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六十年-------泗县展览馆前言(初定稿)

泗县展览馆前言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皖苏两省五县交界地带,地近沿海,背靠中原,全县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总人口90万人,辖15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泗县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发达。西距津浦铁路60公里,北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76公里,东距宁徐高速公路28公里,全县辐射与环形并举的公路网络初具规模。

    这是一块迷人的土地。它历史攸久,纵跃千古。它早在夏朝即开始建制,后废州制,改称泗县至今,它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坦荡的平原、纵横的河流、宽阔湖泊、润泽的湿地、起伏的山岗以及众生的珍禽异兽形成了泗县独特的风景,历史的长河翻卷起的沧桑之波,把泗县变成了一本读不完看不够的书。   它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境内气候温和,平原广袤,土地肥沃,水系众多、有耕地180万亩,林地面积50万亩,可养水面5万亩。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全县实有耕地约17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山芋、大豆、油菜、棉花和花生等农富产品,地方名特优产品主要有山羊板皮、红瓜子、界牌大米、墩集花生、大路口粉丝、丁湖螃蟹、大庄蚕茧等,现有林业用地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460万立方米,现年采伐量为55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丰富,正常储水105亿立方米,境内有石灰石、金刚石、砚石、昆石、红泥、矿泉水等,尤以昆石为奇。富饶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它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因特殊的地理位转置,使其四方风情兼蓄并容,从而使当地文化形成了既有维扬文化的灵秀,又有中原文化的厚重,历史上曾是名人倍出之地。这里是xx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是等战斗和献身的地方,这里也是{gjj}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美丽的风景,富饶的资源,丰厚的文化,使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始终蕴含着迷人的魅力。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负重奋进,蓬勃发展。它用短短六十年时间,结束曾经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飞跃,创造了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奇迹,全面实现小康。在经济建设上,1952年,泗县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607万元,人均41元,到1978年,增加到7280万元,人均120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9年实现全年生产总值75亿元的记录,人均8330元,2009年的经济总量是1952年的48倍多。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不到84千吨,油料350吨,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仅到17.6万吨,油料3000吨,到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786万吨,油料即达6万多吨,曾在2000年创下年产9万吨的纪录。近年来,泗县以科技为先导,挖掘潜在优势,打破束缚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以优势品牌为先导,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上大做文章,努力实现农业与工业一体化,创立了数十个农业品牌,泗县被省政府评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县”,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中国山芋之乡”号。

工业发展更为喜人,解放初期,泗县仅有几家合作社分布在区乡所在地的几家铁业社,主要产品都是科技水平较工,低的材料粗加经过努力,泗县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单一的国有、集体经济发展为主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开放兴县、项目立县、工业强县、东向发展”的战略决策,全县的工业实现了连年不断的跨跃式发展,工业总量不断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09亿元,是建国初期的800倍以上,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8.7%,规模企业完成总产值3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6%,比建国初期提高了400个百分点,2009年,全县已有工业企业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84家,从业人员达10万以上,工业经济依托资源,形成了轻纺服装、机械电子、粮食深加工、电池电源、木材加工等五大优势产业。全县工业项目容纳了家俱、细木工板、xx服装、纺织、电池电源、电子、玩具、网络机柜、极板、新型墙体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内容,各种工业品种已达近百种。泗县省、市xxxx数量已达到17家。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0多亿元,“一城两区”空间布局基本确立,初步形成了以商贸为主的城市老区和以工业及文化办公为主的城市新区的发展格局。城区面积由原来25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是1978年城区面积的10倍,城市人口由原来28万人增加到12万人,城市框架、功能、设施基本完善,县城经济的承载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交通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辐射的公路运输网络。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53公里(包括国道和省道),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县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85倍和11倍.泗许高速公路和明徐高速开工建设,宿淮铁路已批准立项,交通通达度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电力农网、城网改造,城乡供电能力有较大提高。全年供电量由1978年的不足2000万千瓦时,增长到2007年的近2亿千瓦时,增长10倍。邮电通信快速发展,县内已建成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综合通信全覆盖的现代化电信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1万户,互联网用户已达到10000户。
    市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前,县城建筑多是低矮的庵棚、土平房,人居居住面积仅为10平方米。近年来,该县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一个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目前.城区开发工程总面积达170万平方米,已竣工14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30平方米,是改革前的3倍。
       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泗城为中心,长沟镇、大庄镇、草沟镇、刘圩镇4个中心镇为重点,一般建制镇和集镇为基础.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泗县紧紧围绕基本阵地、队伍建设,依托节庆,打造精品,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先后举办了两届泗州戏文化艺术节和泗县首届民间艺术节,泗州戏被列入{gjj}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县荣获全国“泗州戏之乡”和“全省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教育水平快速提高,解放初期,全县文盲率达97%以上,到1978年,全县每年向高校输送大学生不过几十人,改革开放后,经过扫盲、普久等工作,已完成对全境人口的普九工作,2000年后,全县每年向全国各类高等院校输送大学生千余人。同时,加大对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功能,全面xx危房,大力兴办希望工程,全县教育电器化和网络化等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全民健身运动长足发展,目前,我县城镇体育人口达65%以上,乡镇达20%以上,全县经省体育局命名挂牌的晨(晚)练示范点7个,铺设全民健身路径15条,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00余人,裁判员60余人,成立各类群众体育协会18个,先后兴建了15条全民健身路径、2个标准田径场、15个高标准篮球场,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特别是投资上千万元、面积约6万多平方米的泗城中心广场的落成,不但改变了我县体育基础设施的落后局面,而且提高了城市建设品味,并跃升至全市体育设施的前列。它包括塑胶标准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及全民健身路径等设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县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构建面向大众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医疗卫生水平空前提高,从“赤脚医生”到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医疗人才,从“望闻问切”到高科技大型疹疗仪,从破旧、低矮的老建筑到花园式医院,从“病去如抽丝”治标到“预防保健为主”的治本,全县卫生事业走上了现代化发展轨道,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模式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初具规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县成实施,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是一块火热的土地,激情勃发,活力四射。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泗县人民,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发展,大飞跃,全县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广迎四海的开放胸怀和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吸纳着八面惠风,不断开创着新时代的新局面。在东向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大招商、招大商,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2003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巧抓机遇,建立经济开发区, 20068月通过国家审核,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行政、工业两大功能区,吸纳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一批骨干企业已经建成投产,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截至目前,泗县经济开发区入区项目已达87个,已形成纺织服装、电池电源、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全区共有工业项目57家,已建成投产3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在县经济开发区成熟经验的引导和鼓励下,全县各乡镇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各乡镇先后建起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乡镇工业示范园、乡村工业园等招商引资平台,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如火如荼。

泗县,这片火热的土地,已经革除落后的面貌,正以腾飞的姿态,昂首阔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郑重声明:资讯 【光辉六十年-------泗县展览馆前言(初定稿)】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