破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二氧化碳积聚破坏了大气的臭氧层,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带来地球更多的自然灾害。用生物质能,与使用化石能源相比,可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石油化学工业为人类提供了大量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其制品的废弃又带来了白色污染,大力开发和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需要发展生物可降解材料。

   发展生物能源产业必须具备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和体制条件。我国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有着巨大的资源潜力。我国人口多,虽然可作为生物能源的粮食、油料资源很少,但是可作为生物能源的生物质资源有着巨大的潜力。如农作物秸秆尚有60%可用于能源用途,约合2.1亿吨标煤,有约40%的森林开采剩余物未加工利用,现有可供开发的生物质能源至少能达4.5亿吨标煤,同时还有约1.33亿公顷宜农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用于发展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发展生物能源产业,利用农林废弃物,开发宜林荒地,培育与生产生物能源资源,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

   选育优质品种优化工业利用途径

   自然界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糖类、淀粉类、纤维素类作物等为燃料乙醇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油料作物为生物柴油提供了资源基础。应以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化学品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为重点,采用生物反应与化学反应,生物工程与化学工程、技术开发与装备开发有机结合的开发思路,加强生物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

   应重视生物油藻的培育。现在使用的石油都源自史前生物,包括了生物油藻。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高含油的油藻是生产生物质原油的重要途径,油藻可以在不适合种植庄稼的土地上种植,可以生长在咸水里。美国一家公司培育的一种海藻,每英亩产出的生物质原油是大豆油产率的250倍。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改良生物能源作物品种和培育新品种有着巨大的潜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可以产油的鼠优草,经过杂交改良每公顷产油可从1吨提高到6吨。

   发展生物能源产业还需优化选择生物质工业利用的途径。生物质能是{wy}的含碳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应重视这一特性,生产运输燃料和石化产品是生物能源的{zj0}利用途径。将生物质能用于燃烧发电是生物质资源利用上的错位,不宜发展。

   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开发模式

   生物质时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储藏过程极易腐烂变质,能量密度很低,原料的收集、储存、运输成本比较高,尤其是原料运输成本。工业转化的副产品量也很大,加工规模的扩大,原料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幅度会大于规模扩大后成本下降的幅度,通用的经济规模的概念不适合生物质工业转化工厂。

   由于我国农村土地包括宜林荒山由农户承包经营,农作物种植分散,分散的生物质生产和集约化、自动化、连续性的生物质工业转化加工的协调十分困难。宜考虑通过政府引导,建立中介组织开发生物质资源;同时,制定和完善推动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是必须的。发展生物燃料应探索和建立“适度规模、就近转化、统筹规划、模块建设、分散生产、集中营销”的产业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

曹湘洪
曹湘洪   曹湘洪(1945.6.28- )。石油化工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1967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与企业管理工作,参加和组织实施了30多项重大炼油、石油化工装置的技术改造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参加上世纪七十年代顺丁橡胶生产技术攻关,提出的有独创性的聚合催化剂配方技术及体系中添加并控制微量水技术,为解决反应器长周期运转和产品质量问题起了关键作用。是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30万吨/年乙烯装置改造到45万吨/年项目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者之一。提出并组织完成了14万吨/年低压聚乙烯装置工程设计与重大设备国产化。指导设计完成了裂解汽油加氢和芳烃抽提的国产化联合装置。提出、组织并参与研究制定了燕化乙烯从45万吨/年到71万吨/年的第二次技术改造方案,决策改造中采用世界上没有工业化的二元制冷技术,获得成功,推动了世界乙烯技术进步。提出并组织完成了20万吨/年高压聚乙烯装置超高压管式反应器材料与制造国产化。提出并组织实施了燕化乙烯原料优化和提高炼油加工浓度的技术开发,间苯二甲酸生产技术开发。采用国产化技术,组织了异丙苯、乙苯、乙二醇、间甲酚改产苯酚丙酮等多套老装置技术改造。组织顺丁橡胶技术改进、溶聚丁苯橡胶成套生产技术开发、6万吨/年乙烯CBL-Ⅲ型裂解炉工业化等重大技术攻关。面对国外公司不转让技术,决策引进国外没有工业化的丁基橡胶技术,建设工业装置,组织并指导技术攻关,使反应器运转周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开发出聚合级异丁烯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紧缺的丁基橡胶生产空白。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YS系列银催化剂的推广应用”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庆减压渣油催化裂化成套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40余篇。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重声明:资讯 【对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生物能源产业前景广阔_四川麻风树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