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大队创办一家鞭炮厂黄承先著《祁阳之最》6 建设篇

导读:商业雏形、粮仓积储最早记载、自制瓶装酒的产销始末、金银制品的最早加工销售、白糖的生产始末、最早设钱庄的集镇市场、牙行业最发达的集镇市场、开设最早的农村圩场、县城最早的营业浴室、{dy}次发行县粮票、集市贸易最萧条的时期、{zd0}的批发市场、个体工商户最多的时候、解放后粮食购销最多最少的年份、茶油收购最多和最少之年、桐油收购最多和最少之年、对外贸易之始、品种最多的出口商品、出口商品中的大头、最早的乡镇企业、{dy}个区社采石场、{dy}个队办林场、最早开采的重晶石矿、烟花炮竹之乡、{wy}的鹿场、{zd0}的蛇场、{zx0}的水泥预制件厂、办得最早的大队旅社、办得最早的涂料厂、填补省地空白的新技术、{dy}个轧钢厂、{dy}个工业硅冶炼厂、填补全省空白的稀土合金厂、获IS09002质量论证的{dy}厂、{dy}批乡企的大学生、省农民企业家、乡镇企业家、坊最多的人、修建祠堂庙宇最多的时候、最古老的农村集镇、最早的建筑人员的组织、县城建筑遭破坏{zd0}的一次、街道路灯的最早安装、使用时间最短的街名、县城开发最早的生活小区、最宽的城市道路、最长的城镇道路、以人名命名的{dy}路、{dy}座城市街心雕塑、引进外资修建的城市道路、最长{zd0}的下水道、{zg}{zd0}的建筑、全国{dy}个住房解困县

商业雏形
   清同治县志载:“祁人务本者多,逐末者少,从无富商大贾。”祁阳商业,明初已初具规模。明弘洽年间(1488-1505),县城、白水、文明铺、洪桥、归阳即已开行成市,观音滩、大忠桥、黄家渡等地亦形成市(圩)场。清初全县有市镇15个,县城有商业店铺187间。经营者除本地和邻近各县外,“吴越之人,牵车驾船,亦争萃焉。”

粮仓积储最早记载
    粮食积储,向来比较重视,官有官仓,民有私仓,地方有义仓、积谷仓。清同治《祁阳县志》载:“积贮之谋,自周已备。沿及后代,其法各异。岁值丰乐,积备凶荒,增籴减粜。名‘常平仓’,起于汉世,历朝遵守。常使充溢,勿令空虚。”“祁邑常平仓(设在县城,县公署拨款屯购粮食,并派人管理。)自康熙十九年(1680)起至乾隆三年(1738)止,节年捐续及奉发价银,买储各项谷石,内除拨补均储,并先后赈济碾米拨运外,实存谷7723石5斗3升。”

自制瓶装酒的产销始末
   祁阳民间有自家酿酒习惯,解放前城乡酒店销售的多系烧酒、水酒、糊子酒和压酒,很少出售瓶装酒。1953年,县城邓鹏等8人合股开办联湘酒厂,1957年转为地方国营祁阳县酒厂,生产瓶装“祁阳白酒”,很是畅销。1993年酒厂与县电机厂并,停产白酒,外地酒充斥祁阳市场。

金银制品的最早加工销售
    清末至民国初期,祁阳有少数工匠加工首饰(谓之“打银器”)。20世纪20年代后,江西人在县前街相继开了“老凤翔”、“老万年”、“老天宝”三家金银首饰店,从此耳环、戒指和镯头、项圈等金银饰品都有出售。30年代初,大商人彭康衡、刘嘉等合伙在大码头开设“同和金号”,出售并兑换金银首饰。

白糖的生产始末
   祁阳在清代即生产糖,系肖家村百里洲土榨蔗糖“百里塘”,名盛一时,但产量不多,大量靠外地购进,以“柳糖”(柳州产的方块糖)最多。解放后凭票供应食糖。1971年,国家投资125万元,在白水毛家村建祁阳糖厂,次年投产,年产糖646.7吨,产值27.6万元,缓解了供应紧张局面。但后来因糖价下降,甘蔗减少,成本增高,糖厂遂于1985年4月停办。

最早设钱庄的集镇市场
   白水市场。明、清以来,白水便成为全县木材集散中心。民国十年,祁阳、零陵、宁远木商在此成立木业商会,将木材销往汉口、南京、上海等地,贩回棉花棉纱。为便利银贷取给,便在此设立数处钱庄,一时兑汇业务繁多,有“银白水”之称。

