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苏参考资料之一_灿烂许肖辉_新浪博客

孟晓苏:为13亿中国人盖房子

http://www.hexieshaanxi.com 添加日期:2010-01-05 16:15:14 字体设置:大 中 小

欢腾的会场,鼎沸的人群。中房集团理事长、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晓苏博士(email:mengxs@china.com)在热烈的掌声中快步迈上了讲台。他注意到讲桌后放着一个垫子,是为身材偏矮的人士准备的,身材高大的他轻轻的移开垫子,然后才站在讲台的中央位置。黑色的西装白色的衬衫,他用眼睛缓缓的扫视了人群,会场突然变得很安静,人群的目光全都聚集在这个被称为“房地产教父”的59岁男人身上。孟晓苏略一凝神,便开始了演讲——《对我国房地产未来发展的预期》。这是在2009年城市观点论坛西安行的大会上。

    由于日程安排的原因,孟晓苏的演讲只有短短25分钟,在这25分钟里,孟晓苏纵横捭阖,侃侃而谈,抑扬顿挫的声音回荡在索菲特国际会展中心的大厅里,整个会场不时响起会意的笑声与掌声。他谈到2009年中国经济已经强势复苏,预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中国要做的就是全力保发展,并且强调重视最终需求拉动经济,而居民最终需求主要是住房和汽车,只有住房和汽车产业保持强劲消费能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就成为可能。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呈现Ⅴ型反弹。这是由于政府“四万亿拉动经济”计划,更由于房地产销售额得到大幅度增长,投资与最终消费拉动了中国经济。

    不知不觉25分钟的演讲过去了,会场报以热烈的掌声。5分钟的自由提问时间,孟晓苏每次都是先微微一笑,然后才开始回答,整个过程始终保持着优雅闲适的风度,嘴角都带着笑意,回答完后都要轻轻的点一下头表示感谢。这次的2009年城市观点论坛西安行,由观点网、搜狐网、房信网、新浪网、搜房网现场直播。

    初识孟晓苏就是在这次大会上,这{yt}正是2009年10月15日。孟晓苏的行程非常紧迫,演讲结束后,他就直奔咸阳国际机场,到沈阳参加另外一个会议。从西安到咸阳国际机场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我有幸获得孟晓苏诚邀而能够与他同车而谈,也许是咸阳塬上的风景如画感染了孟晓苏,他心情大好,一路披露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消息。

    车子行驶在宽阔的机场高速上,一眼望去不见尽头在哪里,孟晓苏感慨地说:“西安和咸阳都是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和西安的后发优势,西安的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如果在开发时能够和其独特的文化优势相结合,那么西安将会在全世界更加展现她的魅力!”孟晓苏说完动情地望着车窗外,在路边一排排绿树掩映下,一栋栋正在施工的大楼拔地而起,这些生机盎然的气象,承载着共和国建设者的梦想。一路上汽车在风驰电掣,车里是孟晓苏的慢语轻声,在这风驰电掣与慢语轻声的不断切换中,孟晓苏望着远方,时而平静时而激动地讲述了他半个多世纪的故事。无论是平静还是激动,孟晓苏眼睛里总闪烁着刚毅和执着的光。

   

    不同寻常的青葱岁月

    孟晓苏家祖孙三代各自走过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在近百年历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祖父在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担任国民党少将军衔,为抗战做出了贡献;父亲孟宪成在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军军官,新中国成立后留学东欧,回国后成为总政文工团的舞台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一传世之作,电影开头“东方红”三个字的书写者正是孟宪成;而孟晓苏则在中国三十年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写下自己的人生,特别是成为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中的杰出人物,他的这一笔牵动着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大动脉。

    孟晓苏祖籍安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49年12月24日因在父母南下途中出生于苏州而得名,出生短短的几个月后,还在襁褓中的孟晓苏便随父母辗转到了北方,4岁时到了北京。14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和现在都很有名的北京八中。北京八中人才济济,上下届和同级的校友中就有后来赫赫有名的校友,如贾春旺、周小川、苏宁、闵维方等同学。这样的顺境人生孟晓苏一生应当顺顺当当走过,但是“xx”就像海啸打破了生活的平静,一切昔日美好的理想都被湮没殆尽了。

