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挂在嘴上的”修炼(一)_千里阳光_新浪博客

“挂在嘴上的”修炼(一)

——谈养生修炼界专用词语的全民化

有位名人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和重要作用。而一种语言是否有生命力,就在于它的词汇的丰富性了。词汇越丰富,这种语言就越发达。

语言的词汇按一定的标准划分,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类。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它使用率高、生命力强,数量不多却为全民所共用。而一般词汇没有基本词汇的的稳固性强,却拥有很强的灵活性,数量很大却不一定为全民族成员普遍掌握。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能给语言创造出成千上万的新词,不断扩充一般词汇;而一般词汇又能充实基本词汇。一些非基本词汇,能逐渐取得基本词汇的性质,使基本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多。

在一般词语的构成中,有一种“行业词”,它是不同的行业内部为了交际、表达的需要,创造的一些专业性词汇。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得全民性,在专门意义之外又获得一个一般的意义,成为基本词汇。如“比重”、“水平”、“渗透”、“腐蚀”、“反应”、“感染”等等均是此类词语。

作为一个汉语言专业的学习、教育者,同时作为一个养生修炼爱好者,我在学习、生活、教学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的现象。即:我们现在丰富的汉语基本词汇库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是从修炼界的专业用语中吸收过来的。特别是我们汉语词汇中为人们所“喜闻乐用”的部分熟语,究其根源,都能追到修炼界去。

我们这里所说的修炼界,包括了中国古代的佛、道、儒、医、武等文化流派及其研习者和当代社会中各种气功门派及其研习参与者。修炼界历来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它创造出的一些专用词语也成了我们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

可以说,有关修炼的方方面面的专业用语已是xxx地渗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来:

一、劝人向善的修炼界道德修养词语,在当今社会被普遍用于对人们的道德教育和告诫警示中:

1、“大公无私”——高层次修炼的必备条件,成为全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

搞修炼是非常注重“修德”的。尤其是要向高层次修炼迈进的人,特别需要积德。积德的主要途径就是为他人多付出,为社会办好事。而要为他人付出首先要求自己祛除私心。若私心太重,在练功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出现,影响到修炼的进度。尤其是到高层次修炼后,它要达到“忘我”才行。所以修炼界从古至今都要求人要“公平正直、没有私心”——即“大公无私”。现在我们进入了和谐社会建设时期,大公无私正符合了社会道德新风,因而被全社会推广。而它的根源则是在修炼界内的。

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对修炼人行为思想的警示告诫到对世人行为思想的警示告诫。

这两个词语,若从字面理解是说: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属;长时间不断毁谤,会溶化人的骨头。这在实际上好像是不可能的。会有这种事吗?其实,修炼者都知道,人的意念是一种力,人的意念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发出的力量可使外物发生形变。而若是“众口、积毁”的话,{zh1}达到“烁金、销骨”的程度是可能的。所以修炼界强调修德,就是为了聚集人们的好意念,借以推动自身的修炼进程。而为了告诫修炼者,警示他们要重视修德,就用了这两个词,说不要因为行为思想不正,聚来不好的信息能量,以致影响修炼进度。扩展到社会上时,已逐渐成为对世人的一种告诫之词了。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刀头之蜜”、“放下屠刀”等。

二、从修炼过程的艰辛性到形容一个人的经历、事业的艰难性。

1、“出生入死”——高层次修炼的艰难到形容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做事。

修炼是一门“苦差事”,在外人看来有时纯粹是自找苦吃。比如周天功中的丹道周天,它要从骨髓里走气,到产大药的阶段,就有一个“小死大活”的过程,有七天的昏迷不醒期。若没有人护理指导,就可能死过去。“出生入死”就这样产生了,扩展到社会上就成了一个人干一番大事业的真实形容。尤其老一辈人为新中国的建立而经历的一切,确也是“出生入死”的。

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炼全程的不容易到形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不容易。

从这个词语的本义上讲,“道”是修炼人克服困难、不断长进的方法,而“魔”是指不利于修炼的各种外来的、内在的干扰(也即“心魔”)。在修炼的本义来说,是指你修炼的层次越高,它所对应的干扰劲也越大。在修炼的全程中,就是这样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干扰会一个接一个的跟来。修炼人要想最终成功,实在需要经受磨练,经历“八十一难”。现在则指“制裁干坏事的办法严厉一点,做坏事的办法也会更高明一点。”也体现了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不容易。社会越发展,越会出现各种新的想不到的情况,不是这样的吗?

