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把新桃换旧符_衙斋潇竹_新浪博客

  时至除夕中午,爱人催我贴春联。大门、房门、车库门都要贴上,不是对联就是福字,“福”字还要倒着贴。我和儿子遵命照办,年年如此,几成惯例,延习至今。

  忙完这辞旧迎新的活儿,我突然想起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除)(旧)岁(除),春(东)风送暧入(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在民间很流行,我小时候就背熟了,一直没有忘记,只是有几个字不知哪个版本对了。然而,本诗的意境全落在“旧符”必被“新桃”所换。
   那么“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史志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如今作为对联一种式样的春联,民俗 、民间、民风、民意的东西太少,而功利、政治、空乏、无聊的太多。如:今年人家赠送给我们的几副春联就是如此。龙虎精神龙虎年,英雄时代英雄业。表面看豪迈、霸气,但哪朝哪代不是这样的呢,何况我们的作为与同期而喻,还没有胜过祖先。春联作为民间一种文化式样,创新和流行不足,便是证明。

  儿子说:新对联总觉得文字游戏式的口号而已,难得让人细细思量,人们不会过几年还记得它。当下的确也很难找到心怡的春联,将就着贴起来,图个吉庆新鲜,也算是换掉了旧符了。

   如果我们司古而铄今,干脆就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做新春联,也会别有风情在眼前。我担心的是,恐怕没有人再愿意去写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总把新桃换旧符_衙斋潇竹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