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_范文化革命的空间_百度空间

偶尔收到的几十张粮票——大家欣赏欣赏吧!中国的粮票历史绝非一般的文化娱乐史,而是一部凝重浑厚的中华民族创业史,是一部华夏子孙与贫穷、饥饿的抗争史,是囊括中国农业、商业、工业、服务业在内的发展史。是历经沧桑达半个世纪的完整板块,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这些充分体现了其历史文物的本质属性,是{jd1}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收藏文物。 各种粮票的尺寸是千差万别的,其形式有横式,也有竖式、齿状和正方形。有的粮票与人民币10元大小相同,而有的粮票只有1厘米大小。面额大的在千斤、万斤以上,面额小的仅为一钱以下。计量单位从旧秤市制到{zx1}的千克制,应有尽有。每一套粮票通常按年限区分,依票面单位或重量排列,从1到70余枚不等。粮票内容名称各不相同,更是丰富多彩。粮票的设计各不一样,有的有精美的图案,有的将风景名胜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设计在粮票上,如:陕西的兵马俑、广西的象鼻山、内蒙古的博物馆雕塑、西藏的布达拉宫、上海的外滩、湖南的韶山、贵州的遵义与黄果树瀑布及云南的石林等。有的有蒙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等。有的无图案而且纸质差,这些常体现在早期粮票上,只在纸上印上一些字,有的用铅印、油印,还有专门印粮票的厂家监制印刷,大多数粮票上面还盖有有关部门的公章,有的还印有编号等等.
























1965年、1966年全国通用的粮票





摘抄了一篇文章:

全国通用粮票被票证界称之为"国票",是个闻名遐迩的票证家族。对于广大票证爱好者而言,几乎可以说是人皆有之,尽管能集齐全套(含未xxx)者,目前尚廖廖无几。但因其相关底档史料在xx期间不幸散失,故多年以来,有关其版纹特征方面的考证和研究一直都未见评说。为弥补这一缺憾,笔者特依据现有藏品及相关史料,并对照一些颇为难得的当年的"老假票",主要对那些流通期较长的国票版式及暗记特征,在此与各位同好作一初步探讨。

  在{dy}套全国通用粮票(1955-1957年版)发行之前,同样经历过一个从设计、遴选到送审报批的一整套审慎严密的过程。目前在北京粮友徐云章先生的藏品中,即珍存着数枚当年印制的设计样稿(图1)。显而易见,该样稿最终未被选用,但具体原因至今不详。

  
  全国通用粮票的印刷方式,自始至终采用的均为平版印刷(各省、市颁发的地方票证亦同)。其主要特征为,图案、文字和线条的边缘平整,无凸起和凹入的现象,且墨色比较均匀。而早期出现的一些假票,除自境外流入的部分"精品"外,主要都是采用凹版或凸版印刷的,所以单凭手感也能对当年的一些劣质假票作一初步判定。

  当然,对于那些假票中的"精品",因其同样采用了平版印刷方式,故仅凭手感判断是不行的,必须要在版纹特征方面作进一步的考证。全国通用粮票其实同纸币和有价证券一样,在每一枚中均隐设有各自不同的暗记,只不过官方在流通期内密而不宣罢了。现对照当年的精品假票逐一介绍如下:

一、1955年版"肆市两"票(图2)。该票暗记为正面中部图案右上方纹线留置"缺口"(图2-1)。此票老假票笔者仅得一枚,系于1963年在广东查获的将"肆市两"票加盖改作"贰两伍钱"面额的xx赝品(图3);对照可见,与原票相应的暗记部位,假票的纹线是贯通的(图3-1)。


二、1955年版"半市斤"票(图4)。该票暗记为正面中部图案左上方纹线留置"缺口"(图4-1)。此票赝品亦仅发现自广东查获的一种版式(图5)。但令人颇感吃惊的是,该票暗记特征竟然与真票xx相符(图5-1,唯其纸质较差(泛黄),且为雕刻版印刷(手感较为明显)。



图5-1 暗记部位


三、 1955年版"壹市斤"票(图6)。该票暗记特征有以下三处:

1、 左上方内侧边框线断笔不连(图6-1);

2、 中部"市"字右上方纹线留置"缺口"(图6-2);