    经过两年的xx生活,当大部分同学走向农村、牧区之际,孟晓苏选择进入北京汽车制造厂。“那个年代工人阶级最光荣,在校办工厂就加工过收音机小零件的我又开上了机床,当时我干活技术很好,一心想当个八级工。”因干活很好在工厂被称为“小八级”的钳工孟晓苏也很关心政治,在工作之余经常阅读xxx的《资本论》,那段工厂工作的经历使他终身受益,后来他关于国企改革的精辟文章,包括《xxx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研究》等,都得益于那段时间熟读的《资本论》。孟晓苏的人生也许就是被一本《资本论》悄悄改变的。

    当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212吉普车,就是xxx检阅红卫兵乘坐的那种车。就这样,18岁的他成了一名汽车制造厂的磨具钳工,后来又学了车工、刨工、镗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年。虽然做一名工人不是自己最初的梦想,但是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做了就要做到{zh0}。他的脸上虽然总是含着微笑,但在他的体内却时刻涌动着竞争的潜意识。孟晓苏在工厂里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因为年轻力壮,赶上需要出力的活儿,如安装磨具的导柱与导套需要抡大锤,孟晓苏都抢着干。18磅重的大锤在他手中抡得飞星走月。年轻人正是长身体时期,抡大锤时间长了,孟晓苏的两只胳膊也就变成一长一短,右胳膊足比左胳膊长了1.5公分,以致现在买西装也要把右袖放长才好穿。

    “孟晓苏右胳膊比左胳膊足足长了1公分?”有的媒体对此很惊诧。而孟晓苏笑着说:“1公分说少了”。在上海一家外资裁缝店做衣服的时候,经过经理和两名裁衣师傅反复确认:他右胳膊足比左胳膊长了1.5公分。“这是年轻时抡大锤抡的。不过现在打高尔夫球就显出优势了。”孟晓苏伸出两只手臂比划着长短,言语中不乏调侃与幽默:“高尔夫球是斜着肩膀打,但我的右胳膊比左胳膊长,这就使为我具备特殊优势”。谈起这些,孟晓苏笑得像孩子一样开心。

    1977年高考恢复时,已是中共党员、基层干部的孟晓苏毕竟还是有些犹豫,十年的工人生活,已使孟晓苏与工人们结下了浓厚的感情,而进入大学求知更是自己年轻时就有的梦想。工厂领导认为孟晓苏不上大学是耽误人才,教育科乔科长主动为孟晓苏报了名,又在特长一栏里填了他发表过的多篇报道,结果他就一举考进北大中文系新闻学专业。“我在工厂里是身上有着浓厚文化气的工人,在大学里是身上有很浓厚工人气的学生。”回想起当年和工人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孟晓苏说那是一辈子的财富,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

    十年零十天的工厂经历,孟晓苏毕生难忘。在工厂工作的日子是艰苦的,但是孟晓苏感到苦中有乐,工人们的质朴、无私精神浸染与感动了他。他和工人师傅以及同伴们亲切相处,大家也都非常喜欢这个技艺精湛的年轻人。“十年的工厂生涯让我学会很多,我感觉自己的人生理念和处事风格都发生了变化,我对工人同伴有着深厚感情”。十几年后他执掌的中房集团和近年创立的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都有上万名员工,年轻时工厂经历对他以后作为企业家的生涯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他的企业董事长生涯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作为工人的他,一生没有褪色。

    人生每次都是一次选择。回想起当初,一个看似简单的选择,却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孟晓苏如果没有选择去上大学,继续留在工厂,那么今天的中国就多了一个优秀技术工人或技术员,而失去了一位心系人民的官员,一位能担大任的企业家,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孰重孰轻,结果自在人们心中,而孟晓苏说,他离开工厂后担任的这些职务,都是组织上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八年的中南海工作生涯

