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1号轻型坦克

由于德国在{dy}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被强加上了凡尔赛不平等条约,原本是不能拥有装甲xx的。但西方亦希望借助德国来压制东方的苏联,所以1922年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将计就计和刚成立的苏联签定秘密和约,将坦克试验场设在苏联境内卡玛河沿岸。因此德国装甲xx的胚胎一直在孕育之中。1933年纳粹掌握德国之后,从“胚胎”中孵化出可称得上德国一战后{dy}种制式坦克——一号坦克。

(1)坦克系列

  样车阶段:

  1933年克虏伯公司秘密制造了一辆只有6吨重的LK A1 样车,它可称得上是一号
坦克的鼻祖:在小型车体上每侧有4个平衡悬挂式大直径负重轮和2个托带轮、诱导轮后
置,炮塔上装有2挺机枪。

  随后LK A1发展成为LK B1样车,也称为LaS-Krupp(克虏伯农业拖拉机),诱导轮后
置而且接地,托带轮增至3个,单人炮塔上装有2挺MG34型7. 92毫米机枪。采用
克虏伯生产的风冷式柴油机。LK B1 实际上就是一号A型坦克的原型车。

  同时以“指挥车”的名义制造了一辆LK B2 样车,它的车体较长每侧装有5个负重轮
,但诱导轮是前置式。这个设计最初没有被采用,后来在生产一号B型坦克时部分参考了
LK B2 的构造。

  克虏伯还以“运兵车”的名义制造了LK B3 样车,基本上是没有炮塔LK B1 底盘。它
同样只是一种参考结构而已。

  A型:

  德国武器局接受了LK B1样车并给予Sd.Kfz. 101的制式编号批准量产。{dy}批量产型被称为一号坦克A型,它是在LK B1 基础上改进而成:每侧4个大直径负重轮中的后3个装在平衡架上而第1负重轮为独立悬挂,而车体尾部比LK B1 更低矮,炮塔移至车体中轴线靠右。全车只有2名成员:驾驶员兼机电员、车长兼机xx。从1934年7月至1936年6月共生产了818辆一号A型坦克。


  B型:

  一号A型的风冷式柴油机存在严重的缺陷,因此1935年德国武器局命令使用LK B2 样车和一号A型的部件开发新的型号,在换装了马巴赫液冷式汽油机后,定型为一号坦克B型。B型的车体加长,发动机盖改为纵置式,每侧有5个负重轮(后4个装在平衡架上)和4个托带轮。从1935年8月至1937年6月共生产了675辆B型。其中部分车辆改装了向上排气装置并加上了空气滤清器,适合于热带气候,它被称为一号Tp坦克并配属非洲装甲军。

  C型:

  作为装甲xx问路石的一号坦克A、B型在参加过波兰战役后就已过时,它被改造成各种变型车。未经改造的车辆在1943年xx退出现役成为训练车。

  但德国武器局仍希望对一号坦克进行全面强化而使其成为全新的侦察坦克。基于这一宗旨,1939年在一号B型基础上开发出重8吨的VK601样车,它{zh1}定型为一号C型坦克。

  C型与A、B型在外形上xx不同,它的短粗车体上装有平衡式交错重叠负重轮,没有托带轮。搭载改进的早期二号坦克炮塔,装有MG34和EW141机枪各1挺,EW141虽然口径和MG34一样是7. 92毫米,但它是专门设计的高初速反坦克机枪。

  从1942年7月至12月共有40辆C型出厂并在东西部战线作战。


  VK1801/D型:

  德国武器局还计划试验性地发展一种一号“重装甲步兵突破坦克”,顾名思义就是牺牲部分机动性,带有厚重装甲用来掩护步兵冲击敌军要塞的支援坦克。

  1940年在一号A型坦克和VK601的混合基础上开发出VK1801样车,它也称为一号D型,由于拥有重装甲而达到20吨的重量。

  F型:

  VK1801的量产型称为一号F型,它采用交错负重轮和极宽的履带,出入口设在车体两侧。虽然只有2挺机枪,但炮塔曲面防盾和车体前部装甲厚达80毫米,当时盟国方面还没有能击穿如此厚度的反坦克炮。1942年4月至12月共生产出30辆F型并于1943年夏季投入实战。苏联对一号F型产生了浓厚兴趣,其后苏联轻型坦克中最重要的T-60系列也开始向重装甲化发展,并以大战后期的“T-80突破坦克”达到{jz}。



  现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市保存了一辆完整的一号F型,但战时当地德军编制里并没有它的记录。不知现在它的情况怎样,希望这件珍贵文物没有毁于北约的野蛮轰炸。

(2)变型系列

  一号指挥坦克:

  为更好地协调装甲xx,德军在1935年将部分一号坦克底盘改造成为指挥坦克。去除了炮塔,装有突起的上层指挥结构和固定的四角型指挥塔,出入口开在指挥结构两侧。它装有FuG2和FuG6电台,多出的天线架在右侧翼子板上。苏德战争爆发后又加装了更强的FuG8和FuG10电台而成为后期型,框形天线环绕车体。

  1935年至1937年在一号B型基础上共改造了184辆指挥坦克,另有6辆是用A型改造。


  一号自行反坦克炮:

  这是一号坦克最xx的变型车。1939年在一号B型底盘上改装了半装甲后部开放式战斗室,装有43倍口径的47毫米捷克制反坦克炮,称为一号自行反坦克炮(PzJaeg I)。这也是世界上{dy}种自行反坦克炮。它参加过1940年法国战役和初期北非战役、巴巴罗萨战役,一直使用到1943年。

  一号自行重步兵炮:

  1940年德军在部分一号B型底盘上架起三面式的高大防护板,里面直接摆放1门SIG 33型12倍口径150毫米重步兵炮。火炮连同轮子一起放入所以能随时拆卸。它参加过1940年法国战役。

  一号xx搬运车(工程爆破车):

  这是为工兵xx配发的特种车辆,在一号B型坦克后部加装特殊设备,可以将75公斤xx箱运到指定地点后再离开。共有2个型号:“直落式”是将xx从固定的滑轨放下,而“滑落式”则是利用线操纵摇臂将xx吊落。


  另外还开发了遥控搬运车,称为Fe Lad Tr,可用伸缩式摇臂运载68公斤xx,但仅停留在样车阶段。

  一号喷火坦克:

  这不是制式车辆而是前线临时改造而成,只需拆除一号A、B型的右机枪换上步兵用火焰喷射器即可。

  一号弹药搬运车:

  这是拆除一号A、B型炮塔后加上护板的运输车,用于运送弹药,多在战争中后期使用。


  一号B型训练坦克:

  早在战前德军就已开始用一号坦克训练坦克驾驶员。这种训练坦克是没有上层结构的一号B型坦克底盘,四周加装护栏以免颠簸时学员被甩出车外。

  从1936年至1938年11月共改造出164辆训练坦克。



 一些I号A型被改成了20MM高炮的载具

在战争末期,由于缺乏汽油德国开发了用瓦斯当燃料的坦克,这辆I号坦克就在测试

 



郑重声明:资讯 【二战德国1号轻型坦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