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书院“大隐于市”_风雅扬州_新浪博客

这是扬州{wy}尚存的书院遗迹,政府决定就地筹建扬州书院展览馆——

梅花书院“大隐于市”

    扬州历史上曾先后有过许多书院,并还有因书院而命名的书院巷。但因历史沧桑,多已不存,至今{wy}幸存的书院旧屋即为广陵路248号梅花书院了。



 

古学府流露沧桑之美

  今天的梅花书院现存旧屋有楠木大厅,厅前三面回廊。厅后接二进二层木楼,皆面阔三间,前后主房三进处于同一中轴线上,中庸规整。功能上,各进明间后檐墙原来都设置中门,使之前后贯通,按需分合,二进楼宅前后对峙,又相互串接,现在,原来开的门已用砖石封闭。构筑上,厅堂楠木构架,粗梁实柱,宏敞精丽。后面的二进楼,高耸挺拔,左右高墙夹崎,突出其森严庄穆之势。二进厅东有大门楼一座,门北接长廊十七间,直北修廊六十余米长,扬城少见。在长廊西壁门上首,今还嵌有清同治五年书法家吴让之书写的浅刻“梅花书院”石额,另外,两座六角小门上首嵌砖额浅刻篆写“文苑”、“馨庭”。穿过六角小门可抵二楼之间天井。

文苑

 馨庭

    1990年,扬州市文管会和市教育局联合对“梅花书院”进行全面修缮,据当年参与施工的古建专家赵立昌介绍,梅花书院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几乎全部采用了旧材料。在墩接楠木柱脚时,采用旧楠木,色泽相似;屋面仍采用旧小青瓦、旧旺砖、旧的猫头、滴水,看上去屋面整修过,而不是新盖的屋面;墙体砌筑仍用旧青乱砖、青灰丝缝;门楼做细清水墙,院墙檐口挂“超五层”砖;窗盘、门贴等均采用旧青砖、方砖、油灰嵌缝砌筑。

 

“与时俱进”语出梅花书院

  扬州书院展览馆筹建处申根宛老师介绍,梅花书院的出名,关键是有一批名师硕儒在此任教。明清两代,梅花书院先后考中状元4人,包括兴化人李春芳、宝应人王式丹、仪征人陈俨等。清嘉庆十四年(1809),梅花书院一次送考就有4人被选中,其中洪莹殿试{dy},中了状元。

厅后接二进二层木楼

    在历时数月的扬州书院资料搜集过程中,筹建处老师有一个重大发现:“与时俱进”语出梅花书院!“1776年,两淮盐运使朱孝纯官办梅花书院,邀请xx桐城派文学家姚鼐出任梅花书院掌院(院长),扬州知府谢启昆久慕姚鼐文才,请姚鼐为自己的诗集写序,姚在谢启昆诗集《序》中写道:‘才丰气盛,锐挺飙新……十余年来先生之所造,与时俱进……往时鸿篇巨制,人所惊叹以谓不可逮也,先生固己多所摈去矣。’姚鼐用‘与时俱进’一词来称赞谢启昆敢于创新,勇于摈弃的文风人品。‘与时俱进’一词至今最早是见于此。作为一名地方长官请序于书院院长,这是对写序人才学的一种敬重,此举不能不称之‘尊师’。”

       

游览小贴士

  梅花书院在广陵路248号,原为省职业高级中学和市旅游职业学校,为筹建扬州书院展览馆,学校已搬迁。游人寻访至此,经扬州书院展览馆筹建处老师同意可免费游览。门口有2路车“新扬饭店”站台。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梅花书院“大隐于市”_风雅扬州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