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品到指数- 临界生存- qhtz_临界生存- 和讯博客
从商品到指数 [原创 2010-02-22 08:50:19]   
 

从商品到指数

 

股指期货就要推出了。就交易获利而言,我认为一个好机会来了,这是一个客观地判断,判断的基础来自于我15年的股票和商品期货的实战。

 

06年的时候就开始说要出指数,那时我是非常兴奋,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现在我认为是机会,但不是巨大的机会。看法的变化一个是来自于自己的成熟,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进步。另一个就是股市从06年到现在已经完成了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牛熊轮回,这种轮回是一生中未必能遇到几次的。

 

四年之后,终于推出指数期货了。虽不是巨大的机会,但确实是个好事,对于投机获利而言无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里说的机会是相比较股票交易和商品期货交易来说的。下面就结合我这些年的交易体会具体说说。

 

要说明指数期货是个机会,就要先说说国内的商品期货市场。因为股指会比商品好做,这是我的判断。先说个插曲,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工作关系去了国外,在那里他也继续交易,而且成绩很好,以致引得很多职业交易员刮目先看,纷纷向他取经,询问他出色业绩背后的“秘诀”,他的回答很简单,“我在中国做了10年的商品期货交易,和那里相比这里的交易简单多了”他的这个说法的技术层面的解释就是国内的商品由于绝大部分没有定价权,所以价格波动是跳跃式的,会出现很多的跳空缺口,这对交易的影响是巨大的。

 

比如,你做个一笔交易,设了一个止损,风险控制在总资金的2%。结果睡一觉起来之后,这笔交易被止损了,但损失的可不是2%,而是10%。原因很简单,比如你是在100买入的,止损设在98,但第二天一开盘价格直接就开在了90了,这就是缺口的影响。由于这种缺口的存在,给原本就复杂的投机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为缺口不是天天有,但时不时的就会有,为了预防这种影响,在交易上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有时是很不情愿的。

 

在股票xxxx会习惯于在跌停板买入,涨停板卖出吗?恐怕99%的人都不会。但在商品中很多时候需要有这种思维。比如,你做空然后当天就跌了一个大阴线,你继续持有,结果晚上外盘涨了回去大阴变成下影线,这还不算完,{zh1}还变成涨了一个大阳线,可以想象一下晚上你目睹外盘的变化无能为力又忿忿不平的那种感觉。

 

这种事一多了,痛定思痛之后,很有可能你就会改变策略,采取获利就走,结果尝到了甜头,但好景不长。很快你就会发现,做着做着,不知不觉中就和趋势无关了,老是挣点小利。不甘心啊,于是又开始做大波段。箱体突破买进,第二天一个缺口直接回到箱体中间,咬牙忍,做大波段嘛,结果反复向下跌破箱体下沿。反手放空,悲剧啊,又开始往上蹦,看一眼吧,就看到再次突破前高。本着事不过三的原则,再反手,结果再向下。。。。。。。

 

事后看,价格在蹦蹦跳跳中从箱体演变成了扩散形态,损失惨重啊。其实,这些损失是可以避免或大幅减少的,但由于缺口的存在,使控制能力减弱。以股票举例来说就是,突破买进可以,但等涨起来40%再买算是什么呢?商品就是这样,由于杠杆的存在,在临界位置,一个突破很有可能就是3%-5%,对股票而言就是40%左右的利润了,,但在商品中,这个突破很有可能是个缺口,你追还是不追呢?追买,不理想的后果前面已经举例,不买,可能和一轮行情无关。纠结啊。而缺口也不是老有,但从职业角度考虑,在风险控制上你又不得不考虑,于是很有可能出于对风险的厌恶,错过了很多行情。

 

上面说了一些商品期货操作中面临的一些不好处理的问题,知道了这些以后,或许你会理解指数期货为什么好做了。我们的指数基本没有什么缺口,和国外比如美国市场的走势从以往看也没什么关系。前两年我的一个朋友做过统计,我们的股票市场和国外的相关性是负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正常的判断以正常的风险控制去操作了。

 

比如上面举的那个例子。还是箱体突破买进,不同的是对于进场的位置可以比较讲究了,买进之后很有可能是获利的。一旦发现是假突破,损失有限,可以反手放空,跌破下沿之后获利已经颇丰了。当破位之后又收回箱体内,可以获利了结反手买进,如此循环,很难操作的扩散也不难做嘛!指数期货有效的回避了由于缺口因素引起的价格断裂造成风险不好控制的影响,这一点对我来说,交易上会出现本质的变化。从历史地看,我对没有缺口的品种做的还算不错。指数上来后,只要流动性不出现问题,那获利应该会比做商品和股票都要好。

 

 

郑重声明:资讯 【从商品到指数- 临界生存- qhtz_临界生存-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