    1982年初,孟晓苏刚刚从北大新闻专业毕业,就经工作分配进入中宣部新闻局。后来中共中央办公厅需要秘书,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胡启立亲自来挑选,高大英俊且带有书卷气的孟晓苏被选中。这一年孟晓苏33岁,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后直接派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身边当秘书。此后的七年多时间里,孟晓苏就随同万里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导人、先锋和闯将一起,亲身经历改革发展实践,参与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修改,目睹并参与了那个时代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制定出台的全过程。

    长期接触与直接学习中央领导同志,使孟晓苏的政治素质与个人修养迅速提升,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思想上,孟晓苏迅速成熟起来。经过工作锻炼,他越来越感到理论学习的重要,征得万里同志同意,孟晓苏于1988年再度考入北大研究生院,成为xx经济学家厉以宁、萧灼基、刘方域的在职研究生。攻读硕士期间,和孟晓苏同时拜入这几位教授门下的还有两位同学,一位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xxx,一位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

    八年的中南海生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无疑是孟晓苏人生里最为重要的一段时光。回想起这些,孟晓苏仿佛又回到了那些难忘的岁月。那是1985年,他随同万里、李鹏两位领导人去陕西省安康地区救灾,当时是洪水滔滔,但是两位领导人以身涉险,亲赴现场看望灾民与救灾xx,亲自领导制定救灾方案。这种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深深感动着孟晓苏。对当地有些负责官员救灾不力甚至避走他乡的渎职行为给予处罚,当场撤销了某些官员的职务。说起这些,孟晓苏事隔多年之后依然感慨万分,仿佛又回到跟随{gjldr}亲历灾区体恤民情不避艰险的时刻。孟晓苏抬起头来,心中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然而改变了孟晓苏事业理想的地方可能是在延安。当时孟晓苏是和万里、李鹏两位领导人一起去的。他们一起走过田间地头,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在下田劳动,兼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鹏副总理就和这父子俩就发生了一段对话。

    李鹏问:“你今年多大了?”

    孩子答:“11岁。”

    李鹏又问:“为什么不去上学?”

    孩子父亲答:“家里农活多,他帮我干活就多个帮手。”

    李鹏说:“要让孩子上学,这样将来对你家庭才会更好”。

    孩子父亲应承着说:“好,好”。

    在那些年代里,像这样一线的社会调查,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后来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重视老区发展、重视教育。这些政策的制定,对老区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之后,他们就到了延安另外一个地方,这里是一个较为平坦的地带。当地人富裕起来了,但是住的依然是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窑洞。农民有钱了,可不知道怎么盖房子,平坦的地方没有办法挖窑洞,当地人就买来很好的石材砌成窑洞门,然后在后面人工堆出一个大土坡,再在土坡中挖出一座窑洞。当地人就这样在平地盖窑洞,很好的石材就是这样被浪费了。当孟晓苏看到这些怪异的“房屋”,他半晌说不出话来。在这些居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观念里,房子就是窑洞,窑洞就是房子,原来他们以为人类祖祖辈辈就应该是住窑洞的!他们就不知道用同样的石材建材,可以盖出品质好得多的房屋来。白色的花岗岩嵌在黄色的泥洞口,观念上的落差深深刺激了孟晓苏。此后,孟晓苏的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想法:为13亿中国人盖房子!

    为老百姓盖房子,这个想法自此埋藏在孟晓苏的心底。直到后来做了中房集团的xxx,他才有了一个圆梦的平台,而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1991年1月,孟晓苏走出了在旁人看来有着几许神秘的中南海,调任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副局长。一年半以后,孟晓苏被调往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担任总经理。2000年又成为中房集团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在孟晓苏执掌中房集团的15年里,他大力推进住房建设与住房商品化,推动企业改革与住房制度改革,扎扎实实地实践着他“为13亿中国人盖房子”的梦想。

