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_祁子℃ Blog_百度空间
开宗明义,介绍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当然首先要给经济学下个定义: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学问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这个定义并没有什么特别,几乎所有西方经济学书籍都是这么说的。经济学是建立在两个假设之上,其一就是资源的稀缺性,正因为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所以才要对它们的使用斤斤计较(相比之下,xxx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建立在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之上的,基本等于废话);另外一个是理性人假设,这一点目前尚未提及,相信后面会阐述的,毕竟这个假设也很重要。
     曼昆将经济学与家庭的管理相比较,很有意思,实际上两者确有相似之处,因为他们都需要对自身所拥有的有限资源仔细规划,使之产生{zd0}效益。无论是管理社会稀缺资源(经济学研究),还是管理家庭,无时无刻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这就需要人们做出决策,即选择最为合理有效的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决策。接下来,曼昆推出的“经济学xx原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经济学。
2.原理二:某一事物的成本就是你为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这个原理主要是介绍了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这一重要概念。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获得某物必须放弃的任何东西(whatever must be given up to obtain some item)
     
      由于面临权衡,当人们制定决策时,经常要比较一系列行动的成本和收益。显然,一般情况下,如果做某事获得的收益高于付出的成本,人们会倾向于采取行动,但也要注意,有些行动的成本并不像其最初表现出来的那样显而易见,比如贩毒,虽然可以获得高昂的利润,但付出的成本-可能是生命-其实更高,只是很多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铤而走险。
     
3.原理三:理性人会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经济学另一个重要概念:边际变化(包括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
     生活中的决策很少是非黑即白,通常会包含一个灰色地带。经济学中使用术语边际变化(Marginal Changes来描述对一个现有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边际变化(Marginal Changes):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small incremental adjustments to a plan of action)
     很多情形下,考虑边际量有助于人们制定{zj0}决策。这里必须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航空公司决定应该收取等退票的乘客(standby passenger)多少钱。假定一架有两百个座位的飞机飞行全国需要十万美元的成本,那么平均下来每个座位的成本就是500美金。人们很自然会被诱导认为航空公司绝不会卖低于500美元的票。但实际上,航空公司通过考虑边际量能提高其利润。想象一下,一架有十个空座位的飞机准备起飞,而一个在门口等退票的旅客愿意支付300美元得到一个位置,此时,航空公司当然会卖票给他。如果飞机有空座位,则增加一个乘客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尽管运送一个乘客的平均成本是500美金,但边际成本仅仅是那个增加的乘客所消费的一包花生和一听汽水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愿意付出超过边际成本的钱,卖票给他就可以获利。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无论个人还是公司,考虑边际量都能够使他们做出更好的决定。如果并且仅仅如果行动的边际效益超过边际成本时,理性的决策人就会采取行动。
     简单的说,就是当外界环境变化时,人们在重新比较成本和收益之后,会相应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些促使人们改变行为的因素就是激励。这个原理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举个例子,比如苹果的价格上涨,那么人们就会转而去买更多的梨,相应的,苹果种植园的老板在此时就会雇佣更多的工人,以便能更大量的采摘。相对这些小的激励,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们在制定政策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更加严谨的评估,因为一项政府政策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要广泛深远,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很可能不是短期内能看到的。书中举了一个美国制定汽车安全带法规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我想找个中国的例子,暂时还没找到。

*********

小结:前四个原理所涉及的权衡、成本、边际量和激励,正是人们在做决策时所必须考虑的。他需要知道,两个或多个目标间不能全部xx的完成,必须在这些目标间做出取舍以达到某种平衡;在完成一个目标时,他必须比较行动的成本和收益,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时才有意义去做;有时,考虑行动的边际量有助于做出更好的决策,这时所比较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而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他也需要根据这种变化重新评估成本和收益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当众多的公司和家庭在市场中交易商品和服务时,通过他们分散的决策而配置资源的经济(an economy that allocates resources through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s of many firms and households as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在包括了无数的买家和卖家的自由市场中,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述,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众多的公司和家庭做出自己的决策,这些独立的分散的决策却可以引导市场达到期待的结果。“看不见的手”所使用的指导市场活动的工具就是价格(这会在后续章节中继续介绍)--价格反映了商品对于社会的价值和制造该产品所需的社会成本,公司和家庭正是根据价格来决定买和卖,在决策的过程中他们会不知不觉地考虑行动的社会收益和成本。有一个重要的推论:如果政府试图阻止价格去自然调节社会供给和需求,也就失去了“看不见的手”协调公司和家庭的能力--计划经济正是在这点上犯了错误才导致了失败,中央计划人总是用命令来决定价格,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足够的信息可以确定何种价格是恰当的,这xx忽视了市场的力量,等于自缚手脚。
     必须承认市场的作用是有限的,它甚至不能确保经济财富被公正的分配。市场经济奖励那些能够生产其他人愿意为之付费的物品的人,比如由于人们比之象棋更喜欢观看篮球比赛,所以{zh0}的篮球运动员就比{zh0}的象棋手收入更高。但看不见的手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资源(如食物,衣物,福利等),因此政府的众多公共政策(比如所得税,福利体系)正是为了更加公平的分配经济福利。然而我们也必须要知道,政府能改善市场结果,但并不意味着它总是会如此,比如有时候政策的设定只是为了政治上的原因。我们学习经济学将有助于了解那些政府政策是出于提高效率或公平,那些不是,这就好像胡适先生所说学习哲学会帮助我们“不受人惑”一样


郑重声明:资讯 【《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_祁子℃ Blog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