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植物的叶为什么用碘单质染色鉴别碳三碳四植物的方法没有纳入中学 ...
禾本科植物的叶

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和一般叶的结构一致, 有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构成()

表皮 表皮细胞一层,形状比较规则,往往沿着叶片的长轴成行排列,通常有长、短两种类型的细胞构成。长细胞为长方形, 长径与叶的长轴方向一致, 外壁角质化并含有硅质; 短细胞为正方形或稍扁, 插在长细胞之间, 短细胞可分为硅质细胞和栓质细胞两种类型, 两者可成对分布或单独存在, 硅质细胞除壁硅质化外, 细胞内充满一个硅质块, 栓质细胞壁栓质化。长细胞和短细胞的形状、数目和分布情况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在上表皮中还分布有一种大型细胞, 称为泡状细胞(bulliform cell), 其壁比较薄, 有较大的液泡, 常几个细胞排列在一起, 从横切面上看略呈扇形, 通常分布在两个维管束之间的上表皮内, 它与叶片的卷曲和开张有关, 因此也称为运动细胞(motor cell)

禾本科植物叶的上下表皮上有纵行排列的气孔器, 与一般被子植物不同, 禾本科植物气孔器的保卫细胞成哑铃形, 中部狭窄, 壁厚, 两端壁薄膨大成球状, 含有叶绿体, 气孔的开闭是保卫细胞两端球状部分胀缩的结果。每个保卫细胞一侧有一个副卫细胞, 因此禾本科的气孔器由两个保卫细胞、两个副卫细胞和气孔构成。气孔器的分布在脉间区域和叶脉相平行。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因植物种类而不同。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叶片上或同一叶片的不同位置, 气孔的数目也有差异, 一般上下表皮的气孔数目相近。此外, 禾本科植物的叶表皮上, 还常生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表皮毛。

叶肉 叶肉组织由均一的薄壁细胞构成, 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为等面叶; 叶肉细胞排列紧密, 胞间隙小, 仅在气孔的内方有较大的胞间隙, 形成孔下室。叶肉细胞的形状随植物种类和叶在茎上的位置而变化, 形态多样。 叶脉内的维管束平行排列, 中脉明显粗大, 与茎内的维管束结构相似。在中脉与较大维管束的上下两侧有发达的厚壁组织与表皮细胞相连, 增加了机械支持力。维管束均有一至二层细胞包围, 形成维管束销, 在不同光合途径的植物中, 维管束鞘细胞的结构有明显的区别。在水稻、小麦等碳三(C3)植物中, 维管束鞘由两层细胞构成, 内层细胞壁厚而不含叶绿体, 细胞较小, 外层细胞壁薄而大, 叶绿体与叶肉细胞相比小而少。在玉米、甘蔗等碳四(C4)植物中, 维管束鞘仅由一层较大的薄壁细胞组成, 含有大的叶绿体, 叶绿体中没有或仅有少量基粒,但它积累淀粉的能力远远超过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碳四植物维管束鞘与外侧相邻的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状结构, 在碳三植物中则没有这种结构存在。碳四植物的光合效率高, 也称高光效植物。实验证明碳四植物玉米能够从今密闭的容器中用去所有的二氧化碳, 而碳三植物则必须在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0.04μl/L以上才能利用, 碳四植物可以利用极低浓度的二氧化碳, 甚至于气孔关闭后维管束鞘细胞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都可以利用。碳四植物不仅存在于禾本科植物中, 在其他一些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也存在, 如苋科、黎科植物,其叶的维管束鞘细胞也具有上述特点。

来源参考: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组    2007年4月



郑重声明:资讯 【禾本科植物的叶为什么用碘单质染色鉴别碳三碳四植物的方法没有纳入中学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