牙行业最发达的集镇市场
    文明铺市场。是祁阳、衡阳、邵阳、零陵、东安等县的吐纳口。民国时期,每天上市在500人以上,经营棉纱、土布、大米、豆类、油、饴糖等,牙行应运而生,为全县最多的市场。

开设最早的农村圩场
   进宝塘圩场。因地处古驿道,交通方便,且农林产品丰富而形成。明末,有刘姓庄房佃农三四户,为方便过往行人而开伙铺,兼卖油盐杂货。清代中期始发展成为三、六、九日集市圩场,以买卖公平、态度和气闻名。抗日时期免遭日寇骚扰,圩场繁荣,特别是宁远、江华的耕牛都来此出售,形成{zd0}的牛市。

县城最早的营业浴室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沿海的工厂纷纷内迁,迁来祁阳的有华商工厂、第三被服厂、新中公司等,人员激增,他们爱到澡堂洗澡。县城杨金城于1939年在东长街开新华澡堂,以满足需要。他从上海购来6个搪瓷浴盆,另制水泥盆,设置单间和普通间,全系盆浴,辅以修脚剪指甲擦背,收费较低(单间1元/人次,普通的0.6元/人次),一时红火。不久,月波、湘桂等澡堂也相继营业。

最初的市场管理
明清时期,祁阳市场管理放任自流,随行就市。民国时期也无专门市场管理机构,只是由商会代行管理职能,下设油盐、花纱、烟酒、织布等49个同业工会,分别管理市场,并代客买卖货物,收取佣金。对市场没有一套管理办法,常被经济雄厚的商户、商会和同业公会会员操纵。

{dy}次发行县粮票
   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是年,祁阳对城镇居民、机关、学校、企业职工核定供应口粮,凭证供应。1954年1月,县政府决定由县粮食管理局印制“祁阳县粮票”,分“大米”、“稻谷”两种,大米有2、5、10、20、30、40、50斤7种,稻谷有20斤、50斤2种。从此,县粮票在县内发行使用。

集市贸易最萧条的时期
1958-1961年和“xx”时期。在“一大二公”、“共产风”等影响下,集市贸易被关闭,个体工商被取缔,上市品种由原来的300多种下降到100来种,商品奇缺,物价暴涨。“xx”时期,集市贸易无人管理,农民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限制种养。全县实行卖肉“一把刀”(食品站)、收购“一杆秤”、卖布“一把尺”(供销社)、集市“同天圩” (即每月逢5、逢10),显得很萧条。
 
荣获全国“文明集市”的市场
   文明铺市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明铺的国营商业和个体商业得到长足发展,乡镇企业兴旺,农副产品丰足,成为祁阳、祁东、冷水滩、邵阳集市中心。该市场占地面积6800m2,建筑面积7600m2。天天墟,年成交额1.2亿元左右。同时与广东、广西、安徽等19个省市、76个市场建立信息网点组成人数众多的运输队伍。经营文明,享有盛誉。1988年至今,连续4次被评为全省、全国“文明集市”,获省和国家工商局“文明集市”铜牌,声誉鹊起,名播远近。

{zd0}的批发市场
   黎家坪综合批发市场。占地面积5.3万m2,建筑面积8.1万m2,其中营业铺面、摊位面积5.7万m2,住宅面积2.4万m2,是集商贸、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大市场,总投资4800万元。1994年4月动工,现绝大部分项目已建成,部分营业,预计1999年底全部竣工。

个体工商户最多的时候
   改革开放以后,全县个体工商户逐渐增多。1992年,全县注册的个体工商户10100户,是最多的时候。同时,县里成个体工商业者协会,对于组织、引导个体工商业者合法经营、诚实劳动、保护权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解放后粮食购销最多最少的年份
   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年粮食收购最多的是1989年,46709吨;收购最少的是1960年,12060吨;销售最少的是1962年,11570吨。

茶油收购最多和最少之年
          祁阳茶油年产4000吨左右,1954年开始统购茶油。1971年收购茶油突破1000吨,1979年收购茶油1847吨,为最多之年。1960年收购最少,仅196.4吨,全县库存仅17.1吨,供应极度紧张,黑市油价1公斤涨到20元,不少人吃“红锅菜”。

