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孙利民《物联网关键技术和应用》演讲。 - 天水飞虹 ...
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孙利民《物联网关键技术和应用》演讲。 [转贴 2010-01-07 18:36:04]   

  为全面探讨和分享全球物联网产业链成熟度和{zx1}发展情况,特别是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全球的部署和运营情况。由天地互连公司主办的“2009无线技术世界暨物联网国际高峰会议”于2009年11月19日-20日在北京国宾酒店顺利举办。

  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孙利民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物联网关键技术和应用》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孙利民:大家好,我来自中科院软件所。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前面中科院的侯老师和几个运营商都谈论了物联网,特别是侯老师谈了物联网上层的概念和发展趋势,运营商从产业界去谈物联网,包括我们Intel谈到了云计算,这是支撑物联网很好的技术。

  我以前是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我从这个角度谈一下对于物联网的认识。

  首先,谈一下我们对于物联网的理解和关键技术,以及一些典型的应用。现在物联网非常热闹,包括了我们的股市,前一段时间听起来与这个相关的都在发生波动。其实有两个事情是相关的,{dy}个是IBM的云计算提出了这个概念之后,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奥巴马政府是作为将来的一个救市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温总理在8月7日到无锡中科院的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对该中心对感知中国传感网络的发展做了很好的规划。

  其实这个概念在很早就提出来了,最早从我们的资料上看到,是98年MIT的Kevin,他提出了物联网这个概念。他当时的概念是希望把RFID和其他的传感器,与我们平常用到的物品放在一起,嵌入到这些设备里面,使日常的物品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简单的物联网。然后是由世界上的四个大学,他们成立了RFID的分布式的中心,这个中心研究的方向,就是以RFID为基础,构建一个全球性的RFID的架构,对我们的物品能够进行实时的跟踪。在05年的ITU研究报告,就是比较正式的RFID,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了物联网相关的内容和知识。美国对于物理上的物联网认识比较多一点,IBM加上了网络,是在物体上,包括了桥梁、火车、隧道等都加上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获取物体的自身状态、周围的环境状态,是把计算的能力、联网的能力都融入进来。它是物体或者是上网,它能够更有智能化。

  这是09年欧洲报告上的东西,他们在这个定义里面叫做Internet of Things。他们认为是物理和虚拟的实体,这个实体是可标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移动的。他认为是这样的概念,它具有一些属性,包括了可标识、可通信、可信息交换的,这是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的。到上层可以创建、可以管理、可以毁灭其他的物体。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中间包括一些基本的特性,就是现在的传感器,可以跟我们的环境进行交互,能够使用服务,能够进行资源的竞争。能够参与通信、形成一个网络。物联网这是亿万的物体形成的一个网络,这是非常复杂的网络。在这里面,这个物体怎样进行管理,这个网络怎样管理,它一定要具有自身的特征,能够自适应的学习、自适应的管理等,这是高度的智能化。

  这是物联网标准的协议,它是一个无缝的接口,这样一个通信的网络成为IoT。在这个物联网里面物体有什么行为特征呢?首先,要是能够积极参与信息的交换、商业过程和商业活动,就是主动性非常强。他对于一些事件能够及时地反应,他能够影响事件的运行、提供一些服务,比如说任何的无题之间通过服务的方式进行。

  其实,物联网对于我们是比较新的概念,我们在想物联网到底有什么网络特质?首先,从网络的信息量上来讲,它是非常大的,我们任何一个物体,有很多物体都在上网,物体立体的信息,周围有很多的传感器对于它进行信息数据的获取。这样的流量是非常大的,比前面的网络流量大得非常多。

  第二,很多的设备都接入,这是一个泛在化的接入,这是一个异构的接入。从网络架构上讲,它应该是网络是变化和中心和的,这个方面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它是向两端发展。它有网络的高度自治化和协同、智能化。在设备的制造上要小型化,物理安全隐私的易泄露,面临更多安全。我们可以看到,在未来的物联网,它一定是一个立体的感知,这是全面的感知。

