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泛指比自己父亲年纪小的父辈。但是,全国各地对叔叔的称呼不尽相同,广东人叫“阿叔”,天津人叫“掰掰”,东北人叫“老叔”,江淮一带叫“×爷”或“×爸”,吴越一带则叫“戽喂”。这其中,最特别的是安徽桐城人,把叔叔称作“椒椒”。
为什么这样称呼呢?且听一段饶有兴趣的传说:
清朝名臣张英一日拟写奏章,误将“叔”写为“椒”。康熙帝展阅,好奇心大发,遂询何故。张英为了自尊,谎称道:敝乡有一俗,称“叔”为“椒”。岂料康熙生疑,要派人前去探个虚实。张英闻讯惊恐万状,欺君之罪如何了得?便暗派侍从快马驰往老家桐城,让县令三日内遍喻县民,改“叔”为“椒”。待皇帝钦差抵桐遍询民众,结果众口一词。自此,“叔叔”的别称“椒椒”便在桐城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编得不赖,但故事毕竟只是故事,不能当作正史。这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有的版本将主人公说成是张英的儿子张延玉。实际上,文化有着很强的惰性,民间的习惯称呼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我们考察“椒椒”称呼的缘由,必须注意到三个细节:
{dy},并不是桐城所有地方的人都这样称呼,个别地方有其它的叫法,比如二大大、三爸爸、小爷等。这提醒我们,“椒椒”的称呼应当是外来的。
第二,起码从清朝开始,桐城人就开始称“椒椒”。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桐城土俗呼‘叔叔’为‘椒椒’。其时族弟曾敞编修,乡试分房,有叔某为大兴县丞,遵例迎送。榜后,门生有献狐裘二袭者。映沙赋诗嘲之云:‘恩旨分房{dy}遭,马前迎送有椒椒。《鹿鸣》宴罢怀银器,虎榜人来揑纸包。’”
第三,全国并不是只有桐城一个地方这样称呼,江西贵溪和永修两地也是这样叫的。难道这两个地方的人都是从桐城迁过去的?不错,桐城的确有很多人外迁,比如迁宁国、宣城、含山、广德,甚至浙江、陕西,但迁移江西并不多。恰恰相反,它反而无意中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大多数桐城人是从江西移民过来的,而明显只是一个移民中转站,那些将叔叔称作“椒椒”的桐城人,他们真正的老家很有可能就是江西贵溪和永修。可惜,现在还不能查证明朝以前桐城有没有“椒椒”称呼,否则这种怀疑似乎就能做实。
那么,为什么要将叔叔称作椒椒呢?段玉裁释:叔,少也,于其双声叠韵假借之。叔、少都是书母字。叔是觉部字,椒是幽部字,二者可以对转。这个称呼中的“椒”估计与“叔”同源。也有人说,可能是念错字得来的,把“叔”字错念成“椒”。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