桐油收购最多和最少之年
   收购桐油最多的是1956年,89.15吨;收购最少的是1979年,仅1.7吨,供应十分紧张。

对外贸易之始
   祁阳特产丰富,商业发达,交通方便,对外贸易也发展得早。民国时期,一些私商收购“金丝”(黄花菜)、“银丝”(白萝卜丝)、湘莲、桐油、猪鬃、肠衣、煤炭等物资输出国外和港澳地区,打开了出口之门。

品种最多的出口商品
    解放后,祁阳出口商品逐渐增多,主要有105种,计:食品类29种(生猪、牛、鱼、鸡、蛋、鹅、泥蛙、活蛇、大米、红衣葱、槟榔芋、生姜、柑桔、板粟等),茶叶土产类33类(红茶、绿茶、黄花菜、湘莲、干萝卜丝、山苍子油、蜂蜜、蜂蜡、槐米、白果、荸荠粉、辣椒灰、香菇、草纸等),畜产品类28种(猪鬃、肠衣、羽毛、羊毛、兔毛、牛皮、狗皮等),工矿产品类15种(柴油机、四轮车、耕整机、电动机、草席、皮手套、皮箱、玻璃制品、金属硅、竹雕等),倍受外商称赞。

出口商品中的大头
   生猪,1956年至现在,主要销往港澳。1987年祁阳被省政府确定为出口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十里坪畜牧场是全省生猪出口xx基地之一。柑桔,年均出口收购量在200吨左右、主要销往港澳、美国、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金属硅,主要销往日本、美国。红衣葱,主要销往港澳、新加坡市场。

最早的乡镇企业
   1954年,黎家坪乡集资兴办公益织席厂,职工26人;文明铺镇创办光明织席厂,职工21人;毛家埠成立群众草席厂,职工26人。是全县办得最早的乡镇企业。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各区社相继办起了农机、草席、铁、木、竹制品、造纸、小煤窖、铁矿、种植和养殖等46个企业,共2340人,年总收入265

{dy}个区社采石场
    黎家坪采石场,1958年办,当时职工312人,生产块石、碎石和料石,销往衡阳、株州等地铁路部门和矿山,年收入50万元,利润8万元,上交税金4万元。随后黎家坪镇、苏油坪、九龙寺、文富市、张公坪等公社先后开办采石场。
万元。


{dy}个队办林场
   1957年8月,九龙寺公社竹茶冲法华庵林场建立,是全县{dy}个队办林场。当时有山林面积780亩,男女劳力22人。历时6年,造林67亩,连续5年被衡阳专署评为先进单位。

最早开采的重晶石矿
   原兰桥公社重晶石矿,1972年开采,当时有职工75人,年产重晶石2000吨左右。1978年全县有7个重晶石矿,产矿21810吨,为最多之年。

烟花炮竹之乡
羊角塘镇。该地生产鞭炮始于明代,历史悠久,代有传统,私人经营,手工操作。1972年2月,羊角塘公社清江大队创办一家鞭炮厂,17人,年产鞭炮500箱,其后在全区、全县迅速发展,1985年引进浏阳技术生产烟花。1998年产鞭炮、烟花66.44万箱,产值2.6亿元。品种有大、中、小、油光炮等6种,烟花有大地开花、二龙抢珠、迎春礼花等32种。且能生 产引线、纸张、铝银粉、固引粉等烟花炮竹原材料。

{wy}的鹿场
   1975年,梅溪公社圈地13亩,引进饲养60头鹿。生长良好。1984年产鹿茸62斤,产值3.2万元。《湖南日报》和省电视台曾作过采访报道。

{zd0}的蛇场
文家冲蛇场。1977年由衡阳地区和县药材公司投资2.5万元,文家冲公社投资2万元创办,常年捕大蛇、养母蛇、孵小蛇、放幼蛇、提蛇毒、制蛇酒,加工蛇胆汁、蛇肉干、蛇皮。1983年后实行经济责任制,由文建财等人续办,效益可观,还xx蛇伤患者142人。

{zx0}的水泥预制件厂
   羊角塘区水泥预制件厂。1980年2月创办,职工9人,生产预制板和门窗架。1982年,观音滩公社、黄泥塘区、胜利公社、大村甸区、文明铺区等9个区社先后建立水泥预制件厂。近年个体、集体一齐上,预制件厂发展迅速。其中规模{zd0}的是黎家坪化工建材厂,除预制件外,还生产涂料、隔热镇水粉和轻质碳酸钙等,年产值达300万元。