    堪称全国房地产业排头兵的中房集团(全称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于 1981年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组建, 是中国成立最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近三十年来,中房集团亲历了中国房地产业从重生到繁荣的全过程,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拥有260多家全资、控股参股和成员企业,总资产600多亿元,年均开发面积1300万平方米,目前累计完成开发面积2.8亿平方米,建成住宅小区1600多个,承担了全国住宅试点小区中50%的任务,且全部获得金银奖牌。中房集团在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和改善城市面貌、为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的同时,也发展成为集房地产开发和经营,酒店、物业资产经营与管理,工程咨询与设计、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等多项业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如今成为国务院国资委重点管理的132家央企中{wy}一家以房地产业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

    脱下官袍走走向商界,孟晓苏总是勇于开拓新的领域,从来不畏惧新岗位的挑战。每一次的离开,每一次的再出发,孟晓苏都会把这看成是一次转身,而他的每一次转身都是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如今孟晓苏已是年届花甲,但笑傲江湖,孟晓苏无愧矣!

 

    xx农村体贴民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孟晓苏就是这句话的坚定实践者。孟晓苏虽然并不是出身于农村,但这并不影响他为农民谋幸福的决心。孟晓苏在中南海的岁月里,整天和主管农村工作的中央领导在一起,耳濡目染中央领导同志关心农民疾苦、支持农村改革的思想与胆略,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企业,孟晓苏都积极为推进农村改革献策献力,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孟晓苏与几位同事早在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初期,就提出了在中国发展廉租房建设、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由于没有被及时采纳,忽略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造成近些年在发展商品房市场的同时,弱势群体在住房上得到的实惠明显过少,房价上涨较快引发人民群众的意见。孟晓苏近几年又多次重提这个建议,终于被国家采纳,将廉租房建设列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

    十多年来孟晓苏积极地向中央提出建议。他从维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xx农村土地问题,xx失地农民问题,主张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现有土地制度中的不合理部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用新的思路来解决“小产权”与“城中村”等现实问题。他还提出“让农民带着地票进城”等日后被采纳的好办法。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转让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等等。为了推动这一正确决定的贯彻落实,孟晓苏又不断建议进行税制改革,用以解决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后地方财政来源问题,他提出用征收物业税来代替“土地财政”,统筹解决不合理征用农村土地问题、难于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问题、地方财政缺乏长期来源问题、现存小产权房屋问题等多种需要通过创新思维来解决的现实难题。

    孟晓苏还最早提出引进“反向抵押xx”保险产品的建议,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反向抵押xx”又被人称为“倒按揭”,是一些发达国家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的成熟产品。社会上近年也掀起对这种“以房养老”新模式的热议,很多人愿意响应与参与。2007年11月由孟晓苏担任董事长的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起来,使人们更加盼望“反向抵押xx”产品能在中国早日实现,为缺乏养老保障的中国老年人多提供出一种养老方式选择。

 

 

   中房集团斥资开发咸阳沣河新区

   

    xx西安老城改造

 

    谈起西安这座城市,孟晓苏总是充满了敬仰之情。西安的一草一花,一砖一木,在孟晓苏看来都是带着文化味扑面而来,孟晓苏说中房集团西安公司原先就在西安有不少投资项目。最近中房集团公司又直接在咸阳投资开发大规模的住宅区,孟晓苏说很期待能够在西安多投资多开发。

    孟晓苏还提到,如果西安有合适的项目,中房集团是愿意来西安更多投资的。孟晓苏说,西安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还有投资潜力巨大的房地产市场,中房集团更多来这里投资建设。孟晓苏积极的表态,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房集团直接进军西安房地产市场将不会太远。孟晓苏和西安之间会有一个约会。

    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的西部大地,孟晓苏动情地说:“西安我不是{dy}次来了,这次到西安来看到的城市建设规模使我振奋,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两条地铁线同时开通。”孟晓苏还在会议讲演中风趣地说:“有人说,现在不到西安,就不知道为什么外国人把中国叫‘拆呢’(CHINA)”!孟晓苏认为西安靠近咸阳机场的地段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北京现在已经扩张到了五环外,上海也扩张到了外环,还有继续向外扩展的趋势。孟晓苏认为西安的明天在这里,随着区域经济概念的提出,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过,这片广袤的大地会承载更多人的梦想。