3、 四角位置"壹"字顶端"平头"(图6-3)。

此票赝品版式较多,除自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四川、辽宁、甘肃等地查获的版式较为粗劣外,"精品"仍出自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且同为一种版式(图7),该假票对应各暗记部位的图文特征见图7-1、图7-2和图7-3。


图6 1955年版“壹市斤”票


图7 1955年版“壹市斤”票赝品


四、 1955年版"叁市斤"票(图8)。该票暗记特征有如下三点:

1、 中部图案左下方纹线留置"缺口"(图8-1);

2、 "市"字右上方卷花纹中添一短线(图8-2);

3、 四角位置的"叁"字在左下侧漏空一"白点"(图8-3),其中唯左上角的"叁"字左下侧填实(图8-4)。

此票赝品中的精品起获于云南、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其中,在广东和云南两地查获的为同一版式(图9),而浙江、福建等地查获的为另一版式(图10)。这两个版式的共同特征为四角位置的"叁"字皆无"白点"(图9-1),"市"字右上方卷花纹中无"短线"(图9-2),且左下方纹线连贯无"缺口"(图9-3)。此外,还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图9票在"市"字的左上方和右下方卷花纹中各加了一短线(图9-4),


图8 1955年版“叁市斤”票


图9 1955年版“叁市斤”票赝品(云南版)


图10票中部图案在左上方位置添置了一缺口(图10-1),此类举措似乎在表白,作伪者已明察个中奥妙,但有意不做成与原票xx相同,以此来证明自己良心未泯吧。


图10 1955年版“叁市斤”赝品(福建版)

图10
-1


五、 1955年版"伍市斤"票(图11)。该票的暗记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1、 中部图案左下方卷花纹形状变异(呈月牙形,见图11-1);

2、 中部图案中下侧二卷花纹内各添一短线(图11-2);

3、 中部图案边沿纹饰线多处断笔不连(图11-3)。

此票赝品版式多显粗劣,如北京版(图12)、上海版(图13)、四川永川版(图14)等,精品仍只有广东版一种(图15)。后者与原票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左下方卷花纹形状无变异,且卷花纹中未增添短线(图15-1)。


图11 1955年版“伍市斤”票


六、六、 1956年版和1957年版是在1955年版的"国票"不能满足市场供应的情况下增印的,故在其刷色、版式特征及背文说明等方面均与1955年版相同。

七、七、 1965年版的全国通用粮票(图16,其中"贰市两"票未发行),除其在纸质方面改用印钞纸外,还部分采用了水印纸。在暗记特征方面,各种面额的特征均基本相同,主要为以下两点:

1、 正面"中华"二字竖笔下端为斜尖头(图16-1);

2、 背面印章的国徽图案中"华表"顶部为实芯(图16-2)。 该票假票主要为"半市斤"(图17)和"壹市斤"票(图18)。其中的精品不少是从各地海关查获的,且版式特征也基本相同。其中,"半市斤"票正面"华"字竖笔下端为"平头"(图17-1),背章中的"华表"图案顶部为空芯(图17-2);"壹市斤"票版式特征与"半市斤"票xx相同(见图18-1、图18-2)。

八、 1966年版的版式及暗记特征与1965年版大致相同(图19),唯独改动了一处,即背文第四条中的两个"顿号"一律改版为"逗号"(图19-1)。该版的假票特征与1965年版的假票特征也基本相同(图20),且在背文第四条中仍沿用了1965年版的"顿号"(图20-1),同时在面额品种上又增加了"叁市斤"和"伍市斤"票。

   图19 1966年版全国通用粮票

  此外,还有辽宁、甘肃破获的塑料雕版、锦州的石印版、安徽的牛角版和上海的赛璐珞雕片版等假票案例,因其仿真度相对欠佳,限于篇幅,容本文不再赘述。

  由于政府当年对仿造票证案件是作为反革命和刑事犯罪来打击的,故此类老假票的漏网之鱼微乎其微,加之人们普遍对真假国票的版式及暗记特征又不甚了解,所以对今天的票证收藏爱好者而言,想寻觅一枚当年的老假票(尤其是其中的精品票),其难度不仅远大于真票,甚至比目前一些公认的珍稀票证更为难寻。如有心的读者在看罢拙文后,随手在自己的藏品中翻一翻,说不定还能淘出一枚当年的老假票来--相信那份惊喜和满足,决不亚于一位真正的淘金者。

北京·蔡援朝 2003年5月12日



郑重声明:资讯 【粮票_范文化革命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