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制药企业的现状及发展之路- 张英杰-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 ...

1、 营销观念滞后:没有一个整体科学的营销策划。笔者长期在一些规模不大的制药企业做营销工作,这些企业基本没有一个系统的营销策划方案,每年的年尾便在上一年的营销方案、营销政策的基础上将年份一改,不管上一年是否完成销售饿,将任务再增加30%,便成了新一年的营销体系(有的甚至还是上个世纪一直延续下来的!)。即使有的销售人员提出修改,可能最终也没有采纳。
解决之道:其实,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因时因地而不同也。制药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市场策划部门,随时观察把握市场信息、跟踪竞品动向及时科学地调整营销方案。
2、 营销投入不足:投入与产出没有一个正比例的考虑。近日,笔者过去的一个同事到昆明某制药企业谋的销售经理一职,现在要签订2007年的目标责任状。前天晚上,该君无奈的将责任状拿来请笔者把关,看后让本人不思其解,明显是将上一年的方案把年代改后而用之。这个企业2006年5个产品全年销售额仅200余万元,而2007年的销售目标在没有任何支持的预算下,将任务定到600万元。要求该君把一切费用(包含广告、宣传、物流、终端、电话、招商、会议、出差等一切… …)控制在销售额的6%以内。否则,罚款。未完成当月{bfb}任务的便扣10%工资,而且内容前后矛盾,整个责任状只讲责任而不谈权利。呜呼… ....!
        解决之道:作为企业应该注重发展才是硬道理!战略应该从长远考虑。是的,那样你不会亏损,但你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你也失去了市场的有效延伸。因为你的营销部门没有资金去开拓市场,你束缚使他即使想开拓也不敢轻易行动。他也最终不会{bfb}完成任务基本工资也便{bfb}拿不到,可能3~6个月便走人了。于是又来人,又走人,恶性循环。这样的企业经常在招人、在走人。到年底,于是完成销售额大家也便不言而喻了。企业营销网络的建立,是需要花费财力、物力的,短时间收回成本更是不可谈的。一些大型公司在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时,几乎连续5~8年的亏损。作为中小企业来说,你也应该让销售部门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不要首先就谈收回多少。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呢!当然中小企业的资金是不足,但你可以一个地盘一个地盘的来做呀,把一个地盘做熟做透之后,再进行复制嘛,但不可以不出手啊!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3、 整体创新不够:不注重新产品的开发。产品趋同现象严重,搞来搞去就熟悉的那么几个,每个功能、症状下面都要吊上一长串产品,所不同的无非是剂型不同、产地不同或是要么进口国产之分而已,其它没有多大差别。云南三七出名了,大家一哄而上,互相残杀,最终大家都伤元气。云南很多制药企业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几乎就是仿制产品,近年,国家放开仿制,更是仿制克隆。然而,这些企业却不很好的建设销售体系,即使仿制再多,也不能挽救企业的衰退,于是竞相杀价,大家都不好过。
解决之道:注重开发创新,对市场进行细分,寻求差异化,突破仿制怪圈。
4、 目光短浅,鼠目寸光:只见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笔者有幸曾供职于云南某县制药企业,该县一直是贫困大县,县里也没有像样的企业,于是该企业得到了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可能政府不知,这个企业不求发展,而靠政府的xx度过了好几个春夏秋冬,该企业想方设法虚报项目争取各种资金,至今也不见项目实施。好在现在政府也觉查到虚报、重报项目套资金,政府聪明后难整资金了,这里不多说。2003年这家企业改制,由企业内部几个人员控股民营。笔者想必企业发展的机会来了,然而,企业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倒退。控股股东们开始互不信任、互相拆台,一有机会便拼命往自己腰包装,甚至不惜牺牲企业的发展。这不,就在2004年本来企业仅有的一个畅销品种,国家中药保护三类新药,部分股东为了己私之利却超乎市场规律,远远低于正常的招商价给代理出去(当然,自己有利),而且一签便是六年。经过代理商恶意爆炒,现在该产品已早早的就结束了她的生命周期,中药保护还没到期,便结束她美好的前景。
解决之道:注重企业长远利益,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企业发展了个人还愁不发展?
5、 单枪匹马、单打独斗:其实,现在单靠企业自身的发展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市场的变化了。为什么企业与企业之间不能走向联合呢?
解决之道:抱团打天下、走向大联合。小的企业,特别是自身营销实力不强的企业,应该马上转变观念,干脆抛开销售,安安心心搞生产。中小药企可与一些上规模、讲信誉的代理商、经销商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借助对方的资金、网络、渠道等自身不具备的市场优势,专门专业生产,严格确保生产质量,营销上则实行外包,也可为对方进行贴牌,以节约成本开支,降低市场风险,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当然,中小药企如果大量的资金积压在固定资产上,相应的会给产品研发带来很大压力和风险。这时候,应该主动出击,创造机会多方寻求实力强,品牌响的大型药企作为对方的加工基地,盘活闲置设备,以尽快改变生存窘境。事实上,许多xx企业也正需要这样贴牌和代工的生产方式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完成产业链的价值重塑和再造,再或者通过双方协商,由对方以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把中小药企纳入集团化整体战略运作体系,保留中小药企原先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灵活生产批量小、实效强、成本高的单一品种,以{zd0}化的满足细分市场目标消费需求,从而实现为大企业的专项配套服务和补充能量优势。
还有,几个中小药企(生产与生产之间、生产与商业之间)可相互借力,树立起战略发展观念。每家只需少量投资,以自身相匹配的技术、业务、物流等资源进行横向联合,实现信息共享、渠道共融、风险共担,把人员有机合理的分配使用,这样目标清晰有利于在区域经济中站稳脚跟,{zd0}程度的减少资源浪费。
6、好听大话、不善用人:我所在过的几个企业似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招人时,喜欢招那些说大话的人 。而应聘者也似乎懂得老板的心,滔滔不绝,似有十八般武艺,立马可押回大批现金之能,只要他来三天即可实现多少销售。只见老板喜笑颜开、美梦成真、口水横流,立马留人。可是,一年没见成效、两年无收。这时老板再去招兵买马,再犯同样之错。
解决之道:销售是做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营销虽然要讲究销售艺术,但大多数销售人员需要的是踏实能干、认真执行。现在,市场的游戏规则基本成熟,过去那套华而不实、投机取巧的方式已没有市场啦。
     总之,医药行业尤其对中小制药企业来说,如何在市场激烈的角逐中不被吞食,它需要用灵活的机制、创新的思维来应对变化多端的形势。中小制药企业有很多的优势,如何整合优势、利用优势,这也需要灵活的机制、创新的思维。我认为中小制药企业可以这么说:不缺技术、不缺资源,而缺乏的可能是“人”、 “人”的思维。纵观古今,竞争的最根本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所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做到爱才如命,知人善用。做学习型企业和组织。

作者:明天的风

  • 谁在xx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吕建军
  • 个人名片 张慧慧
  • 个人名片 沈凌莉
郑重声明:资讯 【中小制药企业的现状及发展之路- 张英杰-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