    靠近咸阳机场的这片土地代表了西安的明天,但是西安的今天却在老城区的改造建设上。如果把这块做好,将会是西安人民的福祉,而把这块工作做好,就必须从西安的文化着手,大打文化牌。西安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文化底蕴不用细说,在老城区改造的过程中应当依托这一优势,将古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这样不仅古文化的完整性在建筑上得到延续,同时也扩大了现代文明的影响力。西安已经有成功的范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大师设计的大唐芙蓉园就完整的再现了大唐文化的雍容华贵,值得借鉴。曲江新区的一些项目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因而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回过头来再看老城区,有着先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明城墙巍峨屹立,给古城平添几分豪气,方方正正的老街道,人走在上面也觉得心里踏实。

    孟晓苏谈到中房集团在其他城市的一些开发经验,其中就有他们的“三大模式”理论,很值得西安借鉴。“三大模式”分别是:内城模式、贴城模式、离城模式。内城模式就是在旧城改造上做文章,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实现土地的更大价值;贴城模式是在城乡结合部做文章,比如浦东大开发,就是一个成功贴城模式的xx典范;至于离城模式,就是离开大城市,选择未来有发展的新地段建设新城。西安的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靠近机场的这片土地,将来的开发潜力不可限量。这三大模式有些西安已经经历,有些正在体验,还有些将来必将会经历。孟晓苏提倡的这些模式和成功典范,西安应该好好学习,以避开误区,从而少走弯路。

 

    未来房屋供应还是趋于紧张

    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讲,孟晓苏是一个具有超前眼光的专家,所以孟晓苏的观点也往往代表了一部分业界主流观点。

    关于炒作“楼市拐点”,孟晓苏从来都是持反对意见,孟晓苏毫不客气地指出,楼市拐点论是某xx开发商被某些媒体裹胁的结果,其实就是把一些个别城市出现的房价下降夸大为全局,影响了居民消费信心。其实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某xx房地产企业家被媒体追问房价是否到了拐点,开始他不肯说,追到{zh1},他只承认在某一个时间范围、在某一个地域范围内,房价出现了拐点。而某些媒体马上大加炒作“楼市拐点”。这一炒作又把这位企业家弄糊涂了,结果他到了上海,就开始大讲其拐点论,后来又懊悔不已,声称自己没有这么说过。而这位xx企业家,据考证就是王石先生。

    对于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最近所说“丈母娘需求推动房价上涨”的说法,孟晓苏笑着说顾会长是随口一说,别去炒作。孟晓苏说,如果从这个角度推及开去,不仅仅是丈母娘需求推动了房价。孟晓苏开玩笑说,还有“街道办主任”现象和农村“上房梁”现象进入城市,也都推动房屋需求啊。他所说“街道办主任”现象,是指目前有些大学毕业生在街道落了户口,等到结婚的时候需要街道办事处开证明,但是如果没有买房子,街道办事处主任就不给开证明,为了能够拿到结婚证,年轻人就得去买房。另外还有农村“上房梁”现象进入城市,“上房梁”现象在北方农村地区比较普遍,儿子婚娶时男方父母一定要给他盖所新房,“上房梁”那天要杀口猪,请全村老少来帮忙干活和吃顿饭,宣布父亲尽到了义务。现在则是慢慢演化到城市居民帮子女买新房子或付个首付。“上房梁”现象和中国人“代际帮助”的优良传统观念是分不开的。

    孟晓苏曾介绍过香港特首董建华的一个看法:什么价格都可以降,房价是降不起的。这是董特首源自1997-2003年香港楼市大幅度下跌,造成居民财产损失、失业与社会动荡所得出的教训。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房价大幅度下跌最终受损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于房价为什么会上涨,孟晓苏认为从根本上讲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即土地和投资决定着房子的数量,而其中土地供应又是一个更基础性的因素。目前土地主要来源于政府供地,已出现明显供不应求。投资主要包括开发企业和其它社会资金等等。在楼市需求已经启动的情况下,土地与投资方面出现紧张局面,当然会影响房地产业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房价的涨跌。从目前中国现状看来,土地供应不足,投资增幅增长不快,到今年九月份销售额增长73.4%,而同期投资仅增长17.7%,未来房屋供应还是趋于紧张。所以要防止房价的过快上涨。