  现在我们人类社会有一个网络,将来的物联网的网络,人和人的通信、物和物的通信,物体也赋予了智能化,物体和物体之间也有关联。它是局部的物体的关联,还有厂家的关联,它把这个带进来,形成了新的网络形态,跟现在的互联网有非常大的差别。类似于我们人类社会的形态和意识,都会在物联网上体现出来。

  谈到物联网的A元素和C元素,我们希望在物联网里面允许任何人、任何物,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的网络获取任何的服务。在这里面,它会涉及到很多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了聚合、收集、计算、通信、连接等等。物联网将是一个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互,就是任何一个物体,它相当于一个数字的东西在这个地方,它需要一个表示。

  现在大家都在讲物联网,其实深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刚才侯老师从IT发展这样一个历史的阶段来看,这是很好的解释。下面,从我自己的学术观点看这个东西。

  从传感器的网络来看,前一阶段走的是感知信息的获取,就是通过把信息抓出来,我能够在办公室里面,看到这个厂房等等,把这个信息收取过来。收取之后我看清了,我敌人摸清了怎么样打他?所以,现在更多的研究是如何通过这个东西应用,下一步的发展可能是物和物的互动。物体和物体之间是相关联的,像数据链一样。数据链是一个服务推动另一个服务,这种关系的挖掘可能不同于现在的网络技术,这也是物联网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传感器网络是通过人来看环境,来去获取信息,将来物联网来了之后,更好地降低了人的干预,因为人可能有失误,人的经验不一样。把人的经验提取出来,给无题智能化,所以下一步是往这个方向走。

  这是物联网的构架,下层是感知层,物体技术标识和感知,它在这里面是一个嵌入的设备。物体不仅自己有感知,同时在局部空间里面,他们有互动。人进来之后灯要打开,人离开之后灯要关闭。再往上走是一个接入,包括了我们的Wi-Fi、WiMAX、蜂窝网络等等,接入到互联网上去。其实,在接入的过程中,也要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融合,包括我们的信息是存在哪个地方,是放在局部空间,还是放在互联网上去。还有一个是应用和服务,在物联网上我们有信息的存储、数据的挖掘、应用的决策。

  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物体标识、体系架构、通信和网络、安全和隐私、服务发现和搜索、软硬件、能量获取和存储、设备微型小型化、标准。

  在标识方面单个无题可能会有多个标识,不同的用处标识不一样,包括一个负荷的物体,比如说一个汽车部件有轮胎、方向盘,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标识。在这个标识里面一个是这一类的标识,可能我现在要查询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不见得是具体的东西,比如说你想要一个饮料或者是哪一个厂家的饮料,而不是拿一个瓶子的饮料。现在的标识有层次结构,将来我们要把隐私的东西是别人看不到的标识,不要让别人看到这个东西就知道是哪个地方的。一个物体有很多的标识,标识之间怎样影射,标识和服务之间怎样影射?标识之间怎样兼容?同时要有利于标识的容易性,不能弄一个标识让人理解非常困难。

  在未来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方面,未来的物联网它的感知信息是有局部的互动性,这样它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要往边缘推。同时,我们要挖掘物体和物体的关联性,我们的计算中心都有,在物联网上也有一个大的计算中心,通过计算中心挖掘我们的数据。还有,我们的物体是可移动的,它的统一条件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我们在局部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现在还有大的网络,这是建设一个网中网的概念。未来的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框架,对它提出什么要求,研究它的重点在哪个地方。现在大家研究的侧重点,要支持语义的操作,要支持SOA的架构,怎么样支持实践的体系架构,怎样支持分布式的体系结构。

  作通信技术方面,现在已经有非常多的通信技术,未来物联网的通信技术也是多样的,从人和物之间的通信,到物理世界到现实世界的通信,到我们分布式数据之间的通信。通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考虑问题,包括我们无线电,包括频率的复用,特别是能够在低功耗的频率系统。

  在组网方面它是网中网,它要借助有线和无线的技术,要实现无缝透明的接入。在这里面,可能我们更多地现在的以后要研究,包括了传感器网络和移动网络。在网络的管理方面是自干预、自配置,是一个层次性的组网结构。

  在隐私和安全方面,对于物联网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涉及到了一个人的隐私,一个是商业的信任和国家的安全。你都上网了,你出去玩,或者是身体不舒服了,其实你很多个人的隐私想获得服务,很多的东西要交互。另外,像美国的智慧地球,是希望把IT技术和国家的技术建设融合在一起。我在建大楼、桥梁的时候,其实把很多的传感器、信息部件放进去。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怎样考虑?我们怎么保证我们国家的安全?其实提出这个问题,很多人又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如果中国的基础设施都可以拿得到,还有什么安全可言?

