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技术-深度讲解- 海纳百川-技术交流与实用信息推荐- 博客大巴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工作流是针对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过将工作活动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进行执行和监控,达到提高生产组织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工作流技术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先进的手段。1993年工作流管理联盟成立,制定了相关的系列标准,同时给出了工作流的定义:“工作流是一类能够xx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定义,但基本上都说明,“工作流是经营过程的一个计算机实现,而工作流管理系统则是这一实现的软件环境”。

     

    工作流软件的发展历史及分类

    1993年,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的成立标志着工作流技术开始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为了实现不同工作流产品之间的互操作,WfMC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术语、体系结构及应用编程接口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过程及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活动的描述。工作流管理系统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与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

    我们暂且不对工作流的的技术等,标准等方面作学术讨论,本文旨在分析工作流的发展方向及如何选择. 不同类别的协同软件,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特性,认清分类,是正确选择协同软件产品的前提。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工作流软件有哪几类:

    工作流软件从不同的角度,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依据底层技术分类、依据任务传递机制分类、根据所实现的业务过程等,我们从用户角度出发,由于用户购买软件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改善管理,我还是比较同意范玉顺老师分类:

    1) 以通讯为中心:以电子邮件为底层的通讯机制。这种类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适合于协作型工作流和不确定型工作流,而不适于生产型工作流。

    2) 以文档为中心:基于文档路由,它同外界应用的交互能力有限。许多基于表的管理型工作流可以用以文档为中心的工作流实现。

    3) 以过程为中心:这种工作流系统对应生产型工作流。它们一般建立在数据库之上,有自己专用的通信机制并且提供了同外部进行交互的接口。

     

    根据不同工作流系统所采用的任务项传递机制的不同,市场上的工作流产品又可以划分为四类:

    基于文件的工作流系统  以共享文件的方式来完成任务项传递。

    基于消息的工作流系统   通过用户的电子邮件系统来传递文档信息。这种类型的产品一般都提供与一种或多种电子邮件系统的集成接口。

    基于Web的工作流系统    通过WWW来实现任务的协作。这一类产品起步较晚(在95年以后),但是发展迅速,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许多供应商纷纷改进原有产品或开发新产品以增加对Web的支持。

     

    以通讯为中心的工作流软件。这类协同软件以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为应用中心,早期的协同软件都属于这一类型。后来部分该类协同软件又加入了VOIP等技术,使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与丰富。这类软件一般采用20世纪90年初就已经流行的P2P软件架构,像Lotus 早期推出的Notes部分就属于这类产品。

    以文档为中心的工作流软件。这类协同软件基于文档路由,与外界的交互能力有限,但比较适合文档型文本和表单为内容载体的协同事务。同属于Lotus产品家族的Domino就是这类产品,国内大部分的协同软件也都采用这一技术。

    以过程为中心的工作流软件。这类软件,工作流的过程管理和内容管理,都基于关系型数据库之上。该类软件是未来的应用主流,国内外新一代的协同软件产品都基于些工作流平台,属于这一类型。最典型的是,它将所有的协同管理事务抽象为表单和流程,表单用以记载管理内容,流程用以指定管理过程。同时,可以实现管理表单的任意定义,和管理过程的可视化柔性管理。

    以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协同软件的分类,各种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协同软件产品,会有相互重叠。另外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许多先进的协同软件产品,在软件技术和应用上比较综合,各个类属的特性都具有一些。对于这类综合性协同软件的归类。

    其实,不管工作技术如何发展,我们看看用户的需求都有哪些方面,用户的需求决定工作流的发展方面及正确选择。

     

    哪么,用户在想什么的?

    用户对工作流软件的需求分析: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但从应用现状以及需求来看,由于其各系统自身的缺陷,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信息孤岛   信息系统的分散开发和引入,使信息被封存在不同的应用平台和数据库中,定义和采集相互独立,从而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大量有用的信息分散在各个“死角”,不能被有效地利用和共享。解决业务,各系统协同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高效利用。

     

    应用孤岛   企业的各种系统间相互难以紧密集成,使得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相互独立、数据不一致,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管理分散,工具落后、管理维护工作量大,各部门各系统往往形成一个个“应用孤岛”,企业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切换,以获取相应的信息进行分析,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下降。

     

    资源孤岛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以及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包括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在这个新信息时代越发凸现其重要性。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动态的、可控的、统一的、全面集成和协作化的信息应用环境,从而使得企业内部资源(管理者、员工)和外部资源(客户和伙伴)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高度共享信息、协同完成各种复杂的业务处理、形成知识积累的科学体系、共同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面对如此复杂的应用,如何建立共享、协同的信息平台处理复杂业务呢?

    只有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全部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管理,并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以先进和开放的平台体系融合企业各种应用;以信息门户提供统一和个性化的访问入口;以工作流程打通企业运作各个环节,使资金流、物流和知识信息流无阻碍地流通。不仅实现企业内部各组织、各部门、各人员的协同,还将企业外部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纳入管理平台,创建一个紧密结合、共同运作、动态调整的大协同环境体系。通过协同办公的企业信息门户,将企业的所有应用和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界面提供给用户,使企业可以快速地建立个性化应用。它向分布各处的用户提供商业信息,帮助用户管理、组织和查询与企业和部门相关的信息。内部和外部用户只需要使用浏览器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分析报表及业务决策支持信息。让员工从整天找数据中的低下的工作效率中解脱出来,及时获取、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做出快速反应。

    而协同整合的关键,就是工作流技术平台.