三、修炼达到的不同境界,出现的各种功能、现象被扩充到社会各层、各种现象中去:

1、“出神入化”、“博古通今”、“飘飘欲仙”——修炼中出现的不同境界,扩展到了社会上各种事物的不同境界上。

“出神入化”的本真意义是,人的先天本性思维物质本体和潜意识的心理能量——元神,经过特殊的方法把阴渣炼净后,变成了纯而无阴的“阳神”。再经过习练,“阳神”可由天门(正头顶百会)自由出入(即出神),摆脱肉体的禁锢而长存,超脱生死之外。标志着人的修炼已步入了{zg}境界(即“化境”),“出神入化”了。而现在,已被普遍地应用于各种技艺达到了绝妙境界的形容。

像这样源于修炼的高层境界词语被扩用的还有:炉火纯青、返老还童、随心所欲、神出鬼没、鹤发童颜、妙手回春、唯我独尊等。

“博古通今”在修炼界的本质意义是,修炼到了高层境界后,可以追知过去、通晓今日、预知未来的一切。如今则被用于形容知识的渊博。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脱胎换骨、逍遥自在、神通广大、头头是道、心领神会等。

“飘飘欲仙”是修炼即将进入高层境界的一种表现。在修炼中,全身气感达到极强,身轻体健,出现漂浮感,甚至真的由于自身高能量的反推而腾空离地,如仙人一样。而今却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轻盈得意的状态,特别是常用于饮酒过量或吸食xx品后的状态(含贬义)。

类似的词语还有:热火朝天、仙风道骨、小巫见大巫等。

2、“大智若愚”、“津津有味”——修炼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被广泛扩用到社会万象中来。

“大智若愚”本是修炼界提倡的一种行为标准。它的本义是通过修炼后会获得超人的大智慧,可用来普渡众生、解除民众疾苦而积累无量功德。但到这个境界后,却不能炫耀,要像很普通的甚至愚笨的人一样,默默做事,才能更进一步获得好的能量意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此词出自《道德经》。现在的本义未远,被用来形容博学多才的人,装作愚笨的样子。此也是修炼界讲得“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津津有味”则是指在练功进入佳境后,内分泌旺盛、活跃,此时分泌的液体便带有了人体的高能量,有清香、清新、甘甜的味道。尤其是此时的唾液,更是非比寻常,被养生家称为“金津玉液”,是为一种高能量的xx,不能吐掉,收功时要分小口咽下。其味极美,称之为“津津有味”。现在则被普遍用于形容特别有兴趣的样子。

类似的词语还有:大巧若拙、异想天开、胆大包天、平步青云、青云直上、神采奕奕、生气勃勃、天花乱坠、行尸走肉等等。

3、“点石成金”、“无中生有”——修炼中出现的不同层次的特异功能被扩用于形容社会上的奇妙现象、神奇事物。

“点石成金”是修炼人掌握的一种高级的功能,它的实质是一种“障眼术”或“搬运术”。即一瞬间将石头换做金子的形状表相让你以为是石头变成了金子,或一点的瞬间将石头搬走而搬来一块金子,让人以为他“点石成金”了。如今被比作把废物变成有用的东西。

“无中生有”在老子《道德经》中阐述过。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表达了一种宇宙宇宙起源观。作为一种功能,则表现为一种“搬运术”。修炼到一定层次后,人的心能力量已达到相当水平,心中想什么转换出去就变成有形的力量搬过来什么。并且他已把握了阴阳转换的法门,超越了时空限制。明明眼前根本没有的东西,他一施法就来了——是为“无中生有”。如今则多照字面使用,凡凭空捏造的东西即称“无中生有”。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勾魂摄魄、呼风唤雨、慧眼识真英、口若悬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三头六臂、神机妙算、先知之明、信口开河、滔滔不绝、摇身一变、移花接木、灵机一动、妙手偶得、降龙伏虎等。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旧作)“挂在嘴上的”修炼(一)_千里阳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