办得最早的大队旅社
   城关镇百花大队办的百花旅社,1980年9月1日开业。大队投资30万元,经营餐饮、住宿、南杂。有客房,39间,床位119个,职工18人。大队统一经营,给男职工每人每月津贴15元,每年交400元给生产队记工分;给女职工每月津贴12
元,交生产队320元。1983年实行承包制。现经营状况良好。

办得最早的涂料厂
1984年4月,城关镇土轻村4人集资1.2万元,在黄道街办起了全县{dy}个涂料厂。购置搅拌机、陶缸、蒸汽炉,生产107等室内外涂料,当年产值10万多元。现分4处继续生产。

填补省地空白的新技术
   1977年,观音滩区农械厂建成精密铸造车间,其石腊铸造技术先进,铸件质量优良,填补了省、地乡镇企业该领域的空白,企业被列为省重点铸造企业。

{dy}个轧钢厂
   黎家坪轧钢厂,1985年由金洞林场和白茅滩乡联办,1987年县乡镇企业局接办,有职工90人,产量{zg}是1993年,轧钢7000吨,销售收入2074万元。

{dy}个工业硅冶炼厂
   1986年底,县乡镇企业局和刘本建在城郊黄土岭创办祁阳冶炼厂,次年5月投产,当年生产工业硅501吨,销售收入250万元,盈利3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1995年,该厂“文昌塔”工业硅获“第三届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览会”金奖。省委、省政府授予“出口创汇xx企业”、“省级文明单位”,系零陵地区{wy}被授予该称号的单位。现全县有硅厂7个,{zg}年产7500吨,产值8000余万元。

填补全省空白的稀土合金厂
   大村甸区稀土合金厂,1987年兴建,次年投产。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稀土富渣由包头钢铁公司供应,生产稀土硅铁合金,填补中南、西南八省空白,产品列入“星火计划”,获省科技新产品证书及’91杭州全国星火计划适用技术展览交易会银奖。设计能力年产量500吨,销售收入300万元。

获IS09002质量论证的{dy}厂
   祁山水泥厂。经1987年、1994年扩建后年产23.2万吨,生产的祁山牌425#R型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好,受到广大用户的普遍称赞,1991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零陵地区乡镇企业{dy}个部优产品。1996年获国家质工委IS09002质量
认证,成为湖南省水泥行业及全省乡镇企业{dy}家获国际质量认证的企业,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dy}批乡企的大学生
   为提高乡镇企业的人员素质,黎家坪区于1984年拿出2万元,挑选37名具有高、初中文化程度的优秀职工到湖南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和培训,时间2年。这批人学成归来后,成为技术骨干,为该区乡镇企业的发展作出了出色的成绩。


省农民企业家、乡镇企业家
   1988年祁山水泥厂厂长李才发、胜利建筑公司经理蒋建华被评为省农民企业家。李才发还被选为省农民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1991年10月16日,湖南省乡镇企业表彰大会,对被评上的省乡镇企业家颁奖。李才发、祁阳冶炼厂厂长李球生、轧钢厂厂长何开宽和东风煤矿矿长宁桂阳获此殊荣。

湘南{zd0}的文庙
   祁阳文庙(学宫)始建于宋代,建于小东江南阜,后迁建于县署左侧。清康熙七年(1688),再建于龙山山麓。主要建筑有棂星门、大城门、大成殿、崇圣祠、东西二庑、诗礼二亭、乡贤和名宦二祠、红墙及教谕署、明伦堂、护文祠、训导署等,占地1.5万平方米。(元蒋天锡、明李东阳、清知县宋溶、刘达善均有碑记。)辛亥革命后,文庙逐渐荒凉。1927年大革命时以训导署作县农协会会址,后又作苗圃办公室。解放前又成了乞丐的栖身地。1957年为建经济建设展览馆,拆除了除“大成 殿”外的所有建筑物。1975年拆除大成殿建机关办公楼,所拆砖、石、木料、柱础移作他用,剩下一对汉白玉石狮于1987年安置于浯溪公园。

