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田中学徐建新老师的《电容器的电容》有感_阿根_新浪博客

听徐建新老师的《电容器的电容》一课有感

 

题记:2007年09月21日(周六),在临海大田中学参加“省、市级特级教师大讲堂”活动,上午观摩了两节课堂教学,其一是临海大田中学徐建新老师的《电容器的电容》,其二是台州中学陈敏建老师的《整体与隔离》,下午有省物理教研室、特级教师梁旭的讲座《高中物理教师的修炼》。收获颇风,感想颇多,尤其是听了徐老师的那节新课《电容器的电容》,几个教学片段,有很多感想,特记之。

一、一个精妙的问题设计

教师问题:从一个容器的角度看,我们对电容器有什么要求?

学生回答:⑴能长久保存电荷;⑵储存电荷的量尽可能大些。

二:两个精彩的教学片段

⒈现场制作电容器

感应起电机给一装有铁定的玻璃绝缘盖瓶子起电→验电器检验发现金属铂片张开→问题:此装置能长久保存电荷吗?(经过讨论:不能)→讨论:如何改进(提示:可利用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可行方案:在杯子外面包一金属片→教师:这就是莱顿瓶。

(然后学生学习电容器的基本构造和充放电工作过程)。

⒉设计储存电荷量更大的电容器

①说明:电容器的带电量等于一个极板带电量的{jd1}值。

②用水容器存水量类比电容器的带电量Q∝U。

③得到电容的概念。

④习题练习:电容大小与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带电量无关。

⑤质疑: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

⑥猜想:可能与金属极板的材料、极板间距、极板面积、极板间的绝缘材料等有关。

⑦实验探究的方案:控制变量法;实验验证;结论和规律。

⒊课堂小结留思考

  教师:上课开始时,我们用玻璃瓶子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电容器,根据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哪些地方还需要改善?

三、三点感想

⒈与元器件结构有关的新课教学,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式是把陈述性问题改为设计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很显然,徐老师做到了这一点:通过一问题——从一个容器的角度看,我们对电容器有什么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冲动”的良好情绪,从而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电容器的结构,电容的概念。从形式上看,此问题是这节课的中心与灵魂,学生所有的学习和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此问题展开,贯穿整课,好比一篇文章中的点睛之笔,且课堂小结又非常巧妙地做到了前后呼应。整节课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容,由衷感觉其设计上的独巨匠心!

⒉此课的容量和思维密度较大,从课堂上可以反映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忽略了板书,忽视了重点内容上的适当停顿,留给学生摘记和思考的时间很少,在这样快节奏的氛围中,很难使每个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如果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这节课中将学不到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点,对其知识结构的构建可能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⒊如果我来上这一节课,将如何处理?根据我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我可能对本课做这样的设计:

  ⑴展示各种用电器线路板上各种各样的电容,介绍电容的作用:储存电荷。然后质疑:为什么电容器能储存电荷?

⑵展示一纸质电容器的结构:两层薄金属片夹着一张纸。分析其功能①两金属片的作用:是导体,能带电,且带等量异种电荷,电荷间靠相互吸引力的作用而不至于轻易地往外“跑”;②纸的作用:绝缘性能好,不至于两金属极板的电荷直接中和。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制造电容器的方案:①任何两相互靠近而彼此绝缘的导体都可以构成一个电容器→②两个相互靠近的人体也可以构成一个电容器。

⑶电容器的充、放电。

⑷类比水容器,得到电容的概念。

⑸猜想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并说明原因,推测结论。

①两极板的距离d(原因是d变,两极板电荷的作用力变,d越大电容将越小)

②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原因是电荷储存在极板上,所以s大小会影响储存电荷的本领,s越大,电容越大)

③两极板间的绝缘材料(不同的绝缘材料有着不同的绝缘性能,绝缘性能越大的电容越大)

④……

⑹实验探究

……

说明:⑴环节中的问题:电容器为什么能储存电荷也是本设计的灵魂,因为电容器的结构以及决定电容大小的因素都跟这个问题有关。⑵环节设计降低了思维坡度,但同样也能营造学生产生“创新冲动”的学习情绪,且让学生经历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顺序渐进,符合本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活动顺序。

    至此,想起了一句话:“教无定法,教学有法”!

郑重声明:资讯 【听大田中学徐建新老师的《电容器的电容》有感_阿根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