     

    工作流将向哪些方向发展,或者说,工作流还有哪些方面的需求.

    1.支持企业应用集成方面的能力,并为企业业务过程管理提供分析能力

    2.够可视化的进行业务流程的分析、定义和业务单元的组装,从而使应用开发人员更关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降低了复杂流程应用的开发难度.

    3.标准化  不同的厂商所提供的工作流产品具有独立的一套工作流模型、工作流定义语言、API函数。但难于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交互,集成的效果不理想,不能方便地在不同系统间进行应用对象的重复利用和数据的方便交流。

    4.系统的集成性  工作流管理系统没有达到真正的集成,还是在自己独立地运行,处理一些行政上简单的流程业务,不能很好将OA、ERP、CRM、SCM等具体事务处理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数据录入一次即可有效的目的。

     

    选择的难度及如何选择:

    本人现阶段下在为所供职的公司,选择工作流平台产品,几乎对国同内流行的工作产品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现在工作流软件缺乏标准, 软件现在仍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在功能方面是百花齐放,百家xx,个性化很强,没有行业标准,市场需求量非常之大,对软件本身的“需求”也没有标准,无法直接比较和度量什么产品好,什么产品不好,等等.大家期望的是性能价格比好、标准化的功能结构、标准化的模块、标准化的开放的接口、能够与其他基于网络和管理软件的应用程序和系统很好融合的工作流平台软件.所以选择的难度和风险相应加大,笔者也深陷其中,有时,每天要看二三家工作流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困惑。最终总结,还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  企业管理是以文档型需求还是事务型为主还是混合需求?

    企业应用复杂,就一定首先得选择生产型的工作流平台,可是生产文档复合型的工作流平台。

    二、  从公司的业务特点及需求上出发

    最重要的是实现业务管理上的协同,从应用的层面看,它以部门之间、跨部门以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工作流程,来带动知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在企业内外的无障碍流动,并完成相关数据库的更新。对于系统本身,任何一个模块都可以看作是系统应用层面上的核心,其他所有的模块都围绕它工作,共同完成它所要求的相关应用。从管理的层面上看,由于它基于资源协同的思想设计,实现的是“以点带面”和“协同运作”,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在系统中的相关点反应出来,并通过协同商务平台提供给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的外部资源,从而使业务过程达到高效、协作的目的。

    三、  是否具有很强的集成性

    协同就是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办公中数据流、信息流、知识流的有效管理。协同的过程就是各种工作流的流转过程,因此从某种角度讲,协同就是工作流。

    在各种工作流的流转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协同的目标,必须要从不同的资源和系统中获取并共享数据、信息和知识。因此,协同就是信息和知识的共享及利用。所有的协同都必须构建在一个我们称之为协同平台的基础体系结构上,协同平台涉及到了许多计算机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技术、群件(工作流)技术、安全技术、数据存储和共享技术、应用系统的集成技术、门户技术等等。

     

    工作流的发展方向:

         在实际中,CEO最注重的是管理,而如何实现内部的电子化管理、有效提高办公效率则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各种业务流程交织在一起组成的流程因此无处不在。同时,业务流程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

    用户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支持业务流程自动化的软件工具来满足企业流程管理的需要。工作流管理系统正是顺应这一需求孕育而生,它是用于实现工作流建模、执行、监控、分析、度量和优化的基础中间件平台。工作流管理系统作为流程管理、实现工作流的关键基础设施,必须具有以下关键性功能:

    u       可视化的流程设计工具,加速过程建模;

    u       支持串行、并行、分支、汇合、循环、同步、子流程等流程逻辑结构,满足各类复杂流程建模需要;

    u       电子表单设计工具,快速实现活动内容展现;

    u       分布式工作流引擎,实现跨部门、跨企业、跨地理范围的多流程协作和流程自动化;

    u       强大的应用集成服务,完成工作流与“信息孤岛”状的企业已有应用之间的无缝集成与互操作;

    u       图形化的流程监控工具,即时动态监控、跟踪流程执行状态和相关数据;

    u       图形化的流程仿真、分析工具,对流程执行语法/语义检查,为优化流程提供依据。

     

    结束语:

    据Gartner的统计分析,从2003年开始,全球范围协同软件已成为用户应用软件采购{zd0}热点,位居信息化应用软件{sx}。据xx机构分析,协同软件市场现在以15%的增长率高速增长,这一数据反映了企业对协同管理需求的快速增长,足以说明其其市场容量巨大。现在包括微软、IBM、ORACLE在内的国际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协同软件产品,泛微、点击、浪潮等国内协同软件厂商也迅速崛起并占领了相当的市场。而业界和用户的广泛关注无疑将进一步推进协同软件市场的繁荣。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这背后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各路厂商的进入,协同软件市场的角逐将日益激烈;另一方面,目前的市场尚不够成熟,概念繁多,产品如云,理念、产品、应用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而协同软件厂商应该在各个层面上进行广泛的合作,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 通过自主创新,让国产品牌工作流软件同世界巨头相抗衡!





郑重声明:资讯 【工作流技术-深度讲解- 海纳百川-技术交流与实用信息推荐- 博客大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