解放前最豪华的建筑
   祁王府,位于今县前街(前县公署)之左王府坪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宗室朱定煤封“祁阳王”,至其曾孙朱裎泞于崇祯十一年(1638)始来祁阳,随即大兴土木建王府,宫殿巍峨,占地甚广。清代邑人邓奇逢诗曰:“殿宇参差势竖天,金铺丹垩簇新鲜。谁知瓴甑璠璵琢,多少居民撤屋椽。”

最早记载的县署建筑
   清同治九年《祁阳县志》载:“县署在长乐门内,明以前无考。旧志载:洪武七年(1374),创置大堂三间,左右科房各五间,后为正廨,东为架阁库,县丞典史署,西为主簿署,前为仪门三间,又前大门东南隅为谯楼三间。”“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建太门、仪门,明年又建正厅。”

最早的县城街道
   明景泰年间开始建县治时,建大街2条,叫北关大街、学前大街;小街4条,名县前街、仓前街、四牌楼街、总铺街。大街宽1丈,小街宽0.6丈。街面用卵石或青石板铺砌。清顺治十三年,以大道为街,街侧小街为巷,置大街16条,巷5条,街面宽度同前。

哪种牌坊最多
   牌坊是形状象牌楼的建筑物,旧时用来宣扬封建礼教、褒扬功德。据同治县志中不xx统计,宋、明、清时期祁阳县城立有牌坊116座,其中登科类牌坊58座,为最多,说明祁阳中举、中进土的多。其次是节、孝牌坊,共35座。现无一留存。

立牌坊最多的人
   陈荐及其祖父宪、父良能、子朝赢,共8座,即尚书里坊、谕祭并颁坊、内台总宪坊;名世中丞坊、七藩总制坊、司寇名卿坊、三世尚书坊、西台执法坊,其中尚书里坊为诰赠,立于迎恩门(寿井门)内大街。陈荐曾任明代户部尚书、河漕总督。陈朝赢曾任奉直大夫摄政庶尹、刑部陕西清吏司员外。

修建祠堂庙宇最多的时候
   清代至民国时期,全县修建寺观、庙宇、庵堂、殿阁共528座,各族修建的祠堂N6座,全是青砖土木结构、瓦房,相当部分有雕刻、绘画、楹联,宏伟坚固。解放前夕,县城有祠堂55座,庙宇80座,总面积约4.5万m2。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学校、商店、仓库和机关用房,或分给无房者居住。

最古老的农村集镇
   文明铺镇。因明以前一文姓人开旅店文明经营而名。明时设有“永隆巡检司署”,又设有“邮传”和“塘讯”。明、清以来逐步建成6街9巷,街道进口处建有东华门、晋阳门、朝圣门、金华门、吉庆门。清乾隆时建文明书院和文明宝塔。建有大姓祠堂10座、寺庙庵观9座、会馆2座(江西、福建),另有外国人建的天主堂、福音堂。解放前夕共有公私房屋5102间,约6.3万平方米。

最早的建筑人员的组织
   民国以前,县内数以千计建筑从业人员--主要是泥木石瓦工匠,散布四面八方,以师带徒作业,没有统一的组织。民国初年,祁阳泥木工人曾成立“鲁班会”。1926年4月,全县成立建筑人员的{dy}个组织--“祁阳县泥木工会”,有泥
木工257人登记人会,推举许家亭人蒋琼林为负责人,开展反帝反封、声援北伐、支持农运等活动,揭开了光辉的一页。

县城建筑遭破坏{zd0}的一次
    日本侵略中国、沦陷祁阳之时,对祁阳县城空中轰炸20次,全城当时有33条街、6个园、8条巷,除北正街、西外街、西横街及少量祠庙保存外,其余各街道、铺房、住宅被炸毁或烧毁的共9527间(全县被毁31760间),损失惨重。

建筑公司的老大
   县建筑公司。1956年在县泥木工会的基础上成立并发展起来的。初为红旗建筑合作社。1958年改为县建筑工程公司,1963年为建筑工程队。1975年转为集体企业,1980年改归县建委领导。县百货大楼、影剧院、兴祁楼、冷水滩区政府办公楼等工程均系该公司承建。

街道路灯的最早安装
   1952年县火电厂发电后,只能供机关和部分居民照明,没有安装街道路灯。直到1966年衡阳地区供电公司输送双牌水电后,才在县城主要街道陆续安装路灯270盏,线路17.25公里。

