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今年的春节与往年春节有所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开始把“低碳”与春节联系到一起的{dy}年。过一个低碳春节,春节不忘低碳,春节不忘减排,这与传统过年的感恩文化内在精神是xx统一的。
春节岁岁年年过,年年岁岁有不同。
今年的春节与往年春节有所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开始把“低碳”与春节联系到一起的{dy}年。过一个低碳春节,将始自2010年。
低碳正在成为一个时髦的热词。办公、出行、家居等无不可以与低碳密切结合,春节自然更应该提倡低碳生活。
北京民俗学专家高巍先生这样为我们解释“过年”:传统中国是农耕社会,春种夏耕秋收冬藏,每年轮回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找到一个节点,加以纪念,所以就有了“年”。我们看看甲骨文中的“年”字,是“禾”和“手”组成的,所以说“年”有两个含义,一是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二是代表人们捧着农作物跳舞。人们过春节,不外乎三个内容:一是祭祀,感谢天地、祖先、家人等在过去一年的照顾;二是祈福,希望能继续得到护佑;三是休整,为来年的劳作进行体能储备。
我儿时过年的印象,大多与吃穿有关。平时见不到、吃不到的食物,过年能够吃到了。凭居民购货本,每人能买到半斤花生、三两瓜子,售货员大笔一挥“花瓜完”,好像领导在文件上批示“拟同意”。那个时候,心里美呀、乐呀。最开心的是穿新衣服,平时怕穿脏穿破的衣服从箱子底翻了出来,脱下身上“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旧衣服,整个换了个人似的。那个年代还没有低碳春节的说法,而是说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说起来,那时老百姓的生活,不论平时还是过年,差不多天天都是低碳的。没钱的日子,你能高碳吗?如今大家腰包鼓了,才有了高碳。
今年春节,不再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些在外打工的蚁族、蜗居族,为了“面子和票子”,以“加班”的名义,留下来过低碳春节。一位“被低碳”的打工青年说,在他看来,能吃着泡面,打打游戏,间或看几眼春晚的视频就是他能想到的最轻松、快乐的大年夜了。低碳专家或许能够为他计算出不回家的春节减少了多少碳排放,但有家不能回的辛酸又是低碳专家无法统计的。
每年中国的春节,据说有50亿人次流动,这可能是全世界每年一次{zd0}的集中碳排放。然后,就是每年一次的两会。再接下来,就是五花八门的论坛。当然,哥本哈根去年那次世界减排大会,同时又是一次碳排放{zd0}的盛会。生活的悖论就是这样奇妙,一面想着减排,一面又该排还得排。对于职业排放家来说,不排就意味着失业,怎么得了?我{zg}兴的是今年广东两会上,省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周苏苏对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服务员说:“我住在这里的7天,被子不用换了。”她还说:“宾馆的被子只用一晚不会脏,但每天洗一次,却浪费不少水和电。”大家都在说低碳,其实生活中每一种不经意间选择的方式都可能导致大量的碳排放。每年全国各种会议有多少?参会者们如果都能为低碳几天不换被子,那是多么惊人的减排啊!
过一个低碳春节,春节不忘低碳,春节不忘减排,这与传统过年的感恩文化内在精神是xx统一的。低碳春节将是新民俗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待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