    孟晓苏对各地中房公司都有一个明确要求,那就是要做到房屋的“高品质、低价位”。孟晓苏举出若干例子:中房集团在北京、上海建的住宅区都有60多个,其中前几年卖给居民的时候都只是七八千块钱一平米,现在普遍涨到两万、三万块钱一平米,购房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好处。有的房子,比如说在呼和浩特的团结小区,二十多年前卖的时候才一平方米六百块钱,现在值三千元一平米。最近整个小区要进行旧区改造,原有的所有居民都可以就地回迁,而这个地方新房的价格已经涨到五千块钱了。六百块钱涨到五千块钱就是普通老百姓受益。孟晓苏一直要求企业:“把房屋价格上涨的空间更多留给购房居民”,这是对居民的高度负责,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也出自他对持有房屋将造成财富长期增长的深刻认识。

 

    幸福人寿给人们更多幸福

    提起孟晓苏,大家都会想到中房集团前任董事长,知名学者、官员、地产巨子等众多身份,但是现在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已经年届花甲的孟晓苏依旧“不安分”,总是敢于挑战自己,开拓新局面。这次选择创立保险公司,投身幸福人寿,又让他为此付出了四年的心血。反向抵押xx是近几年来孟晓苏标志性的理论。孟晓苏介绍说:反向抵押xx从欧洲和美国学的,美国在80年代出现一批“住房富人,货币穷人”,如何解决老年人房屋资产变现和以房养老的问题?从90年代到现在反向抵押xx在美国发展相当普遍,很多老人原来是用大房换小房,现在更多选择反向抵押xx来养老。对于一个好产品,迟迟不能推行,孟晓苏很为焦急,于是孟晓苏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创办了幸福人寿,试图用它来承载“反向抵押xx”梦想。想想当年,孟晓苏正是用中房集团实现了他“为13亿中国人盖房子”的梦想,如今他的幸福人寿又要启航了,这将会使人们更加盼望“反向抵押xx”产品在中国能够早日实现,为缺乏养老保障的中国老年人多提供出一种养老方式的选择,有理由相信孟晓苏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年轻时,孟晓苏喜欢各种运动,学过各个门类。做航空、舰船模型,学话剧、合唱、美术、棋艺……,而且都玩出点名堂。做工人,他是北京吉普车厂的一名优秀工人;做学生,他1997年一举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在后来几年中攻读不懈,直到拿下经济学硕士与博士学位;做干部,他以其睿智和能力,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留下业绩;做老总,他以精良的管理准确的预测,使其企业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并始终保持开发规模,成为实力最强的房地产企业集团之一,所建成的试点小区全部获金、银牌奖。从工人到北大高材生,从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秘书到中房集团董事长、幸福人寿董事长,角色的不断变换,孟晓苏总是在不断地挑战着自己,每一次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孟晓苏年届花甲但事业却蒸蒸日上。每一次变革,孟晓苏都会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看大江东去千帆驶过,他自勇立潮头,手把红旗旗不湿。

    纵观孟晓苏的前半生,是兢兢业业、朴实无华的,也是不断创新、波澜壮阔的,因为他所投身的,是改革开放的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他的步伐一直走在推动中国“走向繁荣”的前列。他的人生目标,正像他在幸福人寿员工面前特别推崇的一句响遍全国的陕北歌词:“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呦”。

    在经历过那么多的激情岁月之后,如今坐在飞速行驶的车里,望着眼前辽阔的土地,孟晓苏的眼睛里写满了激情之后的宁静与淡泊。时光还在不断前行,孟晓苏还在为了去到下一站而奔走。愿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建设者和创新者,年轻的心xx衰老!

 

(来源:《陕西房产》(2009年12月出版) 文/汪晟 图/刘少林)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孟晓苏参考资料之一_灿烂许肖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