使用时间最短的街名
   1966年“xx”开始,要“破四旧,立四新”,县城更改了一些街道名称,将中仓街改为反帝路,西横街改为反修路,南长街改为红卫路,小码头改为前进路,南司街改为民主路,新街改为建设路等。1982年5月又恢复原名。

县城开发最早的生活小区
   卢家甸生活小区,1985年县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后的首宗开发项目,用地98亩。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搞好“三通一平”(路通、水通、电通、地平),建商品房12栋,另52亩划拨给单位和个人建房。

最宽的城市道路
   黎阳路,县城浯溪镇的主干道。北起祁阳二水泥厂,南至保安路口,全长1700m。道路红线宽为52m,建筑红线宽不少于60m,按三块板布置,其中:机动车道15m,非机动车道每边6.5m,人行道每边lOm,绿化分隔带每边2m。总投资1360万元,是我县目前最宽的一条城市主干道。此路于1992年底由县规划部门规划和设计。1993年县交通和公路部门承建,1995年建成通车。两旁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最长的城镇道路
     黎峰路。是祁阳北大门黎家坪镇的一条主干道,北起322国道与湘桂铁路交叉的立交涵处,南至浯溪镇群力村与322国道相接,全长5.06公里,道路红线宽50m,建筑红线控制为60m,按三块板布置,其中:机动车道15m,非机动车道每边6.5m,人行道每边8.5m,绿化隔离带每边2.5m。预算投资约380万元。该路由县规划部门规划和设计,县市政工程公司和县公路局等单位承建。1994年动工,现已完成15m机动车道的全线硬化,预计在2000年底前全部竣工。

以人名命名的{dy}路
    陶铸路。陶铸是祁阳的伟人,祁阳人崇敬陶铸。在陶铸同志诞辰90周年的1998年,以陶铸名字命名的陶铸路宣告竣工。陶铸路是县城的东西干道,东起黄土岭,西止汽车站,中跨祁水,全长3600m,水泥路面,分段竣工:1995年前完成汽车站--东江桥段,长2080m,宽22m;1996-1997年完成东江桥至黄土岭段,长1600m,宽32m。共耗资4000多万元。

{dy}座城市街心雕塑
    位于县城综合开发区金盆东路与椒山南路交叉广场中的“金山银马”,是祁阳{dy}座城市街心雕塑。由株洲市金戈装饰公司于1995年7-9月设计、制作,同年10月动工,12月竣工。整个雕塑总高度为22m,其造型借用祁阳学宫八景之一的“天马骧云”之意,设计为一骑士乘一匹骏马腾飞于山巅的云彩中。“银马”用不锈钢制作,底座的“金山”内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罩金黄色薄铜板。总造价40万元(含护栏等)。

引进外资修建的城市道路
    沿江路。位于县城之南,濒临湘江,为县城二环路。东与桃园路口相接,西至湘江大桥,全长1406m,道路红线宽30m,其中车行道15m,人行道每边5.5m,道旁绿化带各宽2m。该路由香港文力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由县城镇规划局于1996年10月完成规划和设计,凯悦公司于1996年12月下旬动工兴建,总投资为685万元。现道路已硬化,其他项目正在建设中。

最长{zd0}的下水道
    沿江路(西段)下水道,起于椒山南路,止于桃源路口,全长800余米,为石砌拱涵,断面为1.5mX2,2m,于1997年6月动工,1998年9月竣工,是县城南部一条主下水道。该工程由香港文力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祁阳县城镇规划局规划设计院设计,凯悦公司负责施工,总投资约66.4万元。

{zg}{zd0}的建筑
    粮油大厦,位于县城黎阳大道旁,建筑面积6900m2,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共14层,高度为48.9m,总投资约450万元,是我县目前{zg}{zd0}的一栋建筑。该大厦由县粮食部门投资,县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县湘南建筑工程公司于1995年7月1日动工兴建。

全国{dy}个住房解困县
    1993年6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城镇住房解困经验交流暨先进单位表彰会议上,祁阳县被建设部授予“全国住房解危解困先进县”称号。早在1985年全国{dy}次城镇房屋普查时,我县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达7.6m2。进入九十年代后又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房改”试点县,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私人建房、买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私人建房的优惠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建房积极性。到1993年底,全县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猛增到16.2m2,成为全国人均住房面积最多的县之一。



郑重声明:资讯 【清江大队创办一家鞭炮厂黄承先著《祁阳之最》6 建设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