  做这一块的难点在什么地方?{dy}个是资源受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进行加密和认证?人和物体是移动的,在断裂的情况下,我怎么样做安全和认证?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现在的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实现在的能量问题是我们的研究热点,包括了能量获取、能量存储和能量的利用。将来我们的物体都上网了,我们不可以插个电源在那个地方。无题非常小,又是一个主动的设备,可能是要需要电源和计算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获取能量?还有一个是如何存储,我获取了能量怎样存储?另外一个是我们的高效利用,在不工作的时候我怎样关闭,就是效率要提高。

  标准化是我们走向产业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实物联网的称呼更多是社会经济上的称呼。物和物的相连说起来非常好说、记起来也非常容易。但是,往下走下去,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面,标准化我们想物和物的相连,主要是两点,{dy}个是接口的标准,第二个是数据模型的标准化,在语义上这样解释。不同的网络差距非常大,我怎样在语义说做模型的标准化。同时,从信息的产生和信息的使用上,应该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因为对于一个物体会有多个感知他,或者是物体在移动的过程中,是断裂的通信,我怎么保证数据的可信性、完整性?

  现在研究的热点非常多,主要是操作性方面的语义数据模型怎样做标准化。在无线方面频谱分配、发射功率计通信协议的标准化,数据方面就是收集的生成,还有在安全方面就是可靠性方面。

  这个是欧洲的物联网产业规划图,我们国家层面在推动,可能再一个地方有很多的规划图,我们可以看到标准化里面M2M的标准,现在各个厂商都有自己的M2M的标准和M2M的规划。我们与中国电信交流的时候,他说本来是2年后的计划,现在提前到现在,提前了2年。可以讲,我们现在很多的示范应用一个人做一个评价,都是过去东西的翻版,并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因为很多人问我,你讲讲什么是物联网,深物联网应用。实际上,我也不见得讲得很清楚。

  比如说我们开一个汽车,汽车是高度智能化、电子化的东西,子开车的过程中,如果前面有碰撞了,xx车马上会停下来。可是在我们开车过程中,可能是道路拥塞,后面可能会告诉你哪里拥塞,帮助你改路线。或者是车辆哪里坏了,已经有问题了,说可以为你上互联网订部件。或者是需要加油的时候,你靠手机或者是其他的东西付费。这样的东西,可能会体现出来物联网的特性。就是在人少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动。

  这里有一些例子,是从会议上抓的图。比如说零售业,你需要买的东西有哪些,是不是到货了,哪里打折,你出门的时候已经可以付费了。我们希望在一个商场选红酒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产地是哪里,放在哪个酒窖里面等等,我们希望这些信息更加安全,包括了生产地和5种基因的信息,都可以获取到。

  这是药品上的东西,不仅在药瓶上告诉你相关的信息,可能在药片上也告诉你这个药片和其他的药片不能同时吃,如果吃会引起反映。还包括一些健康方面的世亲,比如说我们的衣服上有传感器,对于你的生命参数可以获取,可以发到后方,医生可以知道你的动态。其实这些应用应该讲都是理想化的,还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实现。

  在北京我们做到一件事情,可以做智能的管理,还有智能化的小区。应该说,这是物联网非常初步的应用。

  在{zh1},我也想讲些自己个人的认识。物联网这个事情现在非常火热,包括我们各级政府和各级企业都在参与这个事情。我个人认为,其实物联网很多的关键技术,其实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到底哪个是核心技术,我们做一个项目或者是做一个产品,它的难点在哪个地方,可以体现物联网的特性出来,就是我们做得不一样,或者是比别人更高一点,这个东西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考虑一下。这样,可以使我们国家物联网的产业和技术,可以走得更加平稳一点、更快一点。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资讯 【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孙利民《物联网关键技术和应用》演讲。